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霞》是一本由[俄]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019-3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霞》精选点评:
●''您走進月光裡面,您把它打碎了。''阿霞在我身後喊著。
●幸福转瞬即逝,没有过去,没有未来。
●人间至纯是爱情,人间至景是相欢。阿霞,一个土气的名字,读完却有着梦幻般的感觉。
●半个小时,流畅,动容。
●爱情里感性与理性的抗争,宛如手中沙。
●市图I512 1223,00010100924801。
●幸福没有明天——它甚至也没有昨天;它既不记忆过去,也不去想将来,它只有现在——而且这并不是一天——只是短短的一刻。 《阿霞》,屠格涅夫青春三部曲之一,讲的是: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 而现实是,即使当初答应了,往后也会后悔。有些爱情是用来怀念的,爱而不得反而成为终身美好。 保持朱砂痣,拒绝蚊子血。是多数男人的理想爱情吧。 PS.屠格涅夫真不愧风景大师的称号。
●原来这就是情景交融手法的教科书!短小,散碎,就像回忆,但是又充满细节和情感。
●读完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短小,激昂,又充满遗憾。
《阿霞》读后感(一):《阿霞》
阿霞和H.H先生之间短暂的未曾拥有的爱情。她们在莱茵河畔偶然相遇,交往生情。 未知的事物能够引起我们的好奇和关注,在爱情上也是一样。阿霞的任性奇怪,让H.H好奇着迷,然而随着和兄妹的交往,阿霞的哥哥告诉了H.H先生关于阿霞的身世,关于她行为古怪的原因。“跟一个十七岁的她那种性格的少女结婚,那怎么可能呢?"感情里面一旦有了功利意识,便也会诞生出恐惧。 H.H先生关于这份感情的担忧,烦恼,理性思考,在阿霞要离开的前一天,阿霞约H.H见面,他拒绝了她,他没有说出爱她的话……即使他爱着阿霞。直到阿霞离去,Н. Н.先生才开始了悔恨,寻找。 "我认识了别的一些女人,——但是在我的心里被阿霞所唤起的那种感情,那种热烈的,温柔的,深沉的感情,我再也不能感到了。" 所以啊,当你遇到一个能够让你感到快乐幸福的人,请不要犹豫,珍惜眼前人,比追逐未来,更值得去守护。因为幸福转瞬即逝,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它甚至也没有昨天。它既不记忆过去,也不去想将来,它只有现在,而且这并不是一天,只是短短的一刻。 我们都会遇见爱情,然而当这一刻来临的时候又和往常一样,只有再回忆起时,才发现它曾如何的在我们内心波涛汹涌。
《阿霞》读后感(二):认真恋爱的女孩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三座大山里,屠格涅夫一直是以诗意为代表。即使是在这样一本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自传体性质的中篇里,依旧能感受到他优美的景色描写。不像《猎人笔记》,《阿霞》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浓烈而又燃烧自我的悲剧。
青春期女孩子的暗恋,总是伴随着略微怪异而出格的举动:例如张扬的人突然安静下来,例如低调的人想做大胆的尝试,只希望自己的奇怪举动能让喜欢的人多看一眼,再留心。然而我所知道的大部分暗恋也都仅此而已了,袒露心声的是少数,修得正果的更是稀有。至于向全世界宣告”我喜欢你“,我猜能有这样勇气的人也不会选择暗恋吧。
可是阿霞不一样。一方面她在一见钟情后做出了和平常不一样的反应希望引起H.H.先生的注意,一方面她在抑制不住自己内心情感后又坦诚的向他表白,而最后又因为没有得到回应而迅速逃离。直到看完我也不明白,为什么阿霞对于H.H.先生的感情能来的那么突然,还这么强烈,甚至于到后来她和哥哥加京要连夜逃离伦敦来躲避H.H.先生。
但是我大概能理解为什么她要离开。阿霞是敏感而骄傲的贵族私生女:她早慧,但她也自卑。借用现在流行的理论,原生家庭给他带来了极大伤害。她的母亲在她幼年时极力避免她和父亲的接触,而母亲去世后她被接到了贵族出身的父亲身边。阿霞在环境的骤变下必然会产生不适,也会让她对自己的身世产生思考,而来自寄宿学校同学还有周围人的议论更加催生了她的自卑心理。所以遇到了H.H.先生这样自己喜欢欣赏的男人,她必然是希望自己呈现最好的一面。当她鼓足勇气站在H.H.先生面前,剖析告白换来的是对方的迟疑,她崩溃了。他爱阿霞的特立独行,也爱生活的风平浪静。H.H.先生在最后却是醒悟,明白了爱意,然而当下他也和那些在学校里嘲笑阿霞的女孩们没有一样,没有区别的带来了伤害。她不想要片刻的迟疑,所以阿霞逃走了。
说不好如果阿霞没有离开,H.H.先生会不会真的和她修成正果,太过炽热的爱反而有可能带来隐患。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阿霞这样的女孩子,每一次坠入爱河,都在很认真的燃烧自己。
《阿霞》读后感(三):摘录
我精力旺盛,我那时从没有想到:人不是植物,不能长久地繁荣。年轻人吃着金色的蜜饼,就以为是他每日的粮食;然而乞讨一片面包的时候会来的。可是说这种话有什么用处呢。
“您走进月光里面,您把它打碎了。”阿霞在我身后喊着。 我埋下眼睛,黑色的波浪在渡船的四周跳荡。
我觉得我是幸福的……但为什么我是幸福的呢?我什么都不需要,我什么都不想……我是幸福的。 “您可记得,昨天您讲的关于翅膀的话?……我的翅膀已经长出来了,只是无处可飞。” 啊,一个恋爱中的女人的眼光,——谁能够描写呢?这对眼睛,它们在恳求,它们表示信任,它们又在追问,它们又表示服从……我不能抵抗它们的魔力。我觉得有一股微火像许多烧红的针似的跑遍我的全身。我弯下身去,吻她的手…… 她曾经近在我的身边,她曾经抱着极大的决心,怀着万分天真无邪的心灵与感情来到我的面前,她带给我她那完全纯洁的青春……可是,我并没有把它紧紧地拥在我的怀里,我把我自己本可以得到的那种至上的幸福,那种看到她那亲爱的小脸上闪耀着欢乐和宁静的狂喜的至上幸福失去了……这些思想使我快发狂了。
在我的记忆里,阿霞始终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时期里所认识的那个少女,始终是我最后一次看到的靠在一把矮矮的木椅子背上的那个样子。
我认识了别的一些女人,——但是在我的心里被阿霞所唤起的那种感情,那种热烈的,温柔的,深沉的感情,我再也不能感到了。
那些幸福的日子,那些悲愁的日子,那些长着翅膀的希望和抱负,留给我一些什么呢?一枝无足轻重的小草的淡淡的气息却比一个人所有的欢乐,所有的哀愁存在得更长久——甚至比人本身还要存在得更长久呢。
幸福转瞬即逝,没有过去,没有未来。
碎碎念:
青春期的爱情总是千回百转,转瞬即逝,一不小心就碎了。唯有破碎,唯有遗憾,才会在垂垂老矣时念念不忘。这居然是阅读的第一部屠格涅夫作品,青春爱情自传三部曲之一。也许,我们都曾遇到过这么一个人,交集不多,却到老都忘不掉,一如张爱玲《爱》中的少女,老了还记得桃花树下那个夜晚,那次简短的对话,照亮了余生所有的灰暗难堪。
《阿霞》读后感(四):读屠格涅夫的爱情小说,我们能想到什么?
在屠格涅夫的爱情小说里,棉花球的第一个惊人发现——无论恋爱时的男生在想什么,他们所想的一切都是“始于颜值”。但此“颜值”非彼“颜值”。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审美由“美”的客观性本身来决定。但在陷入恋爱时,人的审美往往不是由“美”的客观现实决定,而是由自我的“美感”决定。通俗的讲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开始迷恋上一个人后觉得对方越看越好看,而越觉得好看就越喜欢,如此往复循环。 然而在棉花球看来,恋爱时的男生们并不总是沉浸在那些由另一半的美好外在带来的幸福快乐里。比如在《阿霞》中就曾经表现过这方面的问题: 即使男孩深深的为女孩子的美好外在所折服,他们内心世界依旧会产生各种矛盾复杂的变化,很多时候甚至比女孩子还要细腻曲折。 俄国少年h.h.第一次见到阿霞的时候就惊艳于她优美的外表。相处两天后,他发现阿霞有变色龙一般的古怪性格。虽然这种性情多变的样子一度使h.h.大为恼火,但是h.h.还是情不自禁将这个奇特美丽的姑娘刻在了心上。爱情犹如命定一般无法阻挡的降临了。 就在这个男孩表现的仿佛要彻底屈服在阿霞的石榴裙下时,他突然做出了一件惊人的举动——h.h.拒绝了阿霞热烈的表白。怎么回事?他们明明前一天还约好了第二天要见面,气氛和感情也都一切正常,怎么表白的时候阿霞却遭到拒绝? 因为h.h.的想法发生了巨变。初相识的时候,男孩对阿霞充满了赞赏和好奇,没多久感情便升温到了嫉妒和怀疑,好奇心和好胜心也完全被激发出来。h.h.会猜忌阿霞跟她哥哥的关系,心里也七上八下的拿不准阿霞对自己的态度。此时的h.h.心里全是刚恋爱时小男生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心思。那时阿霞在男孩眼里始终是一个谜。 但是,这世上但凡是“谜”人们就想要解开。而解开以后那种抓心挠肝求而不得的执着与冲动就自然而然的冲淡了,理性会逐渐恢复对思维的掌控。 在阿霞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准备追赶爱情的时候,h.h.恰好得知了阿霞性格多变的原因,他刹那间清醒的意识到到自己和她完全没有未来。尽管阿霞决定走出过去的自卑开始新生活,但h.h.无法接受和相信,这个年仅17岁的爱自己爱到发狂的女孩子能与自己度过余生。尤其是她还有那么一个定时炸弹一样令人苦恼害怕的性格。 在那些我们深恶痛绝的“冷暴力”背后,隐藏的不正是这样一些我们想不到的“恍然大悟”吗? 在激烈的心理碰撞,多番衡量,和相互比较之后,男孩做了一个自认为英明的决定:他用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标准,给阿霞定下了一个“不合适”的罪名。他决定只搬出冠冕堂皇的借口敷衍阿霞,但绝不签订这份有关彼此未来的永久协议。 在屠格涅夫温柔和缓的讲述下,我们会清楚的看到这个男孩内心里的恐惧,自我和幼稚。他从最初被阿霞吸引,两人之间充满未知和诱惑,渐渐的到他一步步揭开阿霞的面纱,再到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是一份多么巨大炙热的情感寄托,这个过程里他一步步在退却,在放弃。 这番呈现让棉花球无比感慨:无论曾经的心动和爱恋给予一个人多么大的幸福,当他开始用自以为理性的现实标准去执行对爱欲的审判时,一切等待填充的瑰丽未来就都烟消云散了。 棉花球相信他是真心喜欢过阿霞,真心为她失去过自我,也真心因为这份短暂的爱情而快乐的拥抱过全世界。但人与人对待情感的方式和根基始终是不同的—— 阿霞愿意跳进充满风险的爱情炼狱接受考验。而h.h.却觉得,有一座炼狱正在向自己步步紧逼。 对一部分男孩子的恋爱观来说,当颜值,神秘和危险这些引发爱情冲动的元素,被某种外在因素引发的“理性”击退时,不论这份理性针对那个女孩来说是否客观,这段感情里就只剩下了拒绝... 作为19世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在自传性“青春记忆小说”里一改往日严肃深奥的模样,认认真真的讲起了那些纯粹简单的爱情故事。《阿霞》、《初恋》、《春潮》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看似不幸,实则掌控爱情走向的女主角。屠格涅夫在表现男孩子复杂心理的同时,也刻画了她们以爱为筹码步步为营的身姿。 他推翻往日俄国文学里女性寄人篱下渴望爱情的卑微姿态,转而使她们抗起了向爱情发起决斗的战旗。这三部纯粹的爱情小说详细描绘了男孩在恋爱中的心理变化。这种展现,在屠格涅夫优美诗意的笔下达到了一种惊人的高度。 篇幅原因,棉花球只能为大家主要分享《阿霞》这一部爱情小说。但是在同系列的另外两部小说《初恋》和《春潮》里,大家还会看到区别于h.h.的另一种男孩。他们将彻底沦为爱情的囚徒,在巨大的精神折磨里苦苦求索得不到的爱。 其实恋爱是一个很漫长又很严肃的课题。相对于文学作品的可控性来说,爱情在生活中的变量只会更多。屠格涅夫可以告诉我们男孩子们对颜值的屈服,对未知的兴趣,也可以告诉我们他们考虑问题时自有一套独家的应对方法。但是当我们真正面对那个命中注定的人时,也许一切的方法论和大道理都无法阻止我们赴汤蹈火。 当那个人突然出现时,假如我们还是不确定该怎么考量怎么行动,还要去恋爱吗?棉花球告诉你:要。 因为在爱情里双方需要的从不是公式和法则。而是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