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上》是一本由贾平凹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2.80元,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路上》精选点评:
●舒舒服服地就读完了~~在路上的感觉果然很好
●竟然写了婚外恋,,,
●这书挺有意思的,设想着和情人同在西去的路上,想见不能见,苦不苦。
●老男人
●看的是手稿版,始终不明白说他擅书法
●陕西爷们的炽烈感情。。。
●读过之后觉得这个人好粗鄙。感情线竟然是婚外情的对象,求之不得的好像才有魅力。文字间洋溢着:我是个浪漫的人,我有思想有文化的感觉。然而,我觉得好矫情,做作,粗鄙,甚至下流。总之文字太多处让人觉得脏,我觉得一个人的文字可以直击灵魂,或触动或厌恶,他是后者吧。不会再看他的书,浪费时间
●贾老师的文笔了得,“陶瓶不嫌徐娘老,犹有容光照紫霞。”诗写得也规整,另外,三观也了得!
●坦荡荡的胸怀和难以捕捉的矫情
●西部的人类生存史就是一部寻水和留住水的历史
《西路上》读后感(一):上路
一直喜欢旅行,但西部我却还没有涉足.
喜欢书中作者的一句话来描写西部."西部对于我是另一个世界,纠缠了我二十年的肝病就是去西部一次好转一次,以至毒素排出,彻底康复.更重要的是逃离了生活圈子的窒息,愈往边地去愈亲近了文学,我和我的影子快乐着.
读起来还是很轻松的.
《西路上》读后感(二):这游记能超越汉唐吗?估计只有汉唐的边塞诗可比
虚实变化、明暗起伏、大象无形、微妙玄同。天女散花,——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豆瓣咋同我小学老师一样?
虚实变化、明暗起伏、大象无形、微妙玄同。天女散花,——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豆瓣咋同我小学老师一样?
虚实变化、明暗起伏、大象无形、微妙玄同。天女散花,——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豆瓣咋同我小学老师一样?
虚实变化、明暗起伏、大象无形、微妙玄同。天女散花,——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豆瓣咋同我小学老师一样?
《西路上》读后感(三):高手的游记
读过各种各样的游记,喜欢读游记。有人说:浅薄的人喜欢听别人讲旅行的故事。而我承认我的浅薄,但是我也要听旅行的故事。旅行的故事,可能记录的是旅行的景致,但是更多的旅行者的心情。同样的景致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旅行的朋友抱怨景致没有想象中美好的时候,我想说,是心境影响了视觉的感受。
贾平凹的这部144页的游记,想向我们展示西部的两条路,一个是丝绸之路,一个是油田之路。他虚拟了一个人物,就是“我”的爱情对象,她走的是油路。作者一面找寻着丝绸之路的文化,一面体验着一路上遇到的风土人情,一面给自己的丝绸之路奠定了一个爱情的基调——风景中得有感情才美,作者深知这点——而作者的爱情如此的美丽,如此的不可捉摸,也让读者的心,随着风景起伏,随着作者的心情起伏着。读不完的风景,却因为远处那个海市蜃楼,忍不住跋涉。
“我”是和一群朋友一起游览,一路上除了我的感受外,还有朋友们不同角度的感受,让传统、让风景、让文化带给大家的感受立体起来。而“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独自驾车前行,孤独的因为油路接近人群,而孤独的看待人群的角度,应该更敏感,更真实吧,更有趣味……
而“我”对“她”她的追逐,对“她”的感情的变化及决定,让这部游记的基调从背叛主流的爱情道德观,回归了主流的爱情道德观。最后的重逢,让我们看到了,戈壁上铮铮屹立的绿茵……
一本游记,向我们匆匆的展示了西部的画卷,充满韵味的历史,坚强的西部的人们,艰难困苦的生活,缺水的现实,油田的独特的风景。如果这本册子是一个一个独立的短片的罗列,我想,这篇也没有什么特别,而贾平凹却用一段爱情,一段友情,两条路支撑起这一幅庞大的画卷,的确是值得称道的地方。所以说这本是高手的游记。
《西路上》读后感(四):西路上:是梦,还是现实?
云在山头登上山头云云愈远,
月在水中拨开水面月更深。
东起长安,跟贾平凹(wa一声)一起走张骞走过的丝绸之路。
一、关于水
“西部的人类生存史就是一部寻水和留住水的历史。”看完贾平凹的描述,心里开始忏悔平时对水的不珍视。三毛把撒哈拉的缺水写得那么浪漫,把去澡堂洗澡写成奇妙的探险,而贾平凹笔下的西北对水的渴求却是急切的。因为缺水渴死在沙漠的货车司机,用一小捧水一起洗脸的一家人,洗完脸的水还要去喂牲畜、洗衣服,还有一年喝地窖雨水存活的人,那水可不像井水那么清澈甘甜!
看完这本书,我问一个甘肃的朋友,你们……那里真的那么缺水那么落后吗?贾平凹说你们那里的人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是出生,另一次是新婚的时候。他说,是是是,我平时还天天骑骆驼上学的。
后面他跟我解释过,小时候苦过一段时间,上学的时候语文数学课本是印在一起的,缺纸缺笔他们老师带着他们在操场上的土地上练字。很难想象这是跟我同一个时代的孩子经历过的事情。后面西部大开发,经济也就慢慢好起来,缺水也没书里说的那么严重了。
二、关于大自然
我位于春暖花开的南方,开始想象,五颜六色的沙棘,骆驼草和无名的野花,干涸的河道铺满银一般白的沙子是什么样子的。就是在这片土地,切切实实地有苏武苦苦牧羊十九年,班超从戎,昭君出塞,左宗棠收复边疆的事件存在啊。为了爱与生存,又给了人与大自然博弈的勇气。一个商人牵上驼队一来一回就是二三年,这二三年的日子背井离乡,披星戴月,强盗土匪、蛇咬狼追,冻死、渴死、饿死、病死……
三、关于信仰
常年的战乱、与大自然的博弈,使得西部的人更信仰神明,而宗教也使得他们的感情有了寄托。
四、昔日强盛之丝路
全文对比今夕昨夕,缅怀中国历代的强盛和对外敌入侵的无畏。13个王朝的古都,秦汉唐……
“2000年前的西安,在世界的位置犹如今日的华盛顿。青龙寺的铜钟依旧,钟声却不再悠长,西安确实是衰败了。”
贾平凹走丝路,却也不忘油路,丝路的未来还应该包括油路的未来,由她作为线索,将丝路和油路串起来。
五、理想与现实
对爱情:“现在如此痴迷,30年后见到她却连认都认不出了。”
贾平凹谈性坦坦荡荡,没有丝毫遮掩,总比那些表面高尚背地里却是个伪君子的人好,没错,这里讽刺的就是那些为人师表却做着腌臜事的人。
贾平凹是人,他有自己的七情六欲。
也许她是被想象出来的另一个贾平凹,冷傲又聪慧,热爱艺术,而且充满时代精神和战略目光。他写丝路的种种历史和自然风光,又借她之口把油路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写上。
也许她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人,谁知道呢。
是梦是现实,贾平凹心中自有定夺。
她美好,是因为得不到,且现实中重重障碍,注定她只能活在梦里。有如历史上繁荣昌盛的西安,竟也不过过眼云烟。残酷的现实世界,容易打破梦境。
人,总归是要往前看的,丝路的未来在油路。贾平凹的未来又在哪呢,正值壮年,许多使命还没完成,却已垂垂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