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更有早行人》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3-04 04:33: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更有早行人》读后感摘抄

  《更有早行人》是一本由[日] 上村松园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 裸脊 锁线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更有早行人》读后感(一):她被视为天才,却一生不失努力、隐忍与精进

  蒋婵琴评价上村松园: 她被视为天才,却一生不失努力、隐忍与精进;她历经命运跌宕、家境变迁,却始终保持美、雅及坚韧的姿态。岁月与现实给予的残缺与榨炼,最终成为养分,浇灌画作,绽放圆满。也让生命之果,流转不息;其莹洁无纤尘、如珠玉般清澄高雅的气息传递,即便空间、历史遥远,仍能清晰感知。 她终生践行“画笔报负”,以艺术济度他人;是母亲,也是女画家。为此,用尽力气,活出了气象。看她的画,读她的人生,活着的人会得到宽慰。

  《更有早行人》读后感(二):莲羊大大为这套书写了序

  第一次看到上村松园先生的作品,是五六年前搜索竹内栖凤时偶然遇到的,那时候只看到些网上的失真图,简单的当工笔画来了解了一下。直到2015年到日本来做文化交流,原以为日本的“院展”、“日展”这些全国美展上展出的作品都该是浮世绘或上村、竹内一样的“传统日本画”,但所见皆是一张张西方感实足的“现代日本画”,颇有些失望。

  为此,我专程去了趟京都,去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廊里寻找我印象中的传统日本画。看着上村松园先生的张张原作,久久流连,并亲自临摹了一张,自此刷新了对日本画的认识。上村先生主要创作的是穿着和服的美人,衣褶的长短和相互间的距离、脖子的曲线和手指的弯曲度、左右衣领相交的角度等等……临摹之后才感觉到一切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用线之严谨、用色之精准都令人慨叹,所以国内常常说日本画设计感很强也的确不为过。

  这本书搜集了上村松园先生的数十幅代表作,一能帮助我们研究明治维新后全盘西化的日本在东洋画和西洋画之间的探索,也能帮助美术学子了解传统日本画的一些构图、用线用色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将为画者在绘画之路中循着的那份执着的爱记录下来,值得收藏。

  莲羊

  《更有早行人》读后感(三):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一直觉得阅读需要一种情境,进入一种场景。

  目前是入夏时节,浮热渐起,手执华文化局这一套松园先生的佳作,便宛若置身于竹林间,竹香阵阵与身边的茶香相得益彰,静美安好。专心于一事,醉心于一物,是何等幸事!

  『只要手一拿起画笔,心中就一粒尘埃也飞不进,完全地进入绘画三昧的境界。』试想松园先生一生画美人,何尝不是在画自己的那颗心,那颗晴光映雪的无暇无扰之心。

  执美之心本来就经历了蚌孕宝珠长年累月的坚韧与钝痛,终成一室华彩。看松园先生的文和画,情思在不经意间会被带去很远,朱唇未启,明眸流转,宛若一场美到不愿醒的梦境。

  修行

  『虽然时不时也有从早坐到晚地画、午饭也顾不上吃的时候……』

  『 但如果站起来吃口饭谢谢,就有可能失去临摹的最佳位置,所以就一直坐在原地…… 』

  『 不管怎样,这都是从四十年前起慢慢临摹、写生积累下来的,今天偶尔翻开看看作为参考,就放在了画室里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 』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画的写生练习,如今已经积累了数百册 。 』

  『 出去画写生,不像今天这样有交通工具可乘,清早天还黑着,大家就去先生的宅子集合。 』

  松园先生的画美到人的心里,不是没有道理的,长年累月的写生,让经验和技巧都愈发纯熟,就像是美酒经历了陈年的窖藏,才会愈发芬芳。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不经过不间断的努力是很难取得成就的,经历了时光的雕琢才会让一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事情变得不一般,直至成为经典。

  爱

  一个没有爱的人,是无法画出卓越的作品的。我想,松园先生是一个心思细腻而且对母亲、对家人、对恩师都充满温情之爱的人,在这本《更有早行人》最后的文字中记述了松园先生记忆中母亲的形象,她的坚忍温柔以及对孩子无私的爱,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这些都让人心中如涌甘泉。

  如果你想从尘世纷扰繁杂的琐事中脱身,想寻到迷失的内心本音,不妨看看这本《更有早行人》,跟着松园先生清雅的笔触,听着木屐哒哒声,想着那一个个只是在作画的宁静的下午或者清晨,想想那些循着本心,最纯净的时光。

  《更有早行人》读后感(四):记一个读书的下午

  初夏,叶子新绿,阳光还是温暖而不灼人的样子。正是走在路上,会被新鲜的一切感染而心存期望的时候。这种历久弥新的“新”,是年年岁岁不断复述又绝不相同的“新”。不知很多很多年前的初夏,是不是也有一个姑娘走在林荫铺满的路上,一路新鲜,一路伤怀。

  大约是有的,我想起上村松园的一幅画——《萤》,七八十年前或许也是这样一个夏天,她趁着傍晚的凉风拂来,着一幅萤火虫入账的小画。那是一幅极像夏夜的画,水青色的基调,快要溢出来的清凉感。引得人不禁猜测,作画的人,会是什么样呢?

  上村松园最广为人知的还是“京都天才少女”的名号吧,十五岁时即斩获国内劝业博览会一等奖,成为炙手可热的画者。可在晃眼的浮名之后,更打动我的,却是她澄澈的气质与纯粹的坚持。她说,“没有一点点卑俗的东西,只有带着清澄感的珠玉一般芳香的绘画,是我愿望中的事物。”正如她笔下——内向温柔的深雪、好胜如男的淀君,上村松园的美人画,传递给世间的也一直是她所坚持的柔美而不软弱的女性魄力。如冬日霜雪。如春风暖阳。以致我曾一度以为,这大概是一个在书香之家长大、向着阳春白雪而生的贵族姑娘。直到读了她的散文,我才知道,原来她也是普罗大众里的芸芸众生。一个单身母亲靠缝缝补补、卖茶洗衣养大的苦孩子。而与芸芸众生不同的是,这是一个打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从儿时临摹画册,到入绘画学校,最后拜师学艺,另立门户,从始至终她都清醒而独立地走在自己的路上,没有犹疑、没有动摇。美人画不仅是她的事业,更是她的信仰和人生,是她至始至终不会迷路的导航与旗帜。这样坚定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我喜欢读她的书,是为了感受这样可望而不及的幸福。大多数人,至少大多数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当下是茫然而没有方向的。只是,有些努力还是不能放弃,譬如,午后的阅读与偶尔的思考。即便,没能像松园那样从一开始就找到终生的目标,可试错的步子,总不能不迈下去。人总是要怀着一些希望,才能活下去,即便微茫。

  合上书页,下午已过半。我想,对于不是画者的我们而言,上村松园更大的意义是:会让你心里的希望,不至于熄灭。

  2020年5月初夏

  《更有早行人》读后感(五):能拯救自己的,果然只有自己

  一口气读了三本小书《更有早行人》《一念一事》《美人的事》,作者是上村松园,日本的画家。读完后,我特意打电话告诉父亲,自己想去日本看上村松园的画展。可能是因为和松园有着相同的学画的经历吧,读她的文字,我不止一次地羡慕她的才华,更为她的经历唏嘘。

  松园的父亲在她还没有出世,就过世了。母亲一个人在商业街上卖茶为生,养活松园与大她四岁的姐姐。许多人都劝母亲改嫁,她却一一拒绝了。她身上有着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就是靠着这股力量,她把两个女儿养得特别出色。尤其是松园。

  明治十二年,松园十三岁,小学毕业,恳求母亲要去学画画。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反对母亲送松园画画,毕竟在明治时代,女性被认为只要学会端茶、倒水、做饭缝衣就够了。母亲却选择了把卖茶赚来的钱都拿去供女儿学画画。她想让女儿活得自由随性一点。读到这里,让我想起我的父亲,当时也是全然不顾他人所说,把我送到了美院去学画画。

  当时恰好为了振兴京都画坛,有一所绘画学校。学校里有一百多个男生,只有包括松园在内的三个女生,由此可见,作为女性,想学画画,想靠绘画为生是多么困难。

  松园却选择了这条最辛苦的路。我觉得这个选择,就是北野武所谓的他想过那种滚烫的人生吧。我更相信每个选择滚烫的生活的人,其实都活得异常辛苦,又享受其间。

  松园喜欢临摹名画,画了各种画,最喜欢画各色美丽的女人。画画时,她不用模特,都是自己在身边支起三面镜子,画少女时就穿少女的衣服,然后自己摆弄出各种姿势来,不得已时只好用左手画画。这样画画真好,完全不用顾忌他人的感受,一直画到自己理解。

  十五岁的时候,松园画了《四季美人图》,被博物馆展出,获了一等奖,被英国康诺特亲王殿下买下。自此,她也算是少年成名,往下的每一年,她都会画许多画,都会被展览馆不停地展出,一直到她七十四岁离世。

  她的一生都在绘制“和风美人”,或者是她只画美人,清晰地描绘她们的眉、眼、唇,她笔下的女人始终带着一些骄傲、自立,色彩雅致、线条纤细、流淌着日本古典韵味的美好。旁人问她,是不是女人只要是美女就能激发她绘画的欲望?

  她笑道,漂亮只是视觉层面的追求,自己真正渴望传达的却是蕴含在女人内心的坚定力量。所以,我一遍遍地看她所绘画的美人眼中,有一双双泥眼,好像充满眼泪,又好像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爱与深沉。我从这一双双泥眼中看懂了她。生活给了松园许多委屈、捶打、黑暗,她毫无条件地一一收下,经过她用心的修炼、耐心地付出,她还给了世界愉悦、光明、爱。不屈于世事的艰难,始终有所向往。

  比如十九岁时,商业街隔壁的一场大火,烧光了松园家的杂货铺。那里有她辛苦临摹的参考画册,还有她的画、笔。这些东西对她来说,真的是千金不换。她穿着睡衣跑到街头,泪流满面,痛惜不已。母亲却说,至少这是别人给我们添的麻烦,而我们没有给其他人添麻烦,我们可以安心地睡了。松园虽然还是很痛心,但立刻被安慰了。

  比如27岁那年,她未婚但是有了一个儿子,作为单身母亲,在那个时代,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流言蜚语,她也从不解释,只是全力地爱着他。在松园的笔下,丝毫没有记录不愉快,反而满是与儿子松篁相处的幸福片段。所以,儿子追忆她时,才会说,母亲留给我的最大遗产,就是她始终勤奋努力的身影。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一叶扁舟,航程中有风有雨。人在这个旅程中,渐渐拥有了强生的生命里。谢谢上村松园的文字与画,让我羡慕之余,又无比欣慰,能拯救自己的,果然只有自己,他人毕竟是无法依仗的。

  除此,总有人在过着我们想要的生活,哪怕是无比辛苦,她也不言放弃。

  《更有早行人》读后感(六):成就自己

  想必图上这些惟妙惟肖的侍女图你还有印象。这些画出自上村松园之手。美人画算是日本绘画的一大特色。上村松园一生专于美人画。她的作品把旧时已成定式的美人画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喜欢上村松园的读者相信很早就看过《青眉抄》。这本书多次出版可见读者的喜爱。只是如果你想更详细的了解上村松园的艺术人生,仿佛又差了点什么。而近期出版的《更有早行人》则是合适的补充。

  该书由作者多篇散文组成,介绍了从明治时期就生长在京都的上村松园。她还没出生父亲就已经过世。在母亲的关爱支持下学习画画,所幸遇到了三位很好的师傅,加上自己的喜欢和命运使然,最终关注于美女画的学习研究,几十年如一日,最终成为绘画大师。

  不同于普通励志故事,书中更多的是上村松园在学艺过程中的艰苦回忆,是对母亲深深的爱,以及在艺术道路上遇到迷惑和突破地过程。书上反而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却是简单带过,由此可见大师胸怀。同时这本书也是了解明治、大正、昭和时期普通百姓生活很好的资料,那时淳朴的民风、师徙式的私塾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虽然全书是一篇篇独立文章,但收录还是大至按照时间顺序,遵循上村松园的人生轨迹铺开。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成长之路:

  兴趣是一切的开始

  五岁时上村松园就喜欢拿着笔乱画,并且渐渐展现出一定天赋。那时女性学画不是社会主流,还好她有一个不随波逐流的母亲一直支持着她,让她得以坚持走下去。之后遇到的名师、良师我想即是对这一坚持的回报。

  临摹是人生风格的基础

  上村松园在临摹的路上走过太多路,着过太多白眼。那时没有公车,去哪里都只有两条腿。对于一位女性在人群中画画,会有更多不方便。对于学画者,不明白大师为什么画得好,也不会知道该怎么画才能提高。

  而临摹就是最好的方式。在无数次临摹的过程中,上村松园获得了厚实的技法和思路。最终她找到了自己的路,创造了自己的风格。

  最怀念的还是母亲

  虽然母亲已经走远,但从文字中可见她最怀念的还是母亲。相对于取得的成就,母亲面对艰难时的坦然,在父亲去世、家遇大火后的坚强。这样的事被反复提及,可以说没有母亲的坚持,就没有日后的上村松园。

  《更有早行人》读后感(七):日本第一女画家: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如果没有z先生带我去东京新宿的伊势丹商城,也不会再有这本书的引入、出版。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初次了解松园,是安野光雅的日语自传书,在编辑发给的翻译试稿中,第一个介绍了日本美人画的女画家,就是松园。我坐在川口喜沢附近的一家星巴克,喝着只有260日元的豆奶拿铁,翻遍了网上关于松园的所有事迹。

当时,距离和z先生相遇还有3个月。

3个月后,时间逼近农历新年,我在日暮里找了一份文字兼职工作,松园只是当时给了我震撼,后来慢慢就忘记了。

在我生日的前一天,我和z先生相遇,那天是2月4号,我们从品川出门,一直走了很远,最后他问我想去哪里,我说我不知道。其实想说去哪里都好,因为对东京不熟悉。然后,我们坐着电车,去了新宿。不知道为什么要去新宿,后来我们见面几乎都是在新宿附近,看新宿的建筑,找新宿的书店,吃冲绳的料理店。

那天,我们去了伊势丹商城,直接上了最高一层,谁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去最高一层,毕竟那是认识的第一天。也正是那一天,伊势丹一整层,正在开画展,是松园和她儿子的真迹画展。

我第一次近距离去看松园的画,完全被她的画吸引驻了,一动不动,美到窒息。

如果你购买了这本书,对书中的日本美人画的衣服花纹、优美线条、发饰的精致连连赞叹,书中印刷画的美,远不及真迹的一分。

松园的真迹是在一种特殊纸做画,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绢,经过岁月的流淌,画上的颜色、线条、女人的场景,更活灵活现。

仿佛你站在画前,一伸手,就能穿越到画中的世界里去——明治时期。

我是真的被震撼到了。

如果3个月前,我是因为松园的身世,八卦去了解她的故事,仅仅是个观客的心态。那么3个月后,我是彻底被她的艺术生命本身所折服了,艺术生命,就是她日日夜夜,每个清晨5点醒来在干净的画场,在绢上一笔一笔,沙沙沙,画出的作品。站在画前,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村上松园在日本地位极高。可以说,她是近现代日本女性独立的代表,文坛有清少纳言,画坛有村上松园。如果再过几百年,日本街头仍会有她的画作。因为她用整个生命交付给了艺术,凭借一己力量,为后人留下了一整个明治时代。

当场,我给出版社的陈老师发信息说,一定要去做上村松园的书啊,她的画是太美了。

“上村松园是谁?”

“日本第一女画家。”

“好,你发下她的简介和绘画。”

美,只是一个简单的词,但除了美,词语干瘪的我不知再该用什么话来形容。

数月后,我又逃课去了东京国立美术馆,当时展览外屏也有松园的画,那幅最有名气的舞扇人。于是一遍一遍把松园的故事重复讲给出版社的老师,每次在路上遇到松园,我就会发信息强化。她的故事,她的话,她的文字。

最早读松园《更有早行人》的日文,是在免费的青山文库,松园的文字是那种很直白又很真诚的叙述方式,像是在讲故事,一点娇柔做作都没有。其实,最好的文字也是这样。读起来直入我的心,多一个字都是虚假。

译者方旭是北京大学金融系本科毕业,又专修的日语,在早稻田大学读完了金融硕士,是一个长相很安静,又很有力量的女士。我遇见方旭的时候是在17年,当时她还在合伙做一款给宝宝使用的产品,见她第一面,直觉告诉我她很适合做日文的翻译,她能够感知世界的细腻,又有文学修养。这是非常难得的天份。立即把方旭介绍给了出版社的老师,后来方旭陆续翻译出了不少日文佳作,每一本我都会拜读。

前几天出门,带了《更有早行人》,淡淡的封面,淡雅娟秀的排版,很适合女性阅读,一口气读整本书,又把它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如果人死去后,灵魂也留在地球的话,我想这一切应该都是松园的安排,她选中了我这个接口,连接起出版社的老师,她是对女性美学有极高追求的策划编辑,又连接起来方旭,她是对日文和中文都有极高敏锐度的女士。而我,是一个普通的观画者、阅读者,将松园的绘画、故事、文字,带入更多需要它们滋养的女性生命中,勤勉,独立,宽容,艺术的绵长。

一切皆是冥冥中的巧妙安排,做该做的善举,成该成的功德,完成该完成的使命,如此,便是最好的安排。

  《更有早行人》读后感(八):这一段人生,是她的命中注定

  女性要为自己而活,这是松园散文给我最深的印象。

  每一次看到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文艺作品,都会眼底和心底一起热起来。《小妇人》里,乔的故事说女孩子要意识到自己去努力追求自己所想,不再单纯地靠抗拒婚姻来宣扬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其实,只要隐形性别歧视仍存在于这个社会里,就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没有人能确保自己永远只当个旁观者。女性仅仅因为无法选择的性别,体会着躲不掉的种种困境。越来越多的女性有了想要改变的意识,才会有《82年生的金智英》带来的重磅眼泪效应。

  而那些真实存在的女性,有些话从她们嘴里说出来似乎比创作里的角色更有一种真实的力量。日系化妆品牌“高丝”董事小林照子说 “我叫小林照子,不是小林家的太太,小林家女儿的妈妈。我就是小林照子,我以我的全名生活”。“以全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从内心长起来的女子力。松园身上也环绕着这种力量。

  世人眼中画家=男性画家的时代,上村松园不得不说是一朵从尘埃里开出来的花。明治年间,大家对女孩子进绘画学校,还是不怎么支持的。叔父也狠狠地责备了母亲一番。但是母亲说:“可那是她喜欢的道路呀。”并没有理会叔父的意见,支持着松园去学画;辛苦画成的《游女龟游》,还没来得及参展,就被怀着嫉妒之心的人用铅笔毁损。“像这样的委屈、可悲的事已经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我不知遇到过多少次眼泪夺眶而出的遭遇。”

  但松园最让人感怀的就是那一份不畏风雨的韧性。能拯救自己的,果然只有自己。她的人生便是这样一句话不断共振的回音。我不知道她如何凭一支笔安身立命,为女画家这个名字赢得了尊重。但是因为认识她,我很确定,为自己而活有多重要。

  另一点感悟是关于对事业的热爱。艺术最动人之处,大概不在技法,而在情感。松园的美人画有最温润如玉的女性形象,眼波流转间的喜怒哀乐,都透出来了。画家透过细腻温柔的画笔所呈現的,正是看不见的生命本身。

  画中的美人身姿优雅,虽说是没有生息的画中人,却让人感受到力透纸背的活力。她倾注在一页页画卷之中的情绪,我不想遗漏一分一毫。而看画家的散文集,比起看画集的观赏性,更能了解这个人是怎样成为这个人的。

  塔莎奶奶说:“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当你真的能做好的时候,身体里的能量是很充沛的,好像有风从你的身体里穿过。”如果把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可以称之为天赋的部分,看作命运早就留下的印记,世界之大,又有多少人有幸读懂这些符号,并且知道如何解读呢。

  上村松园为画之道阻碍重重,她吞下的眼泪,有没有随着时光一点点蒸发掉呢?无人知晓。但因为是她热爱的事,应该也就没那么辛苦了吧。

  想想看我们的梦和幻想吧,偶尔摸到一点边,就有无数所谓言之有理的借口,阻碍着你继续追寻。总有人说:已经晚了。再后来,连然后都不存在了。

  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每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生命的每段路,对他们而言都是年轻的、及时的。因为生活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一直是,永远都是。哪怕有许许多多的坎坷,不要让生活困住你。去面对,去听你的心,那些隐隐约约让你心底冒泡的声音,才能让生命有更美好的可能。最好的生活就是充分利用生活所提供的一切,为了热爱的事,一步一步向前,赋予给生命一点意义,寻找自己存在的美好和值得被记住的时刻。

  没有什么能阻挡你。

  松园拿起画笔,触动纸间,于茫茫黑夜一般的人生撞出多少颗闪着火花的星子。现实中抱憾的人生,在画卷里终得圆满。放下这三本书,这些关于美的探寻、关于绘画之心的思考、回忆里的日常风情糅合成一段悠长的人生回忆。

  这段名为上村松园的人生,是她的命中注定。

  世间所有的艰难她都亲力亲为,一念一事,一瞬一生。

  ���������������������������������������������������������������������������������������������������������������������������������������������������������������������������������������������������������������������������������������������������������������������������������������������������������������������������������������������������������������������������������������������������������������������������������������������������������������������������������������������������������������������������������������������������������������������������������������������������������������������������������������������������������������������������������������������������������������������������������������������������������������������������������������������������������������������������������������������������������������������������������������������������������������������������������������������������������������������������������������������������������������������������������������������������������������������������������������������������������������������������������������S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更有早行人》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