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爸爸的茶会》是一本由【英】马克•斯佩林/【英】莎拉•沃伯顿著作,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狮子爸爸的茶会》读后感(一):绘本育儿|一个妙趣横生的熊孩子故事,给我们带来突破既定规则的惊喜!
1
你是否也曾觉得孩子很吵?反正我是这么想过!
好希望有那么一段时间,可以安静地喝喝茶,聊聊天,来一个安安静静的茶会,让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安静地陪在身边,与我享受某个美好的下午。
2
《狮子爸爸的茶会》读后感(二):动物园里的绚丽茶会
精美的印花茶具、柠檬茶、鲜花、蛋糕、点心盘。狮子爸爸举行茶会的行头,一定也不输于人类。这是一场由于误传而举办的茶会。狮子爸爸原本只准备和三个小狮子举办一场安静家庭内茶会。在大象的大耳朵、头埋在沙里而没有听清话语的鸵鸟以及色彩艳丽的叽叽喳喳热衷传递消息的鹦鹉,动物园里的动物们全部来参加狮子爸爸的茶会了。狮子爸爸无奈接受这些不请而至的客人,只要求是:“一场安静的茶会”。可由于正在游览的人类们盯着茶会的动物们,狮子爸爸嘟嘟一句“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意在说该吃吃该喝喝,可作者怎么肯放过语言的含糊性带来的幽默?将茶会变成动物们天性的展示。
一本书里有各色美丽的鲜花、有各种动物特征的有趣描写、有样样俱会的茶会用具。有这么多爸爸妈妈们翻着借此和孩子聊的话题,无怪乎我两岁的女孩没事就拿给我:“妈妈”,小手点点要我再讲一遍。希望读到更多这样有趣及能培养孩子美感的书。
《狮子爸爸的茶会》读后感(三):听话的孩子,注定得不到幸福
周末和一个单身闺蜜约会,她体谅我要照顾女儿,便提议趁女儿睡觉时去喝个下午茶。提到下午茶,我脑海中的印象总会浮现出一个坐姿优雅的女人,一只手端着银质的咖啡杯,另一只手缓缓地从碟中叉起一小块蛋糕,高傲地放进嘴里。事实上下午茶也确实具有如此魔力,使我在享受它的那两个小时,看起来不像一个身心俱疲的妈妈。不过也仅此而已,因为我在举起咖啡杯的同时,心底冒出来的仍然是上午刚在家给女儿讲过的那本的英国绘本。
《狮子爸爸的茶会》描绘的就是一个下午茶的故事,不过主角不再是高贵优雅的女人,而是一个有情调的狮子爸爸和三只调皮的小狮子。狮子爸爸和小狮子都很喜欢举办茶会,却总是因为茶会的风格产生分歧。狮子爸爸喜欢安静惬意的小茶会,而小狮子们却总是想要热闹疯狂的大派对。
《狮子爸爸的茶会》读后感(四):《狮子爸爸的茶会》/评红彤彤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的饮茶文化源远流长,但是把它发展为既定习俗文化方式的却是英国人,当然,作为来自遥远东方的珍品,喝下午茶是上流社会的专属,虽然此后茶走入寻常百姓家,但是参与其中穿着合体、举止端庄、谈吐高雅是起码的礼仪。
《狮子爸爸的茶会》顾名思义是狮子爸爸要举办一个茶会,封面上最吸引眼球的是缀有玫瑰花的茶具,这套茶具是狮子爸爸心头所爱,精致细致的瓷器、雍容华贵的花朵,凸显其是文艺男青的本质。当然狮子爸爸心心所念高雅、有格调的茶会却不是小狮子所想,热热闹闹的大派对是他们所期盼的。小狮子列举的朋友被爸爸一个一个否定后,不难想象只有四个人的茶会是如何的安静、无趣。
看到这里,作为家长,你会不会莞尔一笑,这场景与家中经常上演的辩论何其相似。不期待家中来太多的小客人,因为结束后的大扫除会令人腰酸背痛,不鼓励宝贝去同伴家,因为怕给别人带来同样的麻烦困扰,小孩子的喜好大人总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没成想事情因为有着大大耳朵的大象有了转机,心情不爽的他告诉了鸵鸟,然后鸵鸟又说给了鹦鹉......注意啦,喜爱埋头沙子的鸵鸟,整日聒噪不休的鹦鹉,不靠谱的传话使得信息错误,所有动物都误认为受到狮子爸茶会的邀请。
不难想象,狮子爸面对所有不请自来的客人,内心是何其崩溃,能镇定的说出请大家遵守规矩,很有必要点赞!接下来的一页让人有点蒙,既然所有动物到齐,并保持安静,为什么感觉现场有些怪异呢?再翻一页,啊哈谜底揭开,原来故事发生在动物园中,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位置,相同的是他们目瞪口呆的表情,这的确是一本脑洞大开的绘本。喜欢绘本中的文字编辑,或大或小,或加粗或倾斜,醒目独特。喜欢绘本中的形象设计,简单的勾勒、夸张的表情,幽默诙谐中令人反思。
Daddy lion´s tea party—狮子爸爸的茶会,其实翻译成狮子爸爸的派对更符合那一场有声、有色、有气味的聚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释放孩子内心,让他们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固然重要,但是在特定的场合,遵守一下规矩,养成良好的习惯,则对他们的成长更有帮助,这是一本适合孩子更适合父母阅读的绘本,松弛有度、游刃有余是最好的管教方式。
《狮子爸爸的茶会》读后感(五):公民素质教育启蒙感想
有时候在公共场合会看到熊孩子大声吵闹嬉戏,而熊孩子的家长抑或充满慈爱的关注着自己的孩子,抑或大声呵斥自己的孩子。不禁会感叹,孩子身上完全是家长的折射。但是如何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如何让孩子知道在公共场合应该怎么做呢?我有一些小的心得体会。
第一,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让他去感受那么的氛围。比如我们去逛方所,女儿一进入那里说话的声音自行就降低了,她还会用手蒙着嘴巴凑在你耳朵边说话,当爸爸说话声音大了的时候,她会把手指放在嘴边提醒声音要小一点。这就是环境的影响,孩子感受到安静的氛围自然会调整自己的言行。但如果是在游乐场,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会小声说话,大家都会热情地释放自己的喜悦之情。所以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家长去营造一种氛围,自己以身作则那么孩子就会去模仿。
第二,给孩子持续灌输公共场合的注意事项。比如排队轮流玩耍不插队,禁止大声喧哗跑跳,儿童绘本是一个很好的传输工具。比如低幼儿童的小熊绘本,里面就有遵守秩序的故事,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我觉得《狮子爸爸的茶会》这本书就不错,首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次选取孩子熟悉的动物人物,有很好的故事代入感。最后,通过小故事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约束,如何遵守规矩。和孩子一起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也在讨论喝下午茶应该怎么做,比如小声的说话,安静的喝茶吃蛋糕,不能把东西弄的到处都是,这些都是狮子爸爸要求的。但是最后茶会变成吵吵嚷嚷、臭气哄哄、热热闹闹、无比成功的大派对,动物们都显现出自己调皮、可爱的天性,也是让我们大人明白孩子有自己的本性,我们需要尊重和引导。
第三,言传身教从我做起。很多时候我们去要求孩子的时候,却忘记自己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没有按要求排队,孩子是大人的镜子,我们在感叹熊孩子的同时,还是不能忘记自身素质的提升,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楷模。
希望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好,希望大人、孩子们都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狮子爸爸的茶会》读后感(六):一场茶会里的规则和素养
简评《狮子爸爸的茶会》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这是一个难得悠闲自在的下午,狮子爸爸想开一个茶会。可能是工作繁忙、劳心费神了很久,也可能是工作不顺、家事琐碎导致心情郁闷,总之他想举办一个安静的茶会,与三只小狮子们尽享天伦之乐,安安静静的享受茶会时光。请原谅我自行脑补了这么多,但这样更容易理解接下来的内容安排。狮子爸爸拒绝了小狮子们邀请朋友的所有请求,理由充分,态度鲜明,小狮子们看到爸爸态度坚决,也只有答应了。他们开始准备这场安静的茶会了。然而,狮子父子们的安排,却被其他小动物们错误的听到了:狮子爸爸要举办一场安静的茶会!安静的茶会!哎,真是马虎的孩子啊!
于是,未被邀请的动物们不请自到,并且难得地保持着安静的状态,参加这次安静的茶会。这样的结果看似很完美了。但作者笔锋一转、画面变换,让我们看到了茶会的另一面:原来这是动物园里的一场聚会。参观的人们,远远的看着动物们安静的样子、反常的举动,都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这个故事的背后,告诉了孩子们包容、约定、规则的重要性。狮子爸爸要办一个安静的茶会,原本没有邀请其他动物邻居,但其他动物们因为误会,纷纷参加了这个茶会。对此,狮子爸爸是包容的,作为森林之王,他没有拒人于门外,没有愤怒的咆哮,没有去追查是谁传达了错误的消息,体现了很好的包容心态。误打误撞参加茶会的动物们,由于事先约定安静,所以都尽量克制着自己的顽劣本性,无一例外彬彬有礼,保持着绅士风度,安安静静的参加这场茶会。虽然他们是因误会而参加这场茶会的,但非常遵守“安静”的约定。这种遵守约定的背后,从小的方面说,是对主人或者说他人的尊重,从大的方面说,是一种公民应具备的素养。如果直白地讲这些大道理,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也不会去认真地听。但是,通过绘本的阅读,通过故事情节的推进、内容的安排、画面的铺陈,他们就很容易够感受到这些道理。如果家长讲述的时候,再花点心思,能够绘声绘色、制造场景,那么效果肯定会更好了。
《狮子爸爸的茶会》读后感(七):趣味论规矩----评《狮子爸爸的茶会》
尽管古语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但是家长们往往会力不从心地发现这个论断并不一定可以轻易付诸于实施在我们的熊孩子身上。天性的好动,顽皮的使然,年龄的因素,条件反射的应对让熊孩子们往往根本不会将所谓的”规矩“放在心上。也正因为如此,一场旷日持久的”竖规矩“战役往往会让家长们身心憔悴。
不过我最近在翻看一本儿童绘本读物《狮子爸爸的茶会》时,却别开生面地领略了一番关于“规矩“的分享讲堂。写给孩子们的绘本,更是蕴藏下了对不同时段行为规范的分享,除此之外,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渗透入了关于“对彼此约定的尊重”。会心一笑地看绘本的不经意中,我们的孩子可以发自内心地感受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规矩“教养。有别于传统的”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规矩要求,孩子们其实更可以在这本《狮子爸爸的茶会》中感悟”规矩“的重要性。
大大的开本,可爱诙谐的卡通动物造型,巧妙构思的情节,引领着书外的小朋友们分享到了一场狮子的茶会。这是一个有趣的茶会。一个误会式的茶会邀请开场,到随后动物们克制式的安静茶会,到最终的预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闹腾动物狂欢会-----书中巧妙地借用了孩子们熟知的动物角色们为对象,生动诙谐地描绘出了一个让孩子们憧憬的茶会。假若用替换法来代入,家长朋友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各个动物成员们实则正如我们身边的熊孩子们一样。他们简直就是孩子们平时表现的化身。虽然如此,这里的动物群体却同样也可以因为一个规范化式的“规矩“要求,努力地完成着保持安静的任务-----由此及彼的故事分享中,书中的角色们更是向书外的小读者传递着关于“规矩”的小道理。相较于以往家长们反复啰嗦下的“规矩论”而言,这本书中借助巧妙的小故事分享的遵守规矩一说无疑更加地生动和形象。在和孩子们亲子互动翻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更是把握时机地巧妙把孩子们的行为和书中动物们的行为进行着对比。循序渐进地告诉着孩子们平时应该如何做一个大人们喜欢的守规矩的小朋友。家中的小宝们也是有模有样地理解着这样别具一格,趣味背景下的“规矩”论。着实让人忍俊不禁,却也未尝不是一桩教育案例上的成功案例!
一场独特的童话王国的茶会,拉开着一段关于育儿方面的“规矩“教育探讨分享,引领着我们懵懂的孩子们理解一个更为形象,生动背景下为人处世的“规矩”道理。事实上,《狮子爸爸的茶会》这本绘本更配套着准备了导读的小册子。方便家长朋友们在开始阅读前对这本儿童绘本读物的理解。总体而言,这是一本相当有教育深意的,有趣的绘本读物!尤其是对于有心想要教育孩子们懂规矩的家长而言,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给小宝贝们阅读的好绘本。
《狮子爸爸的茶会》读后感(八):动如脱兔,静若处子
我们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既能动如脱兔,又能静若处子,该玩该闹的时候就尽情地释放,而在该安静的时候可以很快静下心来。这样的要求不免有些高了,但是《狮子爸爸的茶会》告诉我们孩子是可以做到。
这是一个诙谐幽默的故事。狮子爸爸本想办一个安静的小茶会,可是三只小狮子却喜欢热闹的大派对,它们央求爸爸请这个动物那个动物,可是都被狮子爸爸否决了。狮子爸爸说出来的理由确实像是那么一回事,但又让人忍不住想发笑,因为在狮子爸爸的描述中,再结合书里图画,孩子们可以想象到那些被狮子爸爸拒绝邀请的动物们都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麻烦、惹出什么样的笑话。结合动物们的体态习性特征,倘若它们真的来参加狮子爸爸的茶会,那估计得是一场闹剧。
狮子爸爸摆出不少道理说服了小狮子们,他们最后决定这次茶会只有狮子爸爸和小狮子们参加。可是,谁料,包打听的大象听到了整件事,它告诉了鸵鸟,但是鸵鸟听岔了,再经由它传出去的话,完全反了个意思,所有的动物们以为它们全部受到了邀请,都赶来参加茶会。虽然刚开始狮子爸爸要求大家要有规矩,并强调这是一场安静的小茶会。但是最后还是不管那么多,由着大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于是这成了一场热闹非凡的大派对,但也是一场成功的派对。场面之隆重、喧闹、快乐,可想而知。看到这里,我们发现这些动物们是住在动物园里的,它们的这场派对还引来无数的游客驻足观看、拍照。
有人会说,这不是与狮子爸爸的初衷相反了吗?想必这后来吵闹的场面,狮子爸爸也会有些头疼吧?不,它也是享受其中的。那些顽皮的动物们就像是顽皮的孩子,倒立、玩耍、把茶和茶点像玩具地或吃或玩,还有各种嬉戏。而观看的游客们也个个露出喜悦的表情。
狮子爸爸最初立了规矩,小狮子们也是答应的。如果它们克制,它们也是能做到了。但是孩子的童年是需要有玩乐,需要有顽皮淘气、需要释放无限精力的时候。第二天,它们还要求再举办一个像昨天一样的“安静的小茶会”。
看似一本正经的狮子爸爸、呆萌可爱的小狮子、还有形态各异的动物们,一起上演了这出妙趣横生的茶会。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平衡规矩的制订与玩闹的放纵。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规矩约定可以制订,但在适当的时候也要纵容孩子的玩与闹,孩子在该玩该闹的时候释放过了,那么到了该安静的时候自然也会遵守规则了。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狮子爸爸的茶会》读后感(九):评《狮子爸爸的茶会》
狮子爸爸的茶会,听起来就很有趣,因为以我的感觉来说,下午茶、茶会似乎和爸爸都不沾边儿,更何况还是威风凛凛的“狮子爸爸”,他举办的茶会会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翻开书看看,狮子爸爸准备的似乎很是像模像样:印有玫瑰的茶壶和茶杯、各色小点心、大大的蛋糕、各种水果,花瓶里插着几朵小花,一派田园气息。试想一下,三两个人在这里安静地喝着茶、吃着点心,随便聊聊天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狮子爸爸也是这么想的,因此他希望这个茶会是个“安静的小茶会”。看来作为家长,在这一点的认知上我们还是相通的,面对孩子的吵吵闹闹都希望能够得到片刻的安静。
但小狮子们对爸爸的提议明显不那么热心,眼睛里是各种的不情愿,而且提的几个建议都被爸爸以各种理由否决了。可是小狮子们也并没有因此吵闹、撒手不管,还是很开心、很认真地帮爸爸为茶会做准备。
这可是现在很多孩子甚至是大人都缺少的一种心态,他们有的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或者是“爱钻牛角尖”,旁人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会生出无限的怨气,从而走入了死胡同。当然有时候“钻牛角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也是一种很好的品格,人力可控范围内且合理的当然是要必须努力、不能放弃的。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的也并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改变的,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也许就很重要了,有的时候“随遇而安”也并没有什么不好,毕竟过好了当下才可能会有未来。
而狮子爸爸安静的茶会也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大象无意中的“偷听”、鸵鸟的误听和话唠鹦鹉的四处宣布,狮子家庭迎来了浩浩荡荡的一群客人(这个时候的大象也是将错就错、装糊涂O(∩_∩)O哈哈~),还算是一群懂礼貌的客人:排着队来的。这下小狮子们总算是如愿以偿了,狮子爸爸也只好面对现实,既来之则安之,但他希望大家能“有点规矩”。既然有了规矩,自然是要遵守的,动物们都尽可能规规矩矩客客气气的,没有谁去捣乱。
这就是规矩的威力,而它之所以具有威力,是因为它并没有停留在只是嘴上说说。很多家长常常会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懂规矩。其实在抱怨前,家长应该认真检讨一下自己平时都给孩子们定了哪些规矩,是否合理,毕竟孩子们有他自己的天性,家长要做的是疏而不是堵,就像书中的狮子爸爸一样,还是遵从了客人们的天性,将安静的小茶会变成了热热闹闹的大茶会。而一旦定好了规矩,就要严格执行,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的哭闹或者是家长图省事就放弃了。其实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的不守规矩可以反射出父母对待规矩的随意性。
很喜欢这本书的绘画风格,颜色鲜艳,各种小花、小草,很有茶会的气氛。但最后发现这样一个茶会是在动物园中举行的,心情还是打了一点折扣,毕竟谁会喜欢自己在享受下午茶的时候,周围围着一群拿着相机拍照、对自己指指点点的人呢。
《狮子爸爸的茶会》读后感(十):遵规守矩,才成方圆
这个绘本到家后,我家孩子先看的。我以为是讲述狮子爸爸邀请动物来参加茶会,在茶会上发生了许多趣事,从而讲述了一个道理呢。没想到女儿说,这是一场意想不到的误会。于是她看完之后我也来读了。果然是由一场误会引发一个让所有人开怀大笑的完美结局。英式幽默范儿十足的故事与诙谐呆萌的插图相映成趣。
一天,狮子爸爸拿出他心爱的茶具,对三只小狮子说:“孩子们,让我们来办一个安安静静的小茶会吧!”可是,小狮子们才不这么想,他们想要一个热热闹闹的大派对。他们列出了想邀请的对象,却被狮子爸爸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就在他们万分沮丧地准备度过一个无聊的“安静小茶会”时,却被长耳朵的大象听到了。而大象还没来得细说,就被以讹传讹的公之于众了。于是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来参加茶会了。这让狮子爸爸始料未及。
尽管大家都喜欢热闹的大派对,但是由于事先约定安静,所以无一例外彬彬有礼,保持着绅士风度。直到一个契机的出现,导致大家一致同意不再拘束,才开启狂欢模式尽情欢乐。看来狮子爸爸不是不喜欢动物们,也一定是开过茶会。只是茶会期间,动物们的表现让他很不满意,才会拒绝邀请其他动物参加的。
看图片中游客那一双双惊讶的大眼睛,都让人忍俊不止。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去动物园,也看到动物们安安静静的,一动不动,怎么会不吃惊。这还是我们认识的动物吗?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那大概只能是大象了。而狮子爸爸也不太情愿的允许大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于是,所有动物都开启了自由模式,回归自己的本性,这才是他们真实的样子,也是他们自己最喜欢的样子。所有的游客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没有伪装、不必矜持。但是反射到我们人,就要教导孩子,在不同的场合要遵守不同的规则。不能为所欲为、没有规矩。自己的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不能为了自己高兴,而致公共秩序遭到破坏。
本书用一个幽默诙谐的故事,讲述了不同场合里对安静与闹腾的选择,讲述了不同时段行为规范的边界在哪里,更讲述了对约定的遵守。这里面,包含着现代公民素养的启蒙。在孩子看书的过程中,加以讲述,孩子更容易接受。
本书画风清新、幽默,色彩鲜艳,动物们表情丰富、生动活泼。每个细节也处理得细致入微。很棒的一本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