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民间,民间》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1-25 02:14: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民间,民间》读后感摘抄

  《民间,民间》是一本由杨延康等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间,民间》精选点评:

  ●已过时效。

  ●十几年前的影像纪实,图片比文字震撼得多。这里的“民间”毋宁说更接近“底层”,各式各样的小人物糊里糊涂地被生出来,又糊里糊涂地活着、死去,我们看得到生命的隐忍、挣扎乃至随遇而安。除了向摄影师们的人文关怀致敬,我也想不到自己能做点什么,这些底层人的生活世界似乎还是会离我很远。

  ●这些图片让我深深震撼……发人深思的一本书……

  ●发人深省

  ●广西师大

  ●底层,底层

  ●文字平平,影像记录的历史是活生生的,是珍贵的,让我们知道我们曾经是这样生活的。这书里记录的无疑都是贫困,其中的人们也是有苦乐悲喜,但是大多数的人们即使贫困,也是要尊严的,这点很值得记住。也是我看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照片都美爆了!

  ●人生百态,我在想他们怎样才能度过这荒凉的一生,他们如若知道,一定会取笑我矫情。

  ●另一个中国

  《民间,民间》读后感(一):连着三本,一起收了

  刚买来还没开始看呢,很久前见到这一个系列的三本书,很漂亮但卖得太贵一直没舍得买,赶上冬季地坛书市,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铺子,他家的东西出得不错,3折3本才30多块,爽,收了慢慢看……收钱的小伙子问我是不是学人类学的……囧

  《民间,民间》读后感(二):民生维艰

  民生维艰的时代,没有信仰和方向的时代。

  每天抱怨拖延症,要买ipone4,房价1万一平,自由民主博爱。只是站在没有地基的高楼上的闲言碎语而已。

  在我们周围有多少这样活着的人呢?有多少没有被官僚化,没有被市井化的社会团体呢?

  《民间,民间》读后感(三):黑白照片的力量和对于草民的尊重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发现了黑白照片在这个多媒体时代的力量,尽管这些黑白照片现在多少都有些异类的感觉。

  这是个彩色世代

  这是个欲望丰富张扬的世代

  这是个光鲜的外表构建的世代

  这是个人们的视觉听觉被俘虏的世代

  这是个人们看到听到的信息爆炸

  这是个有效信息极度缺乏,或者被包藏的世代

  这是个真正能够影响我们心灵的力量薄弱的世代

  这是个人们获取信息资源渠道无限丰富而思考能力急剧下降的世代

  这是个人们找不到方向,生活随波逐流的世代

  这个是人离动物性越来越远,离人性更是背道而驰的世代

  那么我们要靠什么才能发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找到哪怕是和草一样的丰富的生命历程。

  《民间,民间》读后感(四):人文地理书系

  一石文化主编的《民间,民间》和《草根绝唱》我特别的喜欢,虽然几年前就看过,但终于在二手书市淘到了。这种人文地理书籍对我的启蒙意义非常大,影响到我后来钟情于于人文行走、摄影之路,走上民族学人类学学术道路,以及对乡土和原野的深深眷念……书中的作者都是大咖大神级的人物,吾之偶像,张晓松、杨延康、彭祥杰、胡武功、王文澜、王福春……这些文章大多是一个宏达篇章的一个缩影。我家的书架一角

  《民间,民间》读后感(五):他们是谁····

  “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就像一块试金石,照见各种人心,

  一些人对他们视而不见或不屑一顾

  一些人对他们蔑视或厌恶

  有学问的人把他们作为”边缘人“进行研究

  有良心的人对他们施以怜悯和同情

  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对他们加以关注并试图理解·····”

  其实我们只是运气好点,生在了比他们更好的家庭

  其实我们只是运气好点,有父母供我们上了更好的学校

  其实我们只是运气好点,能吃到更干净的食物,喝到更干净的水

  我们其实只不过出生时比他们运气好了点····

  就凭着一点点运气,我们就该对他们有这样那样的偏见吗?

  显然

  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对他们不屑一顾

  我们完全没理由蔑视或厌恶他们

  我们更没有理由把我们视作我们社会大家庭的另类

  他们只是运气差了一点,生在了穷乡僻壤,错过了读书的年少时期

  他们只是运气差了一点,生活条件恶劣导致了各种疾病,甚至是社会谈之变色的难以治愈的传染病

  他们只是运气差了一点,没有获得文化的机会,于是永远在社会底层

  他们其实只不过出生时比我们运气差了一点·····

  可是他们勤劳,他们朴实

  他们也有父母要养 也有孩子要照顾

  为了家人,他们什么都做

  即便在社会看来是极其肮脏的一在所不惜

  可是 我们终究都是人 我们终究都流着一样的血

  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现在的和平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社会分工中,他们却为所有人付出了疼痛却为我们不屑的代价

  就算社会没有公平而言

  良心总归还是在的

  如何看待这些

  都要看我们自己了····

  因为,其实

  他们并不是“他们”

  他们其实也是“我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民间,民间》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