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泪痣》是一本由李修文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228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0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滴泪痣》精选点评:
●你曾经问过我,不再是一个人了,是不是 那么现在呢,让我问问你吧,我们还有可能是两个人么
●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
●我也有一颗滴泪痣
●一只画眉,一丛石竹,一朵烟花,它们,都是有来生的吗?
●“永远是为相信永远的人准备的,奇迹是为相信奇迹的人准备的。”
●看过看过,但是不记得了。。
●难得作者的手笔比女人还细腻,当我看到扣子的孩子没了,我哭了
●在《收获》长篇上看的。很早之前,好像是高二高三的样子。刚看的时候以为是女作者写的,细腻而感性的文字
●至今念念不忘大学时候读的一本书 传说中要改编成电影一直在流产
●我知道,这平常的所见里,隐藏着我们的爱和怕,还有永不复还的青春
《滴泪痣》读后感(一):滴泪痣和断掌纹
第一次拜读是高中课堂,这也是高中图书馆唯一借来看完的书。并且看了2遍。后来去买,始终没有买到那个版本。直到04年,在书城看见,毫不犹豫的买下来了。也就是这个黑色的版本。中间删除了很多比较成人的细节。已经没有原先我高中看的那本的细腻了。
我记得以前看完的时候,我想要做导演了就把这个故事拍出来。
时隔已久,我仍然记得最让我心里颤动的一幕,就是扣子坐在啤酒瓶的架子上,然后倒塌的那一幕。
扣子的命运太悲惨了。
《滴泪痣》读后感(二):疼
我想了好久 竟找不到什么词能够表达我看完此书的感受,蓝扣子,她让我感到痛彻心扉,为她流泪,为她痛!
曾经想过如果我今生若成为导演,那我就只拍这“滴泪痔”。只此作品,再无其他。然而,这心被撕裂的痛楚,该如何向观众展现。怕是再好的画面也不及看着文字加以现象来的真实,那是心的震撼!
但是又那么的期待可以看见“活”的扣子!会是谁呢,我喜欢的孙俐吗?毕竟我不是导演,听说是黄圣依出演!这不是我要的结果,不是不喜欢她,因为她的作品我看过,在她身上我看不到一点扣子的影子。这么说也许是不公正的,可我是凡人,这是我的想法,谁也无权指控,当然,你们亦有自己的......
我想找个人,和我一样疼着扣子的人!扣子就那么走了!我们还活着,她留下那些伤痛与回忆给我。我要去和谁说...
《滴泪痣》读后感(三):烟花般的情缘 画眉的吟唱
我走在上海的柏油马路上,淮海中路,拿出钱包仅剩下了30元,原本只是想吃一顿午饭好度过这一时光,却鬼使神差般地走进了新华书店,我走了一圈并没有什么收获,直到我发现有一本书安安静静地躺在雪莱诗集旁边。原本我想翻翻雪莱,却不想到看到了滴泪痣。
那是一本没有一点灰尘的书就如同书中的爱情,百转千回,断尽人肠,但一丝一毫的灰尘都不存在,灵魂需要这种爱情,人这一辈子,这一世即便爱一回,即便痛一次,也不枉走这一遭。
轻轻拆开塑料包装纸,油墨味就扑向而来,命定的爱情就狠狠地一次又一次撞击在了我的心灵最深点。
书的开头是男主角认领了女主角的骨灰,捧在手心如同最珍贵的珠宝,不,不是珠宝,是男主角的心脏,他把心拱手送给了蓝扣子,扣子狠狠地碾碎在了死亡的舞台中央。我开始一页一页地翻起,试图了解这个故事更深一层,原来是两个中国人在日本相遇的故事。原本就是如孤蓬一般的活着的两个人,就在一个充斥着清凉的风的地方相遇了,开始是纯洁的,结局也是高尚的。
就算爱得死去活来,生不如死,爱就是爱不可能成为其他的东西,就算那颗痣,也无法抵挡这一切的发生。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中午,我也邂逅了男主角我和扣子。
就算在夏天,也好似有一股清凉的风吹拂而来。
《滴泪痣》读后感(四):为悲剧而生——滴泪痣
一只画眉,一丛石竹,一朵烟花,它们,都是有来生的吗?
故事的开始就已经告诉你故事的结局。
蓝扣子——我只是个妓女,或许我不配得到幸福
滴泪痣,眉角下的一颗痣,每当流泪的时候,泪水总是无法避免的流过。你说,这是一种悲哀吗?你说,你相信这颗痣是不祥之物,你说,你不能和他在一起,就因为在同样的位置,他的眼角也一颗痣。你说,你们俩在一起时相克的。故事还没开始,悲剧就开始了,真是莫大的玩笑。
你说你是“黑人”,没有护照,每天过着见不得光的生活,你说你是“妓女”,可是你多想有个干净的身子好好地爱你想爱人。你说你是孤独的人,你想找到亲身父母,未果。
你知道他是一个孤儿,他也是个孤独者。你知道,在日本,你们俩是多么希望能有一个相通的人。作为流浪异乡的人儿,你们多想依偎取暖。
还记得“第三种爱情”邹雨说:不在乎未来,只想享受现在。我想,你也很勇敢,你爱他,不顾一切的爱他,像疯了一样爱他。但是你的爱是畸形的,是窒息的。你知道自己配不上他,你不自信,你对他也不信任,在你自己心中,妓女是不配得到爱的。你失去孩子,面临高利贷的追捕。可也是这种极度的卑微,也成为压倒爱情和生活的狂风。你说,你就是个悲剧。
而货场的那座坟,或许也早已预言你的悲剧人生。
悠常月——我说我会陪着他们而去,我胆小,所以一再食言,而今,我来了。
她喜欢扣子和他之间的爱情,平凡的幸福,是他无法企及的遥远,她说她演了12年的戏曲,她拜托他为他改编剧本,成了一出“蝴蝶夫人”,到了札幌,她第一时间买了匕首,九点半,十点五十,她完成了最后的演出,观众为她的逼真表演鼓掌,却不知她是以生命为代价。她的一生都活在亏欠之中,她胆小吗?无法评价。
活在阴影中的人,被黑暗遮蔽了双眼,他们力图冲破束缚,却依旧无法逃离,最后在河南中死去。
你两的一生,都活在了阴影下,他们都给不了你幸福。
《滴泪痣》读后感(五):无法分手的女人,无法离开的男人
李修文的《滴泪痣》再版了,新的序言是春晓给写的,还是喜欢旧版林少华的序。林少华的序言配了李修文的书,还真是看到了村上春树的影子。
久没看过日系小说了,倒是侦探和悬疑小说看了些,只是很少去看言情的日系小说,总觉得弥漫着淡淡的悲伤。《滴泪痣》的开篇奠定了小说悲伤的基调,作者以“一只画眉,一丛石竹,一朵烟花,它们,都是有来生的吗?”开篇,不问前生,只问来世,或许是因为前世孤寂化作今生的滴泪痣,使得今生疾苦,所以只问来世。其实一只画眉,一丛石竹和一朵烟花,不就是作者笔下的扣子,“我”和筱常月吗?三个有滴泪痣的人,三个孤寂清冷的人。不知是因为那颗浅红的泪滴痣预兆了悲剧的命运,还是悲剧的命运衬的那颗泪滴痣愈发的突兀。
故事发生在日本,悲伤的理所应当。扣子是个没有也无法获得身份证明的中国姑娘,迫于生活不得已出卖过自己,于是执着了被污染的灵魂不配有纯洁的爱情,对自己的怀疑,对爱情的怀疑,可是无法反抗,只得用伤害自己这样残忍的方式对命运叫嚣。“我”和扣子的爱情注定是极端的,扭曲的。扣子嫌“我”也有“天煞孤星”的滴泪痣,执着于两个被预示了悲惨未来的人是没有好景的。
记得有个日本的小说家说中国没有真正的作家,是因为中国的作家对于景的描写不够细致,日本的作家对于雪和樱花的偏爱之情是不能言表的,写景少不了雪景,写花不忘樱花。
看川端康成的《雪国》时被其描写的景物所沉醉,写尽了世间雪之美好,令人向往。明显《泪滴痣》的作者受日本作家影响之深,努力完成对于景物的描写,却也算作成功,李修文笔下的雪景也美得极致,白的雪,青的瓦,仿佛世间只剩黑白二色,置身于如此纯粹的世界,没有雪后的严寒,只有眼中的落雪之白。果然,作者还是写了樱花,落樱之美。落樱之时的花吹雪“一幕奇异的景观在我眼前出现了:每一棵树上的樱花凋落后还来不及分散,又组成了一面樱花瀑布,也可以说是一扇樱花屏风。它们漫卷着,好似不忍分手的离人,但你又分明可以感受出它的快乐。的确如此,有时候,灰飞烟灭也是件快乐的事情。”“我”和扣子的爱情也在灰飞烟灭间有了绚烂的花祭。
最后,扣子和筱常月都离开了,不,不是离开,是死了,两个有着滴泪痣的人,两个命运悲惨的人。
这也是个关于寻找的故事,寻找爱情,寻找自我。没有护照,没有身份证明又如何?只要有爱,只有你心中有我,哪怕全世界没人认的我,没有什么能证明我是我,但是有爱,就能有我,也不需旁人识我,我只要你知道,我是我。如果没有了你,我便不是我。如此而已,如此而不得已。这亦是是个自我救赎的故事。在陌生恐惧中拯救自己,即便知道了我的命运是以悲伤冷清收尾,我也要在灰分湮灭间得到永恒。
从冷清里来,走到冷清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