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是一部由David Breashears / Stephen Judso执导,连姆·尼森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意识到哪些东西是你不需要的。哪些是你以为你依赖,但你可以不依赖的。哪些是你真正在乎的。哪些是这一刻最值得珍惜的。这也许就是登山带给我们的意义,这只对认真严肃有思考的人有用,对此不感兴趣的人大可以说:看看书,旅旅行,吃喝玩乐不就挺好,何必遭这罪,脑子进水了吧?!
●在巨大无比的IMAX画面震撼下,更多的感动来源于人性面对大自然时的渺小,和挑战自我的毅力!残酷完美的记录片!
●eight climbers died
●啊!很早前看的!非常震撼!别人问乔治马洛里:"你为什么要登珠峰?"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竟然和into the air是连着的……
●虽然现在出了蓝光,但是原生IMAX纪录片只有在胶片IMAX影院(注意是胶片)才能感受到如同现场般的震撼。画面完美而细腻,场面宏伟壮丽,人的渺小与伟大只有IMAX才能体现出来。
●Perhaps this beauty, I could never feel through my own real
●自然、紧凑讲故事的能力属于那些亲历者,而不是导演,素材并不复杂,贵在这一段包含了1996年珠峰山难在其中的真实故事。光是听Rob罹难的过程已使人潸然。珠峰的险峻高傲让我头一次理解了为什么遇难者如此之多还会有人不断挑战她,太阳系天性啊。
●想起《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中描述Rob Hall遇难前与妻子通话的场景,深刻的绝望而无可奈何。
《珠穆朗玛峰》观后感(一):登山的魅力
听完黄怒波的演讲后,又找来这部纪录片看看。
但这就是登山的魅力,像极了社会,
人们不能总想着去征服大自然,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渺小的像一粒灰尘。
《珠穆朗玛峰》观后感(二):最美的镜头
一部中规中矩的纪录片,由于年代久远反而显露出质朴的魅力。没有试图用手法去煽情,只是记录下这支登山队的行动,还有很重要的96山难。
相比那次山难,平复之后的队员做出继续登顶的决定很了不起。登山的人在出发前会想到自己会死吗?或者说,真正意识到自己也许会死?大家都希望自己是幸运的。于是刚刚发生了山难之后做的决定很让人敬佩!
片中采访西班牙女登山家的一段让人动容:他们会从刚刚死去的那些人的尸体旁走过……那些人在之前的几天还和他们一起在营地见面,而现在永远留在了山上,坐在那,躺在那,趴在那……如果没有在山上亲眼见过这景象的人很难去想象亲历者的感受。
凌晨出发登顶那天的画面是第一次看到……黑暗中几盏头灯鱼贯缓慢的在雪地上前进……那景象不知道像什么,但真的让人感受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但他们微弱的亮点却前进着……太难描述了。这是整部纪录片最美的镜头。
《珠穆朗玛峰》观后感(三):Imax Everst与Into Thin Air
记录片,对1996年珠峰山难有所耳闻的同学应该记得当时Imax队伍也在场,并且提供了大量无私援助。在遇难队伍撤走之后,他们又重整旗鼓上山,拍摄完成这部关于珠峰攀登的记录片,并且里面不可避免的记载了那次噩梦般山难的一些点滴。带队的Peter是美国著名登山家,“14俱乐部”(即完攀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雪山)的一员,并且是96珠峰山难中一支遇难队伍的队长--新西兰人Rob Hall的好友。这次山难是当时前所未有的珠峰单日死亡数量,一场暴风雪加上领队和队员的若干或大或小的失误,夺去了9个人的生命。这次山难的一位幸存者、记者Jan Krakauer此后将经历整理为书,Into Thin Air,此书后来也改编为同名电影。这两部电影在Emule上均可找到资源,而那本书我是在尼泊尔买到的。如果有人喜欢,I'm happy to share it~~ 好片,特别是喜欢登山的朋友,一定会喜欢本片的。
《珠穆朗玛峰》观后感(四):我想回到高处
太阳升起来了,我说,亲爱的,一切都很好。
虽然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但是,亲爱的,你不会知道,在2万英尺的高处,阳光带给我的,是生还的机会,以及勇气。
当我从世界之巅回来,我会隐瞒所有的艰辛和危险,我只想对你说,亲爱的,是的,一切都很好。
在近乎零海拔的城市生活,大把大把的氧气富足地有些沉重,偶尔我会很怀念,在四五千米的高处,用干裂的嘴大口呼吸只有平地百分之七十含氧量的,干燥而且纯净的空气的,那些日子。
那些折磨过我的每一个日子,极度疲累,不想进食,无法入睡,寒冷刺骨,从肉体到精神,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真正的极端考验。
我在心里大声咒骂自己,甚至会骂出声音,我从未真正体会到登顶带来的快感,我只是觉得,自己又一次经历了炼狱般的历练。
可我就是无法阻挡自己向往高处的心,无法阻挡偶尔对高山的怀念。
这个夜晚,当我看完这部足可以称为伟大的登山电影,我知道,我的心又要蠢蠢欲动了。
我想回到高处,或许,就在这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