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格物·下山先生
人到中年,最大的焦虑,不是上有老下有小,而是走不出困住自己的围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一部三国,尽是千古英豪,但能够笑到最后的人物却屈指可数。那些传奇人物有的如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有的如周瑜因气量狭小,郁郁而终。
人生如三国,处处是陷阱,其中之一便是中年危机。要想摆脱危机,笑到最后,就需要走出人生的三座围城。
走得了麦城:不惧失败
陆游在《烟波即事》中写道:“莫为风波羡平地,人间处处是危机。”
人生的路程走到了中年,往往已经小有成就,也因此害怕失败,害怕失去已有的威望。但是,人间处处是危机,没有人能够永远避免失败。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的武圣关云长,从温酒斩华雄,到樊襄水淹七军,一生威风凛凛,威名响彻华夏大地。刘备视他为兄弟,曹操引以为知己,孙权亦想使其为己所用。
可是谁能想到忠勇无双的关羽,却在麦城这个小地方栽了大跟头,并且再也没能够爬起来。
《三国志》中评价关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关羽虽然战绩辉煌,但是由于他心高气傲,只要输一次,他便会再难翻身。
心高气傲的人,输不起。
那一年,刘备拿下汉中,关羽也大败曹军。水淹七军,生擒于禁让关羽膨胀到了极点。帐中谋士曾提醒过他注意吴国的偷袭,他却不以为意。
骄兵必败,此乃兵家至理。不出所料,吴国的吕蒙连取荆州、江陵,所到之处势如破竹,而关羽则节节败退,直至被围困在人生的最后一处据点——麦城。
不愿折服的他拒绝了孙权的招降,最终被处死。
输不起的关云长最终没有能够成功走出麦城。
与其整日忧心避免不了的失败,不如坦然面对人生中必然会遇到的挫折。
大丈夫能伸能曲,并非圆滑世故,而是一份成熟和理性。
面对身高马大的屠夫,身材瘦小的韩信自知没有胜算,从而甘受胯下之辱,保全自身。选择接受暂时的屈辱,不在无谓的争斗中消耗实力,是韩信的大智慧。
不争,方能与之争。无为,方能有大为。
老子在《道德经》中尝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当刀被打磨的最锋利的时候,常常也是最容易损坏的时候,而且这种损坏不可逆。
因此,与其专注于将刀打磨的更锋利,计较一时一地的成功,不如将锋芒收藏起来,容忍一时一地的失败,以柔弱胜刚强。
年轻时不知人生漫长,拼命追求功名利禄。及至中年,面对麦城之围,若能做到不惧失败,看淡功与名,方能以退为进,成功走出麦城。
守得了空城:不畏强敌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三国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想最合适的就是“谋略”。
一部三国史,就是谋士之间的较量。
决定三国命运的,看似是武将的龙争虎斗,实则是谋士的智慧。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胜过千军万马的,不是武艺高强的武将,是智慧之人的谋略。三国是一个需要谋士,产生谋士的时代。蜀国有诸葛亮,魏国有司马懿,吴国有鲁肃。而其中,诸葛亮则最为有大格局,大智慧。
蜀魏之战,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后,乘胜追击,逼近西城。
西城城内只有老弱病残,几乎是一座空城。此时坐守西城的,正是诸葛亮。
缺兵少粮的诸葛亮,如何对抗司马懿的数万大军?
面对危机,匹夫之勇很有可能就会导致全军覆没,西城失守。此时,只有沉得住气,才有可能成功化解危机。
诸葛亮面对强大的对手,并没有慌乱,而是仔细研究起了对手。基于对司马懿的了解,诸葛亮摆出了空城计。西城城门大开,自己则独坐城楼,饮酒抚琴,悠闲自在。
小心谨慎的司马懿果然担心有诈,决定退兵观察,结果错失了攻城良机,后悔终生。
诸葛亮能够成功退敌,是因为他的格局和智慧。
因为知己知彼,所以临危不惧;因为运筹帷幄,所以从容自若;因为冷静沉着,所以成功守住空城。
年轻时看《三国演义》,喜欢五虎上将,喜欢他们征战沙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迈。血染山河的悲壮看得让人热血沸腾,恨不能立马投身军营,报效国家。
及至中年,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随着视野眼界的扩展,逐渐多了一份沉稳,少了几分鲁莽。再读三国,才明白真正勇敢的人,是能够一人一琴独守空城的诸葛孔明。
欧阳修说:“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勇敢的底气是智慧和谋略,智慧的底色则是人生的视野和格局。
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即是一位有着极高格局和智慧的人,这也是他能够成功的秘诀。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挤兑风潮。为了应对这次危机,胡雪岩连忙从外赶回。然而赶回杭州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询问挤兑的详情,而是询问伙计们的伙食情况。看到店里的伙计们吃得并不好,他当下吩咐给大家准备火锅。
面临破产倒闭的危机,店里的伙计们看到胡雪岩还能如此沉得住气,顿时心就安定了下来,最后成功度过挤兑风潮。
潜水喧哗,深水沉静。面对中年的种种危机,面对强大的对手,若能多一分沉稳,少一分急躁,定能成功守住空城。
取得了樊城:不失机遇
小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威震华夏的关二爷,和智谋无双的诸葛亮会心甘情愿地辅佐刘备。
等到长大了才终于明白,半生坎坷,却从未放弃,只要有一丝机会都会稳稳抓住的刘备,才是人到中年的最佳路径。
在《说苑·谈从·》里有这样一句话:“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面对天赐良机,如果犹犹豫豫,反复斟酌,不仅会错失良机,还会反受其害。
樊城,就是这样的机遇。
一生漂泊不断的刘备,直到四十多岁仍然寄居在刘表帐下。在新野当个小小的长官,这辈子或许就这样了吧。但樊城,让中年的刘备再次看到了机会。
凭借着半生积累的经验和眼光,刘备知道徐庶的建议可行,坐镇樊城的曹仁刚愎自用,只用略施小计,就能拿下樊城。
刘备在关键时刻展现了自己的魄力与胆识,取樊城,破曹仁,一切水到渠成。并且,正是在拿下樊城之后,刘备结识了诸葛亮。
成熟的人善于化危机为机遇,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不成熟的人反而会斤斤计较可能遭遇的困难,止步不前,最终错失良机。
乔布斯,堪称一代美国商业奇才。可是,在他30岁的时候,曾经受到了人生的一次致命打击。他竟然被他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开除了。
30岁,正是一个人步入中年门槛的时候,正是数年的奋斗应当开始有所成效的时候,乔布斯,却跌入了人生的谷底。
人生尽是危机?又何来机遇?
但深陷绝境的乔布斯却看到了机遇。经过数个月的消沉,乔布斯发现数字动画电影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重新创立了一家动画电影公司。
最终,他制作的《玩具总动员》成为了世界动画电影史的经典,也成了无数人津津乐道的童年回忆。
巴尔扎克曾言:“所谓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的人。”
年轻时闯荡社会,遇到种种挑战和机遇,都靠一个“闯”字。
及至中年,少了些锐气,却多了一份洞察和决断,既能够把握住真正的机遇,又能够沉着耐心的等待时机。如此,方能拿得下樊城。
有一位事业十分成功的朋友,他的人生大抵就是如此。
早年因为家里穷困,不得不早早出来打拼,在学理发店做学徒。凭着一股闯劲和意志力,硬生生从学徒做到了老板,自己开了店,买了房。本来在县城,做个小老板,日子还算滋润。况且已经将近三十,不折腾的话,一辈子也是安安稳稳。
后来偶然的机会让他看到医疗器械的市场,他坚信这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便拿出早年所有的积蓄在大城市开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一切重新开始。
最后,他的洞察和判断,没有让人失望。从农村到县城,他走了十年,从县城到大城市,他只走了不到两年。
若能拿下樊城,余生,便不再有遗憾。
这两年国内电影业发展不景气,很多中年女演员遇到了片荒的危机。
面对危机,中年女演员殷桃却自豪地说:“我是没有年龄感的。”
中年是一座座围城,与其踌躇着不敢突围,不如主动出击。
面对麦城之围,愿你能够看淡得失,不惧失败;
面对空城之危,愿你能够沉着冷静,不畏强敌;
面对樊城之机,愿你能够当机立断,不失机遇。
若能走出这三座中年的围城,就能够重新看到人生的方向。
今后的人生,焦虑不再,热爱不止。
你若喜欢,点个“赞”或“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