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郭论》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3-05 02:50: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郭论》读后感锦集

  《郭论》是一本由郭德纲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8-9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郭论》读后感(一):郭老师最新力作

  《郭论》郭老师最新作品,讲述历史人物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故事,可能这些并不是你理解的那些,而是非常隐秘的故事,挺有意思!建议大家看看☺️

据我了解郭老师本身就是那种比较谦虚的人,本书每章开头都会提到这个“论”字,觉得自己作为学历不高的人用这个字是否合适,我觉得非常欣赏此种作为,做人就应该谦虚而为之。值得学习!

  《郭论》读后感(二):闲谈

  老郭这本书是他的第二本书,跟之前的《郭论》完全不同,算是一本随笔或者杂谈,聊历史聊野史,聊风俗聊民俗,可以读着玩玩儿 。

  不过话说回来这本书倒是比较能反映他的广泛涉猎,内容涉及历史、曲艺、风俗等等不同方面。

  文中没有再谈自己说相声之后的坎坷经历,但是却用较长的篇幅谈论了忠君爱国,看来老郭对某些事情还是放不下(当然换我我也放不下)。

  《郭论》读后感(三):大宋名伎的精彩朋友圈中竟然有他

  写字,画画,踢球和弹琴,没有宋徽宗不会的,这么说吧,他除了不能当皇上,什么都能干。但是历史是好开玩笑的,历史有点像个说相声的,逮谁跟谁闹,净干不挨着的事儿。赵佶明明直眉瞪眼地就奔着艺术家去的,结果让他当了皇上,历史上评价他:“独不可为人君也。”什么意思?就是他唯独不能当皇上,他去干什么都能是好样的,到哪儿剧团都能是头牌的演员,但是偏偏让他当皇上了。历史这一开玩笑,天下就乱了套了。

  《郭论》读后感(四):听听趣事找找乐

  这是第二次读郭德纲的书作,主要还是为了看看老郭能写出些什么陈年趣事,说是“郭论”,更似“郭侃”,但是侃的有深度、侃的有水准。全书40个篇幅的故事各有长短,虽说言语不够精炼,文字不甚优美,前后有所重复,全书体系较杂,但是不得不佩服老郭作为相声艺人,博闻强记的功力之深,旧年代口口相传的故事被老郭说的栩栩如生,犹如眼前亲见。 老郭起的几个分类很准确的概括了这本书的精髓,“捡史”、“论俗”、“歪批”,简单直接,紧扣主题,让人对老一辈相声、戏曲艺术家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作品创作的起源、发展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寓意于生活中,享乐在阅读时,个中滋味,自有体会。

  《郭论》读后感(五):每天睡前必听,老郭娓娓道来,助眠极了。可分享

  音频版在喜马拉雅上架了,就是有点贵

  其实就像是听一个老人在那儿聊家常一样,说说自己的见解,阅历之类的(虽然他只有四十多岁)。

  从这段可以看出来,老郭对于国外的一些风俗,是骨子里带有一定的排斥的,也说明他这个人比较传统。说外国人爱吃肉啊什么的,然后说的是我们的祖先是以耕种为生,而外国人都是以打猎为生。

  然后说的是筷子,从八卦开始讲起。主动一根为阳,从动一根为阴,阴阳互动,且阴阳可变。然后还说了拿筷子的手势,一般是三根手指嘛,所以说是天地人,三才之相……

  每天睡前必听,老郭娓娓道来,助眠极了。可分享

  《郭论》读后感(六):《郭论》书评

  

郭德纲这本《郭论》,叙事为主。介绍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例如饭桌上的规矩,或经典名著的一些桥段分析,戏曲的重要曲目。更像是一篇杂文,然后写作风格偏口语化,基本和他相声的语言习惯类似,所以读起来也是比较容易不需要逐字逐句去读,基本上一眼扫过就能把内容看了大概。这本书作为生活中消磨时光倒是可以看。但是感觉由于是一些杂文的拼接,行文过于松散,没有整体的框架,所以没有过多的文学价值。是更像是一本茶余饭后的聊天记录。通过本书可以看得出作者是一个极其注重传统,讲规矩的老艺人,文字有的时候真的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的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

  《郭论》读后感(七):《郭论》一书中的错别字

  《郭论》应该是根据郭德纲同名音频节目整理出的文字版,粗略翻了下,属于通俗类的休闲读物。音频节目如此讲述,听听还不错,但形成文字,便觉得“片儿汤话”稍多一些。

  目前书还没翻一遍,发现一些错别字,本书的纠错仅截止在213页,后面的还没看,现将我发现的几处罗列如下,诸位可参考:

  19页,归乡,应为归降。

  22页,弛,应为驰。

  40页,托赵,应为托兆。另,该章节的导语和本书目录,此处也存在同样的错误。

  96页,滁州,应为处州。

  130页,管任,应为官任。

  162页,捕褂,应为补褂。

  164页,囫囵,联系下文的意思,疑应为胡抡。

  183页,忆,应为意。

  213页,江苏一真,应为江苏仪征。

  《郭论》读后感(八):一样的词老郭嘴里说的比写的让人更过瘾

  可能真的是对郭大爷的声音有偏爱,音频比看得过瘾,听过之后我在看书觉得差那么点意思,书里三皇五帝民俗采风上到军国大事下到筷子窝头虽说不是高台教化可胜在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看书时候都能脑补出郭大爷的声音感觉就是一大爷搁着跟你讲故事什么都能说什么都会说,而且的确有些传统的文化方面能引起共鸣,像是在我山东老家小时候家里老人总是把醋叫做忌讳,我老是不明不白这俩字怎么写到郭大爷这给我解了闷了。

  《郭论》读后感(九):主要是我想快点看完,好去做别的事

  找同事借的书,想看的原因是非你莫属怼嘉宾最狠的面试者推荐的。我有他朋友圈,能看出资产确实过亿了。

  翻了一遍,我不太喜欢。[捂脸]前面讲一些饭桌礼仪那块不错,也有点收获。后面讲唱戏那些和历史我就不太想看了,还是想看正史,我怕影响我记忆正史。通过文字感觉老郭这本书是为了出书写的,想到哪写到哪。每个章节前面总有一些废话,文字风格也不太喜欢,总感觉他很自大,又假装很谦虚[捂脸]

  《郭论》读后感(十):垫话太重复

  郭德纲的古文功底那是没话说,确实是好,作为一个自学成才的典范,我是极其的膜拜。之前看过他写的《过得纲好》,文笔还是挺不错的。这本书其实也是他在音频APP上的节目,这次是将音频转换为文字。书中的篇章,既有古代历史传说故事,也有关于民俗之类的文字,可以说是囊括的内容比较全面。里面有些歌故事,之前我也没有听说过,不过诚如郭德纲自己所言,这些个故事可不能当做正史来看,就是些个传说,真真假假谁也不知道啊。至于里面关于民俗的文章,倒确实值得一看,比如里面提及的关于吃饭时候的那些个规矩。

  但是,这本书也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也是郭德纲在表演上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那就是开篇的内容重叠性很强。在相声界,这个叫垫话,是引入正题的内容,说相声因为每期都有间隔这么用问题不大。可是在书中,时不时看到重复的内容,这就尴尬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郭论》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