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是一本由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精选点评:
●一、求职前先充分了解自我,明确以下要点:薪金责任、兴趣爱好、倾向的工作地点、最擅长的技能、最喜欢的工作条件、最喜欢的人文环境、最喜欢的价值观念。可以利用“花朵图”工具,它要求你:1、将你对自己的了解写到一张纸上;2、利用那张纸上的图,以便更好地整理你的信息;3、完成信息收集之后,将所有信息按对你的重要程度顺序排列。标记出你认为对你最重要的10件事情。 二、花朵图中“六个花瓣”区域的主题是:地理位置、特殊知识、可应用这些技能的组织、服务于这些技能的目标、目的、价值、工作条件、薪水与责任。“六个花瓣”在中间重合成一个“花心”,它的要点是:使用这些可转换技能。 三、故事包括:目标、障碍、解决障碍所做的事、对结果的叙述、对结果定量评估
●我喜欢这个书名,也希望通过这本书来认识自己。我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也许还不清楚。。。
●职场规划的经典作品
●一本较为精简的求职指南,可以参考,但是对于国内求职的适用性不是特别强
●各方面都挺周详 花朵图很实用呢
●比大多数的职业指导书都好一些,但是里面的某些信息不适应国内
●许多求职方面的书是非常势利或惊骇的。如何成为百万富翁,拿高薪,获得上司的赏识,500强公司云云。工作首先让你养活自己和家人这并不难。更重要的是你能与社会发生联系,有机会认识很多朋友,并且在工作中能获得更多快乐与满足。
●实用手册
●前面的问题可以看看,后面没什么看的价值。
●小吴冠的动摇。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读后感(一):求职必读
这是一本职业规划的使用手册,可以引导你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正确的评估自己,以及如何求职、制作简历、谈判薪资等等。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花朵测试,这也是现在职业规划领域用的比较多的一个测试,帮助求职者进一步认清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规划下一步怎么做。另外,书中的一些观点打破常规思维,让人耳目一新。
很需要这样的思维方式和使用技巧。值得一读。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读后感(二):充分了解你自己比了解职位市场更重要
鲍利斯的这本书很大部分的重点是讲述怎么了解自己内心对工作的需求,各种花瓣图,阶梯测试,让我们真实的表露自己对工作环境,同事,职位内容,价值观的追求程度来决定想要换到的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避免换到的下一份工作不会在只工作两三个月就懊悔不已。
有一句话讲的很好:对别人的消息包括这本书的内容意见,都要三思而后行,别人取得他想要的工作不一定经过了你所以为的必须的过程,我们要谨记两点:保持希望;确定目标充分准备为达到此目标的战略。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读后感(三):职场如江湖,面试就要长矛猛刺
江山/文
当青春即将逝去,我们选择何种方式进驻职场,又该用怎样的心态去应对那些突如其来的潜规则,似乎已成为每一个毕业生的烦恼。其实,从学校到职场不过是一个角色的转换而以,如果有不同,也许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学校无法学到的求职技巧,只能在一次次的面试被屡屡遭拒中得到。职场就是这样,像一个偌大的江湖,派别有序规则紧实,每个人都是英雄,看似侠肝义胆实则道貌岸然,但终究实力决定地位。所以,无名小卒的最大资本就是纯粹,最大的实力就是可以反复被淘汰。对于我们这些新职员来讲,拔寨前进步步为营就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多的锻炼,就像汤姆杰克逊所说:求职就是一个不断遭到拒绝的长期过程,只有经过了这段磨难,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一个机会——入驻职场。
然而,在这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毕竟我们是被选择的一方。所以,每次大战在际之前除了克服缺点和害羞情绪,那就是要找到一个制高点,用长矛猛刺一举拿下。可如何找那个制高点,用什么方法剑指天下,在《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中就为我们呈现出15条黄金法则做为运筹帷幄的砝码。
首先,在面试过程中,我们要坚定地遵守对半原则,有一半时间听雇主说,留一半时间自己讲。既让面试官充分的了解自己,又让自己全面的了解应试公司的需要。当面试官提出问题,我们必须把回答的时间限定在20秒至两分种之内。并且在交谈过程中,下决心让面试官觉得你有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给他们制造问题。一旦我们被录用,我们必须按自己在求职面试过程中的表现,务实地去工作。这是一个职场人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也是我们一直工作下去的理由。我们无须花大把的时间牢记那些成千上万来自图书和网络上的面试问题,因为不管面试官怎么直接或拐弯抹角地问,掌握录用大权的那位只想知道5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1、你为什么来这里?2、你能为我们做什么?3、你是哪种类型的人?4、你觉得你哪一方面比另外NN个竞争对手更优秀?5、我们雇得起你吗?
整个面试过程中也许我们总是被动的一方,但面试结束前我们必须问相应的5个问题来充分表达出我们的意愿和态度。1、您会录用我吗?2、我什么时候能得到回复?3、我最晚什么时候可以得到回复?4、到了约定的日期如果您没联系我,我可以联系您吗?5、你觉得其他什么人可能对我感兴趣进而录用我?
当面试成功之后,步入职场之前,我们需要在那个降落伞上描绘出自己的花朵图。书中用最简单的花瓣七步法来总结规划自己现有的一切,从而来实现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也许我们比别人强,拥有特殊的天赋和能力,但没有一个系统的引导与说明,是无法达到最佳的。我庆幸读到了这本书,从学生版到如今的实用行动手册,更深一步地了解这个职场江湖的特点,用“花朵图”上的七种颜色来备战金戈铁马下的那抹苍翠,更早更快更稳地找到那个制高点。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读后感(四):知己知彼,求职不败
最初看到《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成人版)的标题时,完全没有往求职手册上想,只觉得应该是一本很有趣的书,收到书后才知道这个跳伞如同跳槽,果然跟求职者和跳槽者有一点关系,并且从作者风趣的文字和严谨的态度上看,这本书确实能称为“求职圣经”。
去年11月份,我也曾差点儿经历失业困扰,同样跟作者一样,上一份工作干了三年,被莫名奇妙地通知不再续约了,所以去年的10月份,当我国庆假期回来,被通知合同到当月底即结束的时候,我觉得我的人生在职业生涯中突然降至了冰点,未曾有过的心里提防一下子被瓦解。低落、迷茫、无助……很多很多奇妙的因子在我的情感里变得复杂起来,三年来都未曾想到过的失业问题,突然而至,措不及防。然而,我并未放弃,我也选择了作者使用得最频繁的求职工具——互联网,并在那一个月临近要彻底失业时,没想到接到一家不错公司的试用通知,开心、喜悦、信心……接踵而至,溢于言表。
有了这样的一次经历,因此读起这本书更加感慨:求职者不是行乞者,而是挑雇主的人。不需要处处显示怜悯,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中间还有个大月亮”,完全没必要在一颗树上吊死,除非你真的对那家公司爱不释手!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依靠的不是运气和学历,而是技巧和努力。确实,记得当初能得到现今公司的应聘通知时,也是缘于在初试时交的“考卷”成绩不错,同时有7个人应聘一个职位,而最终挑出了我,因此我个人觉得并非单纯是靠运气,更多的还是平日的累积,也让我顺其自然地成就了本次应聘的考核。面试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非常感性的艺术。很多“职场手册”都会列举大量的面试技能和应对方法,正如作者所说,面试真的不能以一门科学来总结和归纳,从而得出结论,只是一个人与人的沟通罢了,其中的成败更多的是双方之间沟通艺术。我的面试经验告诉我,事在人违,当初我的考核成绩不错后,面试的面谈几乎只用“点头yes,摇头no”来做答,全过程不过5分钟就完成了,双方都很满意,原本需要三天后给出面试结果通知,结果在第二天就通过了我的求职申请,下达了我的应聘通知书。
那些所谓人力资源专家的经验之谈,个人觉得可以借鉴,但不可太过认真。正如书中所言,根据专家的统计,35岁以下的职场人士平均1-3年便会去找一次工作;而35岁以上的职场人士,平均5-8年会去找一次工作。按照专家的这种推理,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发生3-5次的工作变动。而自己,从04年7月毕业至今,也已经换过3次工作了,现在正在为第4家单位效命,于是我对此印象非常深刻,并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也正因如此,值得我们每一位职场工作者案头必备的求职工具。
书中不仅仅提供了很多求职的方法,同时也相当理性地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不论是依靠什么途径而获得的新工作,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认可,当然也是验证自己能否实现梦想的一次考验。对梦寐以求的工作寻求,实际上是对更高层次幸福的追求。我们大多数人选择求职或跳槽,很大因素是为了活得更加幸福。对此,我也同作者一样深信不疑,我们希望把自己的追求融入我们的梦想之中。如果没有精神上的幸福,我们的工作便难以称得上圆满幸福,而工作的快乐和愉悦也是我们生活的一剂兴奋剂,是可以指引我们不断前进的灯塔,也就正是作者写这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重要的不是工作本身,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要能足够强大,我们要善于发现蕴涵在人生使命中的重要含义。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读后感(五):先明心后求职
在欧美,与求职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书籍,基本上遵循“先深刻理解自我,再寻求符合自己的人生目标、价值观、兴趣、天赋、技能的职业”这个逻辑,区别在于引导读者理解自我的方法和工具上。美国职业指导专家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的求职书籍《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畅销40余年,和同类书籍相比,它的“花朵图”工具是最大特色。
一、要点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分为“求职技巧”和“求职行动”两大部分。
(一)求职技巧
作者认为,在求职之前,求职者必须思考:“什么样的爱好能使我找到符合自己知识与阅历的工作?雇主寻找的是什么样的人才?雇主特别看重哪方面的事情?如何证明自己宣称具有的能力?”这些问题。
然后,求职者要明白,上网广发简历是成功率极低的求职方法,依靠人际关系网络打通求职渠道才是合理的选择。
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应该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求职障碍,走出去多和人交谈,了解目标职业的详细信息,拟定合理求职策略。
在面试之前,求职者要重点思考5个问题的答案:
1、“你为什么来这里?(为什么选择这里应聘而不是其他公司?)”
2、“你能为我们做什么?(你是来添麻烦的,还是解决问题的?你擅长什么技能?你对我们行业了解多少?)”
3、“你是哪种类型的人?(你会融入我们中间吗?你有没有那种让别人觉得与你共事很愉快的魅力,还有,你认同我们公司的理念吗?)”
4、“你觉得你哪一方面比其他应聘该职位的竞争对手更优秀?(你比别人的工作习惯好吗?你能比别人更早来晚走吗?你工作更细心、效率更高、要求更严格吗?你能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吗?)”
5、“我们雇得起你吗?(你对薪水有什么要求?)”
在面试时,最关键的一点不是要记住自己精心准备的答案,而是要确保你所讲的事情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
最后,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测试时,请记住:问卷测试只能衡量兴趣,不能衡量才能。只要能为你的人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的测试就是成功的,而只要缩减你认识发展可能性的测试就是失败的。
(二)求职行动
在求职行动开始之前,必须先充分了解自我。为了使你更好地收集关于你自己的信息,巴巴拉•布朗提供了“花朵图”工具,它要求你:
1、将你对自己的了解写到一张纸上;
2、利用那张纸上的图,以便更好地整理你的信息;
3、完成信息收集之后,将所有信息按对你的重要程度顺序排列。标记出你认为对你最重要的10件事情。通过这种方式,你最终会找到心仪的工作。至少,你应该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
花朵图中“六个花瓣”区域的主题是:地理位置、特殊知识、可应用这些技能的组织、服务于这些技能的目标、目的、价值、工作条件、薪水与责任。
然后,“六个花瓣”在中间重合成一个“花心”,它的要点是:使用这些可转换技能。
其实,使用花朵图,就是要自己明确以下要点:薪金和责任、兴趣爱好、倾向的工作地点、最擅长的技能、最喜欢的工作条件、最喜欢的人文环境、最喜欢的价值观念。
当面把上面这些问题想通,适合自己需求的工作也就一目了然了。
二、感想
正如《职场》杂志主编王立鹏所言:“30年前,中国有两件事不用担心,失业率和找工作。30年后,中国有两件事被严重关注,失业率和找工作。”在当今中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矛盾非常突出。而相当一部分没有失业的人,也在对未来的恐惧中违心地从事着厌恶的工作,这是对生命的极大损耗。所以,不管是求职者还是跳槽者,都有必要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深入理解自己的特质和愿景,调整人生的步伐,找到真正喜爱并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工作。
让自己欢喜是美德,让别人欢喜是功德。从这个意义来看,找到一份愉人愉己的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功德无量。
三、批评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和其他求职及职业规划书籍一样,把“先找到自己的乐趣再求职”奉为金科玉律。我以前多次引用过李笑来先生的观点:乐趣并不见得全部来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它更可能来自“把自己原本不喜欢的事情做好,并创造价值”。否则,若你的乐趣跟“夕阳行业”相关,难道让全家老小为了你的乐趣而吃糠喝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