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是一部由艾伦·索金执导,埃迪·雷德梅恩 / 艾利克斯·夏普 / 萨莎·拜伦·科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影评(一):优秀编剧都是理想主义
优秀的编剧都是理想主义者,政治+剧情+真实改编,这三个词就注定了这部电影拍摄的难度。艾伦.索金把这起运动的戏剧张力全部押在了一间法庭上,七个人与一整个体系对抗,这注定就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审判,借一名法官,两名律师的庭上陈词把社会的顽疾道出,而艾伦索金把自己的理想主义藏在了七名被审判的人当中,甚至可以在每个人身上发现一个矛盾点,就是极度理想化的信条和异常懦弱多疑的行为,所以真正的爆发力并不是这场审判的结果,而是最后小雀斑念出那份名单时全场的集体致敬。那些载入史册的理想主义者真正牛逼的地方在于会传递一种观念并形成一种思潮。艾伦索金用一部电影致敬。 不知道这部电影懂王怎么看? 还有就是剪辑的太棒了,情绪和氛围通过人物镜头切换,人一下子被代入进去。 萨沙 拜伦 科恩这回没有那么下三流了,这个角色限制了他的演技,提高了他的下限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影评(二):我们的血
整部电影在编剧上的风格非常索金,带着些理想主义,甚至有规劝的目的。结构上并没有超出之前的水平,只能说是正常发挥,但是他的正常发挥已经比别人强很多了。他在电影还不到一半的时候就甩出了一个小高潮,不遵循惯常的故事结构是索金的正常操作,然后一直压着到最后大高潮直接结束。 拍摄手法上索金并没有非常独特强烈的个人风格,事实上索金的导演水平非常有限,我很怀疑除了Netflix以外还有谁会给他再执导筒的机会。他的导演功力甚至没有发挥他剧本的最大潜力,几处交叉剪辑的节奏都非常混乱,小高潮部分我一点都没被带动起来;脱口秀的部分甚至都很工具,好像想起来了就用一下,忘了就忘了。身兼编导两职的艾伦·索金实在分身乏术了,我认为这次在角色的构建上他甚至都称不上特别成功。 这个事件对历史知识储备要求过高,像我这种小白基本不知道大背景是什么,除了越战以外,总统是谁谁要辞职为了什么我都不明白,索金也没太费心解释清楚。但是同时这个事件与前段时间的事件相似度实在太高,这个时间点放出来实在是恰到好处,在整个BLM事件平息之后跳出来给大家提个醒。 大高潮的部分还是积攒了满满的能量一次性爆发了出来,看得我确实有想哭的冲动。
艾伦·索金好像一直贯彻着自己“mission to civilize”的理想主义,不断地在自己的作品里规劝人们一个理想的、民主的社会或政府应当是什么样的。再就是他把四年一次的投票看做是一种“推翻政府”的行为实在是非常有趣的一种解读,可能米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在革命,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有没有可能去年夏天在芝加哥有七个示威者带领一万个卧底警察进行抗议”实在是笑死我了,这卧底也太多了吧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影评(三):《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这段历史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本片我看了两遍,一次在家,一次在汽车影院,因为人物众多、台词又多又快而且很精彩,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有点跟不上,后来做了一些背景研究感觉好多了。本片的目的主要是还原整个事件曲折又荒谬的过程,以及一次和平示威如何演变成大规模流血冲突和长久又混乱的法庭审判。这虽然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但却对目前的人一点不陌生,与现实息息相关。而且网络时代让这样的冲突变得更加激烈,噪声也越来越大。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1969年七名民-权运动分子因在前一年芝加哥民主党代表大会召开时举行抗-议活动而被控阴谋罪,这也成为60年代民-权运动重要事件之一。
这本来只是大选前一场反越战的集-会,本来是和平的,但因为人群众突然有人喊了一嗓子:“冲啊!” 结果导致了骚-乱,警方开始暴-打示-威者,而七个领袖也被抓。但问题是,他们并没有被马上判刑,而是在一年之后才被起诉,这主要也是政-治环境影响,有人要杀鸡儆猴,希望他们为此付出代价。但七个被告们在法庭上怎么搞怪怎么来,辩护律师们也相当随意,“芝加哥七君子”的审理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滑稽的一场审判。1972年,被判有罪与无罪的“七君子”们全部被释放,推翻了大法官的判决,这起案件引起全美对司法伦理和法庭秩序的反思。
因为题材的敏感性就不多说剧情了。但我觉得本片最大的优势当然是对白,这是索金最擅长的,而且虽然这次不是大卫芬奇指导,但本片的节奏和框架与Social Network那部片(也是索金编剧)非常像。开头(不要错过)短短几分钟,用凌厉的剪辑和快速的对白展示了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后面几场法庭戏也相当精彩,而且真实还原出了当时法庭秩序的“混乱、奇葩、荒谬”,基本上这样的法庭戏在其他影视作品中很少见到。法官真的是扯着脖子在喊,闹剧程度与前几天的美国大选候选人答辩差不多。
“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波拉特”萨莎·拜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吉瑞米·斯特朗(Jeremy Strong) 与艾利克斯·夏普饰演“七君子”中的四人,“囧瑟夫”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Joseph Gordon-Levitt) 饰演公诉人,马克·里朗斯(Mark Rylance)饰演辩护律师。这几个人戏份最多,而且常常是群戏,对白衔接紧密,每场戏都像是一场比赛,球在几个人之间踢来踢去,常常会冒出惊人之语,节奏又很快,难以有停下来喘息的余地,观众要集中精神才能跟得上。迈克尔·基顿饰演总统林登·约翰逊指派的司法部长在后面出现,很像一个英雄人物,短短几分钟的戏相当拉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剧本是斯皮尔伯格13年前找索金写的,而且老斯本来也打算指导,但其间遇到很多波折耽搁,最终老斯希望索金自己上阵,并且要求本片一定要在今年大选前上映。因为老川上任后,美国很多事件仿佛“历史重演”,像极了1960-70年代的美国,类似的警民冲突不断,也常常在网上有各种不正确的言论和阴谋论,混淆视听,导致人民分裂,这种现象正是这个故事要展示的,很应景。
萨莎·拜伦·科恩是老斯在13年前就选好的人选,他对本片很执著,得知索金拿到剧本后就赶紧打电话保证自己还能继续出演。除了演绎了一个嬉皮士领导者外,本片算是他本人较为严肃的一次演出,有很多演讲类台词。埃迪这次的角色是民-运中学生领袖,可能是他演过的台词最多的一个,依然是相对冷静内敛,但也有几次慷慨激昂的对白展示出年轻人容易冲动与愤怒的本质,但最终他依然是几个人中头脑最为清晰的一个;吉瑞米·斯特朗的表演最有喜感,除了嬉皮士装扮外,这个角色也最冲动和感情用事;“囧瑟夫”稍微有些被埋没,因为他的角色略显呆板,远远不如马克·里朗斯出演的七个人的辩护律师那般神采奕奕、口若悬河,后者基本上是片中金句最多的人。总的来说本片卡司群戏很出众。
在本片中,辩论有一个关键点给我印象深刻,就是究竟那场警民冲突是谁先开始的,七个人虽然被逮捕但他们并非冲突的制造者,最终民众证实,其实是警察先动手的。但在那样混乱的情况下,人群里一个人喊“冲啊”,很难说清是谁挑起的,很容易就嫁祸到这七个人头上。这就是很多冲突、争论的实质,当噪音很大,事态难以控制后,一个人突然出了一个谣言或错误解读,就可能变成“事实”,被广泛传播。在网络时代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何本片在这个时代很有意义的原因。同时,影片也展示了年轻人对政治的影响力,很多时候他们确实是历史的缔造者。
本片中的七个人虽然都参与了这次民--运,但却成为了替罪羊。这场审判背后有着更多政--治-阴-谋,但因为这七个人只是平民百姓,没有什么背景,无辜成为一场政-治报复的牺牲品。但他们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公众都有看到,期间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正义不会迟到,面对不公,总会有很多人站出来力挺受到冤屈的人,维护正义。
本片其实也讲述了愤怒有时可导致的后果,很多人初衷是好的,但在愤怒的情绪驱使下,常常会说出或做出不理智的事。比如这些年轻的民-运领袖,都曾心怀反战的决心,但事情的走向往往失去了控制,让他们无法继续自己真正的目标。很多争执、冲突导致人们忘记了最终那些美好的初衷。这也是很多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 而映射到现在,真正和平又有效的方式去表达美国民众对当前政局不满的方式就是选举,这也是为何本片一定要在今年大选前上映。
这个事件在当年也算是获得了世界媒体和公众的瞩目,但因为人物多、过程复杂,一般是以电视剧、纪录片形式呈现,这是第一次改编为剧情片,个人觉得是很有挑战性的一次改编,但最终编剧让一场口水战变得有趣,每个人物都很鲜活。本片在今年奥斯卡颁奖季中会在最佳编剧奖,群体表演类奖上最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