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liners》是一本由James Joyce著作,Bantam Classics出版的Mass Market 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GBP 4.99,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Dubliners》精选点评:
●这大概是没有走火入魔前的乔伊斯给读者最友善的礼物。读完有种深深的无力感。预计自己永远不会读《尤利西斯》,却依然为他这时期的语言折服。热情的,醉醺醺的,好客的,困窘的,失意的,被过去纠缠的,对未来略怀迷茫的,阴暗的,沉闷的,终究还是让人着迷的诗意的爱尔兰,就在一个个散落的短篇中凝聚成一个素未谋面的熟悉样子。
●虽然有些篇目不那么好,但整个集子浑然一体,就像概念专辑一样,不必追求每首歌都是神曲。对人物心理和场景有微观得可怕的描写。现代人的生活和困境也被他写得淋漓尽致,几乎每篇都是一个范本,但这又会让人怀疑是不是所有例子都太“典型”了。是可以翻很多遍的书。
●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在Dubliners里读出了自己。
●Now this is some proper literature.
●史老师:读英国文学,首先要读詹姆斯·乔伊斯;读詹姆斯·乔伊斯,首先要读《Dubliners》。
●乔伊斯和张爱玲挺多地方挺像的,写的人不重样,一个个都能跃然纸上,字里行间也充满了阴郁。Better pass boldly into the other world, in the full glory of some passion, than fade and wither
●It calms me down even though I could not fully understand it.
●本来看到ivy day和grace我已经想给四星了,语言掌握能力太高内容又太局限,但最后一篇the dead 直接美哭好吗【在读 一定是一种诅咒 这本书才200页 我看了三个多月
●第一篇就被high过头了,以至于第二篇感到一些愠愠不快,提不上速。对Dubliners最早的了解是出于Araby,这次细读Araby,看到不少轻巧舒服的话,却不是自己最喜欢的。大师就是这样,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宝贝里都有自己钟爱的那一样,然后看到别人的心头好,也会说“你爱的也是好”。
《Dubliners》读后感(一):Joyce
看这本书是因为崇拜Joyce,崇拜他的Ulysses,但是那时候还没到看Ulysses的程度,实际上也没到看Dubliners的程度,所以看到似懂非懂,印象不深,这好像是我看过的第一本英文原著。
《Dubliners》读后感(二):谁能逃脱这虚无与混沌
总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觉得自己本不该如此,你本拥有改变这混混沌沌糟糕人生的力量,你幻想出自己的另一种可能。然而,当这种强烈的情感冲动逝去,你多半会甩甩头,惊讶于自己想法的可笑,然后继续在这混沌中活下去。-----读乔伊斯《都柏林人》中《一小片阴云》有感
《Dubliners》读后感(三):来自田原BLOG的相关评论
那天上翻译课,老师推荐我们读《都柏林人》,那个我一年级的时候买过一本英文原版,这几天又读了一遍,发现了许多当时遗漏的细节。读着读着突然心里一阵发热,很感动,写的都是最琐碎的人,琐碎的事情,但是Joyce有种奇妙的节奏感,这些零碎的片段被他聚集在一起,一条项链。我仿佛看到孤单的人,看到他们在街角和幽灵攀谈。
《Dubliners》读后感(四):摘
自己读对短篇主题内容的发掘很有限,后来查了wiki。被joyce的深度震撼到了。
ThemesAraby touches on a great number of themes:
Coming of age
The loss of innocence
The life of the mind versus poverty (both physical and intellectual)
The dangers of idealization
The decreasing significance of the church, despite the preservation of empty ceremonies
The pain that often comes when one encounters love in reality instead of its elevated form.
These themes build on one another entirely through the thoughts of the young boy who serves as the focalized for the narrator-focalizer, who is the same boy as an adult.
很多评论都在给Joyce带上各样先驱式的桂冠。自己以前读的粗,对这些评论只是看一眼的接受。帮diaosi写论文,算是深化了一下自己对dubliners这本书,和Joyce的认识吧。
记:以前浏览过一个叫worldwideDubliners的网站,是很专业的文学评论网。过阵再找找看。
《Dubliners》读后感(五):Araby,那些不打折的清纯的爱情记忆
多年以前,在我还没有强烈的爱恋一个人的时候,读过里面的短篇Araby,很短,但是印象很深。昨天又读到了,一种淡淡的悲伤就涌上心来,非常傻的在自习室里发了一会儿呆。想些什么呢?暗恋?爱情?虚荣?年轻?说不上来。就是觉得真诚、胆怯、澎湃的感觉真好。
故事大概就是讲一个天真无邪正在长大的小男孩,深深暗恋着隔壁的女孩。非常想到Araby为女孩买一件礼物。但是为了等给他钱的叔叔,错过了Araby开放的时间,最后什么也没买,闷闷的离开。
喜欢里面的两个细节,一个是每天早上,小男孩都会把自家窗帘拉开一点,看着隔壁的女孩一举一动,但是又怕女孩发现他。只要女孩一出门,他就抓起书本奔出去,跟在她后面,快到分岔路口的时候,就超过女孩,走掉。一句话不说。
第二就是一句话:My body was like a harp and her words and gestures were like fingers running upon the wires.我的身体就是一架竖琴,她的一举一动就像手指掠过我的琴弦。
这两个意象都很美,但这不是童话故事。
小男孩最后获得了一种精神顿悟:看着集市上方黑暗的天空,我感觉自己像一只被虚荣心驱使与嘲弄的可怜虫,我的眼中充满愤怒与痛苦。("Gazing up into the darkness I saw myself as a creature driven and derided by vanity; and my eyes burned with anguish and anger.")
“愤怒与痛苦”,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这种失败的感觉会是愤怒而痛苦的。我想他很迷茫,可怜的孩子,那没小,在他的世界里应该没有未来的概念吧。有那么一段时间他整个的心里全是她的影子。她的蛛丝马迹在他的心里全能激起涟漪。他不知道是否应该和她说话,如果和她说话,他应该如何表达这种迷茫的爱恋。他什么都没想,就是在看到她晃动的头发的时候告诉自己爱上了她。
一生一次的极致经历。
没写完,写不下去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