《晚安,我亲爱的孤独》是一本由午歌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一):读完就“失恋”了
什么时候我开始对别人的故事麻木了呢?这本书三十来个故事,看完后只对和自己同名的有点印象,其余全都不记得。夜深难眠,耳边听着歌,就打开了这本书,不知不觉就看完了。然而回想起来,本书全不记得,到时耳边的音乐静谧安逸,而故事就呵呵了。看书前特意去看了下豆瓣的评分,发现评分不错,还有二十多篇书评,看来这书不错。然而别人“吃”得很像,等自己吃到嘴里,不过如此。
随手切换一首歌,再仔细回想,测底忘记这书内容了,半分不得,看来这书和我并无缘分。其实看着书,第一眼眼缘不错,这“姑娘”外表不错。等继续接触,发现“姑娘”华而不实,不是我的爱情,只能就此分道扬镳了。每天街上异性形形色色,有眼缘的不少,然而能走进生活的极少。而看书就是谈一场恋爱,可惜本书不是我的期盼那个人,到底还是我肤浅了,并不是我对别人的故事麻木了,而是故事并不真实。不真实的“姑娘”,有谁会爱上。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二):是谁的陪伴,带来更深沉的温暖
陪伴有很多种,有朝夕相处、相濡以沫,亦有天涯咫尺、灵魂相随。有的陪伴,温暖的是身边的亲人朋友,有的陪伴,却可以温暖无数人的心灵。作为写作者,就可以用文字,陪伴那些有缘阅读的人,这种陪伴,也带来深沉的温暖,让人从中获得幸福。
读书总是很慢,对于这样一本有陪伴功能的书,更是舍不得一下子读完。所以收到书有一段日子了,至今才慢慢把书看了一遍。当然,不算是读完,喜欢的书,可以无数遍阅读,每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午歌是我特别喜欢的作者,在他出书之前,他的有些文章我已经读了不止一遍。
拿到这本《晚安,我亲爱的孤独》,发现有的故事之前就读过,有种亲切感,但即便是再次阅读,内心依然跟着文中人物沉浮。再读《沙城往事》依然为罗子杰那段爱却隐忍的时光而热泪盈眶;再读《林太与安生》,依然为林太与安生各自历经沉浮后的美丽相遇而心动;再读《最后的夜,最初的暖》依然有被油菜花小哥暖化的感觉。
也有一些故事是新读到的。看《天堂电影院》,不禁为造物弄人而扼腕;看《那年夏天,我有一条褪色的牛仔裤》,不禁为意想不到的结局而唏嘘;看《第一次心动》不禁为曾被现实打败而又失而复得的爱情而喜悦。
这些故事,午歌写的一往情深,作为读者,也能透过文字感受这种深情。在这些羞涩或张扬,恬美或悲凉的故事里,我心情起落,时时忘我。
孤独的时候,读午歌的故事吧,这些故事会在深夜里发光。化用午歌小说中的话来说,每当灯火熄灭,世界沉入片刻的寂静,就有一束温暖的光穿越时空,戳入心房,慰藉我的孤独,融化了我们的寂寞。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三):试问暖床哪家强 床外有床大魔王
文/惊蛰小白 爱情是块肉,肥瘦均匀那种为好。 故事最佳,是取了最好的那块肉,烹调出最好的口感,心意与新意并重。于是再传统的东坡肉,也不妨沾着梅子粉入口。 对,我在一本正经地描述午歌的故事,不腻,好看。 好吃这种事,一到口里,你就知道好不好吃,其实不用说清它为什么好吃。 好读这种事,一到眼里,你就知道好不好读,其实不用告诉别人哪里好读。 但我还是要说一说的,因为有种病叫做——强行安利。 写故事的人很多,平铺直叙,以真情动人,容易成文,不可谓不好。但还有一种文字,精于结构,巧于妙思,这就像大厨不仅有过硬的基本功,还善于创造新的口味。意料之喜,意外之味。 不能再讲吃了,我要说回到故事上。 午歌笔下,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故事。白日里,一段段戏笑的人生被摆在迎来送往的茶几上,供人们品尝,就像《我和美智子单薄地相爱过》。黑夜里,又是白蛇被许仙降服,小青去为法海暖被,众生苦苦追寻着真爱,就像《有一种吸引,叫作专打七寸》。你信也好,不信也罢。天边凉月,阴晴圆缺,看,那个《见习男神》在云上笑。 我觉得午歌的第二本书,在归于平凡的热烈和注定失去的悲凉上,给了爱一个更大的格局。因为我是个偏爱悲剧的人,悲剧里越是抑制不发的痛苦和清淡的人情,就越显得寻常现世的温和有力。 生活里的一只只小妖小怪被午歌一一降服在被窝里,囿于“孤独”与“温暖”这对近乎矛盾的存在。所以午歌成了指挥小妖小怪的暖床大魔王,让每个读了故事的人在被窝里翻滚,恨不得床外有床,好滚到天边看月亮。 故事读着,明明是很开心的,但偏偏文字之外又带着一种遗憾,像我下雨天给你送伞,却发现自己永远到达不了你身边;像我终于赶上末班车回家,却错过了迟到而来的那个你;像我还是没有得到你,却保留了对你的欢喜,自始至终,新鲜不腐,很难统统忘记。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四):晚安,我亲爱的五哥
晚安,我亲爱的午歌
生娃以后,默默觉得自己像生活在悬崖底下的小龙女,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每日里除了带娃,就剩下“貌美如花”。
偶然刷新朋友圈,发现午歌又出新书了,这一次,书名叫《晚安,我亲爱的孤独》。
回头一想,唉呦,五哥的上本书《晚安,我亲爱的人》的书评我还欠着呢,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揪着头发,就差没跪下来求原谅,哥,不是我不写,实在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才能凸显哥你那一身既儒雅又“死气白赖”还带着那么点狂野奔放的气质。
有的人天生能靠颜值生活,却偏偏要靠才华。
看着苏苏、二叔的评里边多多少少都写了点儿和五哥相识的过程,一起喝酒吃烤串儿,真是我羡慕都羡慕不来的,只能默默盼着,啥时候来长沙签售吧!我肯定得抱着娃第一个排队去。
其实,五哥和苏苏“签”手那会儿,整得跟地下党似的,谁也没告诉,就在各自的朋友圈里发小广告,我瞅着了就问五哥:“哥,你要出新书啦!责编是苏苏?”五哥大大方方的承认了,我一回头便给苏苏发信息,“等新书出来了,拉上五哥一起做个访谈吧”
这都第二本出来啦,咱们的访谈还没个影儿呢……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我是一边看书一边听故事,因为有了有声版的,扫扫二维码,就可以听,当时看了有声版这几个字的时候,叹息一声,泪牛满面的捧着书,“五哥,我也想读你的故事,尊的尊的”,后来一听,发现五哥的故事男声读起来更有韵味,那种“坏”要男声读起来才有爱。
五哥的故事读来暖心,暖完之后,又觉着淡淡的失落,好像失去了些什么,总是笑着笑着就觉得孤独。
五哥的故事写的太过于真实,以至于总有人问,这些是不是你的亲身经历呀!然后在感叹一句,哥们儿,你桃花真多!
每个故事里的人物棱角分明,接地气儿,对,就是接地气!故事很多人都会讲,但是,讲的这么接地气儿不矫情的,我知道的,就五哥一人。
读到时光情书这个故事,看着里面的小川,心里边默默想着,这个是不是以小川叔为原型诶,像,看着真像,“你还在吗?你还好吗?”这句话不就是小川叔的口头禅吗?
果然,你们俩在我不知道的地方,已经在一起了是吗?
我果然错过了很多好戏。忧桑。。
一篇不像书评的书评,送给我们亲爱的午歌。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五):孤独相伴,不负所有
这是又一本午歌的小说集,关于情感和孤独,亦是关于生活与陪伴。一个人的情感经历中,有温情浪漫的时刻,也会有或深或浅的伤痛。午歌对“孤独”说晚安,或许是想告诉我们,无论是多情的烦恼还是无情的悲哀,得到又失去,失去又复得,所谓孤独,终究要归于一种禅定的平静吧。
除了最后的外一篇,整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关于失去”和“关于陪伴”。第一部分的故事中不少都包含了“失去”的情节,至于结果,有的圆满、有的遗憾,有的未完待续。《沙城往事》中,骡子爱韩露不惜报复陷害韩家的公安而进了少管所,出来后又很快杳无音信,直到多年后韩露才无意间发现其实骡子一直在她身边关心、保护着她。《第一次心动》里,胡桉与潘悦相爱,又因男方家人的反对而分开,再次相见一如普通朋友,但最后离开时车门关闭的震响又让潘悦找回当初心跳的感觉。不同于希望或完满的结局,命运的无情使得佳华只能将对她的思念寄托在带痕的翡翠中;而周凯和韩月、小川和那个女孩是否能再续前缘,我们心底默默期待着、祝福着。
第二部分的字里行间显得更温馨有爱,某些篇章又不失活泼天真。林太与安生、Kevin陈与罗小姐甜蜜浪漫的爱情故事令我们欣羡,而《奔跑吧,兄弟》中对青春儿时的追忆又让我们的思绪跟着回到那个单纯懵懂、荷尔蒙四溢的阶段。
除了青春与爱情的主题故事之外,书中《真相》一文以“我”的视角描述一对路边小吃摊的老夫妻,并以对话的形式揭示了大爷大娘当年爱情开始的真相,语言朴实又风趣,实际也内含生活智慧。故事虽短小,却也能让人心生浓浓暖意。
这本《晚安,我亲爱的孤独》与上一本小说集不太一样,感觉基调因为“孤独”这一话题而更显深沉,但其中悲伤的元素并不会令人产生过多负面情绪。午歌对故事情节的承转把握比较到位,往往结尾还会给人一些美好的惊喜或希冀。整本书读下来,心中感慨之余还留有感动。
午歌讲出这些晚安故事来是想让读者感到温暖与幸福,给予我们一些慰藉。书中说孤独是一种圆融的状态,孤独是亲爱的、美丽的、禅定的。对待爱情,用真心去爱,面对理想,勇敢去闯,但现实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纠结与不舍让我们内心孤独无助。通过这些故事,或许可以让你选择真正的包容与接受。
孤独算是一门人生必修课,合上这本书,我们能从故事中获取些许正能量,懂得珍惜与努力,不负当下所拥有的,即使孤独也不寂寞。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六):孤独着,却也温暖着
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孤独的时刻里安然地度过。但如果身边有一本书,那么孤独便不会再成为难捱的事了。
午歌的新书《晚安,我亲爱的孤独》,便最适合在孤独的时刻读,或者扫描书中的二维码来听。这本书延续了他之前作品的风格:以温暖作为底色,间或点缀着出人意料的结局和唯美精致的笔触。
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个精灵,她们呈现出不同的人生,也展现出迥异的风格。读着这些故事,其实倒像是根据情节在脑补一场场悲欢离合。午歌的文字,画面感极强,他善于把捉细节,又能够将人物的内心感受刻画得特别细致,以至于,每次我读他写的故事,都会在脑海里排演着那些或伤感落泪或欢喜闹腾的场面。
只有这样,我的孤独才算没有浪费。但是,这样做也有一个坏处,那便是读着读着,就会失去睡眠的欲望。因为这本书实在太适合在夜晚读了,尤其是在冬季的夜晚。它的温度,像是一杯能够给人温暖的咖啡,给人希望也给人安慰。读完之后,给人的感觉便是:别怕,有午歌的故事在,午歌告诉我们,世界上孤独的人很多,大家可以抱团取暖,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事情将这孤独的时光自行填满。
午歌的故事书之所以好看,还在于他的文字有一种节奏感,那细腻传神的文字里尽显柔情。这本书不是高喊口号的鸡汤段子集,午歌也不会给读者大谈特谈人生道理。他只是把故事写出来,把感受留给你。有了这些故事,孤独的时刻反而成为了一种享受。因为午歌的故事不适合在人多的场合来读。那会破坏阅读感受。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点赞,午歌的故事取材丰富而广泛,在短小的篇幅里,读者们能够切实地感受到了广阔天地的美好,而绝大多数的孤独也就被这种美好感受给疗愈了。于是,孤独便不再成为难以度过的关口,而成为从故事中汲取能量的“修行”。在这些故事里,充满了写作者的诚意,因为这种诚意,所以午歌的文字才带有着一种感人的力量。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充满疗愈力量和温柔情怀的故事书,便是陪伴孤独人士的睡前伴侣。这种书,不需要有多么深刻的哲理,也不需要有特别新颖的见解。因为它的作用便是陪伴,陪伴每一个孤独的灵魂。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午歌的这本书是蕴含着一定哲理的,也饱含了他对人生、对孤独的洞见:
人生可以孤独,但却不一定是悲惨的。故事里的人物,也有过孤独的时刻,但他们却笑着面对人生中的波折,然后义无反顾地向着那最温暖的生活前进。我想,午歌的这本书,传达的就是这样一个理念。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七):日复一日的炊烟中,是每个人努力生活的背影
第一次认识午歌,是去年收到一封邮件,有人丢给我一个连接,跟我说写的不错。我打开一看,故事的名字叫《十二码》。我向来对故事没什么兴趣,但随便扫一眼,就被一种情绪控制住。那时候我记住了,这个文章的作者叫午歌。
我关注了这个人,那时候粉丝2W多点点,我翻看了他的很多文章,都是生活里最平凡的普通人的故事。故事里的每个人物,都生活在你我身边,可能是邻居张大妈的儿子,也可能是天天上学都会看见的李小四。读午歌的故事,仿佛就在看身边的人的人生,一幕幕,像家长里短的电视剧。你会发现,原来能变成故事的,不是只有那些高大上的人和事迹,普通人的生活,变成文字跃然纸上的时候,能放射出更感人的光芒。这些光芒暖暖的,周末的下午,捧着一杯热奶茶,坐在充满着暖气的房间里一页一页的读着,再没有比这更惬意的时光。
我一直很好奇,作为一个电器工程师,午歌是如何将理工和温暖的文字结合在一起。一个一米八八的爸爸,是如何在每一个哄睡女儿之后,爬起身来在电脑面前噼里啪啦码字,而且文章一个比一个长。我没有去过宁波,但我想那一定是一个潮湿的城市,伴着海风,夜夜入眠的,是路边的灯光,是静谧与安宁的气息,这一切的温暖,在午夜过后的时光里,钻入一个电气工程师的内心里,让一个硬朗的男人,写出涓涓和气的故事,温暖着每一个在梦想之都流浪的心。
午歌第一本书出了以后,我周围很多人都人手一本,连遥远城市的大学同学,朋友圈里更新都会时常跳出一本。从《晚安,我亲爱的人》到《晚安,我亲爱的孤独》,午歌的故事,从来都是最有文化的“床上用品”,孤独流浪者的必备安眠药。
这本书的22个故事,每一个都不同,但每一个都让人沉思久矣,是幸福,是感动,是遗憾,是不舍,万般滋味在心头,缠绕在心里,久久难忘。我想,这就是午歌文字的魅力,向我们诉说着这个世界的每一颗心。我一直一直都相信,能成为故事被人传送的不仅仅是伟大的人,每一个小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人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的一生,都会是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而这些平凡的故事,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故事,是别样的平凡中,蕴含着无尽的伟大。日复一日的炊烟与唠叨中,是每个人努力生活的背影。
这就是午歌,一个别样的电气工程师,他温暖,健谈,身高一米八吧,还是个爸爸,他会超越你我的想象,给你一个别样的睡前时光。他的文字,两本书,你都应该买下来,放在床头,每天读一个,伴随你一天与这个世界单打独斗的疲惫,整夜好眠。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八):享受孤独
孤独并不是寂寞,也不是空虚,那是实打实的面对自我,直面内心,弄清自己心底到底想要什么,然后为之奋斗为之努力,孤独并不寒冷,那是冬天绽放的一缕煦阳,打在身上,暖在心底。
午歌,中国晚安故事的第一人,《晚安,我亲爱的孤独》里面写的故事关于失去,关于陪伴,还有一篇《飞刀,飞刀》,在寒冬的夜里细细品读,总能抓住那么一些打动内心的文字,虽不能如奶茶般,甘入肺腑,却如一双手,常常触动内心的某一根弦,然后久久不能自已。
想来,人群喧闹已是常态,都市里许许多多的男女在寂寞空虚中寻找真爱,却一次次的受到伤害与无视,在这样的感情中不能自拔,然而孤独却不是这样的,只有孤独才是人们最好的朋友,不管一个人在人群中拥有多少朋友,多么受欢迎,然而还是逃不过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独立而自在的生活,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课题。孤独,是一剂良药,能清醒自我,能使人奋进,试想如果把刷微博微信的碎片化时间都利用起来在孤独中成长自我,是不是会出现另一个类似午歌那样能写出很多触动心灵故事的人来呢?
也曾憧憬过柏拉图式的爱情,永久的不求回报的爱,只要看到对方幸福这份爱便会绵延下去,直到永恒。在《我和美智子曾单薄地相爱过》,当飞机载着美智子的遗体最终的离去,成为了陈燕和喀秋莎眼中永远紫色的云团,再也不会有人记得一位日本工程师以身殉职,而时光成了陈燕手上的那根香烟,化作星光点点,美智子将永远留在他的心上,那两本名叫卡尔维诺的书见证了一对男女的开始,而事故的发生则象征了他们之间寒冬夜行温暖陪伴的结束。是否爱情终会别离,这谁都不知道,然而死亡将某一个人刻在他的心上时,他的心是否也会微微疼痛?
生命道路中永远充满了拐点与折线,在你猝不及防的瞬间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当物是人非,世事曲折,留下了只有更多的遗憾与心痛,谁能淡然处之?人生中有些事注定不会沿着直线发展,就如《那年夏天,我有一条牛仔裤》中的“我”当初一意孤行去追新闻,发生了车祸,伴着残腿结了婚,却仍旧不敢去见当初令自己心动的唐薇,真是如今相望着月牙,却要相忘于天涯啊。
既然人生来就是不被了解和认可的,就算是知根知底的父母也有不了解自己的时刻,每个人都在白天伪装着自己谨慎小心的前行,那又该如何了解自己?如何与孤独相处?怎样才能摆脱这一人生困局?
不,这是摆不脱的,与其伪装自己,不如真正的做一回自己,宁可孤独,也不愿在人群中喧闹的相处,将那孤独的时刻用来磨练自己,学会怎样与自己相处,不再将灵魂寄托于各种物质,将精神寄情于阅读,享受孤独吧。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九):费洛蒙的温暖
在午歌的《当我不相信浪漫,我该如何谈爱情?》这篇小说中,他提到了一种可以治疗失恋抑郁的物质费洛蒙,有了它,可以让人感到快乐、温暖和幸福,让人爱得山盟海誓、死去活来,小说中的“我”为了能够完成小说创作,不惜各种机会接近持有“费洛蒙”的女主人公,每次当“我”注射完“费洛蒙”后,就会感到有不竭的创作动力,完成了一篇又一篇充满温暖的故事。读罢此篇,突然怀疑午歌是不是也注射了这种东西,不然一个理工大男人,却能写出一篇又一篇充满费洛蒙温暖的故事来?
午歌的第一部小说集《晚安,我亲爱的人》一上市便一路热销,使午歌成为国内“晚安故事第一人”,这本《晚安,我亲爱的孤独》,从文集的题目就可以看出作者写作的初衷,就如同书的扉页上的小字“写给孤独前行的你,以及那些无人懂得的孤独时刻,以此故事,慰你孤独”。文集收录了午歌的23篇故事,分为“关于失去”、“关于陪伴”两大部分,还有“外一篇”《飞刀,飞刀》,这些故事各有特色,或给人温暖,或给人思索,但绝不是心灵鸡汤,在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作者午歌在试图探索和尝试不同风格的写作。在首篇《见习男神》这个虚构世界故事中,见习男神通过自己的“见习”生涯,明白为什么让人忘却的箭也是爱神之箭,因为“有时候最好的爱,不过是让对方双手放开,永远忘怀”,让人唏嘘不已。《林太与安生》是个回环故事,读到最后才让人恍然大悟,不禁拍案,惊叹“原来如此”。作为“外一篇”的《飞刀,飞刀》中塑造的苏秦应该是所有男人羡慕的对象,事业有成,既有前女友的旧情未了,又有单位年轻女护士这个小情人的肆意缠绵,而家中的夫人背景深厚且对自己的人品深信无疑,当读者还在纠结苏秦如何继续左右逢源,怀疑他终归会纸包不住火的时候,故事就那样轻巧而自然地在峰回路转中结束了,真是让人意犹未尽,却又不得不佩服午歌的独特构思。在这些故事中,午歌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的,时而粗放,时而细腻,如同一面多棱镜。
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男女,虽被各种物质所包围和充斥,但往往最缺乏的是感情,不一定是身边没有陪伴的人,就算是有一群人,也难以驱散始终萦绕在心间的孤独感,也许《晚安,我亲爱的孤独》中的故事不一定每个都对自己的心思,但那费洛蒙的温暖总会感染到你,打动你的心扉。另外,这本书真的是实实在在的晚安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设置了二维码,如果不愿意“看”故事,那就可以“扫一扫”,睡前躺在床上,安安静静得听故事吧。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十):爱情英雄和吟游诗人
我不喜欢谈论孤独,即便在生命的大多数的时间里我都处于一种孤独飘零的状态。
这种状态并非是说,身边没有朋友或是亲人,而是在可以呼吸的空气里,缺乏一种更加深沉,仰或是能够带来灵魂深处碰撞的要素。
所以,交流如果是无效的,那我们就不谈吧;孤独如果是不能理解的,那就不说吧。
因此,当午歌的新书《晚安,我亲爱的孤独》寄到身边时候,我是忐忑和纠结的。正如上面说的,我不喜欢谈论孤独,如果在书店里的看见一本名字带有“孤独”字眼的书,我是会害怕地避开的(甚至是跳开的),这是来自身体的条件反射。
但是我了解这位作者的,我愿意读他的文章,也喜欢看他的故事。
在这部故事集里,你依然会看见他的真才实学,谈古论今、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绝非是像我这种只会查阅屌丝百度百科所获得的知识储备。
如果你有机会认识他的本人,又会惊奇地发现他言止的谦逊,仗义却没有文中的半点张扬。
是个存在这个世界上你愿意交往,更甚者,是愿意变成他的个体。
文章里,主角都带有他的影子,易怒而坦率,喜欢化身爱情英雄,撮合姻缘、也成就姻缘,拯救女主、还拯救男主。
透过小说字里行间的缝隙,窥探作者的作风,骨子里的傲气如是放在十年前,必定是舍得了一身富贵,只愿做个仗剑走天涯的吟游诗人。
若是遇见一人有半句诋毁,便像普希金般,舍了性命也要与之决斗。但比普老好运的是,这还是个打架八成都能赢的主。
我猜想,若是说起孤独,他应该也是孤独的吧。
拼搏多年之后,体面的工作、美满的家庭,本该是迈过社会主义初阶段的满足而洋洋自得。可心中不曾泯灭的作家梦让他百爪挠心。
抱着两个文明都有抓,两手都要硬的决心,在无数个夜晚挑灯夜战,写就“暖床故事”,兼职做起“月下牵线的皮条客的勾当”。想想这样的人,勤奋的让人觉得真是可怕。
也许每一个写作者(或是创作者)都是孤独的,不断地从自身抽掉“血与骨”为故事人物注入精气神。等到故事终结,作者也是半死不活。若没有读者的阅读点赞、充值加血,是熬不到第二季的。
如此想来,午歌也是幸运的。在无数读者的厚爱下,他俨然已经成为小说界的新宠。也成就了他的第二本书——《晚安,我亲爱的孤独》。
正如书中一篇题为《我成为高富帅的那一年》中写到:
不管怎么样,在我正式成为高富帅的那一年的春天,我在老爸亲手打造的时光机中脱胎换骨,终于,悄无声息地,发育了。
在读者的鞭笞(当然还有自身的努力),他已经成为写作者中的“高富帅”。而我更期待的是,当有一天他更为强大,能够放下羁绊,做回畅所欲言的吟游诗人那一刻。
等到到那一天,我一定特自豪地说,这个不仅是我哥们,也是我能触及到的,“屌丝”梦想成真的先贤!
正如不断呐喊的星仔一样,人生不过是不断“努力,奋斗”,周而复始。
而,如果我们谈论孤独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呢?
也许,我们谈论的就是梦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