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照顾爸爸》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2-19 02:46: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照顾爸爸》的读后感大全

  《照顾爸爸》是一本由[英] 伊芙·柯伊(Eve Coy)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照顾爸爸》读后感(一):照顾爸爸,就是爱爸爸

  收到书的那天,我下班回来,对女儿说有包裹快递,我们一起去拿,好吗?她很开心,因为她知道这是她的快递。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说这本书叫《照顾爸爸》,就是你要当大人,爸爸当孩子,你要像妈妈照顾你那样照顾爸爸。她说这是爱爸爸。也许在孩子的眼中,这样的方式就是爱吧!

  《照顾爸爸》是伊芙•柯伊的作品,书中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温暖的。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照顾”爸爸的故事。 文中的开头:这是威廉,我的小男孩,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带着眼镜拿着笔的大人。对他而言今天是特别的一天,他的女儿成了他的“妈妈”,喊他起床,给他刮胡子,做早饭,陪他运动,逛超市,安慰摔倒的他,聊关于梦想的事情。 一桩桩,一幕幕,都透露着温暖,父女之间的感情很好,很有爱。而小女孩也很享受当“妈妈”的快乐。 绘本中提到,小女孩说威廉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当她的好爸爸。我想每个有孩子的爸妈应该都是这样想的吧。

  我在怀女儿6个多月的时候,至亲离世,情绪低落,以泪洗面,就是靠着我有个女儿的信念支撑下来的。女儿出生到现在两周四个月了,从牙牙学语,到现在会时不时说妈妈我爱你,有好吃的会想着我。而我现在最大的信念就是做好女儿的妈妈。

  绘本的最后,小女孩说她最希望的是一家人能够在一起,无论是当个宇航员还是其他的什么。 在孩子的世界,没有什么比爸爸妈妈都陪在自己身边更好的事情了。孩子的世界有时候就是那么简单:爸爸,妈妈,还有她,就是幸福的一家人。

  《照顾爸爸》读后感(二):来,让我照顾你,爸爸

  《照顾爸爸》是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描述大人养育孩子的日常,用换位角度和方式,生动触碰大人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父母治愈的爱,也稀碎表示父母在带孩子中消耗的体力跟精力。

  整本书画面感清晰,生活化适合孩子观看,大人讲解可以寓意性引导。作为读书看下来能感受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爸爸,但在照顾白纸般的小朋友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日常琐碎的影子:

在没有小朋友的时间里,爸爸是个自由的人,爱画画,养小猫,种草,种花...在小朋友的照顾下,爸爸要学会一起玩,做很多不一样的事陪伴,需要全心全意~

  书中“威廉可不会赖床,他要早早起来”----:自从有了娃,从来不会有睡到自然醒一说,都是根据娃什么时候醒我什么时候起;

  书中 “一边跳着舞,哼着歌,一边刷牙,刮胡子,穿衣服,做早餐...”----:这不就是起床后带娃三部曲嘛,洗漱穿衣做早餐开始马不停蹄的一天;

  书中“使不完的劲锻炼...一会儿忙这个,一会儿忙那个...时刻放心里,很多事要做,一不留神可能摔跟头..”----:对的,带孩子就是二十四小时待命,体力上的消耗一不留神她还会摔跟头...

  书中“他可以是驯兽师,也可以是宇航员,可以在最好的巧克力店工作,专门制作香喷喷的巧克力,他那么聪明,还可以去当侦探...”----:多重身份的爸爸,在小朋友眼里爸爸的形象。这也许是爸爸的职业,也许是爱好;也可能是爸爸对小朋友教育的引导,职业的见识。

  总之,爸爸除了生活无所不能,在孩子的眼中还充当着驯兽师、宇航员、面包师、侦探、护士……作为爸爸可以认真看下这本书,体会着来自养育孩子的每一天。

  《照顾爸爸》读后感(三):令人崩溃的超级奶爸的一天,在孩子眼里却是另一翻模样!

  几日前z先生带小海豹在客厅里玩,突然听到z先生大叫一声,接着就听小海豹咯咯咯的笑了起来,原来是在玩耍过程中海豹的手指戳进了z先生的眼睛,我走过去看发现眼白部分红了一块,而小海豹却丝毫不知道他做了什么,以为爸爸的那声惨叫是在跟他玩闹。无论是谁带娃,都会有头大和崩溃的时刻,但在孩子们眼里,却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色。

  我问z先生,是不是有点生气和无奈呢?他回答说:真的很痛啊!但听到海豹咯咯咯的笑,过了会又咿咿呀呀的叫着爸爸爸爸,他立马觉得眼睛不疼了!

  在《照顾爸爸》这本书中,作者就像我们描绘了一幅超级奶爸带娃又囧又暖心的一天。这本书有两条线,一条是爸爸照顾女儿崩溃的一天,另一条则是女儿眼中的世界。

  崩溃爸爸眼中的世界:

  早上起来,还未睡醒,就被女儿叫了起来,开启逐渐崩溃的一天。也许只是想认真刷牙洗脸,却也总是被打断,想要给女儿穿好衣服,女儿却总是不配合,刚想翻看一下书籍,就发现女儿将燕麦片和牛奶搞的满桌都是,为了能让女儿开心,他费力的骑着自行车拉着女儿的大型玩具车,终于,女儿睡着了,爸爸推着超市推车买个菜,回家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他呢!爸爸想把收拾好的玩具放起来,却突然被随手扔在地上的玩具绊倒了,这时候爸爸真的快要崩溃了!

  在爸爸非常沮丧难过的时候,小女孩突然跑过来,拿了一幅画给他,画上有爸爸和她,在愉快的玩耍,这时候画面上的父亲,表情逐渐愉快起来,他开始按照女儿的意愿扮演着一些角色,比如驯兽师,比如宇航员,但唯有他自己知道,此刻他最享受的角色,就是女儿的爸爸!

  如果你有孩子,一定会有相同的体会。每天不辞辛苦的照顾孩子,却总有做不完的家务,而孩子就像捣蛋鬼一样不停的出现,将刚做好的事情又搞得一团糟,你无助、崩溃甚至有点想哭,这时候他们总是会适时的出现,可能是亲了你一口,也可能是对你笑了一下,再或者就是叫了一声爸妈,你立马觉得,满血复活!

  在父母眼中崩溃的一天,在女儿眼中又是怎样的呢?

  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句“这是我的小男孩,威廉。”,女儿将爸爸看作自己的孩子,她要像妈妈那样悉心照顾这个“孩子”。

  原来,女儿也在幻想自己是小大人呢!早上起来,为了不让威廉赖床,她早早爬上床去喊他,而为了不让他饿着,她用牛奶给他冲了燕麦片,为了让威廉感到有趣,她带他一起去公园玩耍,为了照顾威廉,她不得不做这做那,即便如此,威廉还是因为不会照顾自己而摔倒了!她只好放下手里的工作去安慰他,怎么安慰呢?有时候或许只需要一点点爱,比如给他一幅自己亲手画的画!对于威廉,她有着各种期待,比如威廉以后可以做宇航员,可以做驯兽师,但她此刻又清楚的知道,威廉非常爱她,相比其他角色,威廉最享受的,就是做她的爸爸!

  在爸爸眼中崩溃的一天,在女儿眼里却是如此丰富有趣!

  《照顾爸爸》充满童真童趣,以孩子的角度描绘大人眼中的世界,唤醒父母心中的爱与共鸣。或许平日里我们忙于照顾孩子,很少去思考孩子到底怎么想的,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了孩子心中所思所想,这样一本关于爱、关于陪伴的绘本,大概没有人会不爱吧?

  《照顾爸爸》读后感(四):爸爸,让我照顾你

  五岁的女儿活泼可爱,经常喜欢教我做“瑜伽”。一开始还能一本正经地做动作,伸伸胳膊、抬抬腿;慢慢就开始变样子了,先要在地上打个滚,然后趴在地上,两手摆成花朵状撑住下巴,小腿上下摆动,还要可爱地摇晃脑袋。每次我尽量配合她动作的时候,女儿就会很开心地哈哈大笑,很有成就感的样子,我也会心情愉快。 每个孩子心中都想成为父母的“父母”,他们总觉得我已经长大了,爸爸妈妈也需要我们的照顾。英国作家伊芙.柯伊的绘本故事《照顾爸爸》里,就有这样一个小女孩。

  刚看到题目的时候,觉得这是一本懂事的孩子照顾爸爸或者角色转换的书。书中也确实讲述了一个热心“照顾”爸爸的女儿。他们的角色也转换了,小女孩成了“妈咪”,爸爸是她的“小男孩”。照顾小男孩真是不容易,要叫他起床、陪他洗漱、准备早餐,还要陪他做运动。何况,还有很多事等着她去做呢。 看完全书就会发现,所谓的照顾爸爸,完全是小女孩自己的想象。故事以小女孩的口吻讲述了她照顾爸爸的过程,而画面呈现的却是爸爸陪伴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作者以文字和画面的对比,以轻松幽默的角度,表现了一个有责任心、对孩子细心照顾的好爸爸。 一、有效陪伴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取得的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母的教导。父母的良好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照顾爸爸》中,父亲十分有耐心。女儿拿刷子帮他刮胡子、把牛奶倒在了桌子上,父亲虽然表情无奈,却没有责备孩子,而是陪孩子做各种她喜欢的事情,使孩子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

  现在很多父母的陪伴“太功利”,总想在陪伴中让孩子学这学那,弄得孩子很不高兴,父母也身心俱疲。 一个幼儿园资深老师曾说,“父母应该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重新进入孩子的世界,平等地和孩子一起玩耍。陪伴就是陪伴本身,不应有太多的功利性。陪伴的时候,父母要很心安,只为当下孩子玩耍时纯粹的欢愉,而不要焦虑孩子的未来。” 孩子的心智远没有成熟,而且心思单纯。看到爸爸累了,只是想要戴上放衣服的筐子来逗爸爸开心,而不会想到前一刻爸爸才刚刚把脏衣服放到筐子里。而一张爸爸陪伴孩子的简单涂鸦,就会让爸爸感动又欣慰。

  二、尊重孩子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多么重要。 《照顾爸爸》中处处充满父母尊重孩子兴趣爱好的小细节。小女孩特别喜欢太空、喜欢当宇航员,家里有宇航员娃娃,墙上的照片也是太空和宇宙飞船,爸爸还会带她在夜晚去看星星。

  书的第一页就画着爸爸在用纸箱制作着什么,看到最后一页会发现,原来纸箱做成了宇航员的头盔,连家里的猫咪也穿上了宇航服。

  爸爸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充分的尊重和保护,才让女儿肯定地说:他“长大”以后做什么都行,但他最想做的,一定是当我的好爸爸。 在孩子眼中,最美好的事情是父母的陪伴;TA会觉得父母也是需要照顾的,但同时又会觉得他们无所不能。好的父母,会让孩子觉得做父母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照顾爸爸》读后感(五):温暖人心的娃娃

  每个孩子都是小天使,他们聪明活泼,他们可爱善良,他们古灵精怪,他们还是爸妈眼里的小超人。 在电影《小鬼当家》中, 调皮的凯文在圣诞节全家外出旅行的时候,被落在了家里。 圣诞节前还许愿把家人变走的凯文,这下愿望成真了, 家变成了游乐场, 只不过这个时候家里冒出来两个不速之客----小偷,在跟小偷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凯文用上了自己的游乐场机关, 毛贼们被打的措手不及,最后只得乖乖就范。 可不要小看孩子们, 他们的机灵劲儿是大人们都意外的, 家里进毛贼的时候,大人们会选择报警, 而这个小朋友却开始和毛贼斗智斗勇了。 他们的奇思妙想,让这俩毛贼完全无招架之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并不是总会有这样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的情况, 只是家里有个这么古灵精怪的孩子的几率可是很高的哦。 在《照顾爸爸》这本书中,作者伊芙·柯伊给读者们描绘出了一副奶爸带娃的日常。 伊芙·柯伊在英国顶尖的定格动画公司工作, 她的专业是动画, 是一位喜欢画画的母亲, 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陪伴孩子看绘本的过程中她喜欢上了图画书,伊芙在著名的剑桥艺术学院获得了儿童插画硕士学位,并且完成了她的第一本水粉画的绘本书《照顾爸爸》。 《照顾爸爸》如未了2019年的克劳斯·佛兰科奖短名单,安东尼·布朗担任了此次奖项评审,(他就是绘本《我妈妈》和《我爸爸》的作者), 布朗在评委评价里写道这本书的插图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位置和插图在平行之间保持了良好的配合,看这本书的时候让人忍不住心情愉悦。 相信带过娃的人都有所体会, 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和你的想法并不是一样的。 如果你想让家里保持干净整洁,那你趁早放弃这个念头, 孩子们觉得这个是游乐场,而不是样板房。 1、 带娃是个技术活儿,苦中有乐,而且乐此不疲 孩子总是精力无限,看, 早上爸妈都没起床的时候,她就已经爬到爸妈的床上了。 太阳出来啦, 不能睡懒觉啊。 相信每位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了, 孩子还是特别有精神, 真想把她按在床上赶紧睡觉, 但是娃显然是不买账的。 她还要玩儿游戏呢。 早上想睡个懒觉的时候, 娃已经睁开眼睛,她要起床出去玩儿啊, 不能偷懒, 而且越是到了周末打算晚起一会儿的时候, 娃就是不能如你所愿。 还能怎么办呢? 快起来吧。 《照顾爸爸》 里面的小女孩儿也是个精力充沛的小朋友, 看看图画中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的画面吧, 他们一起洗漱、吃饭、锻炼、玩耍、还一起在家里做家务, 娃忙得不亦乐乎,照顾爸爸她心里做好了十足的准备,爸爸也总是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她的关注和帮忙。 最后爸爸还因为站不稳摔倒了, 哎,瞧瞧, 没有我照顾你, 你是多么无助的呀。 2、 只要肯付出,就静待花开 陪伴孩子的童年是每个家长都希望的, 他们希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爸爸带着小女孩儿去公园玩儿, 还去游乐场,游泳馆,他希望孩子能快乐的长大, 接触户外,多锻炼身体。 也希望孩子在家能有很多的玩具可以玩儿, 孩子年幼并不懂得家里的杂乱无章给家长收拾房间带来的麻烦, 最后还绊倒了爸爸, 他看起来很疲惫也很无奈。 女孩儿带来了一副画,来安慰爸爸。 其实孩子给予我们暖心的回应的时候, 作为家长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一位朋友也经常在朋友圈说自己在熬鹰, 这种比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大家都经历过孩子晚上不睡觉,精力十足的各种玩耍。 还要拉着你和她一起玩儿。 但是你说如果你问她这样值得吗? 她肯定会说, 每次你下班孩子就跑过来要抱抱的画面,那时候觉得什么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3、 孩子成长的过程,更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我们有了新的职业,它不能辞职,不会下岗,会伴随我们以后的人生。 但是,从没有人系统的教会我们怎么做个好家长。 也许有时候我们是惶恐的, 觉得这么小小的软软的小生命, 我们怎么给予他们最好的爱, 家长这个职业我们能不能做好呢? 早几年在《爸爸去哪儿》的节目里面,几个爸爸带着孩子一起参与节目中要求的题目。也会在节目中穿插着播放一些小片花,以及过后对他们的采访, 对于带娃不论是谁, 都是从不擅长, 到擅长。 记得当时王岳伦在谈及自己的女儿长大以后,觉得如果孩子有一天出嫁了,忽然就落泪了。 我们看着她成长,看着她长大, 当我们看到她长大出嫁的时候, 会哭泣也是因为对孩子的不舍。 《照顾爸爸》最后是一个暖心的结局, 女孩儿的爸爸可以做很多职业,他可以完成很多梦想, 但是他觉得这些都不重要。 他只想当一个好爸爸。 而女儿也回报以最温暖的拥抱,和甜美的笑脸。 伊芙·柯伊以小女孩的角度写了《照顾爸爸》这本书,我们照顾孩子、陪伴孩子的同时也是孩子在陪伴我们的时光, 这段时光不那么长,但我们却希望它一直持续下去。 暖心的小棉袄时刻想着要照顾好他的爸爸, 虽然爸爸很多事情做的不太好, 但她还是在爸爸不开心的时候,跑过去给他安慰。 孩子要的其实很少, 她需要的是爸妈的陪伴,也希望爸妈看到她的努力。 再看看孩子倒的满桌子都是的牛奶,弄的四处都是的玩具,满墙的涂鸦,还有你瞌睡时她的精力充沛。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一切都放下, 就只看着眼中只有我们的孩子呢?

  《照顾爸爸》读后感(六):所谓幸福,就是相互照顾

  我刚拆开这本《照顾爸爸》,宝宝就迫不及待地抢去看了,我给她读了几页,看到她眼里的光芒,知道她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而我自己也一边读一边油然而生了一种感动。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为什么具有如此的魔力?我轻轻抚摸着封皮上小女孩的帽子,感受着轻微的凹凸质感,看着小女孩宁静又幸福的笑脸和爸爸愉悦又无奈的表情,恍然大悟地想到:这不正是每一家的父女最真实的写照吗?

  伊芙.柯伊,曾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动画,毕业之后在世界顶尖的"定格动画制作者"英国阿德曼动画公司工作。在伊芙成为妈妈之后,她经常陪女儿去图书馆看童书,由此伊芙迷上了绘本。后来,伊芙在著名的剑桥艺术学院获得了儿童插画硕士学位。这本《照顾爸爸》是她的第一本图画书,入围了2019年克劳斯·佛兰科奖短名单,安东尼·布朗担任了此次奖项评审。评委这样评价到:这本书的插图也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文字和插图在平行之间保持了良好的配合,看这本书的时候让人忍不住心情愉悦。

  一. 在女儿的眼里,爸爸是“我的小男孩”

  我们总把自己看作大人,把孩子看作小朋友,但是在孩子的眼里,也许身份和角色都不一样哦!

  《照顾爸爸》正是站在女儿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天的:早早叫爸爸起床,帮爸爸刮胡子、穿衣服,给爸爸碗里的麦片倒上牛奶,带爸爸出门锻炼身体......绘本中的文字句句道出了女儿的心声,她努力地照顾着爸爸,也觉得很辛苦呢。

  在女儿的眼里,爸爸实在太棒了,他能胜任任何的工作,无论是驯兽师、宇航员、侦探、护士,什么都难不倒他。虽然如此,爸爸最想做的呀,还是好好爱“我”。绘本中的这几页,既画出了女儿的祝福,也画出了女儿的心愿。

  我们家里的小朋友也许也是这样的责任感爆棚,当家长换一个角度来看,耐人寻味,忍俊不禁。

  二. 在爸爸的世界,女儿淘气又可爱

  女儿觉得是在努力地“照顾爸爸”,那么爸爸又是怎么看的呢?《照顾爸爸》用图画语言表现了爸爸的辛苦与无奈:皱着的眉头、偶尔向下的嘴角......作者用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画出一个被女儿紧紧包围的爸爸一派乱糟糟的场景。看到这位忙碌的爸爸,许多家长就会自动对号入座了吧。

  女儿把玩具摆了满地,抱着一大摞衣服的爸爸就不慎摔倒了。摔倒在地的爸爸捂着小腿,看起来不太开心。但是,只要女儿送上她用爱心画的一副小画,爸爸的表情马上就从乌云密布转为晴空万里。正如作者所写“有时候,一点点的爱,就能让他好起来。”

  三. 所谓幸福,就是陪伴和照顾

  虽然牛奶没有倒进碗里,而是洒了一桌子,虽然女儿的零食水果和玩具凌乱地堆了满地,但是,只要一家人在一起、相互陪伴,就会从心里涌出无限的幸福。

  《照顾爸爸》这本书画的都是生活中最平常的场景,就是我们和宝贝相处最真实的写照。我们可能会觉得累,觉得麻烦,觉得一团糟,孩子却觉得一切都那么有趣,并为自己给家庭做出的贡献而喜悦着。

  孩子和父母间最普通的相处,就是爱的流动,幸福就在这些陪伴和照顾当中。我们都是在平凡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感受着平凡的幸福。

  因为真实,因为温柔,因为充满爱意,《照顾爸爸》这本书就散发出一种馨香,令我们回味无穷、百看不厌。

  当我们和孩子一起打开《照顾爸爸》,一起感受画面温暖的配色,一起观察小女孩快乐充实的生活,一起被伊芙.柯伊的巧思所吸引,一起跟随故事里的小女孩和爸爸体会着亲人间的爱,我们就是给了孩子最好的陪伴和照顾,这将成为孩子成长过程里最美好的回忆。

  文字原创,图片部分原创部分来源于网络

  《照顾爸爸》读后感(七):《照顾爸爸》:爱模仿的孩子是一面镜子,照出一个家庭的样子

  爱模仿大人,似乎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

  偷穿妈妈的高跟鞋,踉踉跄跄却乐此不疲;当玩具的小老师,给玩具讲故事;假装自己是小医生,像模像样地给玩偶打针……想必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都上演过类似的剧情。

  英国绘本作家伊芙•柯伊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有趣的现象,一时脑洞大开,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将一位奶爸照顾女儿的温馨日常与女儿模仿大人反过来照顾爸爸的游戏巧妙结合,创作出了《照顾爸爸》一书。

  在书中,自称是“妈咪”的小女孩将爸爸称为“我的小男孩”,从早上起床开始,就像模像样地“照顾”起爸爸来,为爸爸做早饭(但是把牛奶洒了),带爸爸出去锻炼(但是要爸爸奋力地踩着自行车,带动自己的小汽车前进),带爸爸一起去超市购物(但是“妈咪”只负责在购物车上打瞌睡),安慰摔倒的爸爸“只需要休息一会儿”(殊不知自己把玩具到处乱丢才是爸爸摔跤的“罪魁祸首”呢)……

  小女孩一本正经的小大人姿态着实可爱,而她对于自己在“照顾”爸爸过程中制造的一系列不便(或者说麻烦)浑然不觉的样子,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仔细品味之下,你会发现《照顾爸爸》一书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爱模仿的小女孩,还有一个温暖宽容的爸爸,甚至是一个温馨甜蜜的家。

  试想,如果爸爸没有细致入微地照顾过女儿的饮食起居,小女孩也模仿不来如何照顾爸爸;如果爸爸不是一个性格温和、包容孩子的人,他肯定无法忍受孩子洒了牛奶、乱丢玩具;正是因为爸爸深爱着孩子,所以他才是小女孩心中无所不能爸爸!

  读《照顾爸爸》一书时,我想起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听一个年轻妈妈跟别人闲聊时讲的。

  她是一个二孩妈妈,小女儿才两岁多,平时由婆婆帮忙照顾。有一次,小女儿在小区里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她的奶奶就告诉她,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打回去,为此还特意教了一句非常霸气的方言“打到你出血”。后来某天,小女儿在家里跟大女儿发生了争执,突然吼出了这句方言“打到你出血”,让这位年轻妈妈惊愕不已,才知道是婆婆教的。

  第二件事是关于我的一位女同事和她家小孩的。

  这位女同事平时爱好阅读,热心公益,自发组织参加单位的读书会,经常录制朗诵音频分享。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她家的小朋友虽然才四岁多,却是读书会中的金牌“小主播”,能够朗诵《道德经》。读书会组织向贫困小学捐赠图书活动,她家的小朋友全程参与,帮忙整理书本、盖爱心戳,乐此不疲。

  我无意对以上两件事做过多评价,只不过是在读《照顾爸爸》一书过程中产生的自然联想。

  由此及彼,你会意识到,爱模仿不仅仅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同时,这种模仿行为还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整个家庭的样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由此看来,《照顾爸爸》一书不仅构思新颖、画面生动、情节有趣,还发人深省,除了适合小朋友阅读,也值得广大为人父母者阅读,实属不可多得的亲子共读绘本。

  《照顾爸爸》读后感(八):我无需变成你,一样可以体会你的恩情和不易!

  看到书名的时候,我本能地对这本书有些排斥,毕竟我看过两本类似的书了,内容都是一样难尽。好在这本书的封面足够温馨,让我忍不住下了手,没有错过这本很棒的书!

  之前读过两本亲子交换角色的绘本,一本是照顾妈妈,一本是照顾爸爸,那两本书里大人和孩子没有交换身体却交换了灵魂,孩子俨然是成年人该有的样子,大人却变得像个孩子一样幼稚和任性。通篇看下来,感觉怪怪的,为了表现主旨而不顾真实情况,生搬硬套,满满的违和感。

  《照顾爸爸》这本书,女儿成了大人,她要当威廉(爸爸)的妈咪,可是爸爸却并没有变成小男孩,他还是平时的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自认为是“妈咪”的小女孩跟爸爸的日常相处,以小女孩的角度来叙述,呈现出来的画面却是正常的,没有配合孩子演戏,仿佛这个故事是孩子的自以为是而已。这就很符合儿童心理了,他们经常会自我臆想,把自己套入某种角色里,然而世界不会因为他的臆想而改编,太阳照常升起落下。

  文字和画面形成了两条故事线,一条是女儿的自言自语,一条是父女日常,两条线来回交错,使得整本书充满了喜感。

爸爸在整理衣服父女出行超市购物

  孩子也知道“照顾”太难了,可孩子终究是个孩子,无法真正体会照顾孩子所要付出的艰辛。《照顾爸爸》这本书里没有让孩子具有大人的情感和思想,而是以一个孩子的身份来体会父母的辛劳,让同样是孩子的读者能够感同深受。

  我家就曾经上演过类似的一幕:我让女儿帮我一点小忙,她一边玩着积木一边说“我太忙了“,让我哭笑不得。没想到在图画书里看到真实的家庭生活场景,女儿当时一本正经的样子仿佛立刻出现在了我面前,多可爱多滑稽啊!在孩子小小的脑袋里也有着大大的世界,她们也懂得辛劳也知晓忙碌,只是跟我们大人的角度不同而已。

  这幅画面更是在每一家都有过,明明是孩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玩具搬到了爸爸,她却要说“威廉马马虎虎的”。这可不是孩子抖机灵,可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在她的认知里,事实就是那样的。在她的认知里,爸爸也是个孩子,一样会马马虎虎,一样需要安慰。

  爸爸被女儿的玩具绊倒之后,女儿只用一幅画就化解了他的伤痛。在女儿看来,爸爸只是需要一点小安慰,就想她自己平时磕碰了一样,在爸爸看来,这是女儿满满的爱,再多生气和疼痛都没关系了,有这么可爱的女孩,家里再乱他都可以耐心收拾。

  《照顾爸爸》我读了好几遍,又给自己女儿读了,又在故事会上给小朋友们读了,我们有过多地给孩子讲我自己的理解,因为她们会有自己的体会。有个孩子跟我说:“明明是爸爸在照顾她呀!“,另一个孩子跟我说:“她们是在做游戏吧。“还有一个女孩回家画了一幅画给爸爸。我知道,这本书把某些东西传递给孩子了,他们会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现实的生活里。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很喜欢的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时候我喜欢它,是因为觉得旋律很好,长大后我依然爱它,但是爱的却不仅仅是旋律了,更多的是感动。20年的成长经历,让我长大了,也真的是长大后才懂得了大人的世界,正如那句“养儿方知父母恩”一样,真正站在了对方的位置上,才懂得了对方的情感和思想。

  一本图画书没法一下子让孩子变成大人,但是它一样可以让孩子体会父母的恩情和不易,一样可以传达浓浓的爱意。

  读这本书,我感觉到的是家庭里的亲情在流动,暖暖的,纵然有再多的辛劳也觉得不那么辛苦了。很多时候,做父母的希望孩子能够理解自己的不易,却不需要他们的任何回报,只想他们快乐健康,这就足够好!

  《照顾爸爸》读后感(九):我们教孩子如何生活的时候,孩子却在教我们生活的意义

  带孩子回娘家过暑假,见到了上一年级的小侄女。本以为6岁的姐姐跟3岁的弟弟玩不到一起,却意外发现两人相处非常和谐。侄女特别喜欢照顾这个弟弟,喂饭、穿衣、教认字,像妈妈般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

  这其实是孩子无意识间扮演着妈妈的角色。孩子4-5岁左右会有一个身份确认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会乐衷于给自己一个又一个的身份,也就是“假扮”。比如小女孩喜欢扮公主,小男孩喜欢扮成警察。这是因为他们开始有“偶像”的意识,希望自己成为那个偶像。而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他们会透过偶像来表达自己。

  《照顾爸爸》这本绘本讲述的正是一个小女孩假扮妈妈,把爸爸当作孩子来照顾的故事。书中通过父女俩一天的日常活动,讲述了小女孩眼中做妈妈的一天。当然,她的爸爸有不同的感受。

1、图文两条线,尽显育儿辛劳

  如果光看图,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故事?

  对当爸妈的人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配方:

早上还在做美梦,就被孩子拖起床; 战斗似的梳洗穿戴完,早餐完已是一地狼藉; 累死累活地带她出去玩,她玩完睡着了,大人还有很多事要做; 四散各处的玩具简直是一地的地雷,一不留神就中招。 图9爸爸的表情说明了一切:哎,这一天,可真够受的!

  然而在孩子眼里,这是怎样的一天呢?《照顾爸爸》是从小女孩的视角写的,文字是这样配的:

爸爸可不会赖床,他要早早起来。 我帮爸爸剃须、穿衣。 早餐我做了爸爸最爱的牛奶麦片。 我带爸爸出门运动,他得多锻炼才会健康。 我一会儿忙这个,一会儿忙那个,照顾爸爸可真不容易呀。 虽然在超市车上累睡着了,可我心里一直想着他。 爸爸走路马马虎虎的,一不小心就摔了。不过没事,休息一下就好了。

  图与文的反差有种不显山露水的幽默感,也让大小读者都有不同的代入感。

  育儿的辛苦不言而喻,除了带他们玩,我们还要教他们生活里的那些技能:穿衣、刷牙、吃饭。

  可小小的人儿呀,不懂大人的劳苦。他们不知道,除了照顾他们,大人还有多少琐事要做。

2、苦中有乐,爱和陪伴是最好的回报

  书的前半段,爸爸的表情大多是无奈、疲劳和厌烦,真实得扎心。

  后半段表情却逐渐舒展开来:

  转折点在哪?

  是爸爸摔倒后,女儿的一幅小画。

有时候,一点点的爱,就能让他好起来。

  为人父母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年幼的孩子犯了错,正要发怒,孩子蹒跚向你走来,冲你天真一笑或是抱住你腿,气顿时就消去大半。

  书中也是如此。爸爸被女儿散落一地的玩具绊倒,眉宇间正聚集怒火,却被女儿顶着脏衣篮“太空帽”过来递给他的小画浇灭。

  如果说书的前半段在说父母的“付出”,那么后半段说的其实是养育孩子得到的“回报”。

  我们养育儿女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完成长辈的任务?还是为了老有所依?

  《照顾爸爸》让我看到了最温暖的答案:是为了爱与陪伴。

  都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我却觉得孩子的爱才是最纯洁的。越小的孩子越是无条件地依赖父母。父母被依赖虽然辛苦,却也因为这种依赖感受到被需要,从而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小女孩和爸爸一起假扮马戏团员、宇航员、开蛋糕店、做侦探,是做父亲的陪伴女儿走过人生最初充满想象的一段路。

3、陪伴和成长是双向的

  但小女孩何尝不是在陪伴爸爸呢?

  从各种小细节我们可以看出爸爸对太空的热爱:角落里的玩偶、墙上的照片、床头的报纸、起床后马上拿起的书籍。因为要照顾孩子,只能靠争分夺秒挤出时间照顾爱好。这是做父母的牺牲。

  但是小女孩潜移默化中也受到父亲的影响:她会头顶洗衣篮假扮宇航员,也会幻想和爸爸妈妈一起成为宇航员。这是对父亲的传承,也是对父亲最好的陪伴。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我们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赚更多的钱还是住更大的房子?不管你工作多么努力,升到什么地位,都需要一个归属,一个港湾,那个地方就是家。作者借小女孩之口,道出了生活的意义所在:家人。

  我们教孩子如何生活的时候,孩子却在教我们生活的意义呀。

  《照顾爸爸》的作者名叫伊芙·柯伊,她在大学学习的是动画,有了女儿后,却在陪读过程中爱上绘本,并攻读了剑桥艺术学的儿童插画硕士学位。这是她的第一本绘本,但画面、故事节奏、对白却已经非常成熟,有着自己的风格。

  《照顾爸爸》透过简单的画面、幽默的文字,传递着温暖的信息,让人有欢笑、有思考,是一本大人和孩子都会喜欢的好绘本。

  《照顾爸爸》读后感(十):叮,叮,叮,你的贴心小棉袄上线啦

  你们有没有照顾过爸爸的经历?我指的是你们小时候。

  我有过,大概是我读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妈妈在县里面的工厂做事,周末就只有爸爸、弟弟和我在家。然而我爸爸的厨艺值几乎为负数,可能就是把面条煮熟的程度吧。我们三人吃了四顿面条后,实在受不了,最后我爸爸把做饭这个重任交到我身上。

  后来我妈总是笑话我爸“有个小的,饿不死老的”。

  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爸爸照顾孩子的各种窘态,状况百出。看完之后,妈妈们不禁害怕,以后谁还敢让男人在家里带娃。

  但是,有一个小女孩可不一样,她不需要被照顾,而是照顾爸爸。

  这个女儿和爸爸来自于英国插画师伊芙·柯伊的最新创作绘本《照顾爸爸》,讲的就是一个女儿照顾爸爸威廉的故事,威廉一家四口包含了爸爸妈妈、女儿和一只猫。突然有一天,女儿想要当一天“妈咪”,照顾爸爸威廉。伊芙·柯伊巧妙运用插画和文字双线叙述的方式,描绘了爸爸和女儿,还有一只猫的一天。在这简单的一天里,他们相互陪伴,让大家感受浓浓爱意。

  女儿照顾爸爸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无处不在的“宇航员”梦想

  你仔细看,会发现绘本里很多角落都 有关于“宇航员”的踪迹。

  在绘本开篇介绍“我的小男孩”里,家里的盆景旁坐着一个小小的宇航员娃娃,墙上挂着一幅画,那是往天上冲的火箭,还有一幅很大的话,是一个宇航员和一个穿毛衣的人。毛衣上有红色的花纹,和威廉身上的一样,所以画里那个穿毛衣的背影,是威廉吗?

  下一页,小女孩身上抱着那个宇航员娃娃。

  而在卧室里,威廉正躺在床上睡觉,地上掉了几张报纸,有一张上面是关于航天的信息,上面有一个看起来很模糊的宇航员照片。

  接下来,威廉起床啦,他刷牙洗脸做早餐,手里拿了一本书,书的封面上是一个宇航员,其实封面上那个小小的人很难看出是宇航员,但是他的动作和绘本后面出现的宇航员一模一样。

  在后来,就是 威廉和“我”都穿上了宇航服,漫步在太空,威廉的动作和之前他手上的书的封面是一样的。

  第一页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宇航员娃娃身上有一根红绳,而威廉正在制作的一个纸盒子上也有一根长长的红绳,开始我实在没看明白这红绳有什么用。最后一家三口站在一起我才明白,纸盒子是一个宇航员的头盔,戴在威廉的头上,那根红线应该就是宇航服上的天线吧。

  第一次看《照顾爸爸》的时候,我以为宇航员梦想是小女孩的,但是多看几遍之后我觉得,这个梦想是威廉的。

  因为威廉的卧室里掉落的报纸和他手上的那本书。正是因为这是威廉的梦想,所以家里才有了那么多关于航天的蛛丝马迹。而也是因为“我”知道这个秘密,所以才告诉威廉“等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都行,你可以是驯兽师,也可以是宇航员”。

  当然,想要成为一名宇航员,也可能是我们全家的愿望。

用孩子的口吻讲故事,看老爸狼狈的一天

  绘本里虽然说“我帮他刮胡子,穿衣服”,仔细看,却发现小女孩拿着刷子在威廉脸上摩擦,就想问问威廉:“脸痛不痛呀?”哈哈哈,看到这一幕,我想起现实生活中把爸爸牙刷刷马桶的熊孩子了。

  当小女孩做了威廉最爱的牛奶麦片时,洒满牛奶的桌子不知道会不会让威廉奔溃,幸好家里可爱的小猫会帮忙舔干净桌上的牛奶的。

  小女孩说:“我一会儿忙这个,一会儿忙那个,照顾威廉可真不容易呀。”她到底在忙些什么呢?

  忙着陪威廉荡秋千,陪威廉游泳,还有逛超市,在威廉挑选水果的时候,小女孩终于累得在超市购物推车里睡着了。

  毕竟陪伴,也是一件很累的事,好在它是甜蜜的。

威廉的一天,其实也是一个家庭主妇的一天

  在绘本的最开始,就说了“今天,我是他的妈咪”。

  仔细去看,却发现真正的妈妈其实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早上的时候匆匆离开,第二次是最后全家的大团圆。

  绘本看似是父女角色交换,女儿照顾爸爸,我觉得这其实根本就是爸爸妈妈角色互换的一天呀。

  对于一般的家庭,早早起床做早餐,给孩子穿衣服,做家务,溜娃,购物,这就是家庭主妇的日常生活呀。

  而在《照顾爸爸》里,这些都由爸爸威廉来做,会不会是伊芙·柯伊设计了这一个巧妙的交换呢?在这看似平常的一天,让爸爸威廉也去体验一下妈妈的辛苦。

  当然,这只是我胡乱的猜想,不过如果大家也愿意做这样的尝试,去体验家庭成员的日常,未尝不是一件让人觉得开心的事。

  我突然想起看过的另外一个绘本,让·克劳德·弗洛克的《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样子》,同样讲的是一个父亲和女儿的故事。

  《照顾爸爸》描画的看似是父女之间简单的生活,却让人感受到满满的爱。表面上是女儿照顾爸爸,其实是父女之间的相互陪伴。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就是这种细腻的亲情。看似简单的日常琐碎,却是倾注了家人最深情的陪伴。

  就像绘本里说的:

“每时每刻,我都把他放在心里。” “威廉只想当我的好爸爸。”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照顾爸爸》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