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信片》是一本由[英]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上明信片》精选点评:
●看了作者的《岛》以后,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她的书,基本上买了她所有的书,可能是习惯了她的写作方式,我觉得每本书看起来都很顺。这一本结局太仓促了。在豆瓣还是在微博看到一个书评,说如果把这些小故事真的印在旅游手册上还是不错的。 我在想,如果一个城市的每个旅游地,都能出一个自己的小故事(最好以实物为原型编故事),那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
●第一次读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写的书是《岛》然后无意之中发现了这本《海上明信片》反反复复看了三遍了 我喜欢看这本书的原因是喜欢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和配图 读起来就感觉像是一场旅行 一场说走就走的灵魂的旅行
●这像一本日记又像一本游记又像一本希腊古典故事 无论它像什么 不得不说旅行真的是让人忘却一段感情的最好方法
●如果我在一家关于希腊的博物馆里收到这样一本小册子会很开心,但是这样印成一本书就显得有些狡猾。况且结局过于草率,就像是为了让它变成长篇小说而不得不作出的、苍白的努力。
●几年过去了,希斯洛普和希腊的故事仍在继续。如果你也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厌倦,这本书或许能帮你找到应对的答案。
●通过漂亮的明信片展开,跟着一起去进行美妙的旅行
●一个不一样的希斯洛普,一种古典主义的写法,好看极了
●“我对伦敦的生活不那么满意。”“如果是这样,你就应该做出改变。” 雅典娜插嘴说,“生命太短暂,应当听从自己的心。”“她说得在理。” 安东尼说,“我想你比任何人都了解我的观点。生活应该充满各种可能性,而不仅仅是承诺。”
●这方面给我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内容也是很棒。
●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终于看完。其实我蛮喜欢这本书,仿佛就是希腊的游记,除了有地方对应的配图之外,还有一个个小故事,不觉得一个地方有一个仿似神话传说的故事很酷吗?故事关于婚姻人性社会友情等等,这个平静又神圣的希腊,好美……
《海上明信片》读后感(一):不变的GR
文中讲述的希腊味道还是一如既往的浓厚,
能让人感受到浸润在咸咸的海水味道中的蓝天和蓝顶白房子。
和《岛》、《线》不同的是,《海上明信片》中讲述的一个A故事(A其实也不能算是大故事)里面的a, b, c and d故事。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有意为之,以此代表男主人公离开S后每次新的心境和生活,还是其他。
总之有一种流水线或刻意增补情节的感觉。
虽然没有很惊喜,但是对《海上明信片》还是很推荐。毕竟,一位英国作者笔下的希腊才会和希腊以外的人的视角和感觉更相通。
《海上明信片》读后感(二):。
因为看简介说描写的希腊,美丽而迷人,所以还是决定买了,想确定一下以后还想去哪儿…不过,真实拿到书开始读起来,感觉很不好。无意冒犯,但感觉文字很不严谨,一进门看到的孩子你就可以确定他就是5岁??没有任何修饰,委婉的,肯定是5岁。我很难过。还有一点就是如果看过《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朋友,会发现两本书的内容呈现方式是相像的,《在冬夜》这本书个人超级喜欢,一开头就喜欢它的表达,呈现…万万没有想到故事还可以这样?…所以相比而言,《海上》某种程度上让我觉得冒犯了我心中的这本爱书,在仿吗?不确定…实在有点难过和失望…不过书还是会继续坚持读完,让我看看希腊!
《海上明信片》读后感(三):希腊的故事
《海上明信片》拆开这本书的时间,书中夹着好几张漂亮的明星片,书比较厚,断断续续我大概花了2至3周时间才看完它。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因为看书时间没有连贯起来,有些忘记了,大致的了解此本书是描述:某天寄件人A寄给S明星片和一本蓝色封面日寄到了艾丽那里。艾丽厌倦了伦敦生活,并且对现状工作也不满意,决定飞往✈️希腊之旅,跟随蓝色日记起航,去寻找这个神秘的A。通过阅读A写的日记,艾丽看A的各种故事,看到他失恋后的痛苦挣扎和疗伤……最后艾丽找到A,并且成为A出版这本书的输入员,也算是完美结局,整本书都是以日记和明信片为线牵引一串串故事,所见所闻所感,还是不错的。
《海上明信片》读后感(四):《海上明信片》读过之后
《海上明信片》
或许如爱情的打击,生活的折磨使人身心俱疲的时候,就应该走到远方去慢慢的旅行。譬如说走到希腊去,随心所欲地走走停停,听一听那些隐秘的、尘封的故事。
时间与远方在治愈一个人的时候,也使他变得更强大。
大海的气息与暖阳的光芒可以安慰一颗受伤的心灵。
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呢?答案我不得而知。我甚至也不敢肯定,我的快乐是不是每周一千六百欧元的高薪
至于自己,只有活出自己的样子。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是否获得快乐从来也不能简单地取决于某一方。那就不应该对于失败的爱情失魂落魄。可是自古以来的爱哪里来的对错呢?而失去理性的感情,我尚且还不知道是怎样产生的,或许只有亲自经历方能理解吧。
383最后一段我很喜欢。“我们笔下的一切都是为自己而写。”
缘分则更是向来奇妙的。
《海上明信片》读后感(五):爱丽丝的兔子洞
出乎意料的竟然与作者前两部作品那么不同。比起前作那种气势磅礴,这部隽永秀丽,有点寓言式的氛围。让我想起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都是非常简单的情节,但透出的道理深刻,厚重,借鉴经典作品的精致性。
作者这部作品在技法/风格上都与上两部完全的不一样,不再有浓厚感,用词造句都尽量的简洁,但会感到力透纸背的那种深远意义。书是一个故事贯穿数个小故事,从整局讲,是一个寻找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故事背景选取希腊我想也是这种深意。这是一个集浪漫,现实为一体的故事架构,无论从背景的选择还是主情节的设计,爱情配上希腊,阴差阳错的命运,听听故事概括是不是都是“故事”的感觉。
中间用来串联情节的小故事更是个个充满了思辨的哲学性。有童话般的梦幻,也有现实主义的残酷,更多的是人性道德的剖析。毕竟世界很大,人心千千万,而人在每一条寻找自我的道路中,不也是通过一次次的思考,选择后,才最终到达那个刻着“认识自己”的柱子跟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