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吃喝》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朝人的吃喝》精选点评:
●根本不是讲宋朝人的吃喝的……标题党……
●好有爱啊,对王曾祺的处事态度蛮羡慕,然后想吃拔丝羊尾。
●就是这家伙整天引得我肚子饿导致我的节食计划告吹。。。。。。。
●无事读一读,最后介绍西南联大的老师,介绍一些作家都很有趣。铁凝的那段“安屁股门”(安定门)好幽默。最近读了两本还是三本汪曾祺的书,好想去高邮看一看呀。家乡高邮、西南联大昆明、内蒙牛羊、还有北京。一年四季,柴米油盐都化成他笔下的趣味。
●被书名骗了。。。但是还挺好看的~汪老的语言还挺平实的。那一辈的老作家多简单,又不简单。
●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民国师。
●大概是才子。吃喝部分完全无感,记人内容有重复。
●萌萌哒,纯粹是被拌菠菜给吸引来读的
●汪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好喜欢谈师友那部分。
《宋朝人的吃喝》读后感(一):人生百味,这是属于汪老先生的宋朝记忆,也是属于我们的经典留长
对于吃这件事,汪老先生似乎总有独到的见解,记忆中的宋朝,文人风骨,凛然不可侵犯,不食人间烟火,在汪先生的笔下,又充满了截然不同的感觉,在简单至极的描写中体会不同时代的情感经历,了解不同人物的身世性格,了解那一段不曾知道的历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吸引人们去了解宋朝历史,从中体会历史的独特魅力。
《宋朝人的吃喝》读后感(二):人间散仙
极喜欢汪先生的书,不艰涩,不浮夸,不炫技,文字精练朴素,却充满味道,人生百味!
汪先生写美食,真能让读者神往,流着口水,心痒难耐。明明文字不多,却处处蔓着出烟火气,酸甜苦辣透纸而出。
汪先生评历史,往往旁征博引,思路跳脱却又严谨,看得津津有味,耐人寻味。
这本书还有意外惊喜,那就是汪先生写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另一位我喜欢的先生。三篇文章,不同角度,一个生动鲜活的老师,几件趣闻轶事,在亲近的身边人笔下完美呈现,非常喜欢汪先生笔下的沈先生,都是像凡间散仙,人有仙气,却游戏人间。
《宋朝人的吃喝》读后感(三):汪老的“人间味儿”
《宋朝人的吃喝》只是其中的一篇哦,并不是通篇讲饮食的,真说起来,这本书应该是汪老对于自己、对于吃食、对于历史、对于师友的散文合集。
我太喜欢汪曾祺了,既有文人风骨却又充满烟火气, 豁达淳朴、随性真实,还是个“吃货”,一本正经地写怎么做菜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在看菜谱,很逗。因着他,顺带喜欢了与他有关的作者,沈从文、闻一多、老舍、金岳霖、赵树理、林斤澜和铁凝,爱屋及乌,纷纷加入书架,攒着看。
他偶尔沾沾自喜:“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
他偶尔谆谆教导:“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他也曾饱经世变,亲历过人生起伏,但他的文字始终不见悲戚、未有哀叹,相反,他笔下的字儿和事儿平和宁静,真诚质朴,字字句句,透着“人间味儿”。
我特别喜欢他的“苦瓜论”,他由苦瓜类比文艺作品的创作和评论,鼓励创作者尝试更多元,不因不了解而妄然排斥设限;鼓励评论家和读者视角更包容,阅读赏析见仁见智,无分高劣,只要是好作品,就大方地承认其价值及意义,口味宽些,兴趣广些,娓娓道来又坦坦荡荡,温温柔柔地提倡,观点鲜明,让人心悦诚服。
准备把他书通通刷一遍,推荐。
《宋朝人的吃喝》读后感(四):书评
10月份读了群里推荐的《宋朝人的吃喝》,打发了很多在班车上度过的通勤时间。这是一本杂文集,共有四卷,分别谈自己、谈吃食、谈历史和谈师友。这本集子每篇都写得很随性但颇具趣味,在平平淡淡的叙述里,抚慰着班车上要么昏昏欲睡、要么饥肠辘辘的我。
卷一谈自己是先生的开场独白,自报家门。在幼时到成人的人生中,谈及父母亲人、旧疾病患、学生时代、艺术创作等,大致以时间为线,重点事件为点,几篇杂文拉拉杂杂讲出了厚厚的人生阅历。文中谈起《大淖记事》的创作背景,是对自己亲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故事。此前读过《大淖记事》,是本清新烂漫的小说,现在看看背后的创作故事,像见到老友一样感到温暖。站在人生的三十年边缘,向前回望走过来的路,竟也能对号入座,在亲情、疾病、学习生涯中都有点滴感悟。与先生相比自是浅薄,后续的时间就是要把这本书写厚。
我一直觉得能把“吃”这件烟火气最浓的事写得脱俗,写得引人入胜的人一定首先是个生活家,同时也是其他方面的大家。因为吃,能给人联想,能引发发散式的琢磨。这本集子即如是,在第二卷聊吃,不仅聊了先生作为食客在丰富阅历中吃到的好吃食,还聊到自己作为厨师,做出的几道引以为豪的拿手菜。不光止于美食啊,酒足饭饱以后思维之神才能畅快游动,引发的各种思索,所以就有了吃与区域差异、吃与文学、吃与历史。一个历史追溯还引起了我的共鸣。书中提到馋人苏东坡,爱吃烧得很烂的猪头,并浇一勺杏酪解腻。嘎,老祖宗也这么吃?在比利时留学时吃到西餐里的烩牛肉与苹果酪的搭配,还皱着眉头,恹恹地想着“只有老外才这么搭配肉与水果的吃食”。幸好此个人狭隘之感只存于心,否则要为自己的浅薄羞赧啦。说到吃,离开家,离开学校食堂以后,“吃什么”成了每日必思之难题,不知几时能达先生吃之境界。
谈师友,讲了一群有趣、有真性情的人。有种无趣的人生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的感觉。沈从文先生养着边城里翠翠梦里采摘的虎耳草,不拘小节,有幽默细胞的铁凝,浪漫的文人风骨,读来欣羡。
推荐本书,文字轻快,打发时间兼云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