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是一本由浙江大学出版社著作,42.00元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精选点评:
●偏向情感方面的嫉妒...其他面向几乎没有提到
●两性关系嫉妒,没有涉及职场间嫉妒
●这本书的嫉妒框定在了两性亲密关系的背景下,而不是社交关系的大背景下,有些局限。如果是一本社会关系的书,也许会更好。嫉妒的确是非常复杂的一种感受,有时候嫉妒会驱使进步,更多时候嫉妒的破坏力很强的。如何不被嫉妒吞没,如何学会欣赏他人,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课题。在这方面,我大部分时间可以和嫉妒和羡慕和平相处,不被情绪困扰,所以从经验的角度看这本书,这本书的框架和建议还挺中肯的。嫉妒心人人都有,并不可耻的,所以当自己或身边人因为嫉妒而攻击性特别强,特别有破坏力的时候,这本书可以读一读。
●主要讲的是两性之间的嫉妒。嫉妒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一种非常正常的情绪。当嫉妒心起的时候,正视它,理解它,并给它空间,因为嫉妒和喜悦悲伤一样,也应是生活的一部分。
●鸡汤 太偏重感情上的嫉妒,其他方面的嫉妒讲得太少了。嫉妒和羡慕是同一件事的两面,与其羡慕,不如达到。
●2019022:后悔当初一时冲动,目睹身边一怪象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偶遇这本书的推介,本着深入了解人性的高大上的意图购得此书,原来探讨爱情关系里的嫉妒心理。可是,此书提及嫉妒之种种,我完全没有踫到啊。所以,惟一意义是确信自己的婚姻会继续稳定地走向未来。
●作者的写作手法是我最讨厌的一种,编一个案例然后煞有介事的分析。 内容难以评价,很多跟我的自身经验是不符的,所以也很难验证作者的看法。但据我有限的经验里,书中提出的一些方法都很理想化,嫉妒心不重的 大概不需要看这本书,嫉妒心重的看了也没啥用处。 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假如存在客观事实的话,每个人对客观事实的认识都是带有偏见的,各种认知及情绪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偏见的基础上的,而多数情况下人们只会加深偏见,而不是消除,于是每个人就会形成有迹可循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太一般 人得有多么单细胞才会只针对爱情产生嫉妒??
●需要时可以按图索骥,不知事情真的发生时效果如何,粗度一遍还是有帮助的。
●了解负面情绪有助于幸福生活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读后感(一):解决了我多年来的困扰
一直觉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永远不是单纯的喜欢不喜欢就能概括的。以前也经历过因为嫉妒闹掰的事情,事后尽力弥补,却还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作者说理透彻,将嫉妒心理抽丝剥茧,并且提供了方案对症下药,我才发现原来很多事情可以不用走向那么糟糕的结局。书中有一套“认知行为疗法”挺新奇的,感觉果然是心理学大师,还是很有操作性的,佩服佩服。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读后感(二):从不嫉妒配偶
逻辑思维公众号里推荐这本书,饶有兴趣的买来读,但是,一点都不适合我!!!
我很幸运,对于配偶没有猜忌,因为他从不制造猜忌的情境,所以,读起来没有实用性,读了很久刚刚读完,收获一般吧!
嫉妒心人皆有之,合理处理还是很必要的!这里有治愈你的嫉妒心的胶囊,嫉妒影响人际关系,加重自己的痛苦,使自己身心俱疲!
就这样,明天虽然周日但是还得上班!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读后感(三):让你“面目全非”的不只是美颜手机,还有这个……
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
这本书是由认知行为治疗领域的先锋作家罗伯特·L·莱希所写。嫉妒是把双刃剑,它虽然能让我们在心里获得某种慰藉,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折磨。作者全面剖析了嫉妒心理,找到了产生嫉妒的原因,解释了它对我们心情和思维的影响,帮助我们有效控制住心理的那个“小魔鬼”。
这次我们分享书中关于嫉妒心理的三个内容,分别是:嫉妒的状态、嫉妒的裹挟和嫉妒的表征。
①
『嫉妒的状态』
在我们日常的情绪中,嫉妒是最隐秘、最危险且最难以处理的情绪。正是因为它的不易察觉,我们往往会把它和羡慕搞混。
羡慕指的是,当我们发现外界存在比自己更好的某种东西时,内心的渴望但不可得。而嫉妒则恰恰相反,我们会去诋毁那些更好的,更优秀的东西。憎恨的原因是,那些成功恰恰反映出了我们自己的无能。换句话说,在“嫉妒”眼里,别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失败。
可以说,嫉妒无处不在。比如同事加薪了,嫉妒会把这个事实理解为:他一定和老板有什么关系,他一定给老板送礼了,他拍马屁的功夫真是一流啊等等。比如,看到别人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了,嫉妒会把它理解为:他一定跟编辑沟通了,他一定是抄袭的等等。在心态的扭曲之下,你会看到,嫉妒的表现是丑化,而丑化的背后是自己受到了威胁,包括地位、经济、自信等。
由于人们非常善于遗忘和自洽,他人的“成功事实”对我们的影响时间,非常短暂。嫉妒对我们更深的影响还来源于人际关系。比如担心合作伙伴或朋友对他人产生比我们更亲密的关系,我们失去兴趣,转而与其他人形成更紧密的关系。尤其是两性关系,嫉妒基本成了很多情侣相处的主旋律。
②
『嫉妒的裹挟』
就像前面说的,别人的成功、和朋友的关系,这种层面的嫉妒,掀不起大浪,也不会产生太多附加问题。可是,两性关系中的嫉妒,不仅会给当事人双方造成非常大的情感伤害,甚至会发展为刑事案件。类似的案例,稍微在网上搜索一下,数不胜数。
数据表明,在男女朋友中,决定嫉妒的主因是情感上的不确定性。比如,暧昧时,双方恋爱关系无法确定,就会缺乏安全感,稍微有外人的介入,都会产生嫉妒心理。当然这种情绪不只针对人,在交往时,游戏、宠物、社交app、娱乐方式等,都有可能成为嫉妒的对象。热恋中,注意力、精力或时间的不专注,都是嫉妒的源头,它们都代表着感情的不确定性。
还有一个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关系越来越稳定后,大多数两性关系中的嫉妒都会逐渐减少。因为经过长时间在情感上的试探和确认,双方关系逐渐稳固,不确定性降低,嫉妒也就逐渐减少了。对应的数据是,一项针对100名女大学生的研究发现,那些处于稳定关系中的女性,比其它女性更不容易产生嫉妒情绪。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异地恋很容易就能打败爱情,因为距离本身就是“不确定性”。“他在干啥?”“她怎么不回我信息?”“她在跟谁加班?”猜测激发了我们嫉妒,消除了信任。
③
『嫉妒的表征』
嫉妒的影响这么大,我们怎么去分辨并加关注呢?基本上,如果在相处中,你或者你的另一半突然有了以下三种行为,那说明你们正在被嫉妒控制,就必须认真对待,找到情感中“不确定的焦点”,并解决它们。
001 以偏概全。只要一件事情不顺心,你或者对方就会把情绪发泄到所有事情上。比如,“每次吃饭,他都在看手机或者打电话。”“她好像不爱我了,这段时间都不理我。”“你就是想分手,不然你为什么一直不给我回信息?”来自你或者对方的这种抱怨,就已经找到了嫉妒的焦点,我们要做的不是反驳,而是找到更舒服的相处方式。
002 非黑即白。不论是讲人还是分析事,极端的观点成了你们谈话的主题,对感情就非常不利。比如,“我们的相处一直都不顺利”“你对我一直都不好”“我们在一起,难道就是为了争吵?”这是典型的不讲理式的论断,毕竟如果真是这样,两人也不可能相互吸引,并走到一起。
003 推卸责任。嫉妒最根本的就是推卸责任,把别人所有的好,都推到阴暗面,且完全和自己割离开。比如,“都是他的错。”“算我瞎了眼,看错了你。”“我没有安全感,都怪他。”说些类似宣泄的话,对感情一点好处也没有。
总结一下,无论如何,嫉妒都代表着在乎。这种把自己的情感、自信、满足都寄托于外在事物的方式,是不健康的。想要过上良性循环的生活,就得把眼睛看向自己,提升自己,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去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美] 罗伯特·L·莱希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读后感(四):摧毁爱情的6个“嫉妒症”,第4个最常见也最致命
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
这本书是由认知行为治疗领域的先锋作家罗伯特·L·莱希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介绍了书中的部分内容,这次我们介绍书中关于嫉妒衍生出的伤害关系行为。
嫉妒带来的行为是自发的,你可能意识不到,或者另一半能够包容,可是,你的行为本身就会伤害两性关系。下述行为绝对是你嫉妒的警示灯,一定要注意。
①
『质问』
“聚会的时候,上次那个姑娘去了吗?”
“你手机里备注10086的号码,究竟是谁?”
嫉妒的最轻程度是试探。人们会通过质问的方式,试探爱人的态度和反应。尤其是对细节的询问,总感觉自己知道的越多越好。直到自己百分百掌握对方的动态。
那种感觉就像警察审犯人,或者父母训孩子,带着不可抗的情绪,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基于嫉妒的质问,往往很难得到答案,你会发现,你问得越急切,对方就一定越抵触,并逐渐对你产生防备。
这下完了,他们的防备在你眼里,又变成了隐瞒,直到对方不耐烦,矛盾在抵触中爆发,伤害了感情,冷淡了关系。
②
『寻找线索』
矛盾产生后,嫌隙就此产生。
嫉妒者越认为伴侣想掩盖某些东西,比如暧昧、高花费甚至是外遇,疑心就越重。因此,到这个阶段,不少人为了印证自己的正确想法,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伴侣的不忠行为。
比如,他为什么今天晚回家了5分钟,为什么他吃了饭就刷手机,为什么他洗澡的时间和平时不一样等等。嫉妒者会放大对方一切“稍显异常”的行为,并不断把它们和自己的想法做结合。这种对不忠的假设,会蒙蔽嫉妒者的双眼,反复琢磨那些不存在的事情。偏见让嫉妒者忽视了伴侣所有的好,这些都是主观意识操纵造成的。
③
『调查痕迹』
光是怀疑还不够,当自己大脑里积累了足够的信息后,嫉妒者就开始着手调查了。比如查看手机信息、检查行车记录仪、核对银行账单等,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验证,用以解开心里的一个个疙瘩。
这种调查甚至会扩散到生活的细节里。如果伴侣和别人有说有笑,嫉妒者又会疑心满布,甚至是和餐厅里的服务员有接触,都不行。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他们会把自己摆在整个世界的对立面,无法享受生活,无法正常社交。
更严重的问题是,嫉妒者心里认定的大部分“确定无疑”,基本都是假的,而造成的关系紧张却是真的。
④
『冷战』
当嫉妒者用一个个虚假的事实把自己说服后,下一阶段就是冷战。他们会以冷漠的态度减少与伴侣互动,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就变成了:“你自己做了什么,你很清楚。”爱人却一头雾水。你会把冷漠当成对爱人的惩罚。
虽然冷战让嫉妒者内心获得了某种平衡,但它的缺点在于,它对改善关系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把爱人越推越远,伤害感情。当然,有时嫉妒者的冷战策略是为了试探感情,可是一旦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关注时,就会更加确认内心的判断,离爆发就更近了。
⑤
『兴师问罪』
当冷战到“忍无可忍”时,嫉妒者就会大发脾气,直接指责伴侣的各种问题。“这个家你还要不要?”“你到底和她是什么关系?”。其实,到了这一步,嫉妒者已经陷入了自己的思维陷阱,不太在意对方是否真的有问题,只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因此,对方的任何解释,都会被扭曲为辩解;对方的任何一点小行为都是证据。
语言能强化情绪,兴师问罪会让男女关系进一步疏远。在厉声指责时,嫉妒者的内心会更加愤怒、焦虑和嫉妒。到了这一步,双方心里都会埋下一个坑,迈不过去是个坎儿,迈过去了是条疤。
⑥
『贬低伴侣』
“我就知道你是这种人。”
“你做出这样的事,我毫不奇怪。”
“别伪装自己了,行吗?”
当问罪也得不出结果时,嫉妒者会把视线转移到伴侣身上,通过贬低对方来让他重视自己,珍惜自己,希望对方意识到失去自己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
到了这个阶段,贬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数落伴侣的长相和能力,一种是威胁对方如果离婚或分手了,会有怎样的结果。比如,“你以后再也看不见孩子。”“你会身败名裂,净身出户。” 这种方法会把双方的关系推入谷底,甚至真的引发分手。因为,敌意赶走了美好,不信任让两人再无交流。
总结一下,和爱人相处是门大学问,很多人都输在了不自知的问题上。对嫉妒的不自知、对怀疑的不自知,但这些精神上的偏差一定会在行动上有所体现,等自己真的亲手毁掉了幸福,再觉悟,那就真的来不及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去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美] 罗伯特·L·莱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