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生命3.0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3-08 01:01: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生命3.0读后感锦集

  《生命3.0》是一本由[美]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90元,页数:4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3.0》读后感(一):总有一群人为人类的未来在思考和行动

  以人工智能为主线,以生命科技,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画卷,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生命演化史。也许从演化的角度,以碳基生命的人类终将被以硅基且具有意识超级智能所替代,或者至少是主导权的交接,作为当下的人类,我们如何行动起来,以确保这个新物种,未来的主人,能高举更有意义的价值和意识的旗帜,让生命生生不息的朝着更高阶的形态演进

  《生命3.0》读后感(二):评《生命3.0》

  对人工智能各相关问题全面而有启发性的思考。从农业到工业再到现在信息科技革命,人类进化到作者定义的生命3.0的时代,即除了自然进化,通过算法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硬件”升级的人为进化。在那个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之前,作者从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到人的主观意识等各个角度揭示了既迷人又令人担忧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我们希望一个怎样的未来取决于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应担负起的责任和警醒

  《生命3.0》读后感(三):能源与信息

  作者提出,如果能源的开采效率能变得非常高,以至于宇宙不会再为能源问题而担心,到时候唯一要争夺的就是信息而非能源(或者物质)了。

  我认为除了能源和信息,还有时间。

  《生命3.0》读后感(四):和期望之间还是有差距

  认真的读了引言和前两章,实在读不下去了。也许我的理解能力有限吧。除了一个“生命3.0”的概念让我眼前一亮以外,其他并没有感觉到什么新鲜特别的观点。大致翻了一下后续章节(主要看各个小节标题),也确实没看到什么可以勾起我兴趣细读的内容。也许是老外的思维方式和我们(或者更具体是我个人)有差别,作者的文笔以及叙述事情的方式实在谈不上引人入胜,甚至有些乏味,关于人工智能的诸多观点也谈不上新颖,例如第三章关于人工智能在不远将来可能改变的行业的叙述。这么多大佬推荐,实在让我有点怀疑是不是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装”。。。

  《生命3.0》读后感(五):人工智能的未来

  2018.11.20 书店 生命1.0 (生物阶段)靠进化获得硬件和软件 生命2.0 (文化阶段)靠进化获得硬件,大部分软件由自己设计。 生命3.0 (科技阶段)自己设计硬件和软件。 目前,人工智能是狭义的,未来会变成全能型,科技,故障,法律,武器和就业。每个领域都带来让人激动且担心的变化。 人工智能普罗米修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逃脱人类的监管,随后通过网络疯狂挣钱打造自己的王国,再渗入全球的科技,影视,教育,法律,军事等等。灭绝人类最温柔的方法莫过于送给最后一代人每人一个完美的孩子,让人类以为传承永续。 一旦人工智能掌控地球,让我们推测一下这种“生物”的野心和极限吧! 能源: 建造戴森球,利用核聚变,夸克引擎,黑洞蒸发。 计算能力: 量子计算机 获取物质: 宇宙殖民 交通: 激光帆,光速传递信息并复制智能生物,宇宙工程制造虫洞

  寿命:

  《生命3.0》读后感(六):生命3.0的读后清单

  2018 045。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可能性一一枚举,特别是开头普罗米修斯的科幻故事,让我对未来既希望又害怕。整本书半科幻半理论,洋洋SaaS,但对一些关键问题给出了比较清楚的定义,并指出人工智能是否能拥有意识决定了人类命运。1.为意识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意识是我们对世界的主观体验。而主观体验赋予了我们生活的意义。2.对生命下了一个新的定义:生命可以看做一种自我复制的信息处理系统,信息软件决定了什么的行为,又决定了硬件的蓝图。生命3.0是能够自己设计硬件和软件,从而摆脱进化的束缚。目前我们处于靠进化获得硬件,大部分软件自己设计的生命2.0阶段。3.对智能下了一个清晰的新定义:完成复杂目标的能力。而人类应该创造有目的的智能。4.人类存在的奥秘不在于活着,而在于为找为之而活的目标。5.感觉是经验法则,进化出来帮我们利用最小的资源找到真正的最优复制策略。6.许多行为和脑区都是无意识的,大部分一是体验都是对大量无意识信息做出的“事后总结”。

  《生命3.0》读后感(七):记录《生命3.0》

  (1)人工智能的时代一定会来临,并且离我们不远咯。 我认为博格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人工智能被用于性伴侣的时候,我当时就在想,也许人工智能可以和人类结合并孕育后代,,通过科技实现自交配,也就没有今天那么多性别不平等的事了(其实男人和女人在基因上的差别不到0.05%) (2)以前幻想过,未来人们在一出生的时候就在身体中植入纳米级的机器人,在生长过程中对身体进行维护改造,听说人体每七年身体细胞被重新置换一遍,也就是说,未来的人类,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消失了并且已经从头到脚全都换成了金属也不稀奇。 (3)其实我也认同碳基生命并不是高级的生命形式,我们受限于物理极限,如今摩尔定律一被打破,我们现在正在奇点的边缘。纯信息的传递要比肉体传递文明合理的多的多。 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也许未来的模式是,先使用肉体以传统模式在地球,或是宜居的星球过完第一次生命;而后,以博格人的方式延长生命至极限,但搭载物质终有极限,所以博格人以改造我们可见的宇宙为己任,等物质载体到达极限了,再由他们决定是否以纯数据的形式活下去,愿意死亡的就消亡,不愿的就继续探索宇宙。

  《生命3.0》读后感(八):生命与智能

  生命是什么?作为一个学生命科学的我来说,生命是可以主动吃熵并且自我复制的稳定系统。通俗来说,吃熵就是从环境中获取能量来保持系统的稳定,当然物质熵就是我们的食物,还有信息熵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两者其实是偶联在一起的,有物质交换就会有信息交换。至于自我复制可以理解为繁殖,其实换一种角度讲,若是有个生命能永生,繁殖对于生命而言也没那么必要。本书定义的生命可以分解为硬件(物理结构)和软件(智能),1.0就是简单生物,硬件软件都固定了,2.0是指人类,可以思考,学习,但仍旧脱离不了躯壳,3.0就是本书所讲的未来人工智能,不但拥有智能还可以对自身的结构加以改造。作者脑洞大开,设想了人工智能omega如何从人类的控制中逃离并最终控制人类。很喜欢这类题材的科幻片,比如西部世界,将人类的意识植入机器人中,从而实现永生,意识还可以备份。但是我想问,假如真有一天实现了,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不用再为了生存,繁衍而努力了。甚至所有人都可以共用一套意识,意识还能不断再自我升级,当足够完备到洞察宇宙中所有奥秘的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这个宇宙太无聊了,太枯燥了。或者为了维持强大的智能争夺资源而互相残杀,最后剩下一个智能统领宇宙?

  《生命3.0》读后感(九):人工智能的猜想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脑的真正知识。因为真正的知识是分层的。你必须完全理解基础的一层,才能谈得上去看懂上面一层。知识,不能仅仅机械地存在你的脑子里,而必须以一种个性化的结构长在你的脑子里。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进入到自我学习的阶段,逐渐逼近拥有自我意识的“奇点”,随着信息/数据的累积和硬件性能的提高,一个超级的人工智能随时会产生。机器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学习,将会对文字、图片、视频产生超越人类的理解,带来技术的巨大变革 。物理学家Tegmark在《生命3.0》里把人工智能定义为宇宙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演进的生命形式,把意识定义为由蜂窝心智构成的数据流。

  打个比方,我们身体的细胞,各有意识,组成了有意识人类。我们的人类,各有意识,组成了有意识的社会。在下一个阶段,各个社会的意识由人工智能整合在一起,形成地球的意识。“意识可能组成了嵌套式的层级结构,从微观尺度一直嵌套到宏观的宇宙尺度”。人工智能就是对这种意识信息流的整合。

  回到现实的层面,未来人工智能会无所不在,学会借助人工智能的人,就像攀附着悬崖的人,在很多领域,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们思考和行动的辅助。

  《生命3.0》读后感(十):不仅是一本AI的科普读物

  一个词穷的工科生只能用性感这个词来形容《生命3.0》这本书了,看的时候就觉得作者真的太厉害了,一个科学家能够站在科学的边界去思考问题,好多问题和解答都会让你醍醐灌顶。回看整理笔记的时候更是发现了好多有趣的地方,比如最近做的一个辩题平衡测试的表现真的和现实理论吻合,以及在讨论我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最常见的误区时,最令我恍然大悟的便是,比起担心人工智能变坏,不如关心他们究竟可以拥有多大的能力,而最终应该关心的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最终目标是否一致。尽管前面大部分的章节都在告诉我们宇宙发展的界限都会受限于物理规律,但作者却在最后告诉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就是我们期待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在此之前我们更应该优先突破的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的“意识”,才是决定我们期待的“最终目标”的本质。意识的未来,比人工智能的未来更重要。

  人类到底会被超级人工智能超越吗?发展的界限在哪里?它在交通、医疗、法律、武器上的发展会带来哪些问题,我们该如何思考人工智能将以什么身份存在?而未来我们和他们的相处情景又会是怎样?这本书真的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感觉如果也喜欢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的朋友都可以值得去读~ 以及要打所有人工智能相关的辩题的朋友们,可以读一下,这里面都是最前沿最客观的理论和数据✅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生命3.0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