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十四个》是一本由黄晓丹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人十四个》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诗意的人生,第十五个诗人
诗人十四个,作者也是个性情中人,阅读这本书的人大概就是第十五个人!
可以说,一方面,作者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独白,也试图描绘出真实的诗人图景。另一方面,与其说是诗人本身的独白,不如说是作者对那些意象的理解与内心感受。挺文艺挺心理的一本解读诗词的作品。
推荐文学系心理学系的学生读一读!
《诗人十四个》读后感(二):被理解 被说出
十二月的阅读,虽然还没盘点,但一定会在年度top的书籍。开始知道这本书时,总觉得书名有种山东式倒装;后来看序言,得知作者是借用《论语》中“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顿时有种欣欣然之感,像诗人结伴飘然走来。
一个惊喜在,《春山》之后,开篇又为“春山”又见王裴
《诗人十四个》读后感(三):人间好时节
这本书是一本值得静下心来认真读的好书。作者带着生命的体悟带我们去领略诗词之美以及不同诗人的生命状态,因而十分有趣。你好像在读自己,又好像在跟前辈讨教一样,安安静静地娓娓道来。诗词文学从来不是无病呻吟,它让我们走进自己,了解自己;它唤醒沉睡在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让我们发现美,向往美。其实远方不远,它就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里;诗意也就在“灯火阑珊处”。
《诗人十四个》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不一样的诗歌鉴赏
这是一本不一样的诗歌鉴赏书籍,不同于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学赏析,更像是作者与诗歌的故事,与春天的故事。在春天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具有古典气质的作者会对这个世界和生活有怎样的看法。十四个不同诗人,七段在春天里的思绪,通过不同的诗歌展现给读者。
每篇文章后的注释出处都很详尽,这样可以很方便读者找原文来阅读。通过这本诗与生活的散文一样的小书,带领我找到了另一扇打开古诗歌美学的窗户。
《诗人十四个》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诗人十四个》读后感
知道作者是因为豆瓣之前的一篇推荐,作为叶嘉莹的得意门生,当时就很期待本书
书中介绍了十四段诗人的故事,这里面有爱情,有友情,诗人必是多情之人,简短的诗歌通过寥寥数语就表达了欢喜、悲愤、无奈等等之情,怎能叫人不喜欢呢?
全书作为作者过往讲课的录音记录,书中大量的古文化诗歌知识因为作者朴实的叙述,读来并没有掉书袋之感,推荐大家作为睡前读物,睡前读首诗吧!(感觉在给某个公众号打广告)
《诗人十四个》读后感(六):【豆瓣荐书团】感受古典文学之美
诗歌是什么?是浓缩了的人生。千百年来,人生的理想、智慧、情绪、际遇,都浓缩在这或五言,或七言,或长或短的的汉文字之间。作者有一种魔力,他把那些散落在千百篇文字中具有共通的点点串联起来,让我时不常的忍不住惊叹,原来古人的诗歌早已经概括了我们人生的全部感官和情绪!作者让我感受到了古典文学的美,让我感受到了理想世界的美。这本书读的慢,也超过了交作业的时限,但是很值得,跟着作者抽离出凡尘俗世,在古典理想的世界里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盛宴!
《诗人十四个》读后感(七):与美好相遇
三年前的春天,在心理大咖群里遇到了兔老师,后来又加了一个专门的群,听兔老师讲诗,听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做解读,那真是特别有趣特别美妙的一段经历。 尽管群友都希望兔老师能够继续讲下去,把春夏秋冬都集齐了。但这只是美好的愿望。之后那个群沉寂下来,三年都悄无声息。 今年春天,兔老师突然在群里告诉大家,那年讲课的内容准备结集出版了,因为这本书缘起于这个群,就打算送群里每人一本。于是充满了期待。 经过一个季节的等待,如今,书捧在手上,一瞬间昔日重来。 总有人在你过去的岁月留下痕迹,我们回望过去,回想某些人某些事,其实更多的是回望曾经的自己。感谢那些出现,那些存在,感谢兔老师带给大家的美妙春天。
《诗人十四个》读后感(八):灵性感悟
感谢【豆瓣鉴书团】,让我在北京干冷的冬天读到这本温和、清明又充满灵性的小书。我能感受作者是一个感情非常丰沛的人,在生活中应该常常会为自己擅长发挥的小脑洞窃喜,非常可爱,非常生活化,完全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她对于诗的理解是感性的,好像自然而然就与诗生活在一起了,自在中带着点点的禅意,即使司空见惯的景色也变得十分可爱。
这样的小书适合每一个人,即便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被僵化的阅读理解搞得抓狂的人,也会因为体悟到一些作者的灵性而变得释然。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样一个通俗的诗句,一直以来不过将它诠释为一种豁达的心境,而按照作者的理解,人的力量无法办到的事,交给自然界。这样的理解像直接打通了我的任务二脉。
所以,再次感谢《诗人十四个》,这将成为2019年下半年最难以忘怀的阅读体验。
《诗人十四个》读后感(九):偶见成双对
确实有选好诗,解好诗的能力。选取诗人十四个,本质上是写生命的绽放,青春的礼赞。时节的体悟比较深刻,尤擅兴发感动。但言语时见琐碎处,若言语再减省个五六分之一,或许可谓之可颂之章了。 王维李商隐,陶渊明辛弃疾,王昌龄李白几个章节颇成篇章,但后面的诗人写得较为单薄,多以孤篇论之,或许想以小见大,但不成体系,难窥全豹。有些观点为了与心理学理论或极个人的体悟相契,往往会离题妄言,玄之又玄。然往往在对其不以为然时,她的描绘又开始摇曳生姿,曲径通幽。例如晏殊之珠玉,解为一个特别圆融自足的人,其词可谓蚌病成珠,颇有一得。其中一个卖点即从从心理学角度解诗,全书多隔靴搔痒,其中与心理学结合最好的,应该就是说晏殊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讲晏殊如何消解转化融合内心的执与弃,永恒与有限,讲矛盾挣扎归于冲淡,确实有抽丝剥茧之感。
《诗人十四个》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在生活和艺术中找到诗
(匆匆看完《诗人十四个》,因为这周实在是太忙了T_T,等闲下来了再慢慢的去把作者提到的诗都看一遍吧。)
说两点我最喜欢的。
第一点是作者对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有自己的见解,而这种见解来源于生活。诗是高度浓缩的精华,高中语文老师就说过诗歌是一粒舍利子。而那种高度浓缩的词语,对于不同的读者,也会对他们有不同理解的展开。如果只是坐在书桌前去揣测诗的意思,肯定没有亲身去感受的准确。比如作者对“停云”的理解就非常棒。
第二点是作者经常由一首诗联系到西方的一幅画,一首音乐,一段文字等。艺术是相通的,不分国界。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不得不说对于艺术,作者太博学了。
:书中偶尔也会调皮一下,阅读感真的是很愉悦了。
最后,感谢豆瓣鉴书团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