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男孩憂鬱之死》是一本由提姆.波頓著作,時報文化出版的精裝图书,本书定价:120.0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牡蠣男孩憂鬱之死》精选点评:
●在这星球上到处奔跑的孩子们 不是谁谁的欲望 古怪的孩子们 就在身边
●春药不错
●_(:з」∠)_ 原来以前看的图不配文字差这么多。我喜欢瞪眼女孩跟牡蛎男孩还有毒气男孩还有木乃伊男孩。。好吧其实都好喜欢_(:з」∠)_。
●蒂姆伯顿~~~!!!!!
●For Halloween, Oyster Boy decided to go as a human.
●好看!
●Tim一贯的故事风格,画面简单,内容也简单,甚至不完整~不过,还是很有看头
●Tim Burton是个怪才 他可以轻易的就刺痛我的心 但同时又在对我说[你已经很幸福了不是么]
●我的妈呀,竟然有一幅画和我画的是一样的!
●悲惨,同时妙不可言
《牡蠣男孩憂鬱之死》读后感(一):太哥特,太黑暗了
几米作品给人的感觉还算阳光。
这部作品和几米反差很大。
几篇故事不连贯,寓意太西方化。
没有接触过西方人文的读者理解比较难。
又能隐约的让人感觉和自己的生活际遇有某种类似的共鸣。
《牡蠣男孩憂鬱之死》读后感(二):我把这本书整本下载翻译打印自画封面过
一点点用谷歌翻一番啊!自己斟酌字句啊!看了一遍又一遍啊!
这你妈就是爱呀爱呀!!!
自己为自己翻译了一本书啊!想起来都很有爱呀!!!!
没别的,期待大陆版!!!!
:死豆瓣我的评论哪里短了,评论!!这东西看的不是长短是软硬好吧!!
《牡蠣男孩憂鬱之死》读后感(三):这不是温暖绘本,也不是MOVIE剧本,这是Tim Burton大叔的罗夏墨渍测验本
Tim Burton和David Tibet这俩哥们在我脑中一直是影像叠加的,GOTHIC气息太浓重了,偏偏还都童趣的很,T.B大叔小时候曾经在后花园埋过一根骨头,期望发芽出个他的小新娘,然后就有了那部Corpse Bride,当时我就被大叔的这份GOTHIC震憾了,深深滴啊!
此后,大叔的每部片也都不同程度的震憾到我了,包括这小绘本,说实话,真要把它和大叔的那些MOVIE剧本比起来肯定是寒碜的,基本上它那里头的22个小故事都没头没尾的,有两个故事居然离谱到只有一幅画,这样不靠谱的小故事大叔也能凑足22个?不容易啊。
至于里头的那些主角,不管是BOYS还是GALS,都莫名其妙的够可以的,太意识流了。
还是不要把这书拿来和T.B大叔的那些MOVIE乱比了,没什么好相提并论的,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嘛,我敢打赌买了这书的粉丝十有八九都在肉痛,忠粉除外。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看点的,如果你把这书纯粹当成是T.B.大叔的罗夏墨渍测验本来看,那就很有意思了,GOTHIC的看点潜伏在童趣的表象之下,有待挖掘啊,嗯,看得出来大叔童年的阴影很重啊,父母关系也挺紧张的,处的几个对象也都挺那啥的,太GOTHIC了,难怪会有心理阴影了,这点直接反映到他拍的那些片里去了,^_^!开玩笑的~
《牡蠣男孩憂鬱之死》读后感(四):其实我们只想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
同时买了奈良美智的《用小刀划开》和蒂姆波顿的《牡蛎男孩忧郁之死》。感觉两本书都是同一类型的。他们笔下的男孩女孩都不是漂亮可爱受欢迎的孩子。
读第一遍的时候走马观花,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读第二遍的时候,恍然间似乎有点明白了那些悲伤的诗歌背后的含义。
似乎从小到大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一个受欺负的孩子,就像毒气男孩、布里干酪男孩、木乃伊男孩。他们受欺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污遢,胆小、甚至仅仅是因为胖。他们还是孩子,没有反抗的能力。童年的经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美好,聪明乖巧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善良的,有的人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不知道有多少受欺负的孩子最后像木乃伊男孩那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垃圾女孩》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她原本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她感到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他,于是离开了他......在爱情里的自卑,毁掉的是两个人的幸福啊。
同样,《香瓜大头》也是自己毁掉自己的幸福的例子,为什么不能放弃平白无故的忧郁,选择乐观一点呢?
《牡蛎男孩忧郁之死》是一个很悲伤也很血腥的故事。是不是有的父母爱的并不是孩子本身,而是这个孩子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如果他是残缺的,遭人耻笑的,那么他带给父母的是不是都是痛苦?还不如选择不要这个孩子?如果可以用一个不太喜欢的孩子交换一个可爱健康的孩子,那么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亲情究竟是什么?
读第二遍的时候也终于明白了最后那句话的含义,这是献给那些没有生活在阳光下的孩子们的书,只有那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
《牡蠣男孩憂鬱之死》读后感(五):书中 有你也有我
父母在海边度蜜月,成功孕育了个男孩,但生下来的时候儿子却是一半人一半牡蛎,还有海水的味道。牡蛎男孩爹不疼妈不爱,受尽各种冷遇,如果你用看丑小鸭的心态来等着他有一天能够吐出珍珠一类的完满结局的话,那只能让你失望了。最后,牡蛎男孩的爸爸某方面不太行了,就把牡蛎男孩杀了吃掉来壮阳。故事就这般结束了。
当然,就在你对这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主题还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还有更多诡异的黑暗故事等着你:在公园里遇到一个姑娘,长了很多眼睛,失控哭起来你全身都要湿透;污渍男孩是超级英雄,但干洗账单却和天一样高;瞪眼女孩获得瞪眼冠军,她的眼睛终于可以休假,两只眼球在河边晒太阳……一本书,23个黑色故事,各种诡异无厘头的悲惨故事,足够荒谬,足够让人大跌眼镜,足够让形容词穷。简单的文字,粗糙的画风,哥特范十足,让人马上联想蒂姆伯顿的电影。对,这就是鬼才导演蒂姆伯顿的画集《牡蛎男孩忧郁之死》。
说起蒂姆伯顿,爱看电影的人都不陌生,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总是能让人叹服:《剪刀手爱德华》里的古宅和剪刀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那个全是巧克力做成的美丽世界、《大鱼》里父亲的奇幻旅行、《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另一个国度,当然除了够奇思妙想,处女座的蒂姆伯顿还有一系列黑色作品:复仇扭曲人性专门杀死顾客并做人肉馅饼的《理发师陶德》、从头黑到尾的《断头谷》、善良僵尸丑恶人性的《僵尸新娘》等等。这些电影,无一不弥漫的哥特式风格,诡异、寂寞、惊悚、但又有一点小希望和小温馨。他是我非常喜欢、欣赏和爱的电影人,那些伟大的谁谁谁,我给的感情是崇拜。
不同于其它常规线路的电影人,蒂姆伯顿和他老婆海伦娜从来都是特立独行一类,即使是奥斯卡颁奖现场,两人都是乱七八糟的头发和妆容。他也不像任何一个电影导演,他可能不主流,也不是所谓大师殿堂级人物,他只不过是个爱想象也有能力将想象世界表现出现的人。剪刀手爱德华,据说是他小时候一个人呆在家里无聊了随手画的一个形象,孤独的样子渴望武装保护爱人但有受困于自己的特异能力。
电影是他想象力一次次的具象化,书则是表面化,看这本《牡蛎男孩忧郁之死》没有看电影那样各种手法带来的集中效应,读者能够看到的寥寥几笔的图画惜字如金的叙述,但越是简单,越是能捕捉到这个喜欢漫游在自己想象世界里的鬼才脑袋里那些一闪而过的真实梦境。他在做梦,读者则漫游在他的梦境里:一个个光怪陆离、但又妙不可言的故事。
《牡蛎男孩忧郁之死》,光是说悲惨不足以概括这本书的主题,因为蒂姆伯顿从来都不是世俗的想要观众读者被感动被煽情的人,好像也不是要去贩卖某一种价值观世界观一类,可能也没有什么所谓主流思想要表达要弘扬,他只是表达他自己,将自己的想象空间表现出来给你看,从中你看到人性丑恶也好,悲惨寂寞也罢,各花入各眼。如果要分享一点《牡蛎男孩忧郁之死》个人读后感,我可能只能说,每个人心里都有无数个悲惨的自己,这些奇怪的人物他们身上有的孤独、孤傲、自卑、被遗弃、忧郁等等,真实的世界里谁没有经历过?蒂姆伯顿是处女座,龟毛爱完美但又深知完美遥不可及的人,孤独又自我,傲气又自卑,一个不断挣扎在矛盾中又喜欢坚持的人。我也是。所以,深爱他的所有电影,也深爱这本小书,不同的时间,我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不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