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是一本由冯梦龙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0.30元,页数:4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喻世明言》精选点评:
●藏书
●当消遣读物可太有意思了2333
●大体的思路还是很棒的,通过巧妙的符合人心价值的小故事,让人明白每次的选择要遵从"义",最最最终的结局一定是好的.不过很多价值观有一点时代局限性,而且半白半文有的地方晦涩难懂,看起来比较吃力.
●人世百态,皆从此间出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对当今社会也有指导意义
●明代故事会
●就是这个版本啊。
●小故事,很经典的,能猜到结局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和谐画面,只是,古人的思维多少难以理解,比如拱手送妻啊,娶两房还被人歌颂啊,纵欲过度后回头还被人称赞等等。。。。。
●这也是个自己初中的启蒙读物,甚至有些章节还是性启蒙读物,现在装到kindle里,没事看几章,一晃看了小半年。打发时间的好东西。
●限制级,不适合小朋友看。
《喻世明言》读后感(一):粗浅闲话,亵渎下此书
最近读了《喻世明言》,全书40章,全是类白话的文言,简单的几个字就描绘出复杂的细节,也是我比较入戏,有的时候就感觉画面皆在眼前了。读到三分之一处时,自己的微博也净是些文言了,还蹦出几首闲散无聊的打油诗来…真是蛋疼
这本书续借过一次,算起来读了一个多月,和以往相比,变化了不少,书拿来从来都是先翻翻,入迷了,看通宵,很快就看完了,没提起兴趣的绝不会再翻,也许是这书里的故事比较碎加之文言影响了速度,有人调侃评价它是明朝时期的《故事会》,吾甚为之然也,此书放到厕所里,随便看看就好,要说什么发人深省教人明理纯属胡扯,我甚至怀疑每一个推荐过三言二拍的人是否真的读过…此书若是用来教育现在的人重礼义轻财色简直是天大的笑话,真的是太不与时俱进了…书中封建色彩很重,还有明显的忽视女性个体独立地位的愚昧意识(当然这话太重了,毕竟是以今人的角度来谈的)
不过单看其中的故事,不给它上升到什么各种意义的名著的话,还真是可读性强啊,记得有一天深夜读到《羊角哀舍命全交》着迷了,感觉外面已经隐约有人声了,一看表,四点一刻…还抒发了首拙诗到微博:
千奇异事心中迷,黄口阅浅独叹低。
窗外偶有车辙过,暗夜无边静候黎。
真的是千奇故事,叹为观止,我最喜欢其中的《晏平仲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其实在高中的是时候被“剧透”了,当时印象就很深,现在更是叹服晏子的思辨才能,“橘生河南则为橘,生河北则为枳”我觉得可以和《庄子.秋水》里的“子非鱼…“并列成为后人学习的诡辩之术,此人要是活在当下,绝对得是个国际知名外交官!
以上这些都是扯闲白……这本书还有一特色,也是我在读完第一章《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之后燃起志气读完此书的原因——黄!
刚读过前五章的时候,我已经忍不住去炫耀自己正在看一本色情书刊了,而且古代的人明显是性冲动强烈,书中发生了好几起未曾谋面的人初次相见就免不了要云雨一番…
《月明和尚度柳翠》这章,我当时看了的感觉只能用某人家的灯芯绒裤的一句话形容:“惊了!”此章前半段讲的是妓女与和尚的风流事,主线是讲因果报应的,但是里面一句诗真叫人难以忘怀啊:
“可怜菩提数滴水倾入红莲两瓣中”
区区14个字,七言诗中的两句,净能道出那件复杂的、人们深讳羞于言述之事!真是深深叹服作者的强大思维,虽是在封建保守之人看来的不雅之事,但此处的隐喻和其妙哉!
合上此书,不说其中的故事孰好孰坏,只是觉得其中诗句尽是亮点,脑力有限实在记不起章节名,当时从中看到一段调光经,直接抄到微博上了:
“雅容卖俏,鲜服夸豪。远觑近观,只在双眸传递。捱肩擦背,全凭健足跟随。我既有意,自当送情,他若留心,必然答笑。点头领会,咳嗽便知。紧处不可放迟,闲中偏宜着闹。讪语时,口要紧;刮涎处,脸须皮。冷面撇清,还察其中真假;回头揽事,定知就里应承。说不尽百计讨探,凑成来十分机巧。假饶心似铁,弄得意如糖。”
你们看!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把妹心理学吗?!
《喻世明言》读后感(二):可怜菩提数滴水 倾入红莲两瓣中
喻世明言大多讲的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前世种的因,今世尝其果。其中以“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一章尤其彪悍,楞森森的把汉初人物和三国人物来个一一对应,大前提是汉初牛B,成功的人,三国时必定落寞而终,汉初失败的人三国注定有一番功业。这种观点其实有个脑子的人都懒得反驳,如果真如书中轮回观点讲的那样,那么地球上的人口注定是恒定的,无增无减,但事实上地球人口目前是一直在增长的,多出来的人口该怎么解释?
虽然本书大多是这种故事套路,但是书中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每篇故事开头都有一个引故事,这些引故事大多是以历史真事为蓝本创造的。没看过的人,完全可以用来增长历史掌故的。再一个是书中大多以两宋为故事大背景,书中两京风物的描写也相当细致,再现了当时汴梁和临安的世态人情,如樊楼的奢华,大相国寺的热闹,西湖的胜景,元宵赏灯的嬉闹,如此等等。对两宋的市民风情可以有个大概的认识,或许是由于三言都是以宋以来的话本小说为蓝本再加工,所以故事保留了当时的世态风俗。
书中名气最大的应该是这三篇吧:《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月明和尚度柳翠》。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的是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说尽了世间痴男怨女的的喜怒,生离死别。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很值得玩味,故事是和朱买臣覆水难收这一故事对应着来写的,都是讲尽了世间世态炎凉,势力男女的丑态,只是结局却有很大的不同,朱买臣富贵归家后,前妻一反常态的谄媚,攀夫妻情,朱买臣一盆泼出去的水出尽了恶气,反正自己富贵了,不愁找不到老婆,美女大把的等着,何必还在意一个不能和自己共患难的老婆呢?而金玉奴不同,自己险被薄情郎害死,最后仅仅棒打一顿,太便宜了吧?看来在男权社会同一性质的问题,男女还是待遇不同啊。
《月明和尚度柳翠》写的很黄,很黄,妓女和和尚这样的绝配男女主角,足以羞死现在那些想象力贫乏的电视剧编剧。玉通和尚是得道高僧只应怠慢了新任知府,知府心怀歹念,以去籍为诱饵命一妓女红莲去坏月明的修行,以泄自己的心头怒。此妓女端的是有些手段,在百般使手段后终于成功了,可怜月明菩提数滴水 撒入红莲两瓣中。玉通修行被坏,托生于知府家,长大后为一妓女以坏知府门风,后被月明和尚所度。讲的一样还是因果,只是妓女和和尚这样的人物设定值得叫声好。
最后来说一段调光经,调光经就是男人如何向女人搭讪调情的秘诀,故事出在《张舜美灯霄得丽女》一章,这样的调光经还是很值得当今登徒子们好好学学的。
“雅容买俏,鲜服夸耀。远觑近观,只在双眸传递。捱肩擦背,全凭键足跟随。我既有意,自当送情。他肯留心,必然答笑。点头须会,咳嗽便知,紧处不可放迟,闲中偏宜着闹。讪语时,口要紧。刮处,脸须皮。脸面撇清,还察其中真假,说不尽百般讨探,凑成来十分机巧。假饶心似铁,弄得意如糖。”这样的手段,任她是何方仙姑,还不手到擒来。
总而言之喻世明言说教色彩较重,故事多以劝人为善。莫为恶为宗旨。但总的来说来来茶余饭后消遣还是不错的。
《喻世明言》读后感(三):古人的生活智慧,犹胜于今
忘了是哪一年的冬天,在铁岭的大街上,旧书摊余光瞥见《三言两拍 喻世明言》和《金瓶梅 上》两本泛黄了的书,喜不自胜,10元购之。
“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移。我不淫人妇,人不淫我妻”开篇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开篇就将本书的格调定了起来:天道公平,因果报应,劝人从善,报国忠君。因此喻世明言,可以当作是当时社会的主旋律作品。加之开篇以情色,故事离奇巧合,结局大快人心,符合万历中兴时代市民阶层的欣赏喜好,迎合八卦心态,符合当局的文化导向,因此还是比较利于当时的传播,同时也令我读之暗暗称快,在繁重的工作中,用月余功夫,将之读完。
从第一章开始,全篇的几个核心观点之一就得以出现:现世现报,何等来生。陈大郎于街间,偶见蒋兴的老婆三巧(和水浒中/金瓶梅中西门庆遇潘金莲方式一致,这个是一直读下去了的直接原因),暗生不轨之心,借靠牙婆薛婆之便,与之通奸。最后反落的客死枣阳。与之对应的是,蒋兴哥良善憨厚,最后作者一个机缘巧合,陈大郎的老婆平氏竟嫁给了被戴了绿帽子的蒋兴哥,抱得美人归。因此是劝人莫欺天道;《游醴都胡母迪吟诗》开头讲了秦桧的故事。自古机深祸亦深,休贪富贵昧良心,檐前滴水毫无错,报应昭昭自古今。(275页)讲的关于秦桧的因果报应之事,里面写的秦桧最终在梦中被岳飞索命,确实是体现了当时文人阶层对忠奸的大喜大恶,因此用了这样的故事,来表达当时的心情,也体现了里面核心的观点,因果报应,果试不爽。
通卷出了因果报应外,还有“才子配佳人”的美好憧憬,还有信义立身生存标准,还有忠君爱国的主旋律主题,但这些都是感性的教诲主线,我更喜欢的是,在书中,找一找故人当时的社会风貌,对比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找一些有趣的事情来。
还是首篇,陈大郎为了买通薛婆促成通奸之事,见面二话不说,先奉上100两银子,我们姑且按照1两银子折合600元计,见面就相当于给了六万元人民币,出手是何等的阔绰,就是我们当前清平的社会,对于普通人甚至是五百强企业的年轻职工,这也算是极端的行为了,那陈大郎,再加上通奸之前经历了月余,自然破费更多,所以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其实又变成了富人游戏。再看三十九卷,(342页)“因杀死人命,遇了对头,将汪孚问配吉阳军去,他又夤缘魏国公张浚,假以募兵报效由,得脱罪籍,回家,益治资产,复制大富。”这几句轻描淡写的几句,平铺直叙,且看,张俊,可是曾经排位在岳飞之前的仁宗四大名将啊,一个普通的人,如何能够攀附到哪个时代的最顶级的人物?无官无职,那么只能是因为“有钱,不差事”那么,社会阶层的流动,就又回到了富人之间的游戏。因此大家可以看,这个教化市井之徒的美好短篇小说,里面的社会阶层,还是基于富人阶层的故事。不过话说回来,穷人阶层的故事,如果不是或忠或孝或信,然后通过神话或者现世现报的手法,那种平民逆袭的故事,就凤毛麟角了(当然,明朝开国皇帝是这个理论最大的bug了:乞丐逆袭到皇帝)。
还有就是,在那个法制不健全的时代,评判好坏的标准,自然是以道德义气为主要标准了,这里并没有量化的指标。在那样的社会里,及时你触犯了法律,在结果上做错了事情,但是你只要初心是对的,你只要是为了称善扬恶,维护社会道德,就也可以是好的。第三十八卷(331页)《任孝子烈性为神》主人公任珪,因为老婆通奸,为了顾全名声,维护社会正义风气,一晚上傻了奸夫、老婆及岳父岳母并贴身丫鬟5人,最后的结局是在木驴车上坐化,得以逃脱刑法的惩罚,最后竟然是成了当地土地,受当地人供奉,就可见一斑了,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人的可爱。第十九卷《杨谦之客舫遇侠僧》(158页)好官杨益,薛宣尉为杨益辞行,将杨益所受贿赂的钱,偷偷提前放到穿上运走,等到杨益走的时候,对老百姓讲:“我在此三年,生受你们多了。我已致仕,今日与你们相别,我也分些东西与你们众人。这是我的意思。我来时几个箱笼,如今去也是只这几个箱笼,当堂上你们自看”然后老百姓果然见杨益没有几件行李。但实际上,已经起赃归家了。但是因为杨益是一个主观上为民的好官,因此,得到不明的财产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是能够用小手段,合理的保全名声的。这也看出了,在没有量化的道德标准下,古人的可爱之处了。
当然,回归到主题。小说固然有意思,引人入胜,里面的封建道德观念,取其精华可用,取其糟粕不管,但是里面的人情世故,狭义情肠,充满了古人自己的智慧。散尽如土的豁达,敢爱敢恨的决绝,如痴如醉的浪漫,甚至极端钻营的手段,在我们这个劳碌奔波的社会,都是没有办法那么洒脱的做到的,当然还有就是古人敢作敢当甚至极端钻营的手段,都让我们叹为观止,时常自我反省自我的格局及能力,起码我会。
好久未阅读,读《喻世明言》不时啧啧称奇。古人生活智慧,犹胜于今!妙!
《喻世明言》读后感(四):《喻世恒言》:尺度五十年
近来无事乱翻书,读了本闲书《喻世恒言》。还记得高中语文或是历史课本中提过此书的历史地位,评价颇高,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鞭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等等,导致我在看书之前对它期待还蛮大,认为是一本严肃著作。没想到……
根本就是一部通俗小故事大什锦嘛!《喻世恒言》是本“短篇小说集”,读者定位应该是当时社会上能识字的普通民众,故事无非是才子佳人、复仇报恩等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主题是惩恶扬善,天道轮回,善恶终有报;目的简单明了:教化世人,扬善弃恶。
既然是通俗小说,我对它的定位是:闲来翻翻,看看当时的世情民情、当时的通俗语体,做个消遣也可。不过呢,这本书有几个特别有意思的部分,值得拿出来说一说。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故事,时间跨度特别长。
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往往并不是当时就能报。主人公往往要隐忍数年数十年,等到遇到特别的机缘(比如遇到好官、遇到贵人赏识等等),才能够一雪前耻,得报旧仇。这还算报应来得早的。一些好的福报,则来得更晚:作者对主人公得福报、积阴鸷的描写,会一笔跨上几十年,跨到主人公人生终点,说他福寿双全、儿孙满堂、这便是因了当时做了好事,才享受了几十年后的高寿大福。这还没完,有的故事里对福报的描写,一直延续到了儿孙身上,仿佛一下子我们就随着作者开了天眼,看到了五十年后这家人的后代的下场。
看到这里,列位明白了这古时候的小说和现代小说的区别了么?现代小说、现代戏剧、现代电影电视连续剧,可不会跨越那么远!我们说的都是当时当下的事情,世间最远也不过从我们父母的青春时代说起,说到我们这一代的生活为止。现在可没有哪个小说家,一笔开天眼,带我们一下子看到几十年上半年之后这个人的终点哪。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时代变化太快了,不可能看到几十年后。反过来说,也因为古时代实在是太一成不变、风平浪静了。
这书让我感受到,古人的生活还真是像个内陆湖似的,没有潮涨潮落,毫无变化哪。一个劝人向善的故事动辄跨越几十年,是因为几十年后,日子也还是这么过,因果报应也还是不变——社会条件没有变嘛。依然是男耕女织,挑水浇园。这个年头里,福报意味着子孙满堂、购田置地、鱼跃龙门,五十年后、一百年后,还是这样。
但是对我们现代社会来说,社会条件就不是那么稳定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吃公家饭是好的;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却迎来了一大批下海潮;进入二十世纪,公家饭又吃香了,可是紧接着不久,外企工作以高薪资、高福利异军突起,人人艳羡;现在外企也不行了,金融和计算机最好,公务员也不赖。不知道再过三五年,社会风尚向何处变。这种无时无刻不在变动的新社会,怎么可能写得出几十年后的福报呢?任凭什么作者,也猜不到几十年后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甚至都猜不出几十年后什么算得福报了。古时候的故事里面,福报的一个表现是子孙满堂。可现代中国里,之前推行独生子女,现在讲究二胎,以后不知道又怎么变。那还怎么描述一户积德人家的福报?时代变得快,谁也猜不到。
与之对比,从前处于前现代社会的中国,还真是历史学家所言的“超稳定结构”。不论朝代是清是明,都离不开耕读传家两字,都是同样的缓慢发展的社会。甚至可以隐去朝代背景写故事,反正不论安在哪个朝代,这故事都差不多:积德行善必得福报,耕读传家子孙满堂;心怀不轨终遭报应,清官明断上天惩罚。
另外,《喻世恒言》还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点:彻底的熟人社会。什么事情都在人家眼皮子底下发生,也都要经过众人的议论、评判。哪家大小伙走进了邻家女孩的家门——呵,街坊邻居都盯着呢,好事者甚至还透过墙缝偷看!看你们在干啥。
这便是熟人社会,与现代社会里面关起门来过日子、满街都是陌生人、邻居彼此不认识的状态相差极远。熟人社会是传统社会的特征,陌生人社会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对很多出生成长在城市的年轻一代来说,中国的现代化令他们更多地习惯于陌生人社会,对以前古时候那种家家户户都知道家家户户的底细的日子可能很难想象。这时候,《喻世恒言》这样的故事集就显出它的好处来了:形象生动地让读者体会一下,什么叫做熟人社会——也就是干什么人家都看着,干什么人家都知道。人家扒墙缝也要偷窥你在做啥。
咦,这样的日子,想一想觉得挺吓人呢。
《喻世恒言》透露的最后一个小秘密,是古代世情实坏,简单说就是世道不好。这里面好人受冤屈、老实人被欺负的故事,申冤昭雪都要靠奇遇。不是靠走投无路在大路上哭,正好有青天大老爷路过;就是主人公有故人、亲戚是做官的,或者有故人亲人认识做官的人,或者奇遇遇见做官的人,或者奇遇遇见富人赞助……想要沉冤昭雪,咸鱼翻身,都脱离不了上帝之手的帮助。总结起来,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能依靠奇遇——依靠奇迹。可见古时候的世道真不好,世界上只有奇迹能帮助人;作家们只有靠奇迹来吓唬坏人、教化普通人,不要乱来有老天看着……挺悲哀的。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可是没有做官的亲戚,也遇不见奇迹的。那么,被欺负了也就被欺负了,并无申冤昭雪,并无果报。
这样说来,古时候挺无聊的。干什么事人家都知道——一辈子过来过去都没啥变化——世情也很不好。思古慕古喜好古风什么的,想想就好;对普通人来说,过丰富的生活、更有保障的生活,还是现代好。啊,现代社会的好,没有对比终觉浅,绝知此事要看《言》。
《喻世明言》读后感(五):子不淫人妇,人不淫我妻
1,
2,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鲁学曾和阿秀,梁尚斌;
古人的贞操观念其实没有大众认为的那么严重;
3,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吴山,韩五
4,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陈太常,陈玉兰,阮华阮三郎;
5,穷马周遭际卖饼媪;
马周,卖饼媪,王媪
6,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葛周(梁朝虎将),申徒泰,弄珠儿
7,羊角哀舍命全交;(羊角哀一死战荆轲)
左伯桃,羊角哀
8,吴保安弃家赎友;
——古人崇尚的义,现代人看来跟神话差不多。不一定是现代人不义,而多是因为时代的变化,使“古义”不再是义。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价值观,国家>朋友>家人,吴保安看重素未谋面的朋友之义,胜于朝夕相伴的妻儿,现代人可能正好是相反的顺序,这其中的差别,我想是公有和私有的转变,天下为公和天下为私,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吴保安,郭仲翔;
大丈夫不能掇巍科,登上第,置身青云,亦当如班超、傅介子,立功异域,以博富贵。若借门第为阶梯,所就岂能远大?
从无大志,只贪财务;
眼看他鸟高飞去,身在笼中怎出头;
一钱一栗,不敢枉费;
好人还遇好人救,恶人自有恶人磨;
频频握手非为亲,临难方知意气真;
9,裴晋公义还原配;
--纵理纹入口,法当饿死;邓通,周亚夫,裴度,
--古代美女,一定是通于音律,擅长歌舞的;
汉文帝,邓通;汉景帝,周亚夫;王承宗,李师道,唐壁,黄太学,黄小娥,
裴度(晋国公),唐宪宗宰相;
富贵由我,谁人穷得邓通;
官居极品富千金,享用无多白发侵,唯有存仁并积善,千秋不朽在人心;
拯溺救焚;
面相不如心相准,为人须是积阴功;假饶方寸难移相,饿殍焉能享万钟;
纵情酒色,以乐余年;
歌儿舞女,鲜衣美饰;脸似堆花,体如琢玉;才色过人,聘财,
从来奉承,尽有折本的;
大丈夫浮沉薄宦;
碧玉玲珑;蜗名微利,
此是黄家卖女之物,一文不可动用;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控天无路,诉地无门;
稳婆:紫衫人;一团美意;
心神颠倒;今朝婚宦两称心;枯木逢春,断弦再续;福寿绵延;
10,滕大尹鬼断家私;
---难得者兄弟,易得者田地;兄弟和睦,是孝;孝顺,爱父母所爱;爱你的兄弟,就是孝顺;不孝顺的人,兄弟之间多不睦;兄弟之间不睦,就是不孝.
---至亲,父母;至爱,夫妻;半世相处,是父母;空着幼年,是夫妻;只有兄弟,生于一家,相伴到老,有事共商,有难共救,形同手足;良田美产,缺了可以挣;失去兄弟,折去手足,终生缺陷.切忌,为了田地,坏了手足.
---姻缘前定,一拍即合;讲定彩礼,择日完婚;庄上行聘,庄上做亲;
---本文文字价值极大,远胜于之前的几篇;
---子无嫡庶;
---行乐图;
倪守谦,倪善继,倪善述(重阳儿);梅;赵裁;沈八汉,滕大尹;
两字经-孝悌;
同气连枝;爹娘偏爱,分受不均;肥田美宅;精神健旺;鸡肥酒美;
发同漆黑,眼若波明;纤纤十指,曲曲双眉;随常布帛,俏身段赛绫罗,点景野花,美丰仪无须钗钿;五短身材颇有趣,二八年纪正当时;
上面拘管,丰衣足食;一片花锦说话;
一个乌纱白发,一个绿鬓红妆;枯藤缠树嫩花香;抖擞精神;
忒没正经,风灯之烛,做事也要料个前后;
少妇熬不得,走了野路,出乖露丑,家门之玷;
平时偷短偷长,做下私房,又撒娇撒痴;等待年时成熟,树倒鸟飞,他便一包收拾去了;
木中之蠹,米中之虫;家中有了这样的人,最伤元气;
娇模娇样,全没有良家身段;
半妾半婢,叫声姨姐,日后好有个退步;
怄气;唧唧哝哝;秉性温良,事上接下,一团和气;
贺客盈门,设宴管待;
汤饼之会;
血气不衰;里亲外眷;分走他一股家私;关窍;
子孝父心宽;今日与他结不得冤家;
想一会儿,闷一会儿,恼一会儿,恨一会儿;
备下果酒;
当儿子的二和做爹的,不是一条心肠;
含了一口闷气,回到房中,偶然脚慢,拌着门槛一跌,
心下清爽;
延捱时日;病势沉重,病笃,满脸堆下笑来;小冤家;和盘托出;
异日把什么过活?
儒门之女,立志果坚;休露人目;含藏于心;
行乐图;
一夜痰厥,叫唤不醒;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殡殓成服;
七中,回丧之夜,酸心坠泪;栖身;媒妪;
娃子口滑,引出是非,无益有损;
读书进步;随娘晚嫁,拖来得油瓶;
缙绅子弟,衣衫褴褛;
装装体面;野种要什么体面;牵住他衣袖,捻起拳头;栗暴;一道烟走出;
两泪交流;少年-妇;
男子不吃分时饭,女子不着嫁时衣;有房有屋有根基;
荒草满地,屋瓦稀疏;上漏下湿;家私不论尊卑;告官申理;以安其心,
猪羊大礼,许下神道愿心,拜偿,家贫难守;班辈;
何人为媒?用何聘礼?
情弊;放本盘利;知情故纵;魂都惊散了;只等事冷;赛神;
准田园之额;同声相助;
设一把虎椅,焚一炉好香;
照壁,纱帽皂靴,红袍金带,人人吐舌,个个惊心;
11,赵伯升茶肆遇仁宗
---好多诗;
赵伯昇,赵伦,文宝,宋仁宗
常看诗书,莫贪花酒,
来年三月桃花浪;饥餐渴饮;楼台锦绣,人物繁华,龙湖风云之地;
晏罢归来,醉游街市;啜茶解闷;唯字之差,功名落地;水远山遥;
白衣秀才,金甲神人;潘楼;攀楼;招贵客,引高贤;
12,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还是男女故事好看;
---郊外绿荫十里,掩映红裙十对,众妓如云;
---柳永是宋代的明星,圈粉无数,还是女粉;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乐游园
张说,柳永,柳七,柳三变,宋神宗,
烹茶细论;缙绅之门;朝朝楚馆,夜夜秦楼;窗明几净,竹榻茶炉;香风不散;皓月清风,兰心蕙性;山明水秀,沽饮三杯;牙床锦被;风前月下;
放旷不检,以妓为家;沐浴香汤;
家计;
13,张道陵七试赵昇;
唐解元,张子房,张天师,张道陵,王长,
河图,神仙府,真人,生身以来,分形散影,诵经不辍;迎送应对,六畜,
三教,龙虎山,庞眉广-,朱项绿睛,隆准方-,伏犀贯顶,垂手过膝,龙蹲虎步;日暮道远,香烟缭绕,灯烛辉煌;
流光如电,百年瞬息;瞑目静坐;四海五岳,阆苑;
青城山;九还七返;
服食草木以延寿命;
无功,岂可贪天之赐.
不吝己财,不谈人过;衣衫破弊,面目尘垢;身体疮脓,臭秽可憎;
失魂落意,求之不得;
入道之人,先绝七情;
14,陈希夷四辞朝命;
---陈抟两大绝招-五龙蛰法,八卦神机;两大山峰-武当山,华山;
陈抟,陈图南,扶摇子,彭祖,毛女,冯道,真武,柴荣,周世宗,白云先生,陈桥兵变,白云洞主陈希夷,陈抟与华山的故事,宋元佐,穆伯长,种放,徐知常,
急急穿窗入户,却也清光不动,冷淡无心;
匆忙做事,精神散乱;胸中无事,逍遥自在;
一入名利关,睡也讨不得足意;
酒色过度,四肢困倦;愁绪牵缠,心神浊乱;
步步清闲;伏气之法;
炼形归气,炼气归神,炼神归虚;
山野鄙夫,无用于世;
蒲团打坐;
七情莫甚于爱欲,六欲莫甚于男女;
武当山,太岳,太和山;
蛰法_寒冬时节,天气伏藏,龟蛇之类,蛰而不食;
辟谷,日月池,
创业之君,崇尚体貌;
云烟如翠,
15,史弘肇龙虎君臣会;162
---诗词太多了;
---这篇太啰嗦了,无用的修饰太多;
---五代,郭威/史弘肇的发迹史;
---微观善恶中的恶,宏观善恶中都不算恶;郭威发迹之前,算不上好人,胆史书还是把他当英雄;
刘季孙,洪内翰,熊元素,张紫微,骆解元,朱淑真,秦少游,刘两府,阎待诏,阎招亮,史弘肇,史化元,潘八娘,陈平,郭雀儿,郭谷儿,王琇,刘知远,桑维翰,
东峰东岱岳,铜胆铁心,
果献时新,食烹异味;
清音嘹亮,美韵悠扬,
宫商角羽,尧眉舜目,禹背汤肩,
16,范巨卿鸡-死生交;
---功名事,皆分定;但自强,莫欺心;
生死和功名,已有分定,不必强求,不必躲避;做你该做的事,将来的交给掌管将来的人;
---风吹落月夜三更,千里幽魂叙旧盟;鸡-之约,死于非命;最好的故事.
---人-天地而生,天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则有无常:仁义礼智信以配之,惟信非同小可.仁所以配木,取其生意也;义所以配金,取其刚断也;礼所以配水,取其谦下也;智所以配火,取其明达也;信所以配土,取其厚重也.子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生如浮-,生死之事,旦夕难保;气贯虹霓,义高云汉;
---信义宝贵,命不比信义更贵吗?
张勤,范式-巨卿,范纯授;
生死有命,安有病能过人之理?吾须视之;
大丈夫以义气为重,功名富贵,乃微末已,已有分定,何误之有?
黄花红叶,妆点秋光.
1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