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意外之外 太阳火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3-15 00:38: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意外之外 太阳火的读后感大全

  《意外之外 太阳火》是一本由化学工业出版社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意外之外 太阳火》读后感(一):科幻小说的意义便在于,激发人类想象,拓展科学视野

  

科幻小说,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而充满虚构幻想的文学体裁,它起源于近代西方,发展到当代,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在思考深度上也不断得到了挖掘。

在茫茫宇宙中的这颗蓝色星球上,尚且存在这无数未知生物,那么放眼远望,把目光投向深邃的宇宙,会不会存在着其他未知的智慧生命呢?

正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这份好奇心与孤独感,促使人类对于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进行了持续的探索。

由未来事务管理局主编的《意外之外·太阳火》,是一部以讲述“不存在的宇宙”为主题的短篇科幻小说选集。这九篇作品,虽然语言风格各异,涉及到的科学知识不同,可它们的探索核心都指向人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美国科幻作家弗雷德里克·布朗的《角斗场》为例,主人公卡森在一个极端严酷的环境中,与一个具有极强攻击能力的光球。用卡森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红色的恐怖玩意儿”。卡森与红色光球处于另一个时空维度之中,而卡森的使命则是,凭借一己之力战胜这个光球,否则,人类就会因此灭绝!

弗雷德里克·布朗的文字极具张力,故事的结尾更是出人意料:身受重伤并成功制伏红色光球的卡森,醒来时却坐在舰艇的座椅上。遍布全身的伤痕,证明卡森与红色光球之间确实展开过激战,可是眼前的现实却暗示读者:卡森刚才的经历,不过如同一场梦境。

这个结局将我们带入纵深的思考之中:人是否能够超离眼前的现实,在另一个时空维度有所经历、有所成就?如果我们也置身于另一个“并不存在的宇宙空间”中,我们将会遇到怎样的艰险呢?

如果说《角斗场》以反转式的结尾,让我们收获到如梦似幻的阅读体验,那么刘慈欣的《思想者》则讲述了一个极度浪漫而绚丽的故事。这种浪漫,并非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碰撞,而是一个天文学方面的约定。

大刘笔下的这个故事,有着34年的时间跨度,他以轻盈的文字阐述了一个沉重的哲学话题:人生看似漫长,实则短暂无比。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或许我们拼尽力气,也未必能够把捉到人间的美好。但我们不必因此而悲观,反而应该感恩宇宙万物的美好,因为“这种美像水晶,很硬,很纯,很透明”。这种充满理性的浪漫,至深至远至为宏大,令读者叹为观止并为之心动。

人类生性喜欢探索、喜欢冒险。然而,并不只有那些“英雄人物”才有资格和机会,踏上探索之旅。或许,我们无法成为加加林,但我们可以在科幻小说里虚构出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翱翔。

当然,科幻小说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新鲜有趣的阅读感受,它更能够激发出我们的想象力,培养出我们的探索精神。遥想在孩提时代,我时常缠着父母给我讲故事,可他们由于工作忙碌,只是给我买回一本本书。正是这些书籍,让我的童年时光与其他的小朋友们不一样。现在的孩子们,像极了童年时期的我们。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各种各样新奇特的玩具,这些固然可以给孩子带来乐趣,可是,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却能够带给孩子更富乐趣的童年时光。《意外之外·太阳火》这部科幻小说合集,本就是面向少年儿童的读物,而本书的宗旨则在于,带领孩子们在科幻的世界里畅游,不断拓展科学视野。

  《意外之外 太阳火》读后感(二):《意外之外》为想象力插上翅膀,开启少儿科幻的探索之旅

  … 上大学时看过的一部电影,至今仍然让我印象深刻。它就是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斥资5亿美金打造的3D电影《阿凡达》。虽说3D电影已经泛滥,但在当年能去IMAX影院看上一次《阿凡达》还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这部电影除了画面,更精彩的是故事:战斗中负伤下肢瘫痪的前海军战士杰克去往潘多拉星球,在那里他重新站了起来,还遇到了纳美部落的公主娜蒂瑞,向她学习了纳美人的生存技能与对待自然的态度。可以说这部电影能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因为它的科幻内核,对于科幻迷来说能在大荧幕上看到想象中世界的样子,真是太美妙的体验了。 而相比电影的直观,科幻小说则更具魅力,因为你可以根据作者的描述,任意去想象科幻世界,要知道想象力是有无限潜力的,你可以顺着作者提供的方向无限延展,去触碰这个方向上遥不可及的可能。未来事务管理局精心打造的《意外之外》三部曲:《太阳火》《九条命》《黑镜子》分别以不存在的世界、不存在的未来、不存在的时间作为核心主题,在这三个维度上展开故事,每个故事短小精悍,用时大概10-30分钟即可读完,每个独立的小故事还都出自名家之手或新锐作家,是一套非常适合青少年儿童阅读的科幻类书籍。 有所有东西都闪烁着蓝色微光的星球,有会说话长着10条腿的蜥蜴,有化身肉球的外星球战士……这里不仅有光怪陆离的外太空世界,还充满了智慧、勇气和思考。科幻作家陈楸帆曾说过,科幻作品最大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思考那些位于坚实大地之上的、超越时空的问题。 而这种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展开想象,不正是当代人所缺少的能力。 在《意外之外:太阳火》这本书中刘慈欣的《思想者》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个放在宏大背景下的浪漫爱情故事,与普通的爱情故事不同,这个故事跨越了光年尺度。男主角刚从医学院毕业,是一名脑外科见习医生,女主角是个天文学家。因为工作的缘故,他们在思云山天文台邂逅了。因为恒星闪烁而起的34年约定的浪漫故事拉开了帷幕。 故事采用了双线布局:一条线是思云山之约,一条是他在尘世中的生活。在现实生活里,他屈从于现实,结婚、生子,生活是那么琐碎。而女主角就像一片羽毛,埋藏在他内心深处。他们发现任何一颗恒星都可能会成为初始闪烁的产生者或其他恒星闪烁的传递者,就像人的脑细胞一样。巨量神经元的简单连接使人产生了意识,而宇宙的深渊中,漂浮着银河系的千亿颗恒星,和银河系外的千亿个星系的恒星,它们闪烁的产生和传递将整个宇宙连成一个大脑,这个故事有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哲思,将爱情与科幻巧妙的融为一体。 而与本书同名的故事《太阳火》,则将时间点放在了2065年,超级计算机变身,能够接受行为反馈,随时调整机器人的表现,甚至开始纵火杀人。当超级计算机有了自我意识,这个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人类又将如何自处?我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担忧有无必要…… 《意外之外》三部曲中集合了国内外优秀的科幻作品,是一本给少年儿童开启科幻之旅的好书,在这个丰富的想象世界,你可以对未来、宇宙、世界、人性有更多的思考,科幻故事随着科技的发展,拥有了更强的生命力,而这些对科技的想象只是科幻故事神奇魅力的一小部分,真正让科幻故事熠熠生辉的是它对人性、对世界的深刻思考。

  《意外之外 太阳火》读后感(三):《意外之外 太阳火》,陪伴孩子成长的科幻秘籍

  

曾经喜欢看《科幻世界》,因为在那一个不属于我自己的世界里,我能够接触到很多种这个世界上没有的东西。没有人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没有人知道哪些生物会幻化成人类,没有人知道有没有外星人,没有人知道……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很多的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如何打开自己的思想之窗,就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决定了。有时候,我很感慨自己小时候喜欢看书的习惯,因为正是这些天马行空的别人的思想,成就了我的一些天马行空的小情绪。

《意外之外 太阳火》这本书是科幻系列丛书《意外之外》其中的一本。而这本书里,国外科幻作者写的科幻故事有5篇,国内科幻作者写的科幻故事则有4篇。在翻看这本书的时候,因为定义的是儿童科幻文学,所以我曾一度以为这些故事都是孩子们的科幻故事。

《意外之外 太阳火》这本书里国外科幻作者有:佛雷德里克·布朗,杰弗里·A.兰蒂斯,H.G.威尔斯,大卫·布林和玛丽·A.特奇洛;国内科幻作者则为:刘慈欣,韩松,凌晨和藤野。我看着这些耳熟能详的作者名字,忽然明白了这是写给孩子们看的科幻故事。

当然了,在我的认知里,科幻故事是不需要区分阅读者的年龄了,因为只有一个人的思想无限开阔地去思考的时候,科幻故事里的内容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属于他们的作用。因此,这本书,是孩子们的科幻系列丛书,也是家长们的陪伴成长秘籍。

这本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科幻故事是《星》,因为在这一个科幻的世界里,并没有具体的人类主角,拥有的只是地球这个载体以及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在夜空之下看到的一颗星星的故事。

内容其实非常的简单,所有科学家们都没有注意到的一颗星星,突然出现在了所有人的视野之中。这颗星星出现之后,就如同月亮一般开始绕着地球旋转,但每一次当它重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的时候,都会变得更明亮,也离地球更近一些。

学习之中的孩子思索着这样的问题:“离心,向心,在一颗行星的飞行途中止住它,使其失去离心力,然后呢?它具有向心力,就落进了太阳!然后这样——我们挡它的道了吗?我想知道——”

有着自己专属上课模式的教授,在自己的上课模式被打乱了之后,说出了这样的话语:“出现了一些情况——我无法控制的情况,这会妨碍我完成原先设计好的课程。先生们,请容许我把话说得简明扼要——人类似乎白活了一场。”

所有人都注意到了星星的存在,也注意到了因为它的出现这个世界的黑夜变得比白昼还要明亮。于是,原本应该在黑夜里休息的人类,因为这个世界暂时失去了黑夜的存在,都开始了新的生活。

少数人,觉得不论天黑与否,自己的生物钟不能改变,于是即便天空一片晴朗,他们依然选择了关上窗帘,修身养性,让自己身体的疲惫得以恢复。但更多的人,却不知疲惫地开始了新的生活,因为天未黑,因为这奇怪的星星的到来。

当星星离地球越来越近之后,地球上的一切都受到了影响,而这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人类开始恐惧这未知的一切。他们终于明白这颗越来越大的星星的最终目的,可能是直接撞上地球,然后让自己所存在的世界消失。

绝望之后,希望的来临有点意外,星星开始慢慢地远离了地球上所有人类的世界。但是这颗星星对于地球造成的影响,却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无数的人畜、因为世界的异常情况,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存活下来的人们,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新一轮的研究。

《星》这个故事,讲述的主要是当我们地球遇到各种宇宙之中的行星之后会发生的变化,好让我们去思考,在这浩瀚的宇宙里,我们这么渺小的存在应该如何才能够安稳的度过这一世的人生。

相比较而言,其他的故事则更多地倾向于作者的发散性思考,比如《角斗场》,它将地球上所拥有的勇士彼此战斗的故事移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如果说,地球上的角斗是一场贵族们的消遣,那么宇宙之中的角斗则是宇宙至高存在者的消遣。

宇宙,拥有着很多的未解之谜,对于宇宙的存在,我们更是望而却步。以目前我们所拥有的科技来说,我们无法探索到属于宇宙的奥秘,但是在我们的大脑之中,我们却可以无限的思考,浩瀚的宇宙里,会拥有一些什么样的存在,他们对我们的世界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意外之外》这一套书,就是我们对自己思维能力的培养之书,也是陪伴孩子成长的科幻秘籍。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孩子的思维发散能力会更吸引人,他们会通过这些故事看到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最主要的是,这些科幻的故事,需要我们在暖暖的午后,读给孩子们听,而这样的亲子时光,是世界上难得存在的时光。

不论是地球、太阳系还是宇宙,我们都能够在《意外之外》这本书里找到它们的存在方式。不论是人类情感还是AI人工智能,我们也能够在《意外之外》这本书里寻找到它们的踪迹。意外之外,有时候真的不仅仅只是意外这么简单而已,更重要的在于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看待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意外之外 太阳火》读后感(四):科幻,不是只给小孩看的吗?

01

如果你问我,最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

那我的回答一定是:科幻。

我现在家里的书柜中,几乎四分之一的书是科幻类小说,其中当然包括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和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

我对科幻小说的喜爱,从小就养成了。比起《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王子公主,骑士女巫的故事,我更喜欢探究充满幻想的宇宙太空和未来科技。

一直到现在,我依旧钟爱科幻。

总是会有人抱有这样的偏见:科幻,不是只给小孩子看的吗?

不,科幻不是只给小孩看的。

02

科幻是最富有想象的文字,阅读科幻片是培养想象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不论孩子还是成人都能从科幻的文字里获得想象世界带来的心灵激荡。——《意外之外:太阳火》

这是一本少年短篇科幻精选集,入选作品斩获世界科幻小说各种奖项,包括雨果奖、星云奖、银河奖、阿西莫夫奖等等。

《意外之外:太阳火》以不存在的宇宙为核心主题,包含了地外文明、人工智能、宇宙探秘、时间旅行、未来世界、生物怪兽、末世危机等科幻小说主题。里面的故事有近未来移民火星孩子的奇遇、代表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作你死我亡的决斗、人用一生瞥见宇宙思想的一瞬......

作者们用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笔墨,描述着人类在宇宙和时间范畴里的探索和冒险,不仅是青少年,就是成年人读起来都津津有味。

03

青少年从科幻作品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很多科幻作品中的设想,最终都成为了现实。

1927年的第一部科幻长片《大都会》,里面的机器人Maria也成为了现实。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当中的鹦鹉螺号钠电池潜水艇的设想变为了现实。

陆士谔所著的清末科幻小说《新中国》中已预言到了上海世博会和地点,甚至预言了浦东的发展。

......

科幻作品中的想象部分,在实现的那一天时,人们会感叹预判的准确性。这是因为科幻从不是凭空的想象,它是一种合理性推理。

利用以有科学技术的合理想象推理,或许某些部分不符合当下的科学理念,与已有的公式相矛盾,但是可以通过艺术手段将可能性列举出来,通过故事完整表达作者的思想。

刘慈欣曾说过:“科幻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将未来的可能排列出来。”

04

有的科幻作品,充满了警示作用,成年人也能从中重新审视自我和这个世界。

科幻小说的黄金年代,是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时代,也是人类第一次意识到地球目前所面临的种种严峻形势,如环境污染、饥饿、贫穷、过度城市化、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

在警示未来方面,比如说《阴阳魔界》。1964年播出的《惠普尔公司大脑中心》一集,聚焦了今天关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的热门问题。

华莱士·惠普尔在家族企业里用机器人替代工人,解雇了许多忠心耿耿的老员工,赚到了更多的钱。最终惠普尔公司用机器人替代了所有工人,一次故障让公司全面停摆,董事会以此逼迫惠普尔退休,并用一个机器人取代了他的位置。

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似乎已成了必然趋势,有专家预测未来20年内有50%的工作会被机器接管,那些为这一科技进步而欢呼雀跃的人,不知是否考虑过自己也有可能被取代。

05

科幻作品的作用,一是打开人类的思想,俗称开脑洞,为未来指明一种方向;二是,给人类一种预警,警告人类某种未来的弊端,不要再走这种弯路。

大多数小说的主线探究的是“人的命运”,而科幻小说则更愿意聚焦“人类的命运”,这也是科幻小说独特的魅力。

  《意外之外 太阳火》读后感(五):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把目光放在了星空之外

  

最近美国德州因严寒天气,发生大规模停电,结果有人靠着特斯拉熬过了漫漫严寒长夜。说起特斯拉,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早已经将眼光放在了星空之外。

他创办的SPACE X早在2018年,成功地发射了运载火箭并且成功回收。2021年,他个人资产已达到1897亿美元,超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1857亿美元成为世界新首富。

他本人也被称为硅谷钢铁侠。而他对太空探索感兴趣,和一本科幻书有关,那就是1966年的科幻小说《基地》系列。这本小说激励了马斯克寻找外太空解决方案以延长人类寿命。并且他在推特上也极力推荐这本科幻小说。

马斯克说:“我从《基地》中吸取的经验是,你应该尝试采取一系列可能延长文明的行动,将黑暗时代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即使出现黑暗时代,也要减少其存在时间。45亿年来,人类首次有可能将生命延续至地球之外,在这时采取行动是明智的,机遇稍纵即逝。”

科幻小说不仅激励了马斯克对太空的探索,还启发了很多各行各业的大佬。奥巴马、扎克伯格、比尔·盖茨无一不是科幻迷。

美国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也对科幻小说非常喜爱。他甚至说:“我从小说里得到的东西比非虚构作品要多得多。”

科幻小说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为什么这些名人都痴迷科幻小说,科幻小说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其实正如《基地》系列启发了马斯克的探索热情一样。科幻小说不仅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让我们思索未来的模样,以及思考自己在人生,宇宙,未来中的定位。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提出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到哪里去?

从小孩子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地向外探索,试探我们所处环境的边界。在试探的过程中,我们会渐渐定义自己,我们也会不断追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如果没有定义和没有边界,就会让人失去方向。

现实世界的边界是有形的,人的内心边界是无形的。科幻小说一方面让我们向内探索,定义自己,一方面让我们向外探索,触摸宇宙的边界。

当我们在未来中找到自己可能的方向,就会激发我们内心的热情和巨大能量,启发我们一点一点开拓现实的道路,走向未来。

也就是说,科幻小说,让我们在科学和幻想的交融中,感受现实,并且找到引领现实的方法和方法。而当我们真正努力去做时,会发现,科学会实现那些曾经我们以为的幻想,科幻会变成现实。

二.我们要读什么样的科幻小说?

在科幻小说中,有很多权威的奖项,比如说雨果奖、星云奖、阿西莫夫奖。国内的奖项有银河奖,引力奖等。而在科幻小说界,有很多极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国外的有阿西莫夫,威尔斯,大卫·布林等等,中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有四大天王: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获得各种科幻小说奖的新锐作家。

如果要读科幻小说,推荐大家阅读这些优秀科幻小说家的经典作品。如果想要短期内了解不同科幻小说家的经典作品,在这里推荐一套科幻小说中短篇小说系列。那就是“意外之外”系列,包括三册:《意外之外:太阳火》《意外之外:九条命》《意外之外:黑镜子》。

这三本以不存在的宇宙,不存在的未来,不存在的时间为核心主题,代表科幻小说的三个不同维度。包含了宇宙探秘、地外文明、人工智能、时间旅行、未来社会、平行世界、克隆伦理、末世危机等热门科幻主题。

入选的短篇科幻小说,全都获得过世界科幻大奖,包括雨果奖,星云奖,阿西莫夫奖等奖项。而入选的作者,则代表了世界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

以《意外之外:太阳火》这本科幻小说为例。其中选编了9篇中短篇科幻小说。4篇国外,4篇国内。国外收录了《角斗场》《镜中人》《星》《意义之石》《火星的孩子》。

其中《火星的孩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卡佩拉·史密斯是出生在火星上的孩子,因为辐射的关系,她患上了白血病,她的父母准备花很大一笔钱,把她送回到地球上的医院。卡佩拉还有个哥哥,得了另一种很严重的病,此前已经被送往地球。卡佩拉无意中偷听到父母的对话,得知她的哥哥早已在回程的路上死去了,公司通过技术手段下载了他的人格,让他服务于某一项勘探工作。

于是卡佩拉离家出走了,她希望能看一看最初登陆火星的小车和仪器。后来她的父母还是找到了她,她也得知原来父母此前有好几个孩子,都得重病死去了。而她的母亲已经做好了和丈夫永不见面的准备,陪卡佩拉一起去地球看病。卡佩拉凭借自己敏锐的听觉,找到了最初探月的遗址,挣到了一家人来往地球和火星的费用,一家人不用再面临分离。

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为我们做出了一种设想,在火星出生的孩子,将会过上怎样的生活,以及在科技垄断的情况下,未来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虽然结局是皆大欢喜,但是这些问题却仍然悬在读者的心头。

未来,移民火星或许不再是一个幻想,而技术是否会普惠,让所有的人受益,都是一个未知数。这篇小说的作者是美国大学英语教授玛丽·A·特奇洛。而这篇作品也获得了2000年星云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另一篇特别有趣的科幻小说《镜中人》,则讲述了一个勘测人员林恩,不小心掉入了一个完全正圆的黑色圆坑中的故事。这个圆坑不是黑色的,而是一面巨大的凹面镜子,黑色则是太空的颜色。林恩掉到镜子中,想了很多办法,最终靠着知识智慧和应急原则成功自救。

这篇小说的作者是杰弗里·A·兰蒂斯。他是雨果奖和星云奖双奖得主。而他真正的职业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环境研究专家,1997年火星探路者计划的参与人之一。这篇文章也获得了2009年类似体奖。

国内的4篇小说,则收录了刘慈欣的《思想者》,韩松的《宇宙墓碑》,凌晨的《太阳火》,藤野的《辽河天涯》。个人最喜欢的是刘慈欣的《思想者》,虽然小说很短,但是却包含了作者对人生,永恒,宇宙的思考。这篇小说获得了2003年中国科幻银河奖。

一口气读完这套小说,只觉得酣畅淋漓,又意犹未尽。读科幻小说只是一个开始,而思考和想象,才是读完之后刚刚开启的旅程。

阿西莫夫曾说:“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不能晚于11岁。”

因为少年时期,正是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最好的时期。优秀的科幻小说,可以让孩子将思绪放在太空之外,在宇宙和时间的范畴中穿梭和冒险,让孩子们不禁思考未来世界的样子,以及自己在未来世界中的自我定位。

但是我想再加一句,读科幻小说,不能晚于11岁,但从中年开始也不晚。因为人生的方向需要调整和坚定,被现实束缚的我们,需要心灵的慰藉。退一万步来说,只有读过才能和孩子们有沟通的共同话题,才能在交流的过程中,助力孩子的未来。

当我们在读科幻小说的时候,我们在读什么?

读的是我们的未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意外之外 太阳火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