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的灵魂依怙》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0-04 16: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的灵魂依怙》读后感摘抄

  《我的灵魂依怙》是一本由雪漠著作,48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灵魂依怙》精选点评:

  ●真的没看懂

  ●真正的宗教,仅仅是对某种精神的敬畏和向往。它甚至不是谋求福报的手段。信仰本身就是目的。灵魂的滋养需要灵魂的养分,物质的供给只满足于肉体,那更高意义的幸福取决于心灵的明白与否。当我们发觉,自己贪爱无比的肉体终究会弃你而去;当我们相信,我们苦苦追求的外现很快会成为虚无;你是否应该问一句:我们的灵魂,该如何安置?

  ●读了此书方知自己对于佛教信仰有多无知,不要轻信,不要执着你的的所知!

  ●找了很久没有找到纸质版,看的是电子版,无比真诚、无比殊胜的文字,阅读此书,即是接受灵魂的洗礼。传说是由于某些人居心不良之徒,全力毁灭这本著作,以达到掌握香巴噶举话语权的目的。总之,后来《我的灵魂依怙》的纸质版几乎见不到了,真的非常可惜。但幸运的事,香巴噶举的法脉并未因为此书的销毁而被那些人垄断。大成就者雪漠上师的《大手印实修心髓》、《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等“光明大手印系列”的出版,向世界展示出一个沉寂千年、代代相传至今的智慧体系。曾看到过一个神秘授记,未来香巴噶举的成就者,将如天上的繁星。谁来见证这一切?总会有人的。

  ●对有缘者乃无价宝,对无缘者看到也枉然。

  ●我的灵魂依怙

  ●现在已经很难买到这本书了,对与藏传佛教香巴噶举想要了解朋友可以看这本书,非常的好,也请看不懂的朋友不要乱说。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 著有长篇小说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和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等。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荣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十多个重要奖项。其中,《大漠祭》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和“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雪漠也是大手印文化研修专家,香巴噶举文化传承者,已出版《大手印实修心髓》、《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等大手印文化研究专著。

  ●智慧之窗

  ●奶格玛千诺

  《我的灵魂依怙》读后感(一):觉醒

  有一种觉醒,如同宇宙的运行,非睡非醒,衍生光明黑暗,所有的一切在大爆炸迅间注定,万物本为一体而生,互为道化,和合生灭,轮回往返,顺之一念,万物演变,灭之一念,寂静涅槃,道心为空,缘起为性,性空无二,性既是空,生灭无碍,万法心中。

  《我的灵魂依怙》读后感(二):看了几十页就不看了

  对佛学的理解不深,看的过程中雪漠说任何宗教都离不开神异体验。想不同 的人有不同 的看法,自然可以理解。况且这是难得的实修派的人,看过他的博客,也多启发。

  看到几十页 的时候,说活佛上师也多神异,小偷偷东西,不肯承认,后坠马而死。还有后面一个似乎是妄自菲薄上师,或者佛法,然后也是横祸而死。

  太可怕了,我理解神异。我更理解佛教的慈悲。

  甚至我本身都不接受的大乘佛教的若有人菲薄佛教就坠无间地狱。

  宗教的传播过程中有太多的天堂诱惑何地狱恐吓。可是佛祖在世,还劝世人疑惑,大疑大悟。所谓的神异如果如此必定是邪教了。如果真是佛祖,提婆达多都能成佛,怎会有人冲突他就坠地狱呢。

  《我的灵魂依怙》读后感(三):心量---《我的灵魂依怙》读书随笔(294)

  心量---《我的灵魂依怙》读书随笔(294)

  我自认为自己进步了,这就行。只要每天都在进步,不后退半步就行。如果那一天感到了空虚和无聊,感到了无所事事,那就是堕落和散乱。如果已有这种状态应该立刻警觉,警觉自己懈怠的心。于是,就知道该干嘛就干嘛去了,不可执着于那种现状而不知醒来,那会让你渐渐成为一种习惯。

  一年前当我面对友人满腹抱怨地说着这人,道着那事的时候,友人非常有涵养地对我说:“不要紧,心量大一些就行了。”于是,我就牢牢记住了“心量”这个词。虽然记住了,但真正地懂得其内涵也就是到了今天,有时候,一个词,一句话是不能停留在字面和概念上的,要自己亲自去体会,去验证,那时你才能把这个词渗入到你的生命里,成为你灵魂的一种滋养,这样你才能真正地明白了那句话。

  “心量”这个词与人类的性别无关,与财富地位无关,之与你的心有关。男人不一定都能顶天立地,都能胸怀宽广,很多优秀的女性照样能够独步千古,傲然于世。穷人不一定都是吝啬鬼,富人也不一定都能广济天下,造福一方。这一些都不能从外在的表面现象去评判,而应该进入心的天地才能读出心量的大小。

  心量大的作家,他的视野就广,他会忽略一些枝枝蔓蔓、琐琐碎碎,他不会像个市侩一般写出那些苍白无聊的东西,即使写平凡的日常生活也会写不一般的韵味和诗意。心量大的文人不会在意在世的一切议论和评说,因为他的心是站在人类上空的,是在历史的坐标上书写的。心量大的作家他的思考和境界是超越的,进入了人类终极的思考,所以,他的作品中你看不到那些小的东西,即使写小的地方,小的人物,生活中的小事,但那折射出来的精神却是光耀千古的。

  雪漠说:“文学训练是必要的,但这种训练不难完成。最难的,是人格的修炼。如果他是大海的话,即使绽出一小朵浪花,也会有大海的气息。要是他是个猴子的话,无论他翻出多少个叫人眼花缭乱的跟头,并赢得了千万人叫好,但他仍然是个猴子。”

  可悲的是现在这样的猴子太多了,每天翻腾着种种的花样,尽在花拳绣腿上下功夫,尽在变幻无穷的哈哈镜里自得其乐,虽然也引来了无数的仰慕者和较好者,也换得了一些虚名和利益,看似双方之间都心满意足,得到了娱乐,殊不知这样的危害是极大的,它会腐蚀一群群的人,一帮帮的看客,以至于蔓延开来,淹没了整个的社会,没有几个人能想的那么长远,保住眼前的利益是最大的利益,这是大都人的现实想法,所以,集体的堕落是必然的。

  从心开始,尽量让自己的心大起来,心大了,力就大了。心的力量大了,人生的舞台也就大了,心越大,世界就越大;心越明,路就越广。一切都在于心量的大小。心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境界,那这世界就会在他心里投射什么样的影子。同样是苦难,心狭小者,看到的是不公和绝望,而在心大者眼里那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绽起的朵朵浪花罢了。当你的心足够大时,世间的一切都是自己生命中必经的风景,都是自己灵魂中不可缺少的滋养。

  雪漠在《我的灵魂依怙》中写到:“我常对我的学生说:心的大小决定了事业的大小。心大者,事业也大,心小者事业也小。一个长有老鼠心的人,其命运,充其量只是个老鼠。老鼠腹内是孕不出狮子的。我在长篇小说《猎原》中,写了一个道理:心变了,命才能变;心明了,路才能开。”

  现在人的眼界普遍是短浅的,视线都被物欲所遮挡了,心都被享受和诱惑所迷了,在那张网里死死的挣扎着、颠簸着、撕咬着,怎么也跳不出来,每每想跳,总也抵挡不住命运的大力,于是,有的人就不挣了,任其宰割;有的人挣了一会就泄气了,因为看不到希望;有的人不甘心就死命地挣,因为没有正确的指引,没有标杆的树立,终究也同归于尽了;而极少的几个人,经历了灵魂的历炼之后,经历了千刀万剐之后,最后总在浴火中得到了重生。

  心量的大小决定眼界的高低。为人处事、著书立作,从点点的行为,从滴滴的文字中就可管中窥豹,洞察一切的。

  《我的灵魂依怙》读后感(四):见地---《我的灵魂依怙》读书随笔(291)

  见地---《我的灵魂依怙》读书随笔(291)

  一个人是否有见地非常重要,见地的深浅决定一个人生命归宿的方向。同样一件事、一本书、一段话,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见地。例如:对于金钱,贪婪者视为终生追求的目标,而对于智者来说却与粪土一般,唯恐沾染。对于世间名利,有的人趋之若骛,不惜伤生害命,造下无穷恶业,而有的人视为毒鸠,躲之不及。

  见地,简单地理解就是你如何对待事物。面对这个纷纭莫测的世界,面对这芸芸众生组成的世界,每天都在瞬息万变地发生着、裂变着、组合着。小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大到整个所谓三千大世界,每一个智力健全的人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标准和平台。这也就揭示了一个人境界的深远和狭小,见识的高深和庸俗了。

  读一本书亦然。不管是读宗教、哲学类,还是文学、科普化的书籍,总能从这部书里读出作者的见地来。一篇文章、一则品文也是如此,甚至几句话、几个词就能洞察出这个人内心世界的一切,只要你有足够的智慧。

  雪漠在《我的灵魂依怙》中写到:“真正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是见地的成就,而非神通。”修行亦然,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大自在,大解脱,身心的大自由,了无牵挂。这是一种见地,有了这种见地本身就是解脱。如果达不到这样的见地,还是像盲人摸象、井蛙观天一样,不会真正地全面地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去。没有这样的见地,修行的路是不明确的,也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地”,是不可能证道的。

  所以,一个人的见地很重要,过去禅宗大德说:“我重视你的见地,不重视你的行履。”读好书的目的就在于提升自己的见地。好书如善知识,当你读它时,就等于亲近善知识。善知识会告诉你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虚?什么是幻?他的点点语语无不是在开示,无不是在教诲我们,而我们因为无明和愚痴,因为我慢和所知障让我们蒙住了双眼,看到的,听到的总是不以为然,拿着檀香当炭木。

  一个人有了见地,就不会在某些虚幻的东西上迷惑,也不会被一些外显所诱惑。因为他已经知道是虚幻,是陷阱,是诱惑,是污泥,他就不会上当受骗,他就不会被愚弄、被欺诈、被掌控,他就会迅速的出离,迅速地超脱,而不被一些东西所束缚,所控制。就如,知道某人的黑心,知道他的目的,你就不会受骗一样。知道了前面是陷阱,你就不会掉下去一样。

  我发现世间大多人所谓的“见地”局限在传统意义、世俗意义层面上,翻来覆去地就是围绕这些的观点和思想在打转,在演绎,在宣说,总也跳不出来,其“见地”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见地,甚是无味。而恰恰相反,越是如此的“见地”,越是麻烦,越是把自己捆缚地很紧,摆脱不了,解脱不出来,反而弄巧成拙,

  所以雪漠说:见即解脱。当你的智慧和见地达到一定层次时,当你发现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假象、虚幻、无常、没有自性时,发现的这见地本身,就可以让你解脱。你不再受它的诱惑,就解脱了,放下就解脱了。这也就是《我的灵魂依怙》书中所言大手印见地,大手印既是修持法门,更是见地。

  读雪漠的小说也是如此。雪漠借助小说这种形式作为载体,把自己悟到的智慧和对世间万物所拥有的见地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一一诠释了出来。有的人对此不以为然,仅仅认为是一部部的小说,故事,是文学作品,仿佛与自己想象的相差甚远,其实,这是一种很无知、很自我的偏见,是没有智慧的体现。所以雪漠在《我的灵魂依怙》书中写到:“看文学作品亦然,深者探其深,浅者窥其浅,其见解,不会高过心去。”

  在雪漠的书籍里,不管是他的哲学著作还是文学作品,都透出一种不一样的意蕴,不一样的智慧和见地,它澄明、简洁、干净、直指人心,读书就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见地,有了一定的见地,你就能洞察出种种的真相来。

  《我的灵魂依怙》读后感(五):心量---《我的灵魂依怙》读书随笔(294)

  心量---《我的灵魂依怙》读书随笔(294)

  我自认为自己进步了,这就行。只要每天都在进步,不后退半步就行。如果那一天感到了空虚和无聊,感到了无所事事,那就是堕落和散乱。如果已有这种状态应该立刻警觉,警觉自己懈怠的心。于是,就知道该干嘛就干嘛去了,不可执着于那种现状而不知醒来,那会让你渐渐成为一种习惯。

  一年前当我面对友人满腹抱怨地说着这人,道着那事的时候,友人非常有涵养地对我说:“不要紧,心量大一些就行了。”于是,我就牢牢记住了“心量”这个词。虽然记住了,但真正地懂得其内涵也就是到了今天,有时候,一个词,一句话是不能停留在字面和概念上的,要自己亲自去体会,去验证,那时你才能把这个词渗入到你的生命里,成为你灵魂的一种滋养,这样你才能真正地明白了那句话。

  “心量”这个词与人类的性别无关,与财富地位无关,之与你的心有关。男人不一定都能顶天立地,都能胸怀宽广,很多优秀的女性照样能够独步千古,傲然于世。穷人不一定都是吝啬鬼,富人也不一定都能广济天下,造福一方。这一些都不能从外在的表面现象去评判,而应该进入心的天地才能读出心量的大小。

  心量大的作家,他的视野就广,他会忽略一些枝枝蔓蔓、琐琐碎碎,他不会像个市侩一般写出那些苍白无聊的东西,即使写平凡的日常生活也会写不一般的韵味和诗意。心量大的文人不会在意在世的一切议论和评说,因为他的心是站在人类上空的,是在历史的坐标上书写的。心量大的作家他的思考和境界是超越的,进入了人类终极的思考,所以,他的作品中你看不到那些小的东西,即使写小的地方,小的人物,生活中的小事,但那折射出来的精神却是光耀千古的。

  雪漠说:“文学训练是必要的,但这种训练不难完成。最难的,是人格的修炼。如果他是大海的话,即使绽出一小朵浪花,也会有大海的气息。要是他是个猴子的话,无论他翻出多少个叫人眼花缭乱的跟头,并赢得了千万人叫好,但他仍然是个猴子。”

  可悲的是现在这样的猴子太多了,每天翻腾着种种的花样,尽在花拳绣腿上下功夫,尽在变幻无穷的哈哈镜里自得其乐,虽然也引来了无数的仰慕者和较好者,也换得了一些虚名和利益,看似双方之间都心满意足,得到了娱乐,殊不知这样的危害是极大的,它会腐蚀一群群的人,一帮帮的看客,以至于蔓延开来,淹没了整个的社会,没有几个人能想的那么长远,保住眼前的利益是最大的利益,这是大都人的现实想法,所以,集体的堕落是必然的。

  从心开始,尽量让自己的心大起来,心大了,力就大了。心的力量大了,人生的舞台也就大了,心越大,世界就越大;心越明,路就越广。一切都在于心量的大小。心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境界,那这世界就会在他心里投射什么样的影子。同样是苦难,心狭小者,看到的是不公和绝望,而在心大者眼里那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绽起的朵朵浪花罢了。当你的心足够大时,世间的一切都是自己生命中必经的风景,都是自己灵魂中不可缺少的滋养。

  雪漠在《我的灵魂依怙》中写到:“我常对我的学生说:心的大小决定了事业的大小。心大者,事业也大,心小者事业也小。一个长有老鼠心的人,其命运,充其量只是个老鼠。老鼠腹内是孕不出狮子的。我在长篇小说《猎原》中,写了一个道理:心变了,命才能变;心明了,路才能开。”

  现在人的眼界普遍是短浅的,视线都被物欲所遮挡了,心都被享受和诱惑所迷了,在那张网里死死的挣扎着、颠簸着、撕咬着,怎么也跳不出来,每每想跳,总也抵挡不住命运的大力,于是,有的人就不挣了,任其宰割;有的人挣了一会就泄气了,因为看不到希望;有的人不甘心就死命地挣,因为没有正确的指引,没有标杆的树立,终究也同归于尽了;而极少的几个人,经历了灵魂的历炼之后,经历了千刀万剐之后,最后总在浴火中得到了重生。

  心量的大小决定眼界的高低。为人处事、著书立作,从点点的行为,从滴滴的文字中就可管中窥豹,洞察一切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的灵魂依怙》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