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世界史》是一本由[英] 安德鲁·玛尔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576+24(彩插),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BBC世界史》读后感(一):在辩证和比较中看历史
C世界史
《BBC世界史》读后感(二):经纬编织出来的世界史
这本书真的是我最爱的历史书了。看完一遍以后忍不住又看了一遍。虽然后来又看了同名纪录片,反而觉得有画面的纪录片带给我的纪录片感还不如这本书。
也许是因为第一次看这种结构的历史书吧。以历史的演进为经,以不同国家为纬。编织出了我们这个地球的历史。当镜头跟随历史摄像机的摇臂在不同国家之间转换时,真的有一种观史的宏大感。
另外这也是一本有观点的历史书。这究竟好不好是见仁见智。我个人很喜欢。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与大多数人的认知不同,历史其实是由少数人推进的。似乎很多西方的历史书都抱持这样的观点。
《BBC世界史》读后感(三):BBC世界史:好一部世界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英国电视台——BBC,它的记者遍布全球的每个角落,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跟它严谨的新闻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不放过每一个小细节,真实记录每一个画面。于是有了各类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观察深刻的新闻报道。
《BBC世界史》读后感(四):日升日落,辽阔当地谁主沉浮
最近陪孩子看《地球脉动》,被画面震撼之余,也再次对BBC此类纪录片的高度和视野印象深刻。纪录片开场就体现了视野角度,太空中拍摄的地球慢慢显出身影,这就是上帝视角啊,随着镜头,出于线索和叙事逻辑的需要,在地球各个地区间自由大幅度切换,也容易把观众带入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中。最近读一本《BBC世界史》也有这种感觉,和不少朋友的感受一样,看这本书有种看BBC纪录片的感觉,看书名“世界史”,好有野心,但是整本书其实不到600页,从“世界史”的角度,已经堪称精简了。但是,这本书读着却很顺畅,一如BBC纪录片,作者以其自己的叙事角度,在全世界各个文明间腾挪,也带着我视角辽阔一番。
《BBC世界史》读后感(五):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
整本书就如同BBC的节目一样,充满画面感,同时又透着一种新闻记者式的挥洒自如。
——《泰晤士报》
历史是一门令人着迷的学科,比起数理化,在学生时期我们更热爱历史,各种有趣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催动着我们的求知与探索,和数字公式相比,封尘在石板上的字符更令人着迷。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历史的演变过程,向来不是偶尔的,齿轮下主线构造的巧合,在命运勾勒下是必然的结局。
《BBC世界史》读后感(六):随安德鲁·玛尔一起踏上穿越7万年历史的人类文明旅程
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唐纳德·沃斯特在《什么是世界史?》一文中说:“世界史应当是关于整个地球的历史……除了所有的国家和人,世界史还必须包括地球上一切有机和无机的自然之物。”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世界史囊括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并且,由于世界史涉及到的内容太多,作者还可能犯下一些错误——至今为止,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历史谜团、悬案未能彻底解决,因此作者即便进行了理有据的猜想,给出的答案依然可能不够完美。
更重要的是,世界史的阅读过程有些枯燥,因为它涉及到的内容太多了,并且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似乎并无紧密关系。但也由于同样的原因,世界史也可以读起来很轻松、很有趣,并且让我们对现实生活产生更多思考。这完全看作者在自己所掌控的材料的基础上使用怎样的笔法进行撰写。
《BBC世界史》读后感(七):画面感极好的历史书
拿到书,摸起来非常有质感,六百页的厚度,还是有点望而生畏哟,精装加上封面的装帧就很美,更别提书中的全彩插图了,翻开书,内页的排版也是棒棒哒,阅读效果很好,一目了然,我相信这会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 说到书名《BBC世界史》,想必很多读者会疑惑,世界史为啥会跟BBC扯上关系,那是因为作者在担任英国广播公司的政治编辑时,撰写并主持了多部有关历史、科学和政治的电视纪录片,其中一项就是八集的纪录片《安德鲁马尔的世界历史》——BBC的一部关于人类文明历史的电视纪录片,片中安德鲁马尔踏上了一段穿越7万年世界历史的史诗般的旅程,收视率超过2百万,而这本书就是该纪录片的文字记录。 由于这是根据纪录片写就的书,故不同于一般历史书籍对史实的叙述,在我看来这更像一本游记,记录着作者在旅行途中对历史的探索。就像作者在引言第一句话就说道“撰写世界史有点自不量力。”没错,毕竟作者也不是专业历史学家,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再结合史实去写这本书,故而我们也不要太苛求书中提到的历史到底真不真实,说法正不正确,叙述的全不全面,如果带有这种想法去看这书的话,我建议直接放弃这本书换成传统的研究历史的书会更好。 作者认为历史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任何变化都在影响着后代人类,因此作者笔下的文字更有画面感,如临其境。写作手法也是遵循传统以“伟大人物”为切入点,从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广为人知的名人所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后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另外,作者认为这本书是精英历史,因为只有出身特权阶层的人才有能力、金钱,或闲暇去改变社会,所以看完这本书也许会让你重新燃起成为精英的强烈冲动。但作者依然尊敬哪些底层民众,有他们的存在,才给这些精英提供了变革条件。 作者共分八个部分来讲解世界史,写的太棒了,令我无法简略的向大家介绍,这不是古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是那么优美的文字所浮现的画面感,再辅以完美的插图,真是恰到好处,倘若简简单单的复述出来,反而会失去看这本书的趣味,一定要读者自己好好体会,去感知作者想表达的世界史。
《BBC世界史》读后感(八):BBC出品,必属精品
C是英国广播公司的简称。听闻或者看到bbc的多是纪录片。所以看到《BBC世界史》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就很想看了。实际上,确实有一个《BBC:安德鲁玛尔的世界史》的纪录片,导演安德鲁玛尔也是本书的作者。为了拍摄世界史,安德鲁马尔踏上了一段穿越7万年世界历史的史诗般的旅程。那部纪录片很火,现在网上寻求资源的还不少。画面比文字更具体,文字比画面更简洁。所以,看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像我这样的读者,对世界历史了解得不多。所拥有的,不过是某些国家的非常零星的历史知识。没有全球视野。需要一部高屋建瓴的历史书籍。就是相对来说,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对我们国家的历史学习得多一点。不是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嘛。世界是多元的,换个角度看看,也许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社会的认识。比如人类起源地。比较流行的观点有非洲、欧洲、北京人。我们当然希望北京人也是起源地。但本书认为科学家追踪一种特殊的DNA,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再走向世界。希望科学就是科学。
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农业发展是一个时期,我一直以为,游牧民族更彪悍,更能打,所以比农民为主的社会先进。实际上不是。这本书的观点说服了我。农业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人口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狩猎所得会原来越少。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世界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我本人并没有宗教信仰,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宗教的强大。也让我们看到一些宗教领袖的伟大与龌蹉。
历史是由伟人书写的。那些登上权力高峰的,好战的人,往往改变着国家的版图,影响着许多人的命运。在数不清的战争中,有必然,也有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会看这些历史,让我们寻找一个人成功或者失败,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成功或者失败,一个文明的兴盛或者衰落。
近代社会,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社会。了解了一些世界顶级发明家、画家、作家的知识,感觉到一种趣味。
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尤其是解放后的事情,也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写作世界史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可以想象其中的难度,让我像作者致敬。
《BBC世界史》读后感(十):A History of The World
整本书就如同BBC的节目一样,充满画面感,同时又透着一种新闻记者式的挥洒自如。
——《泰晤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