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光明》是一本由[日]太田治子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向着光明》精选点评:
●19年NO.16。身为太宰治粉,对太宰治的私货文当然没有抵抗力,想读这本是非常迫切了。一开始只是想看到一些细节,但没想到太宰这位女儿文笔也意外地不错。与其说是太宰治与太田静子交集的始末,倒不如说是太田治子对母亲的追忆、未曾谋面生父的侧写以及围绕自身的谜题的探索。传记以上,都能称之为文学了。 专门临时补了一遍《斜阳》,相互对照之下就像在看电影和幕后。太宰治这个人吧,虽说很自私很差劲,但即使透过这些来自女儿还有些责难的文字,还是对太宰治恨不起来。令人宽慰的是,所幸太田静子是艺术至上主义者,因此相比失望与可怜,她还是蛮幸福的。能有这么一个懂他的女儿,为他写这么一部《向着光明》,太宰治这混账家伙运气太好了。
●向着光明,走向毁灭。书迷们都想知道,然而最渴望了解太宰的人大概还是冶子吧?我这个没看过《斜阳》不喜欢太宰的笨蛋为什么要来读这本书。但是对太宰为人的吐槽看得好爽,除了末尾硬拗好感有点迷。喏,这可不是八卦,是对谜题的求解。从读完第一本太宰起他在我眼中就是一边懊丧痛苦一边沉迷享受的自虐型人格,唯一让我欣赏的只有那份不遮掩的坦荡,坦荡地软弱坦荡地无耻…坦荡地两边讨好坦荡地自厌自恋,我相信他心中对文学有大爱,就像我相信他最爱自己。有时候并不是读到读懂读痛就会喜欢,所以别人问我的时候我总是说“嘁,不喜欢他”,已读却在慢慢增加。虽然我还是怕死,但我已经从书海里获得了救赎。……不对,我变得更怕死了,唔。
●不知为何越读越无趣的一本书。文笔不差,也不情绪化,也许只是我单纯地不想面对太宰治这种本质自私怯懦和静子这种单纯至蠢的人罢了。结尾突然的消解也很生硬。
●静子是好孩子。
●太宰面面观
●这部侧面书写太宰治的图书,让读者又从一个新角度来认识了这位日本作家。我们可以看到太宰治是如何追求女人的,是如何让女人围绕在他的周围,愿意和他生活在一起,甚至是主动想和太宰治生活在一起。在太宰治的眼里,太田静子和日记,那个显得更重要呢?日记,是太宰治写就小说的素材,也是太宰治关爱女人的目标所在。《斜阳》更是充分利用了这部笔记,有些就是拿来直接使用,日记对太宰治显得太重要了。而太田静子,不过就是太宰治想自杀时陪伴在身边的女人。当太田静子向太宰治告知,已怀有他的孩子时,太宰治不过只说了:“静子做了一件好事”,之后再也不搭理太田静子,有了孩子的太田静子,也不再是陪同太宰治一起自杀的理想女人。
●我太喜欢作者的笔触了,可惜的是时间线太乱了,这本书好看的在于情感表达的不是太宰治。
●再见!姐姐! 我是贵族。
●其实,太宰治和太田静子也只是短暂的爱了一下吧。太宰治作为天才,什么都看的太透彻,非我等凡人能体会,一心求死,跟黑泽明他哥一样。太宰治不想背叛妻子,却难以做到心中所想,索性放任自己像一个无赖一样,终于承受不了而去死。其实他外表放浪的里面也很想做一个好人,矛盾纠缠,是背负了太多压力而无法原谅自己,所以放手。宿命吧。无法对每一个人好,压力太大。书里关于两个人的相处很简略,为了写书,想得到那本日记,书里有不少日记中的内容。静子想和太宰的书一起活下去。也算求仁得仁,因为的确是因为《斜阳》而永生了。因为真诚热烈地活着,所以去死,这是马虎度世的庸人所不解的。结局虽一样,质感大不同。
●感觉节奏把握得不是很好,内容也比较散。主要讲了太宰治的情史以及作品创作的一些背景。读过一遍印象已不很深了。
《向着光明》读后感(一):《向着光明》读后感
之所以是“影法师”。 他向阳的字句,憧憬的渴望,对生仅剩的眷恋,全依附在这位温柔可爱地愿予他生之祝福,同样怜惜着他的女子。太宰治站在《斜阳》代表作之光源的这段爱恋所拖长的阴影之下。 二人关系保持的距离最后还是因为太宰治无法拒绝太田静子的请求,而迅速地崩裂消失。但不能说这不是最好结局。 可以看见太宰治有几番阴沉疲惫,依恋不舍地想要采撷这束暖光陪伴他与世长辞,也好几次因从来都如卷曲紫薇般不够强硬的温柔而矛盾地挣扎着想要这束光自己小心珍重。 两人互成依托的爱恋最终成为他走向归宿路上的一段小憩,太宰治所做的一个脱离于沉重现实之外的轻松美梦,织了一个溺毙太田静子一生的幻境。 夕阳西下时的晚霞很像黎明初升将云层晕染相似色彩的朝阳。因为这一层的相像。夕阳余晖唤起温柔的月色而万籁俱寂之前,好像做了一个旭日东升再见沐浴骄阳的美梦。你的斜阳是将死前留与人世最后的生念。
《向着光明》读后感(二):裂缝中看到的光明
这本书是太宰治的女儿写的关于太宰治和她的母亲太田静子的一本回忆录。
太田静子就是太宰治笔下《斜阳》主人公和子的原型。
在这本书中,毫无遮掩的将太宰治渣男的本质写出来……花言巧语,同一件事在情人面前说的话永远和别人不一样。如果我是静子,一定将他恨之入骨,再也燃烧不起爱意来。但是静子却一而再的自我接受、消化,太宰对她情感上的的打击。
太宰治和静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灵魂 心灵是洁净、善感的。太宰治爱上静子那种牛奶般的本质,静子也爱这个人善感又时常混乱的内心。她曾说:若太宰是那种抛弃妻子的男人,她坚决不会喜欢上他。正因为太宰治始终背负着对那些曾经交往过的女性的负罪感,才会在和静子亲密的同时肩负起对家人的责任。
总之,通过他的作品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太宰治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一个新的角度。
你会知道他是多么擅长对女人说好听的话。牢牢抓住女人的心于不知觉中。想方设法得到静子的日记本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迫切想要创造出著作来的心态。(太宰治的小说中常会用情人日记里面的内容,甚至未加以修改,比如《斜阳》)
但正是书里写的这个令我生气甚至恼怒的犹豫不定,混乱无比的人。读完后细细回想起来这不就是真实吗?反而因此有点更尊敬他。
《向着光明》读后感(三):向着光明
#阅读打卡#《向着光明:父亲太宰治与母亲太田静子》太田治子 计划阅读150min,实际阅读116min,完成100%
摘录: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太宰擅自挪用了这一行诗句,使写下它的诗人感到“生命被偷走”,从此行踪不明。那个诗人就是太宰的好友山岸外史的表兄弟寺内寿太郎。他赌上了自己的整个人生,才孕育出那样的诗句。
分享:
太宰治为了写《斜阳》,与太田静子交往,并让她写日记,用她的日记做素材。在日记的过程中,太田静子产生了和太宰治生一个孩子的想法。于是太田治子出世了,而太宰治已自杀身亡。
太田治子没有控诉,她极其冷静地叙述着从母亲那里听到的故事,想必也阅读了太宰治的许多作品同时了解过一些他的人生。她并没有直接接触太宰治,所以这本书虽然打着父亲母亲的名号,其实更像一部小说,像太田静子用出生叙述的小说,用一辈子叙述的小说。
可以想象太田静子带着小治子走遍了她与太宰治去过的每一个地方,说尽了两人每一段经历。治子认真地听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应和着母亲。
太宰治最后与另一个人情人一起自杀了,如果太田静子没有怀孕,一起自杀的会是她。那也就没有了治子,更不会有我们看的这本书了。
《向着光明》读后感(四):女儿笔下的太宰治
这部侧面书写太宰治的图书,让读者又从一个新角度来认识了这位日本作家。在作者笔下,太宰治身边的一个个女人陆续出现,其中有自己的妻子,也有她的情人,更有普通他一起自杀的伴侣。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宰治是如何追求女人的,是如何让女人围绕在他的周围,愿意和他生活在一起,甚至是主动想和太宰治生活在一起。
看着太田治子笔下的父母亲,了解到其母亲太田静子对太宰治充满了温情爱意。只是,更感觉这是是场梦幻,太田静子,在太宰治眼里不过是个情人的角色。两人相聚在一起更多的是偷偷摸摸,和友人介绍时,也不敢介绍其是自己的女友,即便如此,太田静子还是喜欢太宰治,甚至愿意将自己用心写就的日记送给了太宰治。
在太宰治的眼里,太田静子和日记,那个显得更重要呢?
日记,是太宰治写就小说的素材,也是太宰治关爱女人的目标所在。《斜阳》更是充分利用了这部笔记,有些就是拿来直接使用,日记对太宰治显得太重要了。而太田静子,不过就是太宰治想自杀时陪伴在身边的女人。真没想到,日本文学家里自杀的人有这么多,仅有名的作家就可以列出一串,这还不包括那些自杀未遂者。这,太宰治就是一位了。另外还有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永井荷风、夏目、森鷗外、泉镜花、井伏鳟二、横光利一…
当太田静子向太宰治告知,已怀有他的孩子时,太宰治不过只说了:“静子做了一件好事”,之后再也不搭理太田静子,有了孩子的太田静子,也不在是陪同太宰治一起自杀的理想女人。即便是去三谭开着身孕看望太宰治,太宰治的态度还是显得异常的冷淡。甚至将新认识的女友也喊来和太田静子见面。这位新女友山崎富荣,也是最终陪同太宰治共赴黄泉的同伴。
太宰治最终还是抛弃了美知子妻儿和情人太田静子,自然也没有逃脱了“自杀”的命运。在读者眼里,太田治子对自己的父亲太宰治还是有些不满意的。
《向着光明》读后感(五):碎片的父亲,完满的母亲
一本阅读起来很矛盾,又很悲哀的书。 太宰先生入水的时候,太田治子才出生六个月,同时作为私生女,和津岛家长女园子不同,她对父亲所有的印象都只能从母亲静子的回忆、太宰治公开出版的著作、以及其他关系者的回忆录中拼接出来。所以行文里有密度颇高的“我想”“我觉得”。所以这样拼接出的太宰,时而是天才的艺术家,时而是动人心魄的情人,时而是忠于感情的丈夫,时而是满嘴谎言的伪善者,时而是始乱终弃的负心人,时而是悲观无助的孩子,时而是自负易怒的狂人,时而是拿走他人文字的小偷……从文字中可以看到治子(可能并没有意识到的)认知的矛盾混乱,因为只有一点是确凿的,这个人是她的生父。她是怎样的存在,是真爱的结晶,或像静子说的是艺术的结晶,但绝不能是世人评判里破坏家庭的证据,交易的筹码。可是除了静子心情愉悦时的回忆外,所有碎片几乎都指向了后者。 更为确切的一点是,那个世人评判里无知悖德的情人是她的母亲,永远的大小姐,天真感性的缪斯,从事实来看是被欺骗了感情和作品又被抛弃,却依靠星点甜蜜回忆支撑,在世人的指责和家族的绝缘下,作为单身母亲独自养大女儿的坚强女性。相对于从未谋面的父亲,陪伴自己几十年的母亲的形象在治子心中是完整的美好的。因为维护母亲而厌恶那位先生的所作所为,又为了维护母亲而必须描绘出一段为了艺术献身的真爱。这矛盾贯穿了整本书始终。 她说他是天使又说他是恶魔,自从那个人离去,静子却没有成为满怀自豪的玛利亚,必须艰难求生,困顿生活里出现的所有质问和悖论都指向某个事实,她敢不敢碰,有没有想通。留下的也是矛盾的回忆。 更何况他确实如此前后不一,千人千面,既诚实又虚伪。 实体书的行间距和页边距也真够大的,硬生生搞成好厚一本,还好用的轻量纸,以为会有结果并没有附照片。至于几次把“津岛家”写成“岛津家”(差很多好嘛),甚至有“挚友檀一雄对初代犯错之后,太宰治豁达豪放的笑声难以忘怀”这样让人吓得不轻的歧义,到底是翻译的锅还是编辑的锅,真是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