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是一本由林舟唱晚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读后感(一):又是为别人爱情酸的一天
我真的太羡慕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了,一生只是你,非你不嫁,是你妻子、朋友、情人。
我跟杨绛的爱情观有点像,只想要一个最最合适的人,其他人一开始认定是朋友就不是过渡,就是目的。不合适的话一定会说在前头,不含糊不清,不拖泥带水。
但我又没她的幸运,能遇到那么合拍的人。
杨绛先生真的不愧先生的头衔,又柔软又坚硬,晚年看着女儿和老公离世,作为女性该多大悲痛,但她又依旧是坚韧地继续学习,出作品,致敬。
本书对于浅入了解杨绛和钱钟书的一生还是比较好的一本书,读起来轻松,会羡慕他们一家也会泪目。
打算深入看看《我们仨》了,感觉杨绛先生带着感触写的文字,应该会很戳我内心。
《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读后感(二):生命本应该,奔流不息奋斗不止。
一本书看到了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颠沛流离又充满温情的一生。
每个人小的时候自我介绍一定说:“喜欢读书,喜欢唱歌跳舞”,但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十之一二,至少在我少年时说:“喜欢读书”绝对是阿谀奉承,为了让老师觉得我是一个爱好学习的人。
但从初中头顶书桌趴着看完了《三重门》后,仿佛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虽没有一日不读书全身不舒坦,但是经常从网络上找各种书籍读,从玄幻小说到人物传记,从历史人物到哲学社科,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涉及。但越是读书却越是觉得自己读的书少了,尤其是看了这本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的人生后,更是觉得自己不配说自己爱读书。至少我无法战胜自己对于玩乐的欲望和手机的欢愉。
我时常想,如果人生能重来,我想我会尝试着去考清华,因为那里有太多的人让我向往,站在清华校园里也许你会看到那些美好的镜像,钱钟书与杨绛漫步湖畔,梁思成林徽因牵手漫步在林间小路,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正在讨论着一套你从未听过的理论公式。这也许就是清华园的魅力。也想学有所成去牛津进修文学,从走他们走过的路。
这本《世间始终你好》文笔轻柔而充满力量,仿佛让你在作者的笔下跟着他们一起漫步在牛津附近,住着几十平米的仓库,吃着粗糠咽菜一般。
我看到了在那段千疮百孔的时期,人生的无奈。
杨绛母亲去世时,正处于苏州失守,开始逃难的时期。
“生者已逝,却连入土为安都这么艰难,父亲求了很多人,踩在棺材外修起一座小屋。父亲在荒野里放生恸哭,在棺木、砖瓦、周围的树木、地面的石块上,只要是可以写字的地方,都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就是生命在那一刻的无可奈克,看到这时我泪流满面。
后面更多的是惋惜而难过,文化大革命,思想大洗澡,下乡劳作,六十几岁还要下地耕田放在现在哪一件事都让人想来难过。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所拥有的“时代痛”
我不敢看《我们仨》这本书,我怕我一直泪眼婆娑的看完,心中难过。
《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读后感(三):世间始终你好,人生有你足够
钱钟书与杨绛的故事,因为杨绛的一本《我们仨》而变得广为人知,不少的人都为杨绛先生在书中所流露出的那种朴实无华的真挚情感而流下眼泪,无数的人也对钱杨二人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向往,渴望得到一份钱杨似的爱情,那么钱钟书与杨绛两个人究竟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遇到彼此,并从此而矢志不渝不离不弃的呢?在林舟唱晚的《世间始终你好钱钟书与杨绛》一书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看过了林舟唱晚的《世间始终你好钱钟书与杨绛》,我不禁感叹,原来我们的羡慕真的与我们的渴望真的不是无缘无故的。假若我们的一生中可以遇到一个像钱钟书或者杨绛般的伴侣的话,真的在睡梦中都会幸福的笑出声来吧!钱钟书与杨绛既非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不是一见钟情,最初的见面就像是一颗小石子投入湖中所泛起的丝丝涟漪,轻柔无意。当他们第二次见面的时候,钱钟书说我没有订婚,杨绛则回应我没有男朋友。简简单单的十几个字在我看来却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情话,最浪漫的表白,谁说爱情就一定要把你爱我我爱你随时挂在嘴边上呢? 在那个没有微信没有QQ的年代里,鸿雁传书成为钱钟书与杨绛两个人互诉衷肠的最好的手段,即便是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两个人也没有停止过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与担忧。在《世间始终你好钱钟书与杨绛》曾经提到,杨绛在下放到农村劳动的时候,每次收到钱钟书的来信,仔细读完之后,都会视若珍宝般的将信件藏在自己的身上,即便是出门劳动也都会紧紧的捂在心田,在杨绛看来,这或者是默存一辈子写的最好的情书。钱钟书与杨绛的这种爱情经历,的确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人这一辈子遇到一个对的人不容易,更难得是当你遇到之后,两个人还可以像钱钟书与杨绛一样相互成就,彼此守护。不论是在人生的意气风发的时候,还是当他们双双跌入人生低谷的时候,两个人从来没有哪一个兴起过放弃彼此的念头,就像是杨绛说只有一件事终身不改,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钱钟书说见她之前,从未想结婚;娶她之后,我从未后悔;如果有生之年,有一个人也可以对自己说上一句这样的话,那么,在爱情上,我们真的可以说是再无遗憾了吧!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说不上有多么的轰轰烈烈,在更多地时候,显出更多的是平平淡淡。他们的夫妻相处之道是真正的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只要能够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当有了困难,双方总是能够一同承担,或者再有一个可爱的孩子相伴相助,这样的日子岂不是最最让人向往的吗,虽然平淡,却也是极为有滋味的。爱过,拥有过,在一起风风雨雨过,世间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幸福的事情吗? 从钟情到偕老,路过物是人非,世间始终你好,即便婚姻是一座围城,如果有你,我依然愿意生生世世留在围城之中。。。
《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读后感(四):用一生守护温馨的围城
《世间始终你好》这本书描写了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故事,杨绛与钱钟书两位才子的故事,因着更多的戏剧性,将人的爱情演绎成了人性的典范样本。就可依此反观普遍人性,体察寻常人生中的情感变迁,从另一个角度去透视他们作为卓越成就者的文化思想遗迹,解读出他们的不凡的人生之路。在这本书中可以寻出两人的人生道路。
杨绛她满身的荷风细雨的清雅,感情细腻,情真意切。她与钱钟书找到爱情,风尘喧闹,爱意相拥。是一生一世的情牵,在最好的年纪爱上最爱的人,姻缘始终,命里注定。他们高贵而平和,脱俗而市井,风流而坚守,孤傲而谦卑。1932年,钱钟书在清华园认识了无锡名门才女杨绛,两人一见钟情,钱钟书有大才,杨绛亦巾帼不让须眉。第二年,钱钟书与杨绛便举办了订婚仪式。步入婚姻殿堂,两个才子和才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获得了美好爱情。钱钟书和杨绛也许真的上辈子就是夫妻,否则?钱钟书后来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据说这个书生气十足的清华才子,在家里对杨绛关怀备至,钱钟书每天早起做早餐,这个传统一直到老。
杨绛是一个温婉动人的江南才女,钱钟书则是学贯中西的博学鸿儒;他们的结合真的是属于珠联璧合,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钱钟书与杨绛是最心心相印的爱情,两人郎才女貌,在相遇之前却从未谈过恋爱,而一碰上就一见钟情并携手终身呢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纵然斯人已逝,而杨绛先生的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生生不息。他们才情四溢,有才自然有情。
《世间始终你好》书中这些故事展现出从民国时期到现今两个人之间的情感生活画卷,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尘封已久的故事,展现出一幅生动、细腻、感人的爱情画卷,演绎出时代的烟尘、命运的迁徙、爱情的甜蜜。书中的人物故事雕塑充满了纯真感情,我们读他们多么美好的感情故事,回味这些人物的美好,感悟人生。
本书作者描写人物感情细腻,人物思想感情和认识深刻,完全还原了钱钟书与杨绛一生的故事。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读后感(五):珍惜那个让你觉得幸福的人
人世间最为美好也最为难忘的事情是什么,每个人可能会给出几个不同的答案,但是爱情绝对是一个不争的答案,每个人都会对于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关于爱的点点滴滴也都会铭记于心。确实爱情是伟大的,也是没有规律可循的,而且有的时候也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伤害,但就是这样的,人们还是对于爱情充满了无尽的向往。古今中外关于爱情的故事也是非常的多,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有波澜不惊的爱情,但是都是让人羡慕不已的,最近看了一本关于爱情的作品,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世间始终你好》,这是一本讲述我们所熟知的两位老人的爱情故事,他们就是杨绛和钱锺书。
《世间始终你好》的作者是林舟唱晚,作者是一位知名媒体撰稿人,同时也是一位文学研究者。作者非常喜欢文学创作,而且热爱生活,对于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作者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些影子,作者潜心文学事业近十年的时间,并且发表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几度成为媒体头条热文。作者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欢,本书就是作者的一本代表性作品,在书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平凡却又伟大的爱情故事。
在书中,作者用了近十个章节来讲述杨绛和钱锺书两位的爱情故事,从他们的相遇开始,从书中简洁的标题就可以看出端倪。他们两个人都是清华的骄子,在那里相遇并且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从此开始了相伴一生的爱情长跑。爱情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情感,和其他的人类情感有着截然不同,其他的情感或许有着不同的基础,而爱情则是更为复杂的情感,也许瞬间就会坠入爱河。轰轰烈烈的爱情有很多,可是能够经历风风雨雨的爱情却依然那么炙热的也许并不是很多,所以这种能够持之以恒的爱情才是最为值得珍惜,也是最为让人羡慕的。
杨绛和钱锺书两位的爱情故事是从清华开始的,他们的一生也是浪漫的,不像是普通的人一样,他们开始了浪漫的旅程,而且是浪漫之都巴黎,在那里留学,并且成就了爱情的真谛。在那里他们不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为以后回国工作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把爱情经营的更加完美,彼此见证了对方的成长与进步。在生活的道路上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可是风雨之后的彩虹使得他们的爱情更加的绚丽多彩。回国之后的生活,也是依然的那么甜美,岁月虽然带走了年轻的岁月,可是却没有带走那么真挚的情感,并且在岁月的洗礼之后,变的更加厚重,更有深度了,也更加的宽容和理解。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共同的成长,共同的生活,成为彼此的依靠。
《世间始终你好》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籍,在书中作者用真挚的情感,为我们讲述了一对珠联璧合的爱人,用他们的一生谱写的华丽的爱情篇章,让我们见证了真正的爱情,那种一见倾心,最终在岁月的长河中能够厮守一生的爱情。也让我们感同身受,应该去珍惜那个陪在你身边,陪你经历风风雨雨的哪个心爱的人。狠喜欢这本书。
《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读后感(六):只死别,不生离
乱世中最浪漫的表白,莫过于钱钟书对杨绛说的那句“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大多数民国才子才女的爱情故事,读到的是痴缠恩怨和相忘于江湖的悲戚收场。读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读到的是踏实的人间烟火,和相濡以沫的专情初心。 在《世界始终你好》里,我读到的不仅仅是两位民国才子才女的爱情故事,更多的是如何在乱世中保持微笑保持纯真的智慧。激情相爱,缘起于刹那的心灵花火,随处可见,便觉习以为常。不离不弃,需抵挡岁月无尽的诱惑,实属难得,才愈加弥足珍贵。 一流的文学家通常喜欢绕到人生的背面去看人生,最终看清了人情的无奈和厌恶,也看透了生命的不幸和讽刺。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辛辣地将婚姻比作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他写道:“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刻薄地道尽了男女间的那点心思,他读透人心,深谙人性惯于不知足和不珍惜。 钱钟书与杨绛第一次见面是那样的匆忙,第二次见面时却非常具有戏剧性,钱钟书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当时清华疯传钱钟书在老家已经订婚,他一向不屑争辩,这一次居然主动向杨绛澄清。杨绛的回复是:“我也没有男朋友。” 杨绛当时有个绰号叫“七十二煞”,因为追求她的男生据说有七十二人之多,为免钱钟书误会,她也要解释清楚。 有一天,杨绛读书,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描述理想婚姻的状态:“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她把这段念给钱钟书听,他当即表态:“我和他一样。”杨绛也即刻回应:“我也一样。” 文革时期,钱钟书和杨绛没能逃过劫难。杨绛被拖去剃了“阴阳头”,她不声不吭地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让她打扫污浊不堪的女厕所,她不懊恼,也不抱怨,打扫得干干净净,得空就躲在厕所里看书。她从来不污不垢,随心而落,如莲般素心静雅。她这一生所求不多,只希望能在动荡乱世中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和一个团圆的家。 从前读民国才女故事,总感觉林徽因、陆小曼特别出众,仿似绚烂艳美的桃花,立在高高的枝桠上,瞬间就能吸引路人的目光,但后来渐渐发觉,她们蓬勃盛放的生命,似乎太过于外放和张扬,所以很难将爱情和心力专注在一个人身上,所以她们的故事里充盈着“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的遗憾,她们的风流韵事直至今日仍绵延不绝。反观杨绛,与林陆的娇艳婀娜相比,只算是中人之姿,但是她永远是一副素雅柔和、浅浅微笑的样子,如清茶一杯,味道不浓烈不出色,却自有清香。而她与钱钟书的爱情,更让我们明白,原来在这善变的人世间,总有一些人还“傻傻地”坚守着永恒。 许多人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这个世上存在过爱情最好的样子。
《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读后感(七):围城中的你我,不多不少刚刚好
在民国这个美好的年代,你的许许多多爱恨情仇的故事。但是在这一条长河当中,却有一个独特的存在——钱中书和杨绛。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故事,讲说的是那个波澜不惊的岁月当中的细水长流。
在民国年间有许多的才子佳人,他们之间发生着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故事就好像昙花一样,花期不长,一闪而过。突然那么多故事,原来发现只有钱钟书和杨绛之间的那种细水长流,才是我们生活的本质,平平淡淡,终归回到油盐酱醋茶的生活。
在这本书当中,作者向我们讲述的是,钱钟书与杨绛从相识相知相守到死别的岁月。我是看完杨绛的《我们仨》之后,来看这本书的。一个是当事人记叙的他们一家人之间的故事。一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记叙钱钟书他们一家人的故事。
他们从民国走来,满身风雨,几多沉浮,却始终乐观豁达。他们一个是偏偏才子,一个是窈窕淑女,恰似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们的性格相辅相成,演绎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佳话。他们皆出身书香门第,满腹经纶,在治学的道路上也一路守护,为学术贡献了一生。他说,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人;她说,她是钱钟书生命里的杨绛。
我们都知道,在《诗经》里面,对于一个女子最高的评价就是,“宜室宜家”。我相信,杨绛她担得起这一个评价。我们知道钱钟书有许许多多的作品,也有很高的文学成就。他的这些所有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杨绛的支持与关爱。常言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在默默付出。”我相信,杨绛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她全身心的照顾着她和钱钟书的家庭。六十余年的婚姻生活当中,她一往如故地支持着钱钟书。
在今天,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当今社会当中存在着一个问题,离婚率在不断的升高。那就说明有许多婚姻出现了问题,呈现出失败的结果。其实,我觉得在每一个失败的婚姻当中的当事人们,都应该多看一看钱钟书与杨绛他们之间的故事,去探寻、研究、借鉴一下他们到底是如何经营婚姻的,他们的婚姻经营都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
纵观一段失败的婚姻,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当事人们都从不会在自己的身上找问题,他们不会学会宽容与包容对方,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生怕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可是,在钱中书和杨绛的婚姻当中,我们会发现两人总是能够很好的沟通,将问题解决。钱钟书和杨绛用他们一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好的爱情和好的婚姻。
杨绛曾说过,“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是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读后感(八):最真的爱情就是一生相伴
在这个人人像加足了马力的动车一样快速奔跑的时代,世间的一切也彷如相机快门一样快速闪动,虽有定格,但不长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像风一样今天吹到这里,明天吹到那里。一些人的感情仿佛是手纸一样可以随用随丢。携手白头,海枯石烂仿佛是个笑话一样。回首我们的祖父辈们那一世只牵一双手的纯真美好的感情,似乎再难寻觅。
前两天在书店看到林舟唱晚的《世间始终你好》这本书,写的是民国奇女子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生平传记以及他们之间那动人心扉的爱情故事。
半年前我在当当网上买过一本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她在书中回忆了钱钟书先生以及他们的孩子钱媛,一家三口的生活,尤其是钱钟书和钱媛病后的日子,杨绛先生奔波在医院路上的描写,仿佛一个世纪长梦,看得我泪目连连。因为是回忆式体裁,很多地方,杨绛先生用的是暗示、隐喻,所以很多他们生活的细节不能看的清楚明白。
而《世间始终你好》的作者林舟唱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描写叙述, 让读者能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体会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那份细腻的爱情。书中从他们相识于清华校园开始,一直写到钱钟书先生病逝。中途他们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家庭一样,生活在颠沛流离的路上,经历着长时间的聚散两地,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可贵的是他们始终不离不弃,内心始终保持一种平和。
杨绛说:我最大的功劳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只有一件事终身不改,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
钱钟书说:见她之前,从未想结婚;娶她之后,我从未后悔。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这一生,他们经历的太多了!他们之间长达一个世纪的情感经受住了距离的考验,经受住了政治风波的侵袭,经受住了最严峻的时间考验,他们一个包容,一个豁达,彼此间建立起的信任是深入骨髓的。他们彼此觉得“世间始终你好”!
作者林州唱晚的文字细腻平实,仿佛他只是文字的搬运工,只想将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搬运到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从文字里去体验、去感动。透过他的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灵魂,在世俗的烟火中透着一股干净、清逸;看到了他们单薄的身躯中隐藏的坚韧,他们隐藏悲伤,带上温暖,将一个世纪的风雨人生过得多姿多彩,令人羡慕和敬佩。
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像是一对隐藏在人世间的神仙眷侣,他们生活在现实,灵魂却超越着生活,他们将物质这种身外之物看得很淡然。钱钟书的《围城》被很多导演看中想要拍成影视剧,但是都被他拒绝,最后不得已给了他欠过人情的一个朋友介绍来的导演。而这些却是这个时代很多作者的梦想,因为这意味着有大量的经济收入。
他们不喜欢被太多的物质包围,那对他们来说是个累赘,他们仿佛是一对灵魂的净化者,净化一切与灵魂无关的东西,他们不喜欢负重而行,而现代人追求的物质对他们来说显然太过沉重。《世间始终你好》是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对人世间美好爱情最美好的诠释。“世间始终你好”这一句土味情话,胜过世上千千万万的海誓山盟,是最动人最甜蜜的爱的宣言,最真的爱情就是一生相伴!
《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读后感(九):遇到爱情的样子
《世间始终你好:杨绛和钱钟书》是一本讲钱锺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甜蜜日常的传记散文,但越读越感觉像是在看甜蜜的爱情小说,齁甜齁甜的。
钱锺书先生与杨绛先生,一位生于温婉细腻的江南,一位生于粗狂豪爽的京城,两位先生非常巧合都是祖籍无锡,似是冥冥之中有某种缘分,他们的相遇感觉好有戏剧冲突。他们的第一次清华古月堂见面就互有好感。但后面他们爱情故事进展的并不似想象中那般顺利,和最近热播的爱情剧——《亲爱的,热爱的》里面的韩商言和佟年的爱情故事如出一辙,也是一波三折好事多磨。
两位先生第一次见面后,钱锺书先生便迫不及待地约杨绛先生再次见面,两位先生的第一次单独见面,钱先生第一句话是“我没有订婚”,杨先生第一句话则是“我没有男朋友”。这样的解释源自他们见面前钱先生的表弟孙令衔曾对钱先生说杨先生已经有了男朋友是后来写了《乡土中国》的那位费孝通博士,他也曾对杨先生说钱先生已经订婚了,故而两位先生见面第一句会说那样的话。在那样刚刚开化的年代,就敢于在初次单独见面开诚布公、言及婚嫁,可见是两位先生是发自内心地想和对方建立稳定长久的爱情关系。
在钱先生就读清华、杨先生借读清华结束后回苏州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清华之时,杨先生因为不堪工作重负、就生病回家休养了,遂决定晚一年再考清华。而钱先生为了和杨先生多做一年同学遂反对杨先生次年再考的决定,而杨先生懒得辩驳也就没有回信。两人的行为都在彼此的心中放大了,关心则乱,思念在心口难开,两人如同所有的痴男怨女一样冷战了一阵子。在朋友的劝解下,两位先生解释了误会,冰释前嫌,恢复了通信。
两位先生的婚礼也是一中一西,大开大合,既新潮又传统。两位先生婚后很快就出国留学了。杨先生虽为大户人家小姐出身,自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但婚后很快适应了“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的生活。
两位先生的婚后生活不仅有拉里拉杂的生活日常,还有精神层面的交流,“赌书消得泼茶香”。在这里套用易安居士的这句诗还是挺让人感慨的。易安居士与赵明诚夫唱妇随的感情生活,钱先生与杨先生亦是如此。两位先生会如孩童般比拼读书的数量,也会分享读书体验和交流想法。读完他们所有的故事,便会发现这是他们生活得最惬意的一段时光。岁月静好,琴瑟和谐,大抵就是如此了。
书的后面还介绍了两位先生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同甘共苦相互扶持的生活,太过沉重,热衷喜剧的鄙人就不在这里详谈了。
在读这本《世间始终你好:杨绛和钱钟书》之前,我也曾拜读过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我们仨》是从两位先生结为夫妇远渡重洋留学写起的,比较而言,本书的时间跨度更大,从两位先生的出生写起,从眉来眼去写到了相濡以沫,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遇到爱情的样子。就和大家分享这么多吧~
《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读后感(十):用一生守护彼此的“围城”
用一生守护彼此的“围城”
知道钱锺书是从《围城》开始,那时是看电视剧,主人公方鸿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句“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也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时还没有恋爱,虽然因为这句话对婚姻有点恐惧,但是看到我的父母相处还好,倒也没多大的影响我的婚姻观。我也还是愿意相信爱情,始终期待着自己能够遇上心中的他,相守一辈子。 知道杨绛却是从《我们仨》,《我们仨》的故事感动了我。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林舟唱晚的《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从另一个角度详细的讲述了杨绛与钱锺书的故事,这两位有志的才子才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情的真缔:“爱是相互成就,用一生守护彼此的‘围城’。”
杨绛与钱锺书的爱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杨绛出生在北京城,钱锺书出生在无锡,但杨家也是来自无锡,后也曾在苏州居住过一阵,但无锡与苏州,他们都没有交集,他们相识在清华园,杨绛先是考入东吴大学,后在清华大学借读时与在清华大学外文系就读的钱锺书,两人相爱。几年后两人结婚一起赴英留学,钱锺书公费留学,而杨绛是自费留学,女儿出生后又一起赴巴黎求学。 钱锺书疼妻子,又爱女儿,他说女儿的生日也是母难日,更要感激母亲,他担心如果再要一个孩子,也许会更爱那个孩子,觉得对不起女儿,决定只要一个孩子。他把所有的疼爱都给了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
和钱锺书结婚后,杨绛做为新嫁妇,要洗手入厨房,从此修练成了“女汉子”,成长为一位细致周到的女主人,而钱锺书也学着做早餐,共同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但是钱锺书经常惹出点小麻烦,都是由杨绛去处理,一句“不要紧,我会修”满藏着深深的爱意与包容,钱锺书也对杨绛充满着满满的信任。 文革期间,他们也没能逃过迫害,杨绛最迫交出辛苦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剃去一半头发,还被分配去打扫女厕所,她却很认真的把女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闻不到一点儿味道。钱锺书被人在头上剃出一个十字形状,杨绛用剃刀帮他剃光了头发,两人经常被拉去批斗和陪斗,受尽了非人的折磨。连他们的女儿见一面也很艰难。但是他们始终相信,光明的时刻总会到来,他们相依相守,苦中作乐。文革结束后,一家人得以团聚他们失去了很多亲友,这令他们很伤心,他们将动乱的岁月里遇到过的温暖铭记于心,相携着继续前行。
钱锺书的《围城》的旷世名著得以出版,得益于杨绛的鼓励与支持,他写过一段浪漫的情话给妻子:“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杨绛认为:夫妻间最重要的关系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朋友,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者是懂得相互尊重的伴侣。情人而非朋友,关系不能长久延续;夫妻而不够朋友,最后也会分道扬镳。 他们很确定,对方就是彼此想要陪伴一生的人,也是唯一的那个人,“一纸婚书,一生情意;一堂缔约,一世许诺。”“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过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杨绛亦然。 他们做到了一生陪伴,没有生离,只有死别。女儿和丈夫的相继离世,让杨绛无限的思念,但她仍然选择坚强,将深深的思念与爱意倾注在《我们仨》中。她要以最美的姿态去见丈夫和女儿,去见久别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