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权力论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1-09 03:02: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权力论读后感摘抄

  《权力论》是一本由[英] 伯特兰·罗素(Russeu,B.)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5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权力论》精选点评:

  ●系统性还是欠缺。再一次告诉我们,不懂历史就不要谈政治!

  ●博闻强识 旧时作风

  ●罗素的东西,不给5分不行

  ●承认吧 全知全能你也想的 那是藏在骨头里的欲望欲望欲望

  ●毕设

  ●非常学术的一本小册子。理论性和系统性都很强。

  ●受到情境的影响 好人也会变坏人

  ●留下的印象是,天才对问题本质的思考之连贯和深邃。关于权力本身的论述倒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不太记得了......果然经典还是得反复读

  ●全书以丰富的历史案例架构,罗素称权力在社会科学的作用如同物理学中的能量,但实在看不出来这一论述的严谨性,罗素一度轻视经济学的演绎法,在现代社会科学还未成熟的时代,这个可爱的老头大概也无法突破古典政治学而只能列举一堆公理式的律令。

  ●经典打卡

  《权力论》读后感(一):BY_孙荣飞

  Y_孙荣飞

  罗素的《权力论》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罗素从分析权力欲入手,论述了教权、王权、革命权力、经济权力、支配舆论权力等各种权力形态,以及权力与政体、权力与道德、权力与组织和个人的关系,认为,人对经济的需求尚可得到满足,但对权力的追求则永不满足;正是对权力的无止境的追求,引发多种社会问题。社会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探索权力欲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以便找出规制权力的方法;只有节制个人、组织和政府对权力的追求,才能真正实行民主制度,防止战争,保障个人自由和平等。全书共十八章,其思想进路大体如下:(1)通过探讨权力欲的基础,回答为什么人们要追求权力;(2)通过分析权力的表现形式,阐述权力的现实基础和构成;(3)通过研究权力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的关系,探讨规制权力的可能途径。

  《权力论》读后感(二):警惕俯视众生的“超人”

  警惕俯视众生的“超人”

  ——蠹鱼笔记(8)

  □/徐强

  我们多半都这么淘气过:挑开一个蚁穴,相当感兴趣地观看由此而产生的群蚁奔走的纷乱状况。假如我们从摩天大楼的屋顶上俯视纽约街头的往来行人,那么,下面的人就似乎不再是人,而依稀带有一种荒谬可笑的性质了。(伯特兰·罗素《权力论》)

  【蠹鱼案】据说距离产生美,但我确信,距离也会产生罪恶。尤其是当一个人站在高处俯视芸芸众生的时候,他极有可能会产生一种“意淫”的幻觉:觉得自己就是“救世主”,全世界的人都等着他去拯救;或者,觉得自己就是主宰一切命运的全知全能的“上帝”,尘世间所有的人都可以供他操纵、驱遣和玩弄,就像蚁穴中的蚂蚁一样。这种人一旦掌握实权,灾难很快就会降临人间。墨索里尼空袭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的时候,扮演的就是“上帝”的角色。他从高空俯视地面,觉得地面上的人都是“动物”,这些倒霉的“动物”为了躲避炸弹和战火,像疯子一样四散奔逃,而墨索里尼则在这场悲惨的灾难中,获得了视觉和心理上的快感。人类不需要“救世主”,也不需要“上帝”或者“超人”,因为他们只会带来灾难。同理,当国家的管理者高高在上、远离人群的时候,人们就要警惕了:一群需要仰视的统治者和一个需要仰视的政府,会给予这个国家的民众平等的“人”的待遇吗?

  《权力论》读后感(三):客观,深刻的见解

  存在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存在主义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存在主义超出了单纯的哲学范围,波及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存在主义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让·保罗·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评价他是个什么人物。

  存在主义否认神或其它任何预先定义的规则的存在。让·保罗·萨特反对任何人生中“阻逆”的因素,因为它们缩小人的自由选择的余地。假如没有这些阻力的话,那么一个人的唯一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他选择哪一条路走。然而人是自由的;即使他在自欺中,仍有潜力与可能。让·保罗·萨特也提出:“他人是地狱”。这一观点看似与“人有选择的自由”观点相矛盾,其实每个人选择是自由的,但对于选择后的结果,每个人有无法逃避的责任,人在选择的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每个人的自由就可能影响他人的自由,所以称“他人是地狱”。

  《权力论》读后感(四):《权力论》读书笔记

  人,天生有一种对权力的冲动,尤其是在刚过自然状态之后。这种冲动展现为两种角色;领导者与追随者。领导者要有自信心和迅速决断的能力等。追随者会迫切地需要领导者的产生,因为后者会给前者安全感,且领导者所需要的追随者,最好是乌合之众。

  在权力的形成方面,作者主要讨论“治人形式”的权力,它分为:军队和警察的权力,宣传和权力和教育的权力。

  治人形式的权力,按发展时期不同,又可分为传统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分为僧侣的权力和国王的权力。僧侣代表宗教,在中世纪之前,它高于王权;在之后,王权高于教权,但王权必须控制军队才能得以维持。

  接着讨论权力的另外一种分类,即革命的权力,经济的权力和支配舆论的权力。详不细写。

  我想着重谈一下“权力所的信仰”这一章,但限于水平,实在看不懂罗素先生的意思,只好简单叙述评论。罗谈到,由狂热的信仰所的权力的胜利往往是适合的,然而,人们却普遍认为,信仰的一致对于国家的强盛是必需的。尽管如此,信仰的狂热最终要归于平静,安定的生活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在“权力与道德准则”一章中,罗谈到,“常言道,人们是受其想像力的统治;然而,更确切地说,他们是受他们想象力的弱点的统治”。这一句特引起心里的触动。人的想像力可以很丰富,但真正束缚自己的,也正是这些想像力,这些所隐藏在想像力背后的东西。

  全书短评:

  正如本书名字一样,书的内容不涉及某一中心议题,而是就权力的各个方面加以述评,以致于谈的话题分散,合上书后无法具体指出作者到底在说什么。而所谈论到的分散的话题,在当代的文章中也有论及且深度也不比罗素的差。所以,个人觉得本书阅读价值不大。哦,我的评论实在不悖于老罗的地位。]

  摘抄:

  雄总是与确实可靠的理由成反比,获得对雄辩的免受性,对民主国家的公民是至关重要的。

  《权力论》读后感(五):赤裸的权力和契约的权力

  赤裸的权力和契约的权力

  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陆生的一句诘问,“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

  陆生的问题,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马上得天下,常与权力的取得相联系,用以说明可用武力得天下,但不能用武力治天下。历史上统治者,都是典型的马上得天下,而在得天下后的国家治理问题上,都面临过巨大考验,甚至经历了巨大的失败 。

  “马上得天下”,可以理解为罗素在本书中的“赤裸的权力”。

“赤裸的”权力,即一种无需人民默认的权力。这是屠夫对羔羊的权力,侵略军对被征服民族的权力,警察对被发现的阴谋集团的处罚权力。

  下马治天下,可以理解为如何运用契约的权力。契约的权力,包含了双方认可,共同遵守的原则。

  本书中列举的,僧侣的权力、国王的权力、经济的权力、支配舆论的权力属于契约的权力。

  赤裸的权力和契约的权力,二者的关系如何?

  1、 来源和保证。

  赤裸的权力,是契约的权力的来源;赤裸权力,保证了契约权力得以实施。

  2、 促进和增强

  契约权力,可以促进和增强赤裸权力。契约规定了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在赤裸权力的前提下,签订的契约大部分是有利于统治阶层的。这份契约的执行,经济对于统治阶层十分有利,而对于被统治阶层带来的是稳定的预期。

  3、 背离和革命

  赤裸权力和契约权力,存在此消彼长的情况。如果赤裸权力过分侵蚀契约权力的根基,必然出现权力背离和革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权力论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