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是一部由汪俊执导,黄磊 / 蒋勤勤 / 元秋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世同堂》影评(一):一个小问题
昨天看《四世同堂》时,桐芳炸死了日本军官,小文夫妇也被打死,随后日本人去搜小文的家,贴封条,封条上写着民国(多少年没看清),但民国是绝对没错的,怎么会这样?
《四世同堂》影评(二):《四世同堂》话剧
看的是老舍笔下《四世同堂》的话剧,由田沁鑫导演,切换场景的方式让我印象深刻。2017年10月来到乌镇,参加乌镇戏剧节,亲眼目睹田沁鑫老师,黄磊老师,濮存昕老师,为人低调亲和。
辛柏青是国家话剧院继濮存昕老师之后又一英俊小生,想起《幸福像花儿一样》,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物
《四世同堂》影评(三):生多是祸根
我只看见爷爷和当妈的对无耻的老二无限次数的原谅,并说“那也是我亲生儿子!”,老二当面对老大无耻样子,老大还是让自己媳妇忍,并说“那是我亲弟弟”,爷爷对菊子单方面休了老二,愤慨的说“怎能她说断就断,她生是……,死是……”,老二怎么撒泼都惯着,还让老大都粮食紧缺情况下,拿钱让老二保命去和汉奸疏通关系,让韵梅不要把老二错事告诉老大,让韵梅立马原谅老二之前保自己,见死不救行为。什么四世同堂破玩意,生二胎以上就是祸根
《四世同堂》影评(四):四世同堂
看懂了战争中人性,把人性却表演得淋漓尽致。
瑞宣 文雅略带忧郁,包含正义之气
瑞全 血气方刚
钱默吟 满腹经纶,投身革命
白巡长 狡猾却正直
瑞丰 实打实的汉奸
等等。。。。。。。。
《四世同堂》影评(五):说两句心里话
原先就读过《四世同堂》那是很久前的事情,很多情节都有些模糊了,央视播放电视剧,又激起了我的兴趣,从书店买了一本认真的读了一遍,而且是对照着电视读。掩卷而思,觉得书面的远比图像的来的清晰。央视的电视剧应该算是比较有水准的,而且还找了那些名演员来演,着实下了功夫,宣传也很到位,但看片花是没有什么纰漏的,可是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觉得改编的痕迹太重,让人觉得面目全非,没有了原剧的那份凝重,而故意的将个别人物性格鲜明化,却扭曲了小人物的真实心理。觉得这是一份缺失,若是按照原来的剧本走,那可有的看了,还原小人物的内心,还原小人物的灵肉,那才是真实的尊重生活,尊重作者。
《四世同堂》影评(六):大团圆就真团圆了?
老舍先生在自沉于北京太平湖时,是否想过自己在新社会中尽了力,从未欺负、侮辱过别人,竟被一帮毛孩子侮辱,究竟是为什么?不知道什么原因,老舍先生走了一条和祁天佑一样的路,历经风雨的他,是否也意识到,在无奈和必然中,他心目中的那个老北京已经被摧毁,那些曾经“懂礼”的老北京人已经一个个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群高喊造反有理的狂热分子?或许老舍先生的死,并非因为受辱的愤懑,而是因为无奈的绝望吧?
沦陷时的北京和大跃进后的北京又是何其相似?购物凭票,没有粮食,人们甚至要用树叶树皮充饥。
电视剧最后一集,小羊圈胡同幸存的街坊们齐聚一堂,庆祝胜利,我倒是在想,这些人里,能有几个活过1949?活过反右?活过大跃进?活过1966?
《四世同堂》影评(七):胡乱说点
本科时在图书馆看到《四世同堂》这本书,光是这个名字就特别吸引我,但没时间读。后来偶然听到骆玉笙先生的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又知道这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曲,再次勾起我读《四世同堂》的兴趣。
寒假在家把书读完,又找了几集电视剧看,演员选的不错,太爷爷有范。但没有把剧全刷下来,所以也不作过多点评。
当你知道你正在读的小说被拍成影视作品,你又去搜了剧中人物造型时,便很容易带入书中角色,这会特别影响你对书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比如,我就觉得瑞宣就应该是黄磊那个书生样子,留着分头,一身长袍。但同时这也能说明演员选的合适,比如我觉得钱默吟应该再瘦一些,这便是有我自己的理解了。书中每个人物形象鲜明,各有特色。
喜欢北平,呆了三年的地方,我很快就要离开了。
:刚才打着字,地震了,跑到外面避了一下。
《四世同堂》影评(八):略微点评下先
机缘巧合下,今年我买到了一本新版老舍作品集,四世同堂之惶惑。在被老舍的行文撼动之下,我下载了一部老版的连续剧看了起来,刚看一点,央视的新版也开播了。
新版中背景音乐老是循环不断的陪着人物对话,非常不搭调;
剧中的老北平人的口音听起来都是河北以外的感觉,很不爽,因为后期还出现了天津话等方言,所以还是要配上道地点的老北京话才妥啊。
祁老二的表演也有点用力过度了。
第三就是在谈到淞沪会战的时候,应该是镇守四行仓库,不是洋行,这个倒也问题不大,在谈到胡阿毛的时候,剧中编错了对白,说是胡阿毛冒死把青天白日旗送到了洋行里。这个是错误的。
历史上冒死送国旗的是童子军少女杨惠敏,而胡阿毛是开车把一车鬼子送进黄浦江里同归于尽的。老舍书中没写,可能在当时是人尽皆知的。而书中钱家二少也是开车和鬼子同归于尽,显然是用钱二少在影射胡阿毛。
我认为编剧不该出这样的错误。
《四世同堂》影评(九):四世同堂
刚刚还和妈妈说,现在一年到头,只有圣诞节、情人节有些意思,过年的时候,我只是和爸爸妈妈亲戚朋友凑凑热闹,年味,没有了。 没有一大家子人了,也没有邻里街坊,原来过年,是因为平常都吃不饱穿不暖,过年杀猪喝酒,自然很高兴;现在的人都养富了,天天吃好吃的,穿好穿的,玩好玩的,过年,真没什么意思。 看了这部剧,最大的感受就是,时代不同了。现在平民百姓很少讲什么家族,很少讲什么孝道,家里的孩子都是祖宗一般供起来,媳妇哪有那么听话贤惠的。现在的毛孩子动不动就哭,就闹,就生气,就自杀,真是给惯得。那时候,人都很要脸,就连大吃包和冠小河也怕丢人,但现在的社会风气,这个已经不重要了。价值观变了。 有一点没变,就是齐瑞轩说,日本把中国欺负成这样的愿意就是——中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用分清黑与白——这点,一直都是这样。反正今天倒霉事没落到我头上,我管那么多干嘛。哈哈~ 另外就是,吃不饱饭,别说爱情,连母女之间都是“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你说,属于人而非动物的感情是不是必须得在不饿肚子时才能显露出来?人啊人,再怎么教化本性也是动物。
《四世同堂》影评(十):反派出彩才是真的出彩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同理,正派角色都是相似的,反派角色各有各的坏。本剧最出彩的无可厚非是大赤包、冠晓荷、蓝东阳、祈瑞丰、大菊子、高亦佗、李空山、冠招娣这些反派角色,不仅坏出了高度,还坏出了特色。不仅仅是作为剧情少的对立面存在,而是作为占据大量剧情的重要角色。大赤包坏的干脆、利落、彻底、恶狠狠、不留余地,用她的话说就是“干吧利落脆”,结局也是最惨的一个,冠晓荷表面笑嘻嘻,背后捅刀子,坏的软绵绵、松啪啪,甚至有时候都让你觉得都不够坏,死的也和小崔、孙七一样悄无声息;蓝东阳和大菊子是小手段的坏,小心眼的坏,蔫巴的坏,只敢背后捅人,可惜机关算尽,却被突如其来的战败格局下横死;高亦佗是两面三刀的坏,见风使舵的坏,软刀子杀人,杀人不见血的坏,这种人最可怕,最恐怖,剧里携款潜逃,不知所踪,恐怕是坏人里唯一善终的了;祈瑞丰是想做坏人坏事而不得,坏的窝窝囊囊,连媳妇都跟别人跑了,死的也稀里糊涂;李空山就是简单粗暴没脑子的坏,所以坏到一半就被撤了职,是一个不合格、不称职的坏人;冠招娣是虚荣心作祟,加上周围都是大赤包、冠晓荷、李空山这种货色才在虚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积重难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