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日期:2021-01-25 04:41: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是一部由理查德·艾尔执导,杰瑞米·艾恩斯 / 汤姆·希德勒斯顿 / 西蒙·拉塞尔·比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影评(一):亨利四世:第二部分简评

  这一集从表演上来说抖森好了很多,没有了调笑的场景,内心戏做的很好,当然和铁叔最后的对手戏还是显得有点稚嫩,继续努力吧!感觉亨四整体不如理二,导演在最后亨五登基后对Falstaff的处置拍的不痛不痒,把应该是一个小高潮的地方愣生生的憋回去还就此结束影片,让人失望。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影评(二):无题

  前面一大部分讲的都是福斯塔夫 最后半小时亨四中风 hal加冕为王才是全剧最高潮 听到hal成了新王的消息后 福斯塔夫兴奋至极 满以为自己这个新王眼前的红人也会平步青云 得意地向周围的人许诺了许多的官职好处 没想到亨五却否认了跟他的交情 跟他彻底决裂 不只是他 凡是跟之前不学无术虚度光阴的hal亲王有所接触的人现在都得不到一点好处 反而是隔绝 毕竟现在的hal有责任在肩 他要告别过去 做一个合格称职的为人民赞颂的君主

  抖森是真帅啊 铁叔演技爆炸 这部剧里每一个演员演技都很棒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影评(三):世人爱你敬你不过是因为你头戴王冠

  空王冠目前一共出了两季,改编自莎士比亚的作品,五代君王的生死交融,描绘了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之间的恩怨情仇,演绎了中世纪大英帝国的辉煌与动荡,展现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人性的善恶! 手无实权被迫退位惨遭迫害的理查二世,平定叛乱却疾病缠身的亨利四世,放荡不羁治国有方战胜法兰西的亨利五世,孱弱寡断患有精神疾病的亨利六世,身患残疾却残忍暴戾的理查三世,共同演绎了一场宏伟的史诗巨作! 荣华富贵不过过眼云烟,血雨腥风无非利欲熏心!当你坐拥天下,俯瞰众生之时,所有的阿谀奉承不过是惺惺作态;当你卸下王冠,化身平民之时,残存的不离不弃才更加难能可贵!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影评(四):Getting Old

  “我老了,我老了。”福斯塔夫念叨叨地说。这真是我见过的最悲伤的福斯塔夫了。上一集里他还可以穿着套都套不进去的小夹克,左扭扭右扭扭地扮演王子,叫人见了就喷饭。可是故事过去,老福斯塔夫的眼睛里总是滑过去一丝悲伤的神色,为什么而悲伤,又叫人怎么笑呢。 “老了。”老王在宝座里陷下去,就像一块陈旧的斗篷。力量、智谋和野心在年老面前全都变成灰尘。这个国王出场时毫不起眼,让人还以为他是路人,可是眼睛里的光芒一闪,就让人知道这是头狼。狼已经老了。他无力率军打仗,骑在马背上摇摇晃晃,当着众臣呕吐,对自己的儿子恨铁不成钢。只有在儿子身边他才会显出真正的软弱,他已经老了,可是未来还这么凶猛,他很悲伤。 年轻的王子意气风发,在伦敦的陋巷里厮混。两位父亲的血液在他身上流淌。福斯塔夫挡不住年老,只好放手任荣誉东流去。亨利四世挡不住年老,只好亲手给儿子带上王冠。这个年轻的亨利五世又能有什么,只能独自面对年老,面对宫廷空荡荡的阴影和一点点将他变老的疲惫,戴着这么重的王冠,和这么深的孤独。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影评(五):亨利四世——戴王冠的头不能安于枕席。(下)

  

我不想在这里用太多的笔墨来描述亨利五世,毕竟接下来的一集才是以他为主的传记。但在这部剧中,与其说他是未来的亨利五世,不如说他是一个尚未清楚明晰自己责任的哈尔王子。因此,我们还是来简单分析一下哈尔成王的心路历程。首先,他选择混迹于市井之间,过花天酒地的生活究竟是为了逃避无聊的宫廷生活还是为将来执政增加见闻和经验而有意为之的?我个人觉得二者应该都有一些但后者的比重更大。这样的经历对哈尔来讲更像是一个找自己的过程,他以自己的方式探究肩上背负的责任,他从来都知道将来要面对的王冠是怎样的庞然大物,因此在面对父亲的指责时,他流露的是委屈的眼神,表述的却是自己坚定的决心。那么,他对两位父亲的角色怀有的究竟是怎样的情感呢?我认为哈尔对亨利四世的感情是明确的,毋庸置疑是敬重且深沉的爱。虽然哈尔的行为十分叛逆,但心中确实非常牵挂父亲的且并非为了王位的继承。但他对福斯塔夫的感情却让我非常犹豫,大概也是包含真情实意的吧。因为最后他的神态中,好像隐隐约约透露出了一丝不舍的情绪,只是稍纵即逝,福斯塔夫终归是给予过他温暖与欢乐,只是要想成王必须得有一种决绝。最后,我想反复强调的,是哈尔当断则断的能力。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选择的生活,要想立刻从中抽出身来都是非常困难的,但哈尔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不得不承认,亨利五世是天生的王者(下一集中我还会提到)。他既机智又勇敢,既狠心又大度。当权力和责任突然降临时,他能丢弃过去的一切即刻蜕变成王。抖森非常出色,只是还有一些进步的空间。在这部剧中被两位“父亲”的演技遮盖住了不少,假以时日,抖森定会呈现更为精彩的表演。

还有两点我觉得颇为有趣。其一是战胜大主教的方式竟是通过赤裸裸的阴谋,虽然觉得有些胜之不武,但是要知道,兵不厌诈啊!况且英国的历史本就充满了血腥、暴力、诡计和欺诈,正义的一方未必就光荣。其二,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心理作用还是剧组的设计,王冠在传给哈尔的那一刻瞬间就充满光泽了。在此之前,亨利四世的王冠一直是黯淡无光的。这仿佛意味着随着亨利四世时代的落幕,王朝将在亨利五世的带领下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是权力不可避免的更替。

“从此以后,君临天下,威震四海。”

(完)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影评(六):杰瑞叔的演技真的好~

  接《亨利四世:第一部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173643/

  这一部的重点应该是亨利四世的去世以及亨利五世的继位,但是这条线的突出重点放在威尔士亲王在市井胡混时的老友福斯塔夫的身上,通过这个王子年轻时的损友来凸显王子在继位后的转变,瞬间从一个一无是处的纨绔子弟变成了一个有谋略有承担的君王。

  在莎士比亚原著中,福斯塔夫的用笔很重,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五十来岁的一个胖子,在亨利五世还是王子的时候,带着王子吃喝嫖赌样样来,而后在威尔士亲王杀死潘西后,福斯塔夫为了邀功撒谎说是自己杀死了潘西捞了个爵士来做,从此开始了“假贵人”的生活,而后有一幕戏特别精彩,把福斯塔夫这个人的人物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当他知道了一起厮混的王子成了君主后,知道消息的一刹那就立马从军营启程回国,在整个过程中那浮夸的表演精准的诠释了什么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小人态度,有一句台词是“快走,什么都不要管,整个伦敦的规矩都是我说了算”,但是当他赶到亨利五世登基典礼时,亨利五世直言“我不认识这个人,同时我也请大家记住,从今天以后现在的我彻底跟以前的我断绝关系”,这一幕对福斯塔夫来说简直犹如五雷轰顶,从此也摧垮了这个常年流连于酒色偷盗的老匹夫。

  这一集的上半部分其实看的挺无聊的,一度昏昏欲睡,但也可能是前后这种反差才能凸显出亨利五世这个人的谋财大略吧,其实他什么都懂,也什么都知道,并非是真的纨绔不化,只是他太知道他的身份以及他的血统如果按照正常的途径去体验生活,周围的人都会是如何的虚情假意,与其这样他还不如自己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纨绔子弟,这样反而可以更好的保护他真正想做的事儿,这也为空王冠第一季最后一集《亨利五世》在英法战争中的英勇决绝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最后一段杰瑞叔饰演的亨利四世在移交王冠前对亨利五世说的那段话,演技炸裂,一气呵成。也完成了兰凯斯特王朝真正意义上的一次王位交接,“我毕竟不是正统的,但是我的儿子你确实名正言顺的继承了我的王位,现在政权并不稳定,所以你要好好的守护这个国家”最后这段话不管是作为父亲对儿子还是作为君主对继承人都是一个传承。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影评(七):亨利四世

  I know you all, and will awhile uphold the unyoked humour of your idleness.

  Yet herein will I imitate the sun, who doth permit the base contagious clouds to smother up his beauty from the world, that, when he please again to be himself, being wanted, he may be more wonder'd at, by breaking through the foul and ugly mists of vapours that did seem to strangle him.

  If all the year were playing holidays, to sport would be as tedious as to work.

  ut when they seldom come, they wish'd for come, and nothing pleaseth but rare accidents.

  o, when this loose behavior I throw off and pay the debt I never promised, by how much better than my word I am, by so much shall I falsify men's hopes, and like bright metal on a sullen ground, my reformation, glittering o'er my fault, shall show more goodly and attract more eyes than that which hath no foil to set it off.

  I'll so offend, to make offence a skill redeeming time when men think least I will.

  从明天开始,我要做了。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影评(八):看到最后居然感动了

  我不知道我是因为看到亨五登基而感动还是看到亨四那样死去而感动。

  我本来以为本剧应该讲亨四的生平,也或许莎翁原著便是如此的,分两条线,一个讲亨五一个讲胖子。好吧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胖子那一段,我是说,讲太多了。我原来以为至少重心在亨四这里,其实亨五和胖子的戏份都比亨四多。哦,也许亨利四世只是指亨利四世时期而已。

  说道亨四我很喜欢铁叔的表演。我知道亨利四世一辈子大多数时候在为国内的叛乱和自己的王位斗争,因为他上位不过硬,他很辛苦,那种夜不能寐,心理压力极大的感受我似乎能懂,我不能说自己曾经压力比他还大,但是我知道那种羡慕可以无忧无虑睡觉的人的感受是怎样,太能感同身受了。所以他那段内心独白很打动我,我很喜欢而且我觉得铁叔表演的非常到位。而且他对hal的爱,也让我感动。他恨铁不成钢,他以为他儿子就是这样放浪形骸不务正业的浮夸子弟,其实我很想在他担忧的时候告诉他,亨五是个好国王!将流传青史。即便他无比担忧但是他依然爱hal,他恨自己还是会多看他一眼。最后还是想把王位传给他。

  其实我不知道正史上是否亨四这样传位给亨五的,就是有那么一场戏,说hal以为亨四死了,就把王冠拿了去?老爷子踉踉跄跄的起床后去找王冠,看到hal戴着王冠气不打一处来,说你最后半小时都等不了吗?这段开头有点搞笑,但是后来却很凝重了,在那么多人面前小声给自己儿子忠告,好像全世界都与他们为敌,只有他们是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他承认自己从当上国王本就不够名正言顺(其实也从侧面看的出亨四真的非常正直,也正因为此,他才一辈子那么辛苦不安)他告诉Hal他是靠一些手段当上国王,但是王位传给他就是合法继承的,他的死会扭转一切。555看到这里我真的要哭了,父子两席地而坐,好像从来都没那么亲切过,临终的这些话……我知道他是把希望寄托到儿子身上了,这带有一种无限的期待和美好祝愿,但是也有对自己命不久矣的无奈和坦然接受。人就是这样一代代的延续,王位,历史一代代的交接下去……

  最后亨五登基,死胖子被剔除大快我心。不是说胖子长得丑我就讨厌他,其实他的那部分人性刻画非常好。只是我觉得和亨四关系不大。还有我不是太明白hal和这些人混在一起,他有一段独白解释,我可以理解为是为了有一天让世人惊奇地看到他的不同,先抑后扬,重燃对他的希望么?可是为什么他不一开始就做个好王子,他不是做不到,难道是怕人算计,故意大智若愚么?剧中并没这样说,我只是觉得一开始就做个好王子,一样可以继承王位,得到世人的爱戴。而且死胖子本来就不是好人,他偏要到那次爬上楼顶偷看下面才搞清么?其实以他的智商,应该早就看穿了。

  好吧,不多说了。现在很期待看亨五。这一部应该不会有太多市井描写吧?因为亨五戎马一生,战果累累,他的特色是重开百年战争,攻下法国!抖森应该不用演不好笑还要笑的戏码了;-)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影评(九):台词摘抄(BBC&破烂熊的版本)

  1.I were manned, horsed, and wifed.那么我就跟班、马儿、老婆什么都有了。

  2.Uneasy lies the head that wears a crown.戴王冠的头是不能安于他的枕席的。

  3.-Wake not the sleeping wolf.不要惊醒一匹睡狼。【眠狼勿扰】【总觉得罗琳婶的眠龙来自此处Draco dormiens nunquam titillandus. 眠龙勿扰。】

  -To wake a wolf is as bad as to smell a fox.碰到狡诈的狐狸也没好果子吃。

  4.Albeit I could tell thee, as to one it pleases me, for fault of a better to call my friend, ... 我老实跟你说,因为没有更好的人,我只好把你当做朋友。

  5.I could be sad and sad indeed too.我不是不会悲哀而且是真心的悲哀。【YY:我很难过,痛心疾首。】

  6.Rumour doth double like the voice and echo the numbers of the feared.谣言会把敌方军力增加一倍,正如回声会把一句话化成两句一样。

  7.Die men like dogs! give crowns like pins! 让人们像狗一般死去,让王冠像别针一般可以随便送人。【电视剧一般般,爱死舞台剧的处理】

  8.An't be my destiny, so. An't be not, so. He that dies this year is quit for the next. 死也好,活也罢,这都是命运。今年死了明年总不会再死。

  9.O majesty, when thou dost pinch thy bearer thou dost sit, like a rich amour worn iin the heat of day, that scalds with safety.啊威严的君主,你是一身富丽的甲胄,在骄阳的逼射之下,灼痛了那披戴你的主人。【YY:王权啊,你折磨着你的拥有者,如烈日下厚重的甲胄,保护着、却也灼伤了穿着它的人。】

  10.Therefore, thou best of gold art worst of gold. Other, less fine in carat, is more precious, But thou, most fine, most honoured, most renowned, hast eat thy bearer up. 所以你这最好的黄金却是最坏的黄金。别的黄金最然在质地上不如你,却比你贵重得多了;你这是最纯粹的,最受人尊敬重视的,却把你的主人吞噬下去。【YY:你虽是黄金中的王者,却也是最坏的黄金。】

  11.Yet weep that Harry's dead and so will I, but Harry lives that shall convert those tears by number into hours of happiness. 为死去的哈利而痛哭吧,我也要一挥我的热泪,可是活着的哈利,将要把每一滴眼泪,变成幸福的时辰。【YY:我们一起为死去的哈利痛哭吧,可活着的哈利,将会把这些眼泪都变成幸福的时光。】

  12.Do me right, and dub me knight: Samingo. 愿得醉乡封骑士,不羡他人万户侯。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影评(十):也谈比较

  《空王冠》开播以来就一直关注着,在这里看了一些关于Tom Hiddleston及Ben Whishaw两位演员的比较,自己也来说两句。

  关于表演,我在乎的重点在演员所想呈现的感觉和最终完成的效果,至于剧本的改编和配角的因素就不多讨论。

  Whishaw版本的理查二世——把外界关于gay king的争议丢在一边——好就好在,演员完成了他想要完成的东西,而不存在“心有余力不足”的问题,心之所至演绎所达,非常自如;

  亨利四世,上下篇一起讨论,Hiddleston把一个十六岁王子的朝气和幽默表现的还是比较完全的。只是(当然这也和导演的方式有关),似乎表面的闹腾多了些,虽说较理查二世,亨利四世更多群戏场面,但集中到个体(比如Hal),表现欢闹的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依靠大声笑闹,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有些同学赞扬Ben Whishaw,很大原因是惊喜于他丰富的肢体语言让戏剧变得异常生动可信,而Tom Hiddleston的面部表达到位,遗憾在soliloquy-delivering时身体语言单调了些,有些时刻——直白的说——是乏味的。比如Hal在亨利四世的床前对着入睡的父亲倾诉,此时的声音、动作当然要追求轻、静,但绝不等于“少”、“呆板”。

  或者不谈独白演绎,拿亨利四世上篇来说,1小时20分左右,Hal准备离开,说着战争的设想,”The land is burning, Percy stands on high, and either we or they must lower die!”,这几句话演员是扶着木桩几乎静止着完成的,没有对话感,若原本就是在追求演讲感,“不共戴天”又说得不够怒火中烧,这是肢体语言欠缺带来的缺憾。

  就着再举一个小例子:Richard II中理查被带到波林勃洛克和众贵族面前,放弃王权的那一幕(原剧本Act IV),关于王冠与深井的比较,Whishaw在Rory Kinnear碰到王冠的一瞬将自己拉向前,以及最后跪下将王冠先向后一收再更大力气地推出去(”And send him many years of sunshine days!”),这些都不起眼,但是细节的累积造就了作品可感可信的素质。

  话说回来,同为RADA毕业,Ben Whishaw在莎剧方面或有更多经验,刚毕业时扮演哈姆雷特,后来的《暴风雨》,包括契科夫的《海鸥》都给了他对作品的更多感觉,多次剧院演出的经验也是大大有益的,Tom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作品不少,也出演过《辛白林》、《奥赛罗》这样的莎剧经典,但恐怕不似前者organized&polished,不过假以时日定会更加精纯。

  Whishaw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描述过心中对于理查的印象(大意):someone being forced to confront the vulnerability, have their illusions shattered;在Shakespeare Uncovered纪录片中,抖森这样阐释对哈尔的放纵的理解(大意):“哈尔有其cynical的成分……;我不会说他有一个什么“计划”,也许他只是在投入生活:知道这样的时光是有尽头的,所以在拥有这样的时光的时候,就尽情享受。”

  借着奥运之机BBC推出了这个莎翁的历史剧系列,让我们也跟着重温了英国历史和英国文学的双重旧梦,吸引了更多人对莎剧的注意,Richard II本身有独角戏的性质,更容易出彩,Henry IV中Jeremy Irons领衔的一众戏骨让两个过去的夏夜星光璀璨。

  至于本篇着力讨论的两位演员,都尽力向观众塑造了自己心中反复刻画斟酌的形象,他们无所谓高低,都值得尊重和鼓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亨利四世:第二部分》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