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记》是一本由色诺芬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50元,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征记》精选点评:
●人名好难记啊呜呜呜
●当小说来看也不错~~《希腊精神》里讲了不少书都挠得人心里痒痒。第一次这样主动地到处读相关西方的东西。。。担心修昔底德的书太严肃会看不完,还想读希罗多德的《历史》和色诺芬的《会饮》。等等等等。还有就是,色诺芬还真是很能讲。。。呵呵 :-P
●翻译不如凯撒战记,第二卷尾有错处不通顺。英译注比较详细,但中译注几乎没有。攸克星海是黑海旧称,拉西第梦人是拥有公民权的斯巴达人总称,类似的地方略微补充一下注解,在没图的情况下对阅读会有很大帮助。希腊人口若悬河的演讲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也清晰地呈现了各兵种的优劣,队形的排布。其余,攻守、工事的细节不如《战记》。叙述也不像凯撒那样实用主义而不着痕迹。收尾略突兀。希腊各邦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补一补《伯罗奔尼撒战史》才能缕清。总体来说,若是克服译名,可读性也是是很大。
●勉强算读过吧 起码知道这个事儿了
●啊吧啊吧
●初读乏味,再读悲戚
●1,色诺芬毫无疑问是长征的主角。但开篇却不以色诺芬为主角,而是置入一个大的历史事件:波斯小居鲁士收兵买马,雇佣希腊军队试图与其兄争夺王位。色诺芬缓缓叙事,讲述了由于敌人的欺诈,希腊人遭到损失。2,直到卷三,他才以第三人称作为主角出场:那个夜晚,他和别人一样痛苦。后来他终于堕入梦乡,却立刻惊醒。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写作笔法使人惊奇。3,他是受一个钻研修辞术的朋友普罗克西怒斯邀请才参加远征的。色诺芬后来表现出统兵才能,与《居鲁士的教育》中描述的大居鲁士相当接近。4,他对邪恶和残忍的事物经常隐而不谈,除非迫不得已才讲述出来,但尽量采用程度较浅的修辞,这倒符合他记住好事而非坏事的传统。5,这次远征由于他的修辞,显得是一场胜利,但实际是一场失败。
●苏格拉底的两个弟子都太有才了!
●也许可以拍成电影?!苏格拉底弟子也很牛逼啊
●希腊方阵和装备乃西方军事之源
《长征记》读后感(一):西方古典名著
这本书也是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的一种。一直以来,这本书都是被人们作为西方的古典名著来看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传记,说一名美国外交官闲暇就读这本书。
读本这本书,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这本书是一本西方军事名著。书里面关于阵法、士兵装备等等的说明,很有意义。
其次、这是一本希腊历史名著。他记载的历史很重要。是四世纪希腊史、波斯史的最重要参考读物。
再次、这是一本地理学名著。这本书也可以作为地理志、民族志来读,其中的资料很丰富。人类学、社会学家都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
最后,这本书里记载着大量的辩论和对话。对于我们了解古希腊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很有帮助。
《长征记》读后感(二):那个夜晚
他既非将官,也非队长或士兵。
——色诺芬《长征记》
那个夜晚,希腊人陷入巨大的恐慌。他们在战场上失去了国王,现在又失去了将官和队长。他们身处波斯的腹地,没有盟友,没有给养。他们顾虑重重,精神沮丧,无心生火,也不返回营地。他们饥饿,却吃不下;他们困顿,却睡不着。他们在悲伤,思念自己的故土和亲人。
那个夜晚,他和别人一样痛苦。后来他终于堕入梦乡,却立刻惊醒。他不明白梦的含义。这梦也许是一个预兆;吉或是凶,他不知道。但他意识到自己再不能等待。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儿什么。
http://spaces.msn.com/richardfang/
《长征记》读后感(三):真实,太真实的
色诺芬这部长征纪,我看了前面诸位的书评,大家说到蝗虫,忠诚,荣耀,信仰,希腊精神。
恕我才学疏浅,我觉得很难感受得到。我只是看到,一只像绞肉机一样的,等同黄巢食人肉的部队,在屠戮。
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投降的男男女女会被杀戮,不投降的亦会被处死。
那些世世代代和平生活的人们,天降灾祸,可知他们的希腊精神,可知他们的无尚荣耀呢?
哪里来的什么自由与冒险,敢于进取的希腊精神呢?无非是生存压迫,将互相背叛,兵互相杀伐。前一秒还宙斯诸神保护我,下一秒便埋怨色诺芬将我们带入了如此境地。
我看,这才真实,这才是这部书的魅力所在。基本没什么修辞,很硬,很真实,不加任何调味的炖肉,吃起来才香。
生存,杀戮,征伐,到最后,无不是尼采口中的生命意志,无不是三岛崇尚的希腊精神。
太过真实了。
《长征记》读后感(四):长征记
历史上有名的长征有几次,此次应该是最早的一次,另外就是亚历山大远征和红军的长征了。 作者是著名的苏格拉底的弟子,学识丰富并且多才多艺。此人即是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并且以一个正常的希腊人一样,是个士兵,似乎还不错。因为这次长征就是他指挥完成的。 约一万名希腊雇佣军去帮居鲁士与其兄波斯国王争王位,居鲁士战死,而这一万名希腊人在将领被国王出卖处死的情况下,在作者的鼓舞下团结起来回归希腊(当时已经深入亚洲腹地)。 此书即是战史又可以算得上地理史,这支军队穿越了许多以前希腊人从未到过的地点。另外此书也有着古希腊作品一贯的内容,即辩论和演讲。很是精彩。 另外书中有些我们不太一样的内容,一则是当时的重装步兵竟然远强于骑兵,这是以后很少出现的(在机关枪出现前);二则是雇佣军制度。在东方很少出现雇佣军作战,而在西方似乎一开始就存在着雇佣军,直至现在。出色的历史著作。
《长征记》读后感(五):向后转,前进!
1,把跑路称为“长征”不是TG的发明,希腊人几千年前就这么说了......
2,希腊军团之所以民主不是啥传统的结果,而是能独裁的都被波斯人摆鸿门宴全灭了
3,色诺芬并不是民主的灯塔,而是他缺乏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所以只能以军心民意来压其他将领
4,色诺芬只有在民主对他有利的情况下才民主的,当他觉得自己的议案通不过时,就不付诸表决
5,说希腊军的万里大跑路证明波斯军的无能纯粹鬼扯,王师还是很能打的
6,小居鲁士太悲催了,开篇写的牛逼闪闪,俨然就是居鲁士大帝灵魂附体了,结果和王师交战只一合就败下阵来,定睛一看,tmd纯粹就是潘凤上将军灵魂附体啊
7,希腊远征军的最大贡献在于,发现大波波远不是铁板一块,内中无数部落心怀异志啊
8,孔二教出个冉求带兵打仗给力无边,苏格拉底教出个色诺芬打酱油都那么给力,tmd难道说哲学这玩意儿学好了真的一通百通万通,痛痛痛,贴贴贴,早贴找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