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王》是一部由苑本立执导,巩峥 / 陶红 / 杨钧丞主演的一部动作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道王》影评(一):进度条太快了!!!
这是我看过最尬的剧,一来就开始鬼子来了,然后要打了,然后两分钟撤退了,然后接着牺牲一个人了,接着大家都牺牲了,然后中途都在给每个人建造抗日英雄的背景,然后一点过度都没有,基本上大部分都在给个人镜头,然后就很难受,不知道看点。比起这个可能更愿意看百度然后看原版故事简介。这个真是太尬了特效也太迷了,特别是放“烟花”
《天道王》影评(二):神剧
撤退的路上被日本鬼子布满了地雷 ,两个领路的战士不小心踩上了第一排地雷 ,为了大部队的撤退,两人手拉手一路向前,踩爆了后面的所有地雷[强]直到最后一个雷才被炸飞天 ,两人尸体完整 充分展现了我军战士的钢铁之躯 ,后面的部队含着泪看着两人放完烟花 ,上去抱着两人痛哭不已 。。 最后 本片主角 拿着一把无限弹药的机枪,潇洒地甩去身上的貂皮大衣,干掉了敌人一个连后英勇阵亡 。。 后面坐着两个边看边讨论剧情的中年夫妻,影片还没完 灯就亮了 。 我跑到电影院来看个抗日神剧 还看了这么闹心 真是无语凝噎 。。。。。
《天道王》影评(三):真的是受不了
电影我没看一半就离场了,本来是微商活动免费区看的,但是实在是看不下去,电影演员就像是来搞笑的,背景明明是东北地区,口音却千奇百怪,镜头也是用的够神奇,动不动就给演员特写,关键是满脸也没个演技,给我搞得头皮发麻。再说那些演员吧,我怀疑是白雪公主(某导演)带来的七个小矮人亲戚,剧情更是一点逻辑没有,有一个假扮妓女暗杀日本人的场景,我是真的被导演的镜头给搞吐了,那个哥们还穿个肉色打底裤,我真的是。。。。。看完那个镜头我就走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团队还请人来写影评,刷五星,气的我直接注册豆瓣来对线。
《天道王》影评(四):王道天
大刘城里打工回来后,大开眼界地对青梅竹马的小凤说:“现代科技真是不得了,据说从人造卫星上可以清楚地看见地面上的一切。” 小凤羞红着脸说:“那俺以后再也不和你手拉手到后山去了。”
mmm
中外历史上,与政治有关的女人太多,几乎任何一个政权都离不开女人。常在报纸上看到,英国的绯闻出来了,白宫的桃色新闻又出来了,全世界新闻界闹得那么凶,我看看觉得蛮好玩的。有的学生问,怎么觉得好玩而已?我说这有什么希奇呢?报纸上闹是另外一回事。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权,几乎没有不和女性发生关系的。不过有些是好的女性,有些是坏的女性。和历史的整个型态都有关系,可惜的是古代重男轻女,历史的记载没有朝此方向发挥而已。明末清初文学家李笠翁说的,人生就是戏台,历史也不过是戏台,而且只有两个人唱戏,没有第三个人。哪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论语别裁》
mmm
洋白菜汁治胃溃疡疼痛 [方 剂] 洋白菜(甘蓝、圆白菜、包心菜)。 [制用法] 将洋白菜洗净,捣烂取汁。每次饮半茶杯。 [功 效] 清热散结。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也是胃癌的预防药。 [验 证] 据《药学通报》介绍,用此方治疗100名胃溃疡患者,60%的患者服药后2-5天疼痛消失,90%的患者服药7天疼痛消失。
mmm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mmm
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晋书·列传·第二十二章》
《天道王》影评(五):四星给前半段以及那些民族英雄们
人总是活在枷锁之中。
影片一开始让人很亲切,很有生活气息。不是英雄式的电影,反而更像是小人物。所以也更让人有代入感。
平静的生活下就像是现在的我们,只不过工作不同,邻里朋友不同,地域不同,习俗不同。肯定也会有枷锁,只是不明显。
但是日本鬼子来了,矛盾马上转变,而且越来越锐利。
日本人在山下暂时不会有威胁,国军来求援,家人顾忌安全不愿意,要去打鬼子吗?
一辈子安安分分,只打猎不杀人,要把子弹打在人的躯体上,即使那是日本人吗?
政府已经招安投降,一部分人选择顺从,无非是换了个皇帝,要这样默默地活着吗?
人总是活在枷锁之中,要过亲人朋友那关,要过自己这关,要过社会和民族认同的祖宗的关。
不撞南墙是不回头的。不是我们天生强大,是对手越凶残,我们越强大。
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应该都会想,明天会是什么样呢?家里的孩子老娘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影片里抗日联队出现了,不禁给人一丝希望。
可是又不禁思考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抗日联队怎么办呢?
一个让人绝望的问题,我想我们的民族是幸运的。
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没有星火,就变成星火。
最后,但是也很重要,分享一个观影技巧:请在1小时30分钟左右离场。不知是编剧笔力有限,还是nt甲方要求,后半段nt剧情极其影响观影感受,以上。
《天道王》影评(六):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猎人们
提到今年热度最高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毫无疑问当属管虎导演的电影《八佰》,无论是一个个令人血脉贲张的惊险镜头,还是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舍生取义从容赴死的悲壮场景,都令人如此难以忘怀。
将于10月15日上映的抗战题材大片《天道王》,同样将故事背景锁定在了这段慷慨激昂的峥嵘岁月。然而,与不少观众刻板印象中的红军战士形象不同,在《天道王》中毅然决然投入战争抗战救国的不是别人,正是东北深山里、林海雪原上的猎人!这一不落窠臼的新颖设定,首先就吊足了观众胃口,令人充满好奇。
当然,东北猎人参与抗日战争也绝对不是拍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一场战役——烈士山战役。1938年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曾经是日寇发动讨伐的经行之地。凌晨时分,日军被驻守的第一连发现,第一连当即决定,在河谷平原上的小孤山阻击日军行进。尽管第一连的战士们大都是东北猎户,但个个都堪称名副其实的神射手。一番艰苦鏖战之后,十六名战士共计击毙日军百余人,其中十二名战士英勇牺牲,名不见经传的小孤山因此得名——“十二烈士山”。这便是悲壮与热血共存的十二烈士山阻击战。
电影《天道王》的男主角名叫李玉成(巩峥饰),他还有一个更为亲切的称呼——李把头。把头算得上是东北俗语,有头头、老大的意思。曾在烈士山战役血战到底,并成为最终幸存的四人之一的李福胜,正是李玉成的儿子。烈士山战役后不久,日伪军率领三百余人的讨伐队摸进李炮营防区,对李炮营里的李玉成一家三口而言无异于从天而降的晴天霹雳。战争中血肉横飞的那种残酷与绝望,只有置身其中者才能真切体会。面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敌军阵势,李玉成是选择保全自己的小家直接逃跑,还是义无反顾背水一战阻击敌军?故事的结局,留待观众在电影《天道王》中寻找答案。
如果说题材选得好是第一,那么演员演得好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天道王》之所以能够做到感人至深、让观众动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选对了演员、演员成功演绎出了角色内在的精气神。巩峥饰演的“李把头”李玉成有那种东北人骨子里的豪爽与情义,孟子《鱼我所欲也》当中的“舍生而取义者也”,应当就是像李玉成这样铁骨铮铮的汉子。
在《天道王》里饰演猎户李玉成妻子“郭氏”郭淑珍的陶红同样出彩。在热血野性的战争题材中,女性往往是作为缺乏存在感的默默付出者形象存在的,而在陶红的细腻演绎中,我们同样能看到郭淑珍身上那种永远不会被击垮、永远不可能被毁灭的坚韧气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天道王》向观众呈现了东北猎户在烈士山战役抗战到底的热血故事。充满红色精神的热血故事,令人倍加珍惜今日幸福来之不易。就冲着出品人都是东北人这一点,《天道王》得看!
《天道王》影评(七):猎枪不仅打豺狼,也要歼灭日本侵略野心狼
有关日军侵华,我们这一代人所了解的大多是“八年抗战”,但如今的历史书已经修订为“十四年抗战”,为何这样修订,是缘于“八年抗战”是以1937年的“七七事变”这一日军开启全面侵华事件为起始点,而“十四年抗战”则是以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继而霸占东北三省为起始点,至1945年8月15日军投降而结束,这样计算的“十四年抗战”无疑更客观与精准。
中国人民向来是不屈不挠的民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作为被侵略时间最长的国土,东北大地更是涌现出无数的抗战队伍、抗战英雄,以及众多可歌可泣的抗战事迹,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所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等等。将于10月15日全国公映的战争片《天道王》,就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在东北这片沃土之上所发生的真实惨烈的山野猎户的抗日往事,故事的原型就来自于东北抗日联军“十二烈士小孤山阻击战”和“李炮营阻击战”。
据说电影《天道王》曾用片名叫《猎神阻击》,这个片名虽然没有《天道王》威猛和厚重,但却很直观的点名了剧情内容,毕竟故事所讲述的便是十二名猎户揭竿而起,为了抗联总部突围和群众转移赢得更多时间,与日军大部队多次斡旋、奋力阻击的故事。十二名猎户,本是山林里的淳朴居民,他们的名字都特别接地气,比如老倭瓜,比如老蔫儿,还有他们的带头人李把头等等,如果不是遭遇日军的侵略,他们正过着安定祥和的小日子,无奈国难当头,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全民皆兵的动员之下,向来只杀丛林动物的他们,又将猎枪瞄向了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这帮畜生们。
《天道王》的战争场面是激烈又惨烈,影片全程在东北本地拍摄,为观众还原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比如“把头狩猎”、“红绳请参”等等,也通过剧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十二名猎手的满胸仇恨与一腔热血。耿直又勇敢的东北乡亲们,用他们的血汗与生命,为抗日战争史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悲壮战歌:从前期的突袭,到中期的埋伏,以至后期的血刃厮杀,战线不断拉长,战斗愈加惨烈,而我们英勇的战士们,也在与敌人的屡次交锋中,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强情节的硬核战斗,奋不顾身的前仆后继,那正是全国上下抛头颅、洒热血拼力抗日的一个缩影。
对于战台烽而言,观影《天道王》更加触目惊心的,则是影片所带来的强烈对比,茂密的山林,淳朴的人民,平静的生活,都被侵略者所打破,曾经的家园有多美,被毁的家园有多惨,就会激起我们多少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的恨,虽然时至今日,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七十余年,但是血色仍未淡去,历史不容遗忘,更不容篡改和背叛,《天道王》这部影片的公映,正是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向世界揭露侵略的真相,向世界展示我们世世代代捍卫国土、守护家园的决心。
在今年,我国乃至世界,都遭遇了一场严峻的“新冠疫情”挑战,虽然这不是炮火纷飞的战争,但这同样是一场关乎人民生死存亡的危机。在疫情之下,世界形势也变得愈加复杂,但幸运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与坚强的人民携手同行,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虽然代价是巨大的,但却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保家卫国精神,始终在这片热土上昂扬,而《天道王》的公映,也将给到我们更多的信心与勇气,让我们牢记历史,永葆初心,感恩时代,为迎接未来一个又一个未可知的挑战,而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
《天道王》影评(八):《天道王》:平凡小人物激燃出的民族大义情,永铭记在心
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中,表现的都是普通小人物的故事,往往越是平凡的小人物,所做出的一些超凡事迹,越能激发普通观众的情绪,从而引起内心共鸣,特别是在一些战争题材的影片中,这些特征更加明显,如今年的热门影片《八佰》中,就是一个个小人物所做出的英雄壮举,感动着荧幕前的每一位观众,即将在10月15日上映抗战题材电影《天道王》,同样是刻画了一个小人物组成的群像,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故事加以传颂。
在这部由苑本立执导的《天道王》中,汇聚了巩峥、陶红、沈丹萍、杨钧丞等中、青代实力派演员,讲述了抗战时期,东北深山林区猎人们,面对外来侵略者的压迫,奋起团结抗战救国,并且为了给当时的东北抗联总部撤退争取时间,与日军展开斗智斗勇地顽强阻击的故事,向观众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人性视角,让我们了解更多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展现出东北抗战联军在血与火、生死间的熬炼中铸造出伟大且英勇不屈的“东北抗联精神”。
“勿忘国殇,吾辈自强!”是观看完这部令人热血沸腾的影片后,一直在脑海里漂浮的词句,生活在时下和平年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那段中华民族受尽耻辱的历史,更应该铭记好像片中这些救亡图存的民族英雄们,是他们用鲜血、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安详生活;也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奠定了后来国家繁荣强大的基石,即使在当今中国日渐强大的环境中,也存在着很多遏制我们发展的“明枪暗炮”,可以说像《天道王》这样的影片,也在时刻呼唤着我们的民族精神,让没有经历过战争苦难年代的一代代人们,更加理解团结的力量。
影片取材于真实抗战历史中的“十二烈士山阻击战”和“李炮营阻击战”,因为片中故事背景发生东北深山,所以可以看到片中大部分的战斗场面,是在广袤无垠的森林中,又或是茫茫的雪海之上,枪林弹雨,近身肉搏的动作场面,惊险刺激的爆破场景,在大银幕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既然观众感到“林海雪原”般的神秘,也能够感受到极强的震撼力,巩峥饰演的李玉成带领着一班兄弟,与敌人的斡旋、厮杀、枪战,看的是非常过瘾。
当看到片中胡双全饰演的“老倭瓜”被赤着身子在冰天雪地里拖行,之后又被捆绑在大树上;又或是杨钧丞饰演的庞强负枪倒地等等牺牲场景时,在场的观众都为之动容,《天道王》颂扬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奋斗拼搏精神,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形象,通过刻画他们的战友情、民族义、爱国心,而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也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抗战历史中每一个无名英雄致敬,永铭记在心!
《天道王》影评(九):假期结束,是时候看一部有血性的电影了
十一黄金档刚过,相信大家都在《我和我的家乡》中笑过感动过,在《姜子牙》中年少过,在《夺冠》中热血过,在《急先锋》中高能过……接下来,大家很可能会在这部电影中找到一种久违的感受,用朴实无华形容它,很贴切。
看这部叫《天道王》的电影之前,所长觉得现在可能没有人这么耿直的拍出这样一部电影了。没有全明星阵容和流量支撑,完全聚焦于题材本身。选择这样的题材很吃亏,缺乏娱乐性,很难吸引年轻观众,所以所长挺佩服这个团队的勇气的,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到头来可能只是拍了个寂寞。
不过看过电影之后,所长也明白了,这样的电影是一定要有人去拍的,也一定会有人看的,当抗日英雄们不畏牺牲英勇杀敌的场景出现时,那种骨子里面自带的条件反射能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有所触动。
《天道王》就是一部扎扎实实的抗战题材电影,故事扎实,场景扎实,演员发挥得也扎实。久未在银幕上露面的大陶红这次在里面扮演了抗战英雄的家属,一代美女心甘情愿被这种大棉袄二棉裤的造型耽误,也是个实诚人。
言归正传,《天道王》是以东北抗日联军为史料,以中国抗日战役中以少胜多最著名一次战役——“烈士山战役”为渊源,杜撰出的一个抗战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个人称李把头的东北山野猎人,这个人物带有典型的东北人民的性格,性格直爽,待人真诚,是个地道的东北爷们。“小日本进了咱们的林子,就没了咱们的好,咱不能让外人欺负,咱们有枪的炮手不出山,还能让大家伙拿菜刀、扎枪和鬼子干仗去?”“家都没了,咱这儿可不能由着鬼子来闹。”简单几句东北嗑,就把李把头这个人物英雄主义的一面呈现了出来,他带领同村不愿坐以待毙做亡国奴的小伙伴毅然决然的加入了东北抗联,并三翻四次与日军斗智斗勇,最后在一场狙击战中牺牲。
这是一部足以震撼人心的抗战题材电影,它好看的地方在于影片刻画出的李把头这个人物并非是一个一味冲锋陷阵,口号喊得响亮的模式化的英雄,而是塑造成了一个非常顾家,平时就爱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平民英雄。他有勇有谋,并不蛮干,而是处处发挥他土生土长本地人的优势,烧粮食、炸仓库……其实保卫国家就是先保卫生自己养自己的这个小家。影片中有好几段他凭借在山里的打猎经验赢得漂亮仗,把日军弄得服服帖帖,干吃哑巴亏,这些戏份都很有意思。
东北的白山黑水,成就了影片的独特的视觉体验,深入东北林海的实景拍摄,还有独特的人文自然风光,都把观众瞬间拉回到了电影的情境当中。排山倒海的炮火,生死一瞬间飞舞的子弹,还有影片中每一个抗日英雄们浑身散发出的那种血性,从小范围的突袭到影片最后的殊死阻击战,这些情节的设置和对细节刻画都真正抓住了抗战题材电影的精髓,这部电影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天道王》影评(十):雪林战场与人物群像
回望暑期档,根据四行仓库保卫战改编的《八佰》就因其独特的切入战争的视角、对历史语境的还原而收获口碑成功。而最近上映的《天道王》,同样是一部值得关注的战争电影。
东北雪林里的战场,一直是国内战争片中鲜少关注到的题材。《天道王》将视野放在“十二烈士山阻击战”和“李炮营阻击战”之上,对于东北那片林海雪原而言,这是独属于它的战争记忆。
在如今的黑龙江宝清西部三岔河林场东南,还保留着李炮营遗址。当年,那曾经是东北抗联二路军总部的一道防守线,也是“十二烈士”掩护大部队转移、壮烈牺牲的集结地。在真实事件中,这十二个人用血肉之躯对抗近 400 人的日军。
从历史真实的层面上讲,这一战的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当年提振士气、挫伤日本敌军的关键战。当时日伪急于巩固他们在东北的统治,为进一步侵略而疯狂发动进攻,片中也能看到他们肆意屠杀居民的场面。东北抗联的处境到了“至暗之时”,为了阻击敌人的进攻,抗联第五军三师八团一连的连长李海峰率领十几位战士,在位于七台河小孤山建起两道防线,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终壮士许国。
电影的故事,则是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座东北黑龙江的边陲小镇讲起。即便地理位置偏僻、常年积雪,1938年3月,这里仍旧迎来了日本军的入侵。当地的一群猎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因此加入抗日联军,拿起猎枪与敌人周旋,展开多场惨烈的战斗。
在这条主线之中,影片不仅塑造了核心人物、抗日猎人们的首领李玉成在人生选择上的“大义之举”,同时也塑造了一大批抗日战争中“不凡的平凡者”之群像——他们用自己的生命阻击敌人,最终为抗联总部突围和群众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白山黑土、林海雪原这一环境设定,意外加入抗日的猎人这一身份设定,在抗战电影中鲜少出现,并不常见。《天道王》在故事原型的基础上,以紧贴地域性的叙事,进行了适度的类型化改编,加了不少动作场面。同时,电影的剧本亦书写工整,除了完整地讲述这个抗日故事之外,还写出了活生生的人物群像,让观众能在战争的残酷中,发现其中所隐匿的情感层面的感动与暖意。
可以说,这场以寡敌多的阻击战背后,是一场“明知不可为”,却又为了家国为民族大义“而为之”的战斗。电影里很明确地指出:敌我双方的兵力、装备相差悬殊。遥想当年,12位勇士留下来抵抗日军,其实是抱着一番没有退路的必死之心。而这种对比在电影中也产生了反观式的戏剧张力,击鼓传花般地书写着“游动”式的人物群像塑造,每个人物身上的戏点都很足,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个体。
影片选择聚焦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人物——
陶红饰演的郭淑珍,她在面对“小家”时有着软弱、感性的一面,但最终面对“家国”的危难,她又变得坚强、无畏。本要和小青成亲的强子,在面对家国遇难的关键时刻,选择暂时放下儿女私情,虽然心里总还是念着成亲的事,但他仍旧毅然走上打击敌人的道路,并在最后与小青双双赴死。梁队长面对保家卫国和照顾瞎母的两难选择,梁母的规劝与最后两人被汉奸无情杀害,构成了片中在情感上的一个“高虐时刻”。
与此同时,片中对“兄弟情”的刻画同样令人动容。老倭瓜为了保护兄弟们,宁死不从,在酷刑下被活活冻死。兄弟们含泪在老倭瓜的墓前磕头发誓“报仇”的一幕,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男主角李玉成为了保护兄弟们,单独一人在雪夜营救强子等兄弟的情节,则是将一腔孤勇挥发而出。
纵观影片中的每一组人物,其实都暗藏了不少战争极端环境下“私与公”、“家与国”、“理性与情感”的两难选择。试想,如果没有发生战争,这些人也许并不会成为所谓的英雄,他们都是朴实的“靠山吃山”的猎户。但加之以战争的环境,他们身上的“另一重身份”才被激起,在殊死搏杀的阵地激战中走向无比笃定的“平凡英雄之路”。每个人物的心路变化,通过一组组的矛盾发生转变,让人物形象显得丰满、真实,也更容易让观众共情。
实际上,在黑龙江的极端天气环境中进行实景拍摄,无论对于剧组还是演员而言,想必都是很大的挑战。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干脆、凌厉的枪战戏和大量具有惊悚感、痛感的戏份,的确能够调动起观众炽烈的“反战情绪”:持续的枪击、惊恐的杀害和残忍的酷刑……电影没有回避对战争的残酷的刻画,反而是不断用白描方式,事无巨细地为我们展示战场带来的苦难与生离死别,通过影像来传递厚重的反战意味。
作为一部有诚意的战争片,《天道王》虽然在细节处理上有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它仍旧是近期值得观看的院线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