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是一本由東野圭吾著作,獨步文化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NTD280元,页数:304 頁,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精选点评:
●加贺君初登场,表现不错啊!不过其实我一直怀疑的是老师。。。
●凶手是谁已经不重要了,那些人、那些事儿纠缠不清,像黏在鞋底的口香糖一样,让人在挥之不去中感到无可奈何的厌烦……
●作为加贺刑警的出场作,有些人将会当警察这种事是一早就有兆头的啊
●加贺恭一郎出现的第一部小说。可是不是那么好看。看到一半猜到结尾。动机略有牵强。一般般。
●对牌法完全略过了 我这么蠢肯定看不懂 腐败的友情?都算不上什么事 这样就随意的自杀和杀人 根本没有什么友情吧 就算把局设得再诡秘 起始动机写得如此草率都只能是一部劣作啊
●不喜欢,人物都塑造的太单薄好无聊。自杀者的理由也是让人无语了。关键是我想看加贺的初恋啊,就这样太监了……
●两个杀人动机都很诡异……
●加賀初登场的本格作品,虽然茶道那里的诡计蛮简单的,不过要理顺思绪还是得慢慢来,密室诡计也有点作弊嫌疑~ 看到最后若生对华江温柔地说着:“忘了吧,包括我”,有点泪目的感觉啊,这不仅仅是对自己没有保护到恋人与朋友的自责,更多的是无奈吧
●这个茶道游戏真的是复杂哦,看完一本书也没搞懂到底怎么玩……
●2016.1.4
《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读后感(一):就推理而言,是很精彩的小说
东野大大终于正儿八经地叙述了一个让人“心服口服”的诡计,就其动机的阐述而言,则是一如既往的复杂。杀人游戏被毕业季的哀伤所掩盖,让学生党读来更有一种忧伤之感。惊讶于豆友的评分比较低,可能是大家更感兴趣力透纸背的人性,象牙塔里发生的一切勾不起读者的兴趣所致吧。但就迷题的设置,到最终的解答,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加贺的推理过程不够清晰,而是各种“顿悟”的结果,算是美中不足了吧。
《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读后感(二):毕业前的杀人游戏
当友谊面临了选择,是该放弃还是保留?整部小说的前大半部分都是写着这一群朋友的友谊,那种看似说着最好的朋友,但却永远不会知道对方最深处的秘密的关系。直至小说的最后,最亲密的爱人背叛,最亲密的朋友背叛,主导了这一切杀人事件的发生。
朋友这个词,从看完了这部小说之后必须重新审视。似乎,这个世界上的友谊都被蒙上了一层灰暗,该是坚持友谊万岁,还是只相信自己?到底有多少友谊是最终不会背叛之路?
人性的真实似乎再一次从这部小说中揭发,无论友谊、爱情在面对自己的欲望时,似乎都显得不堪一击。东野大叔的小说再一次审视了这个社会的人类关系。
《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读后感(三):人心可畏
这是加贺的第一个故事,原来加贺小时候这么乖乖乖的了。也许注定了加贺就是下一位人民警察,教师这个岗位并不能捆住加贺。原来爱情友情都不是实打实的坚定,藤堂可以为了声誉放弃就祥子,并且二次下重手。华江和若生为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可以下药伤害波香,打破波香的梦想。而且波香苦于梦想被破威胁朋友联手对曾经的好友痛下杀手。当初玩的那么要好的朋友谁能想到毕业的这年,生死相隔。一切杀人动机都看起来合情合理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复仇,可是作案手法又是这么出乎意料。我一度怀疑老师是凶手,可是怎么也证明不了自己的结论,能推理出一层却看不穿更复杂的情节。看的过程里一点一点把可疑点记录在本子上,甚至有点冲动想买副牌研究是不是可以从牌的抽取顺序下手。什么时候能像柯南一样叮的一下作案过程就在我脑子里模拟成功了。
《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读后感(四):日本的人性
把这本书的推理逻辑放在一边,我想谈一谈在这本书里看到的日本人的人性。华江和若生是一对,两个兴趣相同可以一起奋战在网球场的一对璧人,还是要顾忌家人的反对,为了让若生能去一个好的公司,这样他们就能在一起,华江背叛了朋友波香,才引起了后面一系列的悲剧。
藤堂和祥子,本来也是一对璧人,看起来可以结婚生子走到最后的。祥子天真活泼外向,完全不像自杀的人,但因为那虚无缥缈的荣誉,为了爱,为了藤堂,也为了自己,选择了自杀。而藤堂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名誉,在发现爱人自杀的时候,不但没有选择救助,还帮她自杀。
所以说,自杀对日本人来说,不算什么特别严重的事。连警察调查的时候,都会倾向于这是自杀,人们可以为了各种事情选择自杀,因为将来的工作不合心意,因为剑道比赛没有得到冠军,因为失恋……
他们的得失心、荣誉感非常重,但也导致了他们的极端自私,为了一己名誉和前途,可以设计害死自己的亲人和好友,真是太可怕了!
《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读后感(五):迷失在四维空间里的人性本恶
这世界上,谁又真的了解谁呢,谁都不曾真的了解谁,爱情友情都是一样。
读完全本小说,心里一阵茫然啊,什么样才算做友情,什么样才叫做爱情,是人性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还是我对日本的文化背景太过欠缺了解。
藤堂可以因为害怕给自己的前途带来污点而伤害自己心爱的祥子,从而促使祥子的死亡;华江为了要家里同意毕业后和若生的婚事去陷害波香;波香知道了祥子死亡的真相和华江的陷害之后,所作所为竟然是要藤堂协助她通过陷害来报复华江和若生;事情发展的结果居然是藤堂利用波香的报复反而杀死了波香;而当初华江陷害波香的全过程藤堂全都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有表露;当所有真相暴露之后若生却还是放弃了华江通过陷害波香而给自己换来的好工作,也放弃了和华江的爱情;最终藤堂选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藤堂早先料到自己会因为整件事儿放弃生命,那么他当初还会因为害怕给自己的前途染上污点而伤害自己的爱人吗?如果华江早料到若生会因为整件事情而放弃自己,那么她当初还会为了给若生某一个好工作而陷害波香吗?如果波香早料到藤堂准备杀死自己来灭口,那么她当初还会选择以包庇藤堂的罪恶来换取对华江和若生的报复吗?
他们,是爱人,是朋友,却在这个罪恶的环形四维空间里统统迷失了自己。原来他们相互之间都不曾了解,都不曾信任。这是怎样一种悲哀…我只剩下默默无语…
日本的小说太多都表现着人性的罪恶面,东野大叔更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大师啊。正所谓,人性本恶……
其实一边读一遍就觉得整篇小说结构不太完美,对雅子老师在事件中起到的作用和角色就交代的不清不楚,隐隐觉得她一定是幕后BOSS,祥子的自杀到底是怎样的刺激促使了她失控到要自杀,换牌那样的手法真的能瞒过所有人尤其是茶道部指导老师的眼睛吗?其他的像玩牌前加贺临时被三岛带走,吃了糕点的人也没有砷中毒…很多疑问在读的过程中一直希望在后面的内容中能找到答案,结果读到最后好多地方都没有给予合理交代,表示很遗憾…
一开始时沙都子的积极调查到后来变成了加贺成为调查真相的主角,读完之后觉得有点违和感,还有最后的结局的交代,沙都子和加贺的对话到底算什么,我还是没有看懂……
寥寥个人意见,恕我愚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