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40多岁的时候就有了退休的念头。事业瓶颈期,他甚至想过,不如出家算了。
结果上了山,师父跟他说,快死了这个心吧,你没有当和尚的缘分,回去好好去工作。
后来他悟了——其实根本没有破解不了的困境,任何劫,都能渡。
如今,这个75岁的男人已经在一线奋战三十多年,顺风不浪,逆风不怂。
他觉得自己肩头扛着“天大的责任”,就算一代人终将老去,他也坚信自己可以超长待机。
“我还年轻,才七十几岁,还能做到100岁。”他说。
文|大鱼
01
在中国,无论你是开日本车、德国车,还是国产车,每三辆汽车中总会有两辆汽车玻璃上印着“FY”。
这是福耀玻璃的商标,也是中国汽车玻璃行业迄今为止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
福耀集团——这个1987年注册成立的小厂,如今已经是国内目前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全球市场占比达25%。
创始人兼董事长曹德旺,人送外号“玻璃大王”。
他曾说过,自己这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替中国人做出了第一块自己的汽车玻璃。
而这份成就,其实始于“偶然”。
1984年6月,曹德旺去武夷山玩,顺便买了一根拐杖,想带回去送给腿脚不便的母亲。当他扛着拐杖准备坐车时,司机对他说:“老曹,你小心一点,车玻璃别给我碰了,万一破了,你可赔不起。”
曹德旺一脸狐疑,心想:一块玻璃,我还会赔不起??
司机看出了他的心思,说道:“老曹,真的很贵,一片就要几千块钱呢。”
曹德旺还是不信。
回来后去汽车修理店转了转,结果看到价目表大吃一惊,上面写着:马自达汽车,换一块前档玻璃,6000元,若急,8000元。
“太离谱了!日本就这么欺负中国人吗!”
曹德旺怒了,决定自己做汽车玻璃。
彼时,他正承包着福清高山镇异形玻璃厂,主要做水表玻璃。国内还无人涉足汽车玻璃领域,公路上跑的所有车,无论档次高低,用的一律都是进口玻璃,价格贵,周期长。有些车主嫌麻烦,车玻璃破了就用胶纸粘一粘,不好看,也危险。
曹德旺决心造汽车玻璃后,开始筹备这件事。
他先从上海耀华玻璃厂那里花了2万块钱买下一套旧的汽车玻璃设备图纸,又找到福州农业银行高山营业所的所长,说服银行支持这个项目。
接下来是招工,送工人去上海培训。然后按照图纸将设备需要的材料如数采购齐全,请技术人员前来安装。
从拿到图纸到组装设备,生产出第一片汽车玻璃,曹德旺用了不过8个月的时间。
玻璃没造出来前,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
没想到,他玩真的。
高山玻璃厂生产出汽车玻璃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一片才1000多元。听闻此事的人纷纷前来,有些人甚至直接开着车到厂里,希望他们能帮忙换玻璃。
生产汽车玻璃让曹德旺的工厂一下赚了几十万,那是1985年底,一些眼红的人说:这哪里是在生产玻璃,分明是在印钞票啊。
1987年,曹德旺在宏路镇选址建厂,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
这些年,福耀越做越大,他们的客户包括福特、大众、丰田、本田、奥迪、日产、宝马、一汽、现代等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品牌。
福耀集团不仅在中国香港和美国设立了子公司,还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及西欧、东欧等国家设立了商务机构,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跨国公司。
2009年,曹德旺获得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商业奖项之一——有“商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企业家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华人企业家获此殊荣。
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独立评选团主席J.Christer Er说:
“曹德旺的成就远远超过汽车玻璃领域。福耀集团真正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在海外的发展。他同时也为中国的公司治理开辟了先河,他不仅把福耀重组为福建省最早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将独立董事引入董事会的企业之一。”
02
一个人的命运波转总是有迹可循。
曹德旺并非生来富贵。
虽然曾祖父曹公望曾是福清首富,但其积攒的家业还没富过三代就已经败落了。父亲曹河仁和母亲陈惠珍都是福建福清高山镇人,生曹德旺那年,他们还在上海做生意。
曹德旺出生在1946年的上海。1947年,因为时局动荡,父母决定举家搬回福清高山。
彼时兵荒马乱,家里却有6个孩子要养,生活艰难,时常一天只能吃两餐。
曹德旺从小就是在一种极度贫穷、忍饥挨饿的境况下长大的。但他始终记得母亲的话:
“不要说肚子饿,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
“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志气。”
他后来也确实如母亲所愿,靠自己的努力摆脱了贫穷。
曹河仁那些年一直在做生意,并因为忙于生意,连儿子的名字都忘了取。九岁之前,曹德旺一直被叫“小印度”——因为小时候他常常被家里人打扮成巡捕的模样,而上海租界的巡捕又多为印度人。
直到快要上小学,长福伯才给他取名叫“德旺”,寓意“聪明又有德,必然兴旺”。
小学五年级时,曹德旺因为憎恶教导主任对自己的言语侮辱,趁其上厕所时,爬到墙头上往教导主任脑袋上撒了泡尿,然后被迫辍学,开始了捡柴、挑水、放牛、种地的日子。
14岁时,他就体验了底层老百姓的生活。
不过曹德旺很聪明,就算辍学了,也能靠着字典自学成材。
他爱动脑筋,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在物资匮乏的60年代,他看到邻居家有鱼吃,就打听他们怎么抓的鱼,知道方法后组织十几个孩子一起去抓,一个晚上抓几百斤鱼,每个人分到十几二十斤,拿回家去吃。
15岁起,他开始帮父亲做生意,卖过烟丝,也卖过水果。后来独自出去闯荡,种过白木耳,修建过水库,卖过树苗。
快30岁时,曹德旺已经赚了6万块钱。
1976年,他回到福清高山镇异形玻璃厂当采购员,后来凭借自己多年的生意经验承包了这个连年亏损的工厂,并对工厂的管理进行了系列改革,在一年之内就让玻璃厂从原来的亏损状态变成盈利22万。
很多人觉得曹德旺运气好,“点石成金”的故事总是在他的人生里一遍遍上演。
在《鲁豫有约一日行》的采访中,曹德旺承认,自己确实幸运,但这运气不是从天下白白掉下来的,而是要动脑筋,要靠自己。
他在清华演讲的时候,有学生写纸条问他:您有没有想培养一些“小曹德旺”?他说,我非常想,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批。
“看你问这个事情,你就很想当,对不对?那其实挺简单,这是EMBA学员,你们能够做的事情我都会做,除了英语我不行,计算机不行,企业里面八条业务我都做得下来。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会计总监、采购总监、销售总监、资管部总监……我甚至都可以,你盖房子,我帮你办决算。你(如果)能够这么全面,我相信就会变成曹德旺。”
有些人的命运是靠投胎决定,但更多人的前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曹德旺最初承包工厂的时候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合资承包,那是1983年,正逢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条件非常差,但大家还是赚到了钱,每个人都可以分到几万,成为那个年代的“万元户”。
原本,曹德旺想跟他们讨论第二年继续承包工厂的事,但另外几个人觉得未来变化莫测,继续做下去风险太大,为求自保资金安全,全部决定退股。曹德旺只好举债买下他们的股份,一人继续承包下去。
他相信,贤者,预变而变,总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智者,遇变则变,就算慢了一步,也还来得及;只有愚者,看到变化也不会跟着改变,反而只会抱怨怎么说变就变,而这种人,终将被历史淘汰。
过往这些年,曹德旺按照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并且一路还算风平浪静,几乎没有遭遇过太大惊险,在同时代的企业家中,实属异数。
他觉得这也得益于父母的教育。
“实际上一个人的成功要从小做起,小时候我爸就跟我讲,你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从做小孩子时就开始要小心起来了,你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衡量一下,不能做的就不要做。就像是你砌在自己的历史大厦里砌的每一块砖,就像你在砌自己的历史大厦用到的每一块砖,如果勉强把带病的砖码到你的历史大厦里,砌了几层,压力大的时候,下面几层出问题的话,你就会倒下来。”
在曹德旺的记忆中,小时候父亲每天晚上都会讲自己的人生故事给子女们听,教育他们人要怎么做,生意要怎么做。
六个兄弟姐妹中,只有曹德旺把这些话全都听进去了,并且信了,一生奉行,乐此不疲。
“我爸培养我做生意,他说,你什么事情不要瞎做,做了就被人家说,想躲也躲不过。我从小时候到现在,做生意做了60年,没有蒙过人家一分钱,没有人说过,被曹德旺欠过钱。”
父亲还曾对曹德旺说:“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用心、真心、爱心、决心、专心、恒心、耐心、怜悯心……”
当时,他掰着手指数了数,满心疑惑,问父亲:“有那么多心吗?”
后来,随着自身事业的发展,曹德旺终于悟到了父亲当年这番话,能数出来的心,一双手已经装不下。
而彼时,父亲已不在。
03
做企业总有瓶颈期。
曹德旺也遇到过。在40多岁的时候,生意做得不上不下——向上走,很困难;向下走,不甘心。
当看不到未来的方向时,他甚至想过,不如出家算了。
上了山,师父跟他说,快死了这个心吧,你没有当和尚的缘分,回去好好去工作。
就这样,出家的小火苗还没烧起来,就被师父给摁灭了。
曹德旺又回到人生原有的位置,继续面对困境,突破困境。
后来他悟了,其实根本没有破解不了的困难,任何劫,都能渡。
想明白了,人也通透了,淡定了。
他去美国办工厂,有一阵舆论沸沸扬扬地都说曹德旺跑了。
一般人遇到这种舆论导向难免神经紧张,但曹德旺一点儿压力没有。
“按照国际法,中国和美国在WTO签订以后,有一个双边条约,我是以福耀集团的名义去美国投资的,那是很好的项目,我只是生产迁移而已,对中国是有好处的。我没有做对不起你的事情,我怕你干什么。”
“我2005年以前就放弃了美国绿卡,因为那时候福耀玻璃这个厂已经成功投产,我认为,将来福耀是汽车玻璃的代名词,我们不能做对不起历史的事情。如果我加入美国籍,福耀集团就不再是中国人的,我要对自己负责,跟历史有个交代。小的时候养家糊口不要名,大的时候因为你将来是人物,就应该以人物的追求去奋斗。因此一个企业真正有作为了,做到一定程度,他不会考虑跑的。”
中国有句老话:在商言商。
在许多人眼里,商场犹如动物世界,只讲利益,不谈感情。所谓义气和道德,都不是正确的生存法则。
曹德旺不认同。
他有他的道,也一直在坚守自己信的道。
“小商人可以在商言商,大商人没有这个权利。不管你是商人还是工人,首先你是中国人,如果你是有种的中国精英,就必须要为中国的兴旺发达负责任,你怎么可以只满足个人呢?”
“你的事业有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有众多社会群众的认可理解,有员工的奋力拼搏,你现在吃饱了,赚够了,就去做自己的事情,那这些人怎么办?我作为一个品牌创始人,就想把它办成百年千年的老店,让我的用户以前用得开心,以后也要开心,让我的员工能够在这里舒心地就业。”
早在30多年前,曹德旺就给自己定下了一条戒律:如有盈利分红,除用于家庭和自身生活费用之外,皆用于社会捐赠。
这些年,他一直在奉行这条戒律。福耀发展得越来越好,他的捐赠项目与资助人数也越来越多。
去年疫情爆发初期,曹德旺创办的河仁慈善基金会捐款人民币1亿元,专项用于支持湖北省和福建省开展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需。
2020年2月20日,曹德旺再次提议,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赠4000万元,定向用于支持福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2020年9月,在河仁慈善基金会的捐赠仪式上,曹德旺又宣布向福建、湖北、贵州三省捐赠14亿元,助力扶贫、救灾、医疗、教育等项目。
有人做过统计,截至目前,曹德旺已经累计捐出近160亿元用于慈善事业。
除“玻璃大王”外,人们送给他的另一个称号是:中国首善。
赚钱难,花钱也难。
有时候做公益与做生意并无二致,一样地需要花心思,花时间。
做扶贫项目,曹德旺用了两年时间跑到贵州和武夷山进行调研,考察那里的气候、地貌、土质,研究到底种什么东西才能让当地的农民脱贫致富。
他曾经说过,做企业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国家的兴旺发达。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这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靠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努力。
曹德旺还修庙盖寺、收养孩子。“我收养了三四对三胞胎,人家养不下去,我帮着养,(他们)都叫我爷爷,挺不错的。”
他说,做慈善是你需要,不是别人需要。
如今,已经年过古稀的曹德旺正在思考如何解决福耀集团的“后曹德旺时代”。
做企业很辛苦,想要退休的念头已经在他脑海中萦绕近30年,但想归想,退不能退。
“要赚的钱不是我的,我赚的钱要拿去捐掉。有责任了嘛,这个责任像天那么大。”
他口中这个“天大的责任”,就是要把福耀变成一个百年千年的老店,赚更多的钱,再回馈给社会。还要为社会培养后备力量。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曹德旺相信自己可以超长待机。
他说,“我还年轻,才七十几岁,还能做到100岁。”
今晚21:20
东南卫视/海峡卫视
一起来看“玻璃大王”?
-----------------------
素材参考|《心若菩提》(作者: 曹德旺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鲁豫有约一日行》曹德旺专访;文中配图来自《鲁豫有约一日行》截图及剧照,图片不为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在文章《<送你一朵小红花>:别觉得自己有多惨,谁不是在与活着苦战?》的互动话题中,恭喜@@辰辰去追星啦@韩小昕@千纸鹤丶? 小艾姑娘?@暮云各获得小红花发箍一个。
请这5位朋友将邮寄地址后台发送给小编,我们会尽快把礼物寄出~没有中奖的宝宝们也不要灰心,关注公众号积极评论互动,也许下一个中彩蛋的就是你!
---------我们的 视 频 号 开通啦--------
欢 迎 关 注 点 赞 评 论 转 发
我们会不定期抽出幸运粉丝
送出精美图书
在最近的视频号点赞留言的活动中,恭喜@光获得精美图书一本。
请这位朋友将邮寄地址后台发送给小编(私信截止至1月7日),我们会尽快把礼物寄出~没有中奖的宝宝们也不要灰心,关注鲁豫有约视频号积极点赞评论互动,我们不定期会有福利送出哦,也许下一个中彩蛋的就是你!
点击观看?
点“在看”,超长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