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5-01 00:39: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100字

  《小米有个小袋子》是一本由孙心瑜著作,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一):孩子对父亲的爱啊,沉甸甸

  在中国的传统意识中,父亲是家庭的支柱,在外奔波,却很少和孩子有互动。他们觉得,只要挣了钱,孩子就能长得好好的。殊不知,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的爱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对爸爸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么热烈,简直让人心疼。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二):读完了,好难过,好难过......

  发在公众号的,所以形式有点特殊:

  前几天,苏晓吖收到了一封信,是一个叫小米的女孩子儿写来的,她在信中有讲了她的思念,她的烦恼。苏某人看完后非常难过,以至于周末休息了两天,没有更文。

  现在我想把这封信发出来,请读者大人帮她想想办法。

  尊敬的苏老板:

  我叫小米,我生活在台湾,有一个很幸福很幸福的家。可是......

  我的妈妈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光是给我准备寿司材料,就要忙很久,她做的东西真的很好吃。

  我也每天很忙,我要计划很多事。因为......

  我有一个小袋子,我把我喜欢的东西都放进袋子里,准备着,准备着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全都拿给他!

  可是,日子过得好慢啊!

  爷爷每天都在看报,我觉得很无聊,可是我喜欢坐在他对面,照着报纸学写字;奶奶每天都要去散步,也会带我去,可是我很怕别人问我“几岁了,叫什么名字”?

  楼上的阿姨嗓门很大,喜欢站在阳台上聊天,她经常会像魔术师一样,变出好吃的糖果给我。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三):孩子的爸爸,请多一点时间陪孩子

  一下买了很多绘本给孩子,孩子刚拿到书就被小米的可爱熊熊造型吸引住了。看了封面孩子就忍不住想翻开书,知道小米的小口袋里面装的什么?翻开书一开始就设下悬念,小米有個小袋子,总是走到哪儿,拖到哪儿,里头装的是他最重要的宝贝,为了最重要的那一天,最重要的那个人而准备。看到这我就和孩子一起猜了,到底是为什么人准备的?孩子说可能是生日礼物,为了早点揭晓答案,我们恨不能一口气把书读完。读到最后才知道小米等待的是爸爸,整篇绘本清清淡淡的笔触,细细刻画出孩子们简单的心思,每句话、每个画面都在累积着对爸爸浓浓的想念。生动有趣,带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非常喜欢里面的配图,全手绘版彩绘,清新漂亮不失童趣,和故事巧妙的配合在一起,我家的孩子很喜欢画画,看故事的同时又欣赏了书中的画作,有时听完故事后还忍不住拿出画笔和纸,照着书中的绘画再画上一番,既听了故事又欣赏了绘画,两者兼得。

  这本书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找回童年的感觉,很多童年里听的故事,对于父亲来说,已经很久远了,久远的已经有些遗忘了,当我拿起这本书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竟然有些小小的激动,好有亲切感的一本书,这本书不仅仅属于孩子,她还属于我们那个年代,唤起了我许多的回忆。现在的生活节奏感很强,“隐形”父亲很多,但孩子们真的需要你们的爱,希望父亲们再忙也要抽出点时间多陪陪孩子,你们在孩子们心里永远是不可缺少的。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四):好的绘本,就是父母读完都会内疚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一个来自台湾的绘本作家的作品,这本作品有非常浓郁的中国风格,与国外绘本完全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作者是一个有点点萌而可怜风格的绘本作家,故事内容非常朦胧,人物性格与绘画风格也同样如此,让人翻开就心生怜爱。当你翻到最后的时候,不仅能恍然大悟,而且真的深深的感动整个故事中每一个小物件,每一句描述的文字是怎样的用心。

  小米每天都在等,等啊等不知道,谁都不知道他在等什么。成年人的世界,对万事万物都会觉得非常的自然。而对于孩子的内心来讲,他在一直等待等待着爸爸回家那一刻,是他心里一直以来的小小的期盼。爷爷也可以正常去看报纸,奶奶可以正常去买菜,但没有人关注到小米的心里,一直心不在焉的有所期盼。她没办法去安安心心做任何的事情,而且一个诺诺的可怜兮兮的,不说话,也不声张,不撒娇,也不问寻,就那么傻傻的期待着等。让我想起了我儿子天天在家等我回家的样子。

  小米的绘画手法非常的可爱,大大的头小小的眼睛,让人不禁生出怜爱的感情。其实现在的家庭里面,很多爸爸要出去上班早出差甚至与妈妈两地分居,为了给孩子挣钱。于是每一个小朋友就像等待一个礼物一样,等待着爸爸回家。等啊等,终于等到那一天爸爸回家的时候,是小朋友最快乐的时候。他们愿意把棒棒糖给爸爸吃,把喜欢的玩具跟爸爸一起玩儿,希望爸爸能够陪他一起睡觉一起讲故事。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个小米一样的小孩子在盼望着团圆,盼望着每一天,妈妈和爸爸爷爷和奶奶我们都在一起。

  你看,虽然绘本都是给孩子看的,但谁说每一个成年人,读完没有自己的伤感与内疚呢?多多回家陪伴自己家里面那一个可怜可爱又期盼着你的小米吧。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五):为爱而等待

  这是一本画风细腻的绘本,看着爸爸飞机起飞的瞬间,小米便开始思念,开始等待爸爸的归来,小小的身影,满是孤寂。

  爸爸归去的日子,小米是数着日子过来的,小小的袋子里装满了小米对爸爸的思念,随着爸爸离开的日子的累积,小米对爸爸的思念也与日俱增,收积到袋子里想与爸爸一起分享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美丽的树叶、给爸爸写的信、好吃的糖果、海边美丽的贝壳、与小狗奇奇一起画的画……想着爸爸回家时一样一样仔细讲给他听,当见到爸爸后最终成一句“我好想念爸爸”。

  作家孙心瑜是台湾新生代绘本作家,曾获德国国际青年图书馆“白乌鸦大奖”、信谊儿童文学等奖项。她是一位从来没有忘记过童年的大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缺席属于常态,与爸爸聚少离多。因此,她非常能理解那些爸爸常不在家的孩子们,渴望爸爸早日回家的心情。因此,她将视角投向这些孩子,通过温婉的笔触、细腻的画面、来表达一个孩子对爸爸的殷切思念。

  这本书以孩子的视角出发,图上小小的小米与成人大大的身体形成对比,画面简单干净,配上会说故事的图,生动细腻地描绘出孩子想念爸爸的故事。每个画面都在累积着对爸爸浓浓的想念。这本书让我想起了6岁那年姑姑出嫁的那天,我记得的画面是大大的院子中间,我跪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爬在椅背上看着周围忙碌不停的大人,每个人的脸都是模糊的,只记得当时的心情很落寞,觉得自己是没人管没人爱的小孩,觉得就算自己悄悄的走了,也不会有人注意到……

  而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也在做的当年大人们常做的事,常常以各种理由为借口,很少真正陪在孩子们身边,就算在她们身边,心思也不一定的她们身上,觉得一时不看手机,这会错过很多信息似的。爸爸能陪孩子玩的时间更少,连女儿们都说,爸爸最爱的是游戏。

  这本书不止是讲了一个故事,更让我们从中得到这样一个讯息,我们对孩子的爱还远远不够,不要报怨孩子是电视电脑迷,正是我们陪伴的缺失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书中满满的孤寂你体会到了吗,去陪陪我们最可爱的宝贝吧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六):无可取代的爸爸——读《小米有个小袋子》

  因为工作的关系,在玥儿出生前,玥爸只能每隔一星期或半个月回家一趟,玥儿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依旧如此。因此在她很小的时候见爸爸的次数相对于别的孩子来说很少,以至于我都以为她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明白这个人是谁,但在她六个月的时候,有次玥爸回家,玥儿显得特别开心,吃东西的时候必须要爸爸坐在她面前,不然就大哭,我们全家人都很惊奇,不知道这么个小小的人儿,从出生到现在没见过爸爸几次,怎么就将他看成是不同的那一个,并且远远超过了每天都见面的爷爷奶奶。也许是爸爸和孩子之间存在着天生的情感纽带吧。

  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个叫小米的小朋友,穿着一件大大的黑熊衣服。一开始他就在盼望着“那天赶快到来”,并且将日期在日历上标了出来,每过一天就做个记号,可见小米是多么期待那天的到来,但日历上的十六号到底会发生什么令他翘首以盼的事情呢。

  接下来妈妈、爷爷奶奶、姑姑,甚至是邻居阿姨都分别出场,却唯独没有爸爸,原来小米盼望的那天是爸爸出差回家的日子。

  爸爸不在家,妈妈、爷爷奶奶也都有他们自己要忙的事情,画中的小米看起来似乎有点无精打采,周围灰蒙蒙的背景更衬托出小米的小情绪。虽然姑姑是他最好的玩伴,可以陪他打滚,做好玩的游戏,但小米仍然想念爸爸,向小狗念叨,嫌“太阳走得好慢啊”。

  小米是个不善言辞、害羞的小孩:他出门怕别人问他几岁,回答的声音也是像蚊子一样,他不知道见到爸爸要说些什么,于是他把对爸爸的思念全装到了他的小袋子里,他折纸、画画,把玩具收拾到他的小袋子里,小袋子也越变越大,以至于最后要站在梯子上才能够到,而他想念爸爸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虽然小米最后只说出了“我好想念爸爸”,但看着小米的袋子,我想爸爸定会理解小米的心情吧。

  玥儿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她最喜欢的一个动画片的主人公就叫熊小米,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玥爸恰巧也在出差中,玥儿听完故事也说很想念爸爸,在微信里和爸爸东一句西一句的说了半天。我想等他回来可以让他看看这个绘本,让他也明白对于孩子来说爸爸是无可取代的,爸爸的陪伴更是无法取代的。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七):每个人心里都曾住过一个小米°

  ——评《小米有个小袋子》

  文/蓦烟如雪

  我第一次看到小米会觉得他像蒙奇奇,但是看久了,还是会觉得多有不同,小米是一个渴望爱的孩子,从最早的等待开始,他都在期盼那“那天”,可那天是哪天,为何要等待呢?

  这样的开篇像是一个谜题,而色调偏冷色系,缺少了暖色,就如同一个缺乏关爱的孩子,飞机,形形色色的房子,地上的日历,甚至是散落的玩具,都是孤独的,妈妈做了小米爱吃的寿司,他的表情都没有开心起来,那是他的思念和期待。

  在第十一页里,地上有棋盘有玩具有剪纸,甚至是七巧板,这都是每一个孩子的心头好,可最显眼的还是墙上的全家福,那就像他的渴望,全家人在一起,在后面,他拎着袋子看着落叶,甚至是相册,作者的画风很简约,甚至是干净,这种简洁的画风,更能衬出他的孤独,和缺乏关爱的特点,作者作为台湾新生代绘本作家,其作品也自带个人的色彩,很能从另一面看出,她也是期待父爱的人,在军人家庭里,父亲忙于工作,作者多少是把这种心思转移到画风,看不懂报纸的孩子,能对着报纸模仿,他想写信给爸爸,每一个人都渴望带小米走走,可是他都是小心翼翼地回答,这些孤单的孩子,都是很寂寞的,他们心思缜密,没有那么活泼。

  每一页里,他都在收集者他爱的礼物,他每一刻都在期待那天。他忙着自己的事情,甚至让妹妹出主意,这都是孩子的生活,姑姑是他的朋友,他们可以在地上打滚,甚至是看远方发呆,碧水先笑出来。可小米是思念父亲的,看着远方,小米,肯定笑不出来。

  这一页更能看出。

  每一天结束,他都有自己的忙。终于,等到了时间,他把那大大的,日积月累的袋子,检查再检查,直到门悄悄打开后,他冲了上去,叫了爸爸。

  这本画册没有多少文字,画风也非常的简约,日历、玩具、涂鸦……都是如此,孩子都很天真,他们的每一个心思都需要慢慢描摹,而《小米有个小袋子》写满了孩童的心境,这本书能屡次获得大奖也是如此。

  从懵懂到了解,我发现这些都是慢慢渗透的温暖。

  这是一本很有爱的书,他冲击着每一个渴望爱的我们,而现实中,我们却都是小米,都渴望着亲情的温暖。

  这是一本很适合亲子阅读的漫画,很期待作者的下一本。

  好评。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八):思念的重量

  思念的重量

  文/夏边

  一直以来很喜欢绘本,薄薄的,几幅画儿,几句相称的文字,总能让人在简洁的线索里领悟出一些直撞心门的情感。绘本的魅力在于点到为止,用图与文展示每一种意义的冰山一角,任由你由此去看去想去挖掘作家背后想传达的东西。

  这是我看的第四本绘本《小米有个小袋子》,说实话刚拿到有点尴尬,因为就几幅图,几句话,不用五分钟就翻完了,第一遍没仔细翻,反倒不知道它到底想表达什么。第二次看,是一副一副看图说话的样子去品的,读罢很暖心,就像在现在的大冬天,喝了一口热水一样温润心田。

  书中的小米像小时候的自己。他的父亲或许也是常年在外,奔波于工作,各种出差应酬,一走就是大半个月或是更久更久。在大多数的家庭活动里,父亲很多时候都是缺席的,不能去家长会,不能陪你去游乐园,不能三个人手牵着手散步。他们好似没有妈妈付出的那么多,重心好像也不在孩子身上,却能轻易的让孩子在他每一次渐渐走远的背影里黯然神伤。

  思念是贯穿书中的一条线。书的一开头,就是隐喻的思念。宏大的场景,远山青蓝,飞机在天上,小米坐在高处远眺,开始等待,开始思念。 慢慢看下去,你会发现小米很孤独,有着很多不被注意的小心事,小情绪。他穿着黑熊装,只露出一张不开心的脸,画面里,无论是人还是物看起来都比他高大很多,称得他更加弱小不安。他有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姑姑和他说话,玩耍,他却总说他还有很多事忙,或许这样你会觉得奇怪,一个孩子,能忙些什么,想些什么。作为大人或许从未注意到,孩子已经开始在这个世界铺开了一张思索的网,他也渴望得到落入他网中的答案。有时候,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比如小米,他想爸爸。想爸爸妈妈和他,一家人手牵手,笑得开开心心,如此而已。

  他的袋子里,装着很多他收集的东西,飞机模型,纸卡片,千纸鹤,各种各样的公仔等等,很多很多,他想等爸爸回来告诉爸爸,在他离开的日子里,他都做了什么,玩了什么。袋子里装的东西越来越多,就像装着的思念越来越重。从小米画了叉叉和勾圈的日子看,父亲只离开了半个月,而对小米来说,好像已经过去很久了。“姑姑,太阳今天走得好慢啊”、“奇奇,又一天结束了吗?”那种小期盼,看得心疼。

  小米在漫长的等待里,终于看到爸爸出现在他的房间,高兴的跳进爸爸的怀抱。他说,我好想念爸爸。很简单很微小的愿望,在孩子的世界里确实件天大的事,就像无数个曾经的你我面对爸爸时热烈的心情。看见他,就觉得开心无比,那种踏实和温暖,无需他过多的言语,一个大大的拥抱和暖暖的熟悉的体温就足够。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九):你有没有忘记自己做小孩子的感觉?

  我的爸爸去世很久了,看到这样的书,自然而然想到他。

  如今我也成了爸爸,所以看到书里的小米,又有一种很心疼的感觉。

  绘本的内容,按照我们大人读文的习惯来看,是非常简单的,就是一个孩子等待爸爸的整个过程。在等待的时间里,要做一些事情,她观察妈妈做寿司,收拾自己的玩具,折纸,画画儿,逗狗狗,和姑姑玩,直到爸爸回来,她扑了上去,爸爸问她我不在的时候你做了什么呢,她想了一圈儿说:我好想念爸爸。

  整体的画风很有特点,可爱,温暖。

  这个故事为什么很打动我呢?因为这个作者没有忘记做小孩子的感受,我也没有。

  很小的时候,一天总是感觉很长很长,可长大后却觉得时间变得越来越快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随着年龄变化是不断变化的。小的时候,如果等待一个人,一天会很漫长的。五六岁的某一天,我爸带我去太原走亲戚,我很粘他,那次他和亲戚有事儿出去,让我在家陪着一个奶奶玩,我老大不愿意。他出去一会儿,我就在亲戚家阳台往外看,老奶奶怕我想爸爸,就给我找吃的和玩的,结果她越给我越急,后来就一直哭。我爸爸回来说我怕生,其实他不知道我不是怕生,只是觉得他不在,我要怎么办才好。那样的时间才几小时,可那样的等待太漫长。

  何止是时间,空间感知也发生了变化。我老家窑洞里有一盘土炕。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在上面爬来爬去,和逗我的爸爸推推打打,躲躲闪闪。那时候,我总觉得躲在最里面,他就够不到我了。小学以后,我们搬到了另一个房子里,窑洞就出租给了一个在附近煤矿上班的工人,一个假期,我突然想去看看,就回去了。炕还是那一盘,但我惊奇地发现,原来竟然这么小,印象中是很大的。我直直地爬上去,脚还在炕的边沿外面。我爸爸和我差不多高,可以想到无论我在炕上的什么地方,他在地上都能轻易够到我。但小时候我是觉得他肯定够不到我的。现在想到那么大一个人曾经和我逗着玩,如今已阴阳两相隔,就觉得一阵难过。

  这部作品里的象征意象也很棒。那个越来越大的袋子确实像是沉甸甸的思念。小米把自己的心爱之物都装了进去。不知道别人有没有,我自己也有这么一个扣箱,他是我的藏宝箱,里面放了很多《手工劳动书》里我的制作成果,还有小时候的小人书、磁铁,以及各种细铁丝,还有我收藏的杂志和报纸。一直以来,这个箱子都是我还是孩童时最大的财富。作为幼年时代的某种装备,它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才失去意义。那个阶段的变化也是很突然的,我从对父亲的依赖,一下就变成了鄙视。当然,很久以后,我又转变了观念。

  这本书里小米所能经受的,那些平淡而漫长的等待,读的时候就缓缓渗透到我的记忆里,让我想起很多童年往事,等我给孩子看了,看看孩子什么反应吧,我自己给五颗星!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十):《小米有个袋子》—— 通过图书了解孩子

  这本书,一开始,以为是要教给孩子要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后来是在观察家人每天都在做什么?最后才知道,哟,原来小米是在等他的爸爸!荳荳的爸爸之前也是常年不在家的,他也经常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才回来?明天吗?过几天吗?还是过几周?在漫长的等待中,他学会了对时间的估算和感知。如果爸爸说明天回家,他在告别的时候就会说,爸爸,明天见!如果是过几天回家,他就会在道别的时候说,爸爸,过几天见哦!以前我以为,孩子的等待像大人一样,是烦躁而焦虑的,但其实不是。孩子在等,也在长大,也在玩,也在生活,他把等待变成一种甜蜜的期许,就像小米一样,等待的过程不是充斥着为什么我的爸爸不回家的埋怨,而是对爸爸回来是充满了各种期待:等爸爸回来了,我要跟他说我上课很乖,又得到了表扬,我画的很好看,我要给他看,我要锻炼身体,我要等他回来跟我玩打架。甚至在小米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那一页,荳荳也很自然的说,我也是这样。好的绘本,是孩子的玩具、朋友、老师,更是是让大人解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参加青豆书坊的图书漂流的活动,让我和孩子在看到免费优质图书的同时,能够与和孩子同龄的小朋友以及父母,针对同一本书有了心灵的沟通和育儿方式方法的交流。很开心,今后的育儿路上又多了很多了很多同路人。以往带孩子看绘本,都是听别人说哪个好就哪个好,很多时候方向不对,钱不少花,收效甚微。这次青豆书坊精选的三本图书,也让我学习了对儿童绘本选择的标准。不只是要质量上乘,画面精美,而且还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对图书的感受和认知能力!

  童幼书漂丁队第三站—荳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