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是一本由[美]白玛琳(Marlene Barron,Ph. D) / [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精选点评:
●非常棒 各类都很赞
●这套书最爱的是排版和封面等装帧设计。年龄范围是2~10岁,宝宝现在两岁,但是好多都玩不了,不够合适。针对性不太强,实操性却很强,原理的部分很弱,寥寥几笔。文化上有一定差异,比如第1个游戏要用到西餐蛋杯,中国普通家庭没有啊。而且这本关于数学的,我看着都是小学课本会涉及的内容。所以呢,看一看得了。其他的三本:语言、沟通、探索,会更值得看吧。是不是因为西方人的数学比较弱,所以才出了这本数学分册呢?17.4w 区 G78 26171 2899697
●201708#
●纸质很棒,读起来很舒服。利用日常家庭活动,让孩子了解身边的数学规律和关系。50个游戏中,我选了25个出来,计划和孩子一起来实践,当然有些需要改编一下,更适合家庭的材料和个人的喜好。
●蛮有用的,我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蛮看重的
●已购。四星半。这本真不错,游戏好,解释详细,可操作~挑着给好早玩~
●如何和孩子发展共同的关注点,这本书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市面上这类书不多,姑且给8分吧,设计加分,实际就6分水平。
●数学研究的是这个世界上物体之间的关系
●这本真是爆推荐。因为人在2岁左右才开始发展数学概念,书中集合非常多好玩的数学游戏点子!
●互动更适合外国孩子,但看完有很多启发自己重置活动道具,有些直接拿来配材料跟着做就好,比理论要好用很多~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读后感(一):学会好好玩儿(2-10岁的孩子迫切需要的教育)
1、好的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好的吃穿用度,而是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真实陪伴,教会他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处理好跟身边一切人/物的关系。 2、问: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写作文写日记? 答曰:说得多,练得多,写得多。 3、“你永远不及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念书给我听的妈妈。”——《阅读的妈妈》斯特里克兰·吉利兰
4、“玩儿”是学习的最好方法,也是最大动力。
5、发掘孩子内心的潜力,让孩子拥有创造力的一本实用手册。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读后感(二):这确实是一本很好的育儿指南
如果你跟我一样缺乏想象力,但又舍不得那几万块钱一年的各种育儿班,或者说你觉得你自己还没有余力分辨出育儿班的优劣程度,就推荐这一套书。我始终认为,如果希望孩子比我们享受一个更有趣的童年,那么就拿出你的魄力来,认真学习这一套书,并且选择你认为可以记住的,又能针对孩子年龄段的游戏,跟孩子一起进行。
这确实需要很大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比起来各种外出遛娃的活动来说,你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与观察生活的眼睛,然后提出问题,将文中的游戏(大部分环节仍适合于国外生活)来运用在你的日常环境中,我建议这本书作为枕边书,经常阅读,坚持每天阅读,强化游戏中需要提升孩子的能力,然后实践,观察孩子的反馈。
最后我要说的是,克服你内心的焦虑,我们始终无法面面俱到,能做到其中的1-2点,反复强化,已经很赞了。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读后感(三):手脑并用学数学
2~10岁,这是孩子从婴儿成长为儿童、准备接受正式教育的时间,也是孩子接触数学知识的关键年龄。有人说,数学就是加减乘除,但实际的数学的内容则要广泛得多。数学就是研究世界上物体之间的关系。在这本书里教给家长的是如何在游戏里面就把数学给教了,虽然每个步骤都有指导说明,但它也可以是开放的,发散的。
整体数学学习法(whole math)
整体数学学习法(whole math)整合了我们用规律和关系理解世界的所有方法。每观察到一种关系或者规律,就是在理解世界。这种理解可以出现在各个年龄段:爬楼梯、按电梯按钮、卷衣服袖子等,这些活动都是在理解世界。对于小孩子,最好先接触具体的、感官上能体会的东西,进而把它们写下来或者画下来。整体数学教学法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厨房、浴室、汽车、菜市场、商场或者地铁。它不提倡灌输式的教育,它能随时开展、全家参与。理解过程,想让孩子理解数学,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做的事情的过程。所有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一个过程。最先要做的是让孩子接触实实在在的物体,进行数数、归类、排序、描述和计算,然后再帮他学会借助图标、数字和语言,把创建的规律和看到的关系表达出来。从分发筷子到数筷子,从搭积木到按示意图搭乐高汽车,从分门别类地放衣服到旅游前先列出准备衣服,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理解数的真实含义,把数和数字符号对应起来,需要不断地探索、积累和试错。对此、家长要给与孩子支持和肯定。
技能与概念
技能是一项可以习得的行为,而且能在练习中提高。骑车、写字这些都是技能。概念则不能被直接教授,要靠个人的理解。如何实现活动的最大收益,家长需要做到不要催促、不要比较、不要过度测验、承认孩子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
用行动促进理解
数学有很多难懂的概念,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碰上了都很头疼。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东西、一起玩游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涉及跟孩子的活动,家长要摆出师傅和徒弟的合作态度。注意,你的角色不是老板,而是向导。
总之,家长要努力营造一种氛围,接受所有答案,为新思路、新实验、新答案留出空间。这样一来,孩子一高兴,就能自信地走上探索数学的道路,而且永远不会半途而废。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读后感(四):家庭数学启蒙的方法
这本书从数学概念、空间、形状、测量、规律和关系、数学策略等方面设计了一些适合在家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戏。活动的宗旨是让孩子将数学看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工具,将数学学习当作乐趣,并且从中积累自信心。举几个我自己实践过的书上的游戏:
1.把鸡蛋放到杯子里。准备鸡蛋和杯子,让孩子把鸡蛋放到杯子里。理解数学当中的“一一对应”。这个活动可以有很多变化,在2岁之前,孩子对于将物品放入杯子里、碗里、包里、盒子、瓶子里有着无穷的兴趣,放的东西可以根据家里的玩具和实物自定,“一一对应”熟练之后,逐渐增减杯子或者盒子的数量,让孩子从一一对应,发现有多出来或者不够放的情况,引发他的思考,引导他解决问题。
2.测量尺寸。孩子通过电梯数字、车牌号等方法认识了数字之后,可以给他准备皮尺或者卷尺当玩具,带着他进行测量。我家孩子,2-3岁的时候,对于测量兴趣很大,经常自己拿着卷尺量来量去。测量、比较、排序都可以通过这个活动得到锻炼。
3.吃零食的时候练习点数。比如葡萄干、小饼干等。自己说一个数,让孩子拿出相应的数量。孩子能够按物点数,按数取物并且意识到数字代表数量才是真正会数数。
4.自制货币,利用玩具和打印的桌游玩买卖的游戏。我家孩子2-3岁的时候非常热衷玩这个游戏,我用买来的大扣子当硬币,打印了很多带价格的商品图片。通过这个游戏,孩子对于购买和加减、钱的数量、免费、打折有了直观的认识。
5.称重量。可以自制袜子称重器,类似天平。我是买了一个很小的称重器,给孩子当玩具。教他读数字,看重量单位。
6.让孩子自己动手装箱、收拾玩具。感受空间收纳。
7.玩七巧板。七巧板在我看来真的是小小的玩具,无限的创意。我买的是磁性七巧板,更好用。认识形状从孩子小时候就可以开始,看到了形状就可以跟孩子说。3岁之前孩子不仅能认识常见的形状,还能准确的用语言说出来。
8.拼图。2岁之前可以玩自制的拼图,不要的图片可以剪成2片或者4片,让孩子尝试拼。2-3岁可以尝试玩48片的拼图。我们家里有4盒拼图,孩子反复玩了几十遍,孩子喜欢重复。重复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9.通过剪纸和折纸感受对称图形。找几本折纸和剪纸的书或者图纸和孩子一起学着做,我家孩子对剪纸是真爱。
10.制作星期表或者日历表,让孩子记录每天的天气。列表记录、统计也是数学。
11.认识时间。2-3岁的孩子认识了数字,就可以开始教他看时钟,认识时间。先从认识时针开始,等孩子能够认识整点了,再教他认识半点。玩的时候孩子经常请求再玩5分钟,这个时候可以同意,但是告诉孩子自己会用手机计时,听到闹铃就回家。这个过程孩子会逐渐感受到时间的长度。
12.学习看说明书,绘制示意图。2-3岁的孩子能够自己看拼装玩具的说明书,能够自己组装玩具。尽可能多的给他提供这种说明书和示意图让他看。大颗粒的机械拼装积木非常适合3岁左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