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3-17 02:57: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摘抄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是一本由[英] 珍妮特·温特森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一):很棒的书,就是翻译太垃圾

  目前只读了五分之一,书的内容很好,基本上一半的书页上都有自己写下的笔记,待全书看完后再评论,现在只想来说一句,翻译真的太垃圾了,原文作者使用的从句基本上不调整语序用破折号等标点符号隔断直接翻译成中文,阅读体验极差,要不是书本身内容优质,都快看不下去了。书满分,扣1分翻译,准备看完全文后找英文版原著来读。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二):“我不管了”

  很奇妙,本书的英文名是温太太的文句,而中文名是作者的回答,炸裂前路所有的壁垒,一路探寻我是谁我来自哪里,但是都不重要了,自己完成了成长,有什么比这更值得赞颂珍妮特?

  从温太太到安,珍妮特一直不知道如何爱,如何接受爱,深受困扰但从未放弃体验这种感受,幻听到疯狂,她也从未放弃,孤独脆弱也还是一个命运的斗士,知道如何武装自己,在时间的长线里,她并不是深受眷顾,而是勇敢用力抓住了救命的绳索。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三):p191-p193

  “如果诗是一根绳子,那么书就是一条条救生筏。在我最不稳定的时期,我在书中获得平衡,书载着我穿越那将我浸透、将我粉碎的情感浪潮。”

  “我爱自然世界,永不停歇地欣赏它。美丽的树木田野、山川河流、色彩演变、忙碌而专注的小小生物。我长时间地散步,或在空地背靠石墙,坐看云卷云舒,这给我片刻安稳。我知道当我不在了,这一切也还会存在,因此我想我可以离去。世界很美。我是其中一粒微尘。”

  大爱作者,大爱这本书。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四):不要低估教育和文学的力量

  这是作者的自传,她也是《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她的不正常在于身世,在于养父母,在于自己的感情选择。

  她在幼年没有感受到养母的爱,但我觉得她是爱养母的,因为当亲生母亲指责养母时,她生气了。她不是不会爱,而是不敢接受爱。

  当天和内心的小恶魔和解,和养母和解,和自己的过去和解了,她就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作者的遭遇让我想到了《Educated》,你要改变,除了有内驱动力,还离不开教育与阅读。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五):做个正常人不好嘛

  对于马尔克斯来说,写作似乎是一件命定的事情,所以他宁可放弃眼前的安稳,转而踏上一条不被看好的路,即使风雨未卜。 这让我想起了当今英国最独特的作家,珍妮特·温特森。 和马尔克斯一样,她的写作也充满灵气,既深情又自由,而且在面对质疑时,能够坚定自己的选择,对她而言,生命不只是一支从子宫飞往坟墓的时间之箭,照自己的意愿活得头破血流,也好过听从别人的安排。但与马尔克斯不同的是,对于温特森而言,写作更像是一处身心的避难所,她必须置身其中,以保安全。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六):她是个怪物,但她是我一个人的怪物

  生母为她好的送养,养母末日般的养育,最终使珍妮特成为了现在的珍妮特,而不是如果当初没被送养,可能成为什么样的珍妮特。

  成长其实挺奇怪的,“我讨厌我的成长环境,但是这样还挺好的”。

  爱也很奇怪,“我讨厌温特森太太,她是个怪物,但她是我一个人的怪物”

  珍妮特碎片式的叙述,让我这个第一次读她的书的人有些懵逼,我跟不上溜。但尽管如此,我仍然感觉到了一丝震撼,她不光讲述了自己的成长与探寻爱的过程,也带领着我在探寻,在认识自己。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七):为什么一定要用失去来衡量爱

  为什么一定要用失去来衡量爱。我曾经被抛弃,曾经是第二个母亲想象中的孩子。曾经是他人眼中的“不正常人”。所以我今后的人生注定是拒绝,独孤,无法拥有任何,必须处于可以随时随意抛弃一切重新开始的状态,因为所有我所有拥有的都只存在我的脑海与我的内心。可如今我似乎懂得了母亲...

  我在书中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世界,我以为我得到了救赎,书没有了我可以写书,可我写下的所有书,到底还是来自那个被现实世界抛弃的我写下的书,而那些我未曾写下的空白故事,我写下又擦拭的文字,我和我的母亲都知道。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八):生活不应该是妥协,而是与之和解

  生活不应该是妥协,而是与之和解。冲突绝无可能在其发生的层面得到解决,这一层面只有赢家与输家,没有和解。必须超越冲突,如同从高地俯视风暴。有句话说:人于世,了因缘,复修行。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本能地需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何而来,认知我们与外界的关系。人太渺小,对于这一切的安排,我们更愿意相信缘分,相信所认识的人,无论好与不好,都是上天安排我们去问心无愧的完成或者是经历这一段感情,可能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可能是相处一辈子的家人。我们于宇宙而言连灰尘不算不上,即时宇宙是一个盖上盖的浩瀚垃圾桶,那又如何呢。既然上天给了我们灰尘般的规格,我们又何须去执着于存在的价值,而不快快乐乐的过完存在的时光。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九):“我就是没法活在一个合上盖子的浩瀚的垃圾桶里”

  这本书是一本很难读的书。并不是说它不好看,而是说它需要沉下心来读才能领略作者的思想,但凡有一丝浮躁,可能就会与这本书错过。

  很难说作者究竟想表达些什么。她写一张错误的婴儿床,写从这张婴儿床开始对身份性别认知的追求;写她追求爱,追求生活,却无法接受被爱。我通常会觉得,作家都是格外敏感的,他们或许会经历更多磨难挫折,自磨难中生出细微的情绪与美妙的文字;但并非所有经历磨难的人都能从伤口中开出鲜花。

  我很喜欢作者对身份的追寻,对爱的追寻。她始终试图从生命最初的节点开始想象未来的无限可能,但她也始终接受且只接受如今的这个自己。她始终独立且爱人并尝试被爱。她脆弱且勇敢,自卑而骄傲。

  她真的值得被爱。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十):《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

  非常棒的一本书,极度适合女性阅读。我觉得这本书是“诚实做自己”活生生的例子,很有说服力。比起《橘子》少了些浪漫的幻想多了很多现实的残酷和对自己(甚至于黑暗羞耻部分)的剖析,整本看下来对作者充满敬意和柔情,她既是我想要保护的孤独小孩,又是让人崇拜的勇敢女性,人生导师。珍妮特用这本书直白道出自己的想法,用人生经历向我们证明了那些禁锢我们的精神枷锁,那些伤害和绑架我们,威胁着要定义我们的打不倒我们,柔软的感情和失败也不值得感到羞耻。她没有在书中顺理成章把自己写成一个女强人,战士,反而使她更加走进我的心里。

  想到遥远的地方有个女孩和我一样恐惧着,希望着,努力不被现实吞没,虽然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但我们如今隔着的,只有薄薄纸页的距离,好想对她说:

  “你不是孤独一人,你不会没有人要,永远不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