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西藏禁地》的观后感大全
日期:2021-03-09 23:46: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西藏禁地》的观后感大全

  《西藏禁地》是一部由Graham Townsley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藏禁地》精选点评:

  ●讲了几个去西藏探索的探险家的故事。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些故事,很有新奇感。另外就是看到了里面放的一些以前没见过的老西藏的照片,应该是非常珍贵的图像资料了

  ●好震撼的纪录片,神秘的地域,未知的世界,只有勇敢的探索才能证明自己活过

  ●今天无意中看到的一部片子,虽然对西藏题材的电影有种别样的兴趣,但还是不予评论!个人觉得保持平常心,值得一看!

  ●世界用暴力侵略西藏,西藏用心灵滋润世界

  ●#替代 **的一生# 马老师拍的不咋地

  ●西藏禁地

  ●spy

  ●呸

  ●牛逼青年用脚步丈量西藏的间谍故事以及其他青年对西藏的执念

  ●一个间谍与一个西方征服者的传记

  《西藏禁地》观后感(一):依然西方中心,依然“动物园看猴子”,但值得一看

  以较为客观的方式站在西方入侵者的角度讲述了西藏的血泪史,虽然依然是高高在上的西方中心思维,并利用“可怖、遗憾、黯淡”等词汇来淡化侵略的血腥与非正当性,但努力做到公正,4/5。

  可整体基调以及结尾依然升华到了“文化冰箱”,他们对于西藏的价值讨论依然停留在“净化心灵”、“神秘论”,而并不关心西藏本地人的发展,正如某些人希望非洲的原始村落永远保持原始一样。可惜随着世界的发展,随着第三世界的发展,曾经他们眼中“富饶的黄金般的动物园”中国已经现代化了,未来供他们消遣时悲天悯人的“活化石”只会越来越少。一个文明的价值在不断重生中积蓄,而绝非依赖外人寻古时的自我感动。减一分。

  《西藏禁地》观后感(二):藏地重生

  其實也是偶然看到這個紀錄片,一下子被題目吸引。這部片子還是以一個外來人的視角去探尋藏地,從歷史的脈絡出發,去挖掘記錄這個禁地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西藏,那個年代對於人們來說似乎太陌生,猶如哥倫布之前的美洲。人們只知道西藏這個地方的存在,卻對其一無所知。人類的好奇心總是強烈的,好奇心能催生人們去探索這個未知領域的希望。這個被佛教包圍的地區似乎有太多的神秘之處。之所以被稱為禁地,不但是只那時候的西藏排斥外來人和外來文化的入侵,更表現這個地區被佛教籠罩著。第一位成功探訪著南星唯有通過臥底間諜的身份進入藏地。這種方式正符合他們那個時代的要求,也是能更加深入詳細了解當地人生活狀態,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氛圍等。第二個成功探訪著的手法和鴉片戰爭差不多,直接用武器撬開了禁地的大門。同時也粉碎了好多信徒的信念,他們一直堅強以為的達賴保護不了他們,他們所信奉的宗教只能讓他們在心靈上得到平安。或許達賴自己也清楚。其實他們想一直用這種守舊方式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是新世紀的文化他們無法抵抗無法反駁,那一瞬間看到那麼多信徒倒下的時候,想得更多的不是宗教的悲哀,而是舊世紀必定被新世紀取代,先進文明的侵襲無法抵擋。禁地也在反抗重生,但是這個過程中不可能一成不變,禁地文化也在發生改變。

  《西藏禁地》观后感(三):向往西藏

  因为看的是中文字幕版,所以姓名就用中文音译的。前半部分以一位间谍南星用脚步丈量西藏并且绘制第一幅准确的西藏地图。南星本是一位教师,沉静的外表下隐藏着他的野心,邻居都说他是个适合成功的人。进入西藏前,南星秘密接受了两年的间谍培训,包括使用星象仪,用长度精准的步子走路。之后,南星冒着生命危险带着盘缠,和只有100颗珠子的佛珠,在商队的护送下上路。最终南星活着回到了他的家乡,而西藏三个月的历险经历给他的人生留下了异样的色彩。

  杨哈斯班带着征服西藏的目标进藏,文化差异下,西藏人用拍手的方式表达他们驱散邪灵的愿望,被入侵者默认为是热烈的欢迎。离开拉萨的前一个小时,杨哈斯班感受到了拉萨的灵气,他的心灵获得了净化。一生婚姻如同虚设的杨哈斯班,在73岁时略他年轻的女人恋爱了,最终死在一生最爱女人的怀抱中。

  从拉萨返回的杨哈斯班做了很多公益性事业,包括创立协会鼓励拥有不同信仰的各教教徒相互理解。

  叙事的成分较多,算是入侵者在20世纪初打开西藏大门的历史。

  一直想去西藏,看看用身体丈量西藏的圣徒,感受一下那片圣洁的土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西藏禁地》的观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