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5-03 03:34: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摘抄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是一本由路明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01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一):逃离喧嚣的城,回到怀旧的城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本怀旧系列的小书,貌似在自己上初中高中特别喜欢的文,因为“一个”“韩寒”的原因,这本书确实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然而,谁又不想重新度过那一段美好的记忆呢,在地铁里,读读这样惹人醉的故事,或许一切烦恼真的就释怀了呢。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二):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奔跑的日子

  《奔跑的日子》讲的是一个男生参加了中学时代最后一届运动会的十公里长跑,终点假摔,后来遇见了扶她的小姑娘的故事。一个爱慕男主的小姑娘特意偶遇男主,知道男主当年假摔的情况后,心凉了。一场美好的开始就这么无疾而终了。男主后来爱上了跑步,正如他在问中说的”无论再跑多少圈,再流多少汗,都回不到十八岁的操场了,去跑完那剩下的五千米,拼尽力气,也不能穿越数十年的时光,来到你的面前“。年少青春,错过太多。青春里的爱慕也只是一种执念,不能携手走过的就让它留在记忆里吧。

  注: 本书籍由租书小程序@小木屋图书 赞助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三):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坐在后排的兄弟

  《坐在后排的兄弟》让我想起了我大学的专业,高考填报志愿我填了化学和管理,偏偏上的是最讨厌的和数学相关的及其冷门的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大学四年学了四年的数学。为了不挂科天天上自习,转专业也不要指望了,只有学得好的人才有资格转;也别指望再休一门专业,因为本校压根没有开第二门专业的能力。浑浑噩噩上完四年,研究生也没考上,依然败在数学上,终放弃考研。如今靠这门专业勉强混了口饭吃。正如同书中说“假如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未必会选择这所学校。不是青春无悔,是你别无选择”,别无选择的生活,大学四年,我收获了什么?严谨的数学思维,再无其他。大学四年是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人强迫你学习,没有生活的压力,相亲苦恼,一去不回的日子。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四):值得欣赏的两点

  读完了《出小镇记》,才来读这本时间要更早一些的书。如果我年轻二十岁,一定对这种文风会喜欢得不得了——就是现在,一个下午读完,说明也依然是喜欢的,只是略有点嫌它浅,以及嫌作者过于喜欢发表一些议论和感慨——有时候,事情写完就好了,再加些抒情与议论,反而失于直白。 值得赞赏的有两处。一是读到《曹安路》时,以为和《出小镇记》中的《车匪路霸》雷同。读到后面才知道,只是开头比较相似,后面还是大有不同的——这就好。一个作家,不能在频繁出书的同时,硬拿以前的作品凑到新书里充数——对于我这个读书较多又有点精神洁癖的人,这一点很讲究。 第二点是这本书中的《与君生离别》中有个片段,在《出小镇记》中衍变成了一篇独立且相当精彩的文章《少年下落不明》,让那个原来相貌英俊的混混成为一个形象更加鲜明动人可叹英年早逝的X君,于是在短短篇什中只惹人叹息一声的孩子,成为这篇散文中令人印象深刻且似乎代表了一群人的一个典型形象:出身小镇,身世凄凉,放荡不羁,却在试图走上正轨时被命运甩到无穷远处,只留下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苍凉背影。 不重复自己,不浪费好的题材,这就是我读完作者的两本书后最欣赏的两点。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五):路明《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

  是因为书籍的名字被吸引,还是因为作者的名字呢?是因为韩寒监制的名头被吸引,还是书籍的封面呢?基本猜到这是一本散文集,约摸着是《这世界偷偷爱着你》《我们始终独自行走在这个世界》这一类的故事集。用两天时间看完,果不其然,是一本以作者人生经历为导线的散文故事集。颇像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其中真假,尚且不知。 写这篇书评时大概已经忘却了这本书的内容,粗略地翻翻,大概是人间百态。有温情的故事,遗憾的爱情,城市的变迁,还有父子深情。很早就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本书,只不过有的人把它写出来,有的人把它带进了坟墓。而写出来的,有的是史书,有的是畅销书。但无论如何,书里的故事都足以让读者的心弦颤动几分几秒。无意就这本书里那些熟悉的童年故事、校园爱情或是其他的什么叨叨一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这个世界上演。记得作者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路星野,莫名想起了路星河,但星野还是个不错的名字。记得作者是上海人,想起了最近看的《肆式青春》。记得那句“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让我想起了曾经开过的一个玩笑:“你知道这两个名字将来会被一起刻在什么上吗?”“结婚本。”记得............... 这本书来自韩寒的one·一个APP,以文字修身立命,的确是诗人的归宿。诗人,心中有诗意的人。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六):世界以温暖相待

  我们都是刻舟求剑的旅者,

  岁月里丢失了最心爱的人。

  第一眼看到这句话就觉的一定是个很矫情的爱情故事,直到我看完了这本书。

  两年前

  中学那会读书不多,也不聪明,为了能够升学,大部分时间埋在了念书写作业这件事上,现在看来就是那样我还是做不好这件事,为了化学心力憔悴。到了高三脑子才勉强开窍,对物理终于有了兴趣,可以最后还是落榜,再战一年後还是未能如愿。来到了冰城。一个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城市。

  对照书中描写的那些情景参考,我一直是属于中等的那一群人,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太差,从没惹人注意过,上的一般的高中,一般的大学,因为体重的原因一直被嘲笑。就那样的记忆渡过了我的中学时代。

  到了大学事情开始有了转机。我也可以在某方面做到比别人好了。也算是从阴郁中走了过来。

  也喜欢旅行,大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出发。高中时候的自卑导致不愿与人交流知己甚少。能说话的人更是不多。

  似乎是在故事中找到了共鸣。 不是青春无悔是你别无选择。 不能在这么胖下去了。这本书中关注更多的是提到的徒行、拳击、以及跑步的情节……产生了种特别想瘦下来的冲动。

  抓住青春的尾巴 努力一把 不能让我的青春这么过活。

  会有个明亮的未来。

  在身边有个学姐也叫路明呢。

  你一定是一个…………不会老的小王子……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七):书名可以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2》

  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我读完了路明的《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假如这本书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同一位作者写的,那书名完全可以换成《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第二部。又或者假如我是张嘉佳,看完路明的书会马上给他打个电话约出来吃夜宵。

  两本书的内容都是青春的轨迹,市井的喧哗,作者的文字朴实,文笔简练,故事里的男主人公都粗旷豪放,仗义疏财,女主人公都皓齿明眸,善解人意。我常常幻想可以认识张嘉佳书里的任何一个男女主角,路名后记里写心中的少年”怪我那些年书读的太少,酒喝的太少,打的架太少,摸过的姑娘太少“,真是狠狠抽打我的脸。

  不过书里的故事到底是平白的叙述还是加工过的经历?两本书里都有那么几个不完美的故事,但是里面的巧合太多了,虽然无巧不成书,但那是小说啊!

  《奔跑的日子》前半段是少年参加十公里长跑作弊成为学校风云人物后忍受良心谴责直到被女生点破悔不当初,本以为故事到这就结束了,N年后女生在婚礼前夕给当初少年写信联系再叙当年种种情形,”寄出这封信算是跟自己的青春说再见,就此别过“,整个故事起承转合,一应俱全,我被这电视剧本一样的故事惊呆了。

  《摆渡人》的结尾东北姑娘小玉花三十万买走了自己心仪的有妇之夫的画家马力的画作,挂到自己家的客厅里,用一个烂俗的词来说这就是所谓的点睛之笔吧。

  可能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平白无奇,轨迹也是一条直线到底,小升初,中考,高考,再次高考,大学四年一晃而过,一路脚步匆匆,没有感动,没有奇迹,我觉得身边的人也只是性别长相略有差异的学习机器,”没裸奔没堕胎没当众表白,你的青春是被狗吃了么?“

  我的青春真的是被狗吃了……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八):且饮残酒话往昔

  年少的时候我们都曾以为人生是大起大落,是轰轰烈烈,是激情勃发,是撕心裂肺。每一次相逢和离别都是海啸,铺天盖地的向我们袭来,巨大的喜悦和悲伤会将我们吞没。我们蔑视生活,认为那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是终将归于寂静的尘埃,是桎梏我们精神的枷锁。

  直到哭过又笑过,分开又在一起,岁月逐渐在少年身上刻下属于自己的痕迹,过了可以为理想去死的年纪之后我们终究又回到生活的轨道上。每个人的青春情怀都是诗,是歌,是光芒万丈,是肆意飞扬,然而等到炽热的岁月冷却的一刻,我们依然要面对那些曾被我们蔑视不屑的鸡毛蒜皮,要回到每日喧嚣的菜市场里,要回到尘土飞扬的街道上,我们才知道,生活从未远去,他只是默默不语,只有那些能把生活写成故事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大概就是这样吧,慢慢老了,就知道相遇和离别都只不过是生活这汪大海中瞬间的波涛,我们生活的城市,我们所有的悲欢离合,都不过是一生中的点缀。炽烈的爱恋总会归于平寂,刻骨的悲怆总会归于平寂,锥心的憎恶总会归于平寂,缠绵的相思也总会归于平寂。这不禁让我想起罗曼·罗兰的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也许路明正是这样的人吧。

  这就是我为什么始终对路明这样的作者心怀好感,我喜欢他的情怀多过他的文字。作为一个物理教师,也许是地球上最不近烟火气息的职业,他笔下的生活却带着浓浓的烟火气。他的职业令他远离尘嚣,但他却并未因此与尘世隔绝,他笔下的文章温暖柔软,带着一点娓娓道来的唠叨感,亲切而平静。仿佛星光照耀,仿佛清风拂过,悠远而舒服。

  这本书算是他这些年来文章的一个总结,更是他对青春和岁月的一次回首。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这样,坐下来回首那些年的青春岁月,不过是杯中的一盏残酒,饮罢微醺,唇齿留痕,却也不过如此。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九):星辰与烟火绘在一处

  有一件事情是令人丧气的:你无论怎么挣扎,你还是无法扭曲自己的喜好。

  我有读书癖,更有买书癖,一不小心发现个促销信息都能让我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囤书如山倒,刷书如抽丝。双十一有那么多电商图书打折,几乎到了有辱斯文的地步,搞得我几乎从恶如流,书架上又放了一堆进入待补目录的册子。

  读书读多了,就像馆子下多了,不自觉地开始忽略起巷子里的家常菜。嬉笑怒骂,天崩地裂,惊奇诡谲,形形色色的书放在书架上,散文集不自觉地往后排。经常能吃到的东西,在餐馆是不愿意点的,自己家里做不出来的才是愿意点的菜色。

  我每天过的就是市井生活啦,家常蛋炒饭真的能跟唱的似的粒粒分开么?

  趁着几个晚上做会议纪要以及展示文稿的空隙,看完了这本书。

  市井烟火在有些人笔下,像是晨光熹微的日出前,带着一点寒意,又知道马上会亮起来、暖和起来,给人们类似这样的感受。

  明明见证的是与我是同一个世界,偏偏着眼点却能差出十几光年。

  娓娓道来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小故事或情感。如同一碗热粥,在零下的温度里,把眼镜熏得雾蒙蒙,微微的水汽感觉见证着不经意间飘过来的温热。正是因为这碗粥并没有香辣诱人,色香味俱全,反而让人心思单纯地回想起过去,那些年少的午后,那些蝉鸣的清晨,那些我们经历过、感谢过、憎恶过的人,还有那些从来不能LOAD的故事。

  虽然也许我们不能再那么年轻,并热泪盈眶。

  我明白,能写出这样东西的人,才是真的爱生活的。他可以波澜不惊地把关于馄饨铺的故事讲出来,平铺直叙,等他讲完,整条街已然触手可及。

  文字中充满明亮、单纯、干净的烟火气。让我想起每次去往一个城市,都会故意早起,然后等这个城市的灯光灭下去,天光亮起来,喧嚣渐渐入耳。学生们、白领们挤满地铁或者公交,早点铺子的队伍长了短,短了再长,行人们步履匆匆,那些招待我们这些外地来客的景点和店铺还没开张——这几乎让我产生一种错觉,像是忽然陷入了另一个被生活充实起来的空间。

  在半明半暗中,在些许的油烟味中,一种感受如此清晰。

  无论如何,我将继续途经这个世界。

  ——与平凡的或者特别的早点一起。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十):如果让我推荐一本书,那么就是《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

  如果让我推荐一本书,那么就是《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

  几年前受朋友推荐第一次看这本书,当时觉得其前半部分真是深得我心,无论是金刚的四海为家,还是阿柴的木讷可爱,都能够轻而易举地打动我。可从后半部分的“一座城的烟火”开始,便感觉有些无聊,无论是弄堂里的杂碎小事,还是病房里的沉重无常,都提不起我的兴趣。所以最近打算重读的时候,想着:看看前面那些好看的部分就好,如果后面看不下去了,就不看了。可这次的重读,却是大为出乎我的意料——后半部分反而更能打动我,而前半部分却不像印象中的那么吸引人了。

  仔细想来,这或许是因为曾经更加稚嫩的我尚且对这个世界抱有极大的幻想,故而更喜欢读一些理想化的故事,更喜欢品尝一些具有浪漫色彩的鸡汤。但是当自己逐渐成长起来(依旧是个小屁孩),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能够理智地看待这个有条不紊的世界后,再来看前半部分就会觉得其有些理想化,有些超现实。而那曾经让我提不起兴趣的后半部分,现如今却更能让我身临其境,为其中那些一点一滴的平凡而感动。

  作者书中所写的他的过往,是现下的我所向往的。年少时成绩好,写得一手好文章,会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惆怅,会因“宇称不守恒”而沉思;体育好,练得一身腱子肉,会在健身房撸铁大汗淋漓,会在大草原徒步面对神山不尽感慨。总得来说,就是羡慕作者的能文能武,能读书作诗写文章,亦能健身打拳攀珠峰。

  作者说:“我从金刚身上看到了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自由、决绝、无所畏惧。他游走在这世间,做着我做不到的事,过着我想过的生活”。我很想告诉作者,你过着我想过的生活,做着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的事,你的身上有着我企盼未来的自己能够拥有的东西——博学、自律、能文亦能武。

  就像书中末尾所写的“不是青春无悔,是你别无选择”。青春之时让我后悔的事情多了去了——没有选择那所或许更适合自己的学校,没有远离那些或许不该深交的朋友,没有对那个或许也喜欢着自己的女孩说一句“我们在一起吧”。可是,或许我最终选择的学校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呢?或许那些朋友就是我生命之中不可或缺的呢?或许在我对那个女孩告白之后,就不会有我现如今正经历着的美好故事了呢?因为不能回到过去,所以当我遗憾于一些往事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你所做的判断,就是最正确的。

  是我别无选择,所以青春无悔。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