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龙飞凤舞》观后感摘抄
日期:2022-05-14 12:17: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龙飞凤舞》观后感摘抄

  《龙飞凤舞》是一部由王育麟执导,太保 / 吴朋奉 / 郭春美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龙飞凤舞》精选点评:

  ●歌仔戏是南方人的如水柔情。

  ●虽然很热闹且亮点无数,但还是更喜欢《父后七日》。

  ●手法和剧情在当今这个时代显得略微老套,很多时候场景和感情来的莫名其妙,and郭春美演的有一点点过了。

  ●童年往事。

  ●竟然是英作文课的美籍犹太老师放给我们看的,看台语片写英文essay也是蛮有趣的体验,记得从传统乡土文化的传承写起

  ●三星半。少了[父后七日]的文艺腔和荒诞感,但多了歌仔戏的喜剧感和世俗性。虽然在戏剧的节奏感和叙事的电影感上可以再加强,但仍是我喜欢的调调。

  ●台湾歌仔戏,酷啊,就是唱腔难听了点。片尾曲居然用的阿妹的《好胆你就来》,哈哈,我喜欢

  ●这部片拍得很好啊,怎么豆瓣上的分数这么低呢?如果大陆也有这样一部融合了传统戏曲文化的情感剧,相信对普及传统戏曲文化会很有帮助。

  ●这部电影看了半个多小时,感觉混乱不堪,也许是我们没有那些情结,所以觉得尽管半小时也显冗长,这个故事完全无法吸引我。所以,不打算看下去了

  ●劇 本 處 處 失 衡

  《龙飞凤舞》观后感(一):台上台下都是戲《龍飛鳳舞》

  在戲台下看歌仔戲應該是多數六年級生(一九八○)以前的共同記憶。還有那麼一大段時間,是坐在電視機前看楊麗花、葉青。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都市裡慢慢地很難看到歌仔戲團的身影,有時候就連難得在路邊看到的表演,也是零星的觀眾,已看不見多年前那台下熱鬧的景象。

  《龍飛鳳舞》這次將歌仔戲團的台上、台下搬上大螢幕,讓人眼睛一亮,除了帶出一點在開演前、戲散後的情節外,還讓郭春美一人分飾兩角,從台上小生的女變男,到台下角色的女變男,詼諧逗趣,角色轉換間,亦能看見郭春美的精采演技。

  這部打著一半《父後七日》原班人馬的《龍飛鳳舞》,沒有像父後一般失了焦,也讓傳統文化融入得更加精準,雖然過場的節奏有點怪,但不失整部電影的精采。

  劇中特意拉到印度拍攝的橋段,有點《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的fu,沒有多加贅述,反而更勝茱莉亞羅勃茲那落落長長的追尋,加上台南人劇團編導鬼才蔡柏璋的演出,讓原先跳接印度沒有安排好的部分,添增了許多的驚喜。有點可惜的還是中間場景跟心境的轉換沒有再多加著墨。

  最後當郭春美從天而降的瞬間,那迷人的姿態跟那搭建在露天空地上的戲台結合在一起的瞬間,也喚起許多台上、台下共同的記憶。

  看更多

  《龙飞凤舞》观后感(二):真的是很好看的電影啊

  可能是不是年齡的問題?12年才出來的時候我就買了光盤看的。真的很不錯啊感覺,為啥評分不高呢?

  --------------------------------------------------------

  看看台灣普通人民的生活也是很有趣很好玩的啊......歌仔戲好像也不錯啊.....都可以隨嘴唱出來....

  ---------------------------------------------------------

  電影裡面的橋段很多都不錯。

  ----------------------------------------------------------

  最棒的是歌曲!一聽開頭的歌曲就喜歡了,今天特別的搜索了一下,竟然是有名的歌曲。

  乘风破浪

  作词:庄奴 作曲:陈彼得

  阳光照耀海上

  海鸥在飞翔

  我们乘风破浪

  努力向前航

  茫茫大海克服万难

  我在你身旁

  漫漫旅途你在我身旁

  乘风破浪

  爱的信心就是力量

  月光照耀海上

  渔火在远方

  我们乘风破浪

  凯歌归故乡

  茫茫大海克服万难

  我在你身旁

  漫漫旅途你在我身旁

  乘风破浪

  爱的信心就是力量

  茫茫大海克服万难

  我在你身旁

  漫漫旅途你在我身旁

  乘风破浪

  爱的信心就是力量

  ---------------------------------------------------------------

  有興趣大家可以去聽聽這首歌

  《龙飞凤舞》观后感(三):《龍飛鳳舞》:延續與傳承

  電影《父後七日》以劉梓潔的同名散文為基底,揉合荒謬性極高的情節,以輕馭重,詮釋喪父的悲傷情緒和台灣的傳統喪葬習俗,是一部滿溢著土俗氣味的作品。《父後七日》不論是電影內容或表現手法皆令人眼睛一亮,因此不免期待新作《龍飛鳳舞》會帶給觀眾怎樣的驚喜?在少了劉梓潔的散文與參與編導之後,王育麟導演會打造出什麼樣的《龍飛鳳舞》?

  其實,《龍飛鳳舞》還是看得到《父後七日》的影子。《父》片取材於喪葬禮俗,《龍》片則是以歌仔戲──發源於台灣本土的傳統戲曲──為題材發揮,兩者同樣與台灣民間文化有著強烈的連結,此外這也是導演所說的「台灣華麗寫實感人新喜劇」中,華麗元素的來源。《父》片中誇張、熱鬧且狂放的葬禮儀式令人印象深刻,《龍》片以歌仔戲接續,甚至更為理所當然,一套接一套的華美戲服簡直目不暇給,亮片與色彩的揮灑恣意且放縱,正如幾款電影海報一樣鮮豔。

  至於寫實,來自於導演將鏡頭聚焦於家庭。我以為台灣人十分重視家庭,在傳統社會中更是如此,因此一個家庭──特別是大家庭──的呈現即可視為台灣社會的最佳寫照。《父》片以彰化鄉下為背景,父親的過世讓遠在外地的子女、表弟等聚首,《龍》片的家族規模更為龐大,共融合兩種不同形式的家庭於內:其一,以老團長林天龍(呂福祿飾)為首的三代同堂大家庭;其二為雖然沒有實質的血緣關係,仍像家人般一同生活的歌仔戲班。相較於現代社會的核心家庭,導演選擇的大家庭意謂著傳統,透過現代的眼光重新審視傳統,是《父》片的出發點,當然也是《龍》片的中心。家庭之中上演的悲歡離合,是最為真實的人情味與生活氣味,也是電影寫實之所在,它能徹底觸動觀眾的內心,牽引出思親情懷,就像莊奇米(郭春美飾)因演出母親認子的戲碼回憶起兒時而痛哭失聲,戲台下的觀眾也為之動容,涕淚交下。

  家庭的存在尚有一重要意義,那就是延續與傳承。《父》片中,有一場戲是父親騎機車載女兒回家,與之相應的是女兒騎機車載著父親的遺照,那除了是對父親的緬懷之外,更象徵著成長與延續。《龍》片亦承接起這樣的命題。老團長的死、阿義(吳朋奉飾)與小晴(李珞晴飾)的離婚,以及戲班多舛的命運代表離散;戲班的整合並重生、戲曲身段的傳授,以及新生命的誕生是為延續與傳承。從開場的死亡到末尾的出生,一代換過一代,無論面臨多少困境與風雨,即便經歷變與不變,生命──包括血脈與戲班──最終還是得以生生不息。這不僅說明了所謂的「老爺飯很黏」,點出歌仔戲演員與戲班之間的緊密連結,也間接暗示台灣人對家庭的依賴與重視,體現出草根味十足的庶民生命力。

  既然是以歌仔戲為素材,《龍》片中當然有多場精彩的歌仔戲演出。導演為了更深入了解歌仔戲,費時一年多進行考察與研究之後,選定8段劇目納入劇情。這些戲曲有的在小巷中搭起的簡陋舞台上演,有的搬演於古蹟廟宇前;舞台下的觀眾有時三三兩兩,有時則是高朋滿座,戲迷還會熱情地要求簽名、合影留念,如實地反映出歌仔戲在台灣社會的各種樣貌,相信能勾引起許多人跟著長輩觀賞野台戲的回憶。值得一提的是,導演將這些穿插於電影中的歌仔戲融入劇情,讓歌仔戲的內容與台詞相呼應於電影,形成歌舞片般的趣味效果。其中,最令人玩味的莫過於在台南赤嵌樓拍攝的劇目。戲外,小晴與詩影(張詩盈飾)為了阿義,以及自己的戲份、角色爭風吃醋,甚至在後台差點大打出手,讓台上大唱空城計,逼得在戲台上審案的皇帝也得下到後台調解糾紛。不僅如此,戲中的真假駙馬爺也對應戲外的林春梅與莊奇米,讓戲裡戲外同樣精彩,真的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導演在歌仔戲中夾雜真實人生,製造出詼諧、幽默的效果的同時,又藉由阿義、志宏(朱宏章飾)和春梅等人之口,表現出歌仔戲演員對自己的身分與戲劇的認真態度。當中,阿義的一席話頗讓我感動,其大意如下:如果我們亂演,反正觀眾是看免費的,不會計較,但是會讓歌仔戲的觀眾漸漸流失。歌仔戲一路從廟前野台演進國家戲劇殿堂,靠的就是所有演員與相關人員的努力與用心,如果連他們都無法好好地重視自己的職業,那要如何吸引觀眾的目光呢?

  整體而言,《龍飛鳳舞》延續了《父後七日》對台灣民間文化的關注,現代與傳統相互交融──例如:動畫中的智慧型手機化成飛鴿傳書──一方面牽引出年長世代的過往回憶,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年輕世代對傳統的關心。不過,美中不足的是,相較於有散文為本的《父》片,《龍》片的劇情與角色顯得紊亂許多,倘若能適度精簡部分的角色支線,讓焦點更加集中,相信會出色許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龙飞凤舞》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