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2-05-18 02:07: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的读后感大全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是一本由[美] 斯蒂格利茨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精选点评:

  ●幸福是多维的,生态足迹和可支配收入等等指标

  ●什么是幸福的大讨论

  ●萨科齐那篇序真是极具革命性。但是翻译的真是太生涩。

  ●汪洋推荐被“读”了

  ●真像是照着某天朝大国写的,推荐给CCAV那些"你幸胡吗"的工作人员读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推荐的书,简单来说,就是衡量我们经济发展的那一套指标过时了,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一套新的指标,既可以衡量我们经济总体运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程度,又可衡量国民的幸福指数,以此来指导我们政策的施行。

  ●科普读物

  ●观点新颖,对于中国颇有借鉴意义。

  ●gdp增长≠幸福增长与社会进步 里面一系列措施很有启发意义 对于概念化操作与虚拟概念的测量做了一些介绍 人应该去关注更为广阔的世界和更为长远的议题。

  ●萨科奇写的序言真有点法国味,反省、思辨和担当。看来汪洋还有点品味。接着往下看。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读后感(一):对标准问题的重新思考

  在这样一个看重GDP的国家里,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自上而下被无数个GDP所包围的世界。我们的政府正带着自豪的神态在向世界和人民宣布着这个国家的神奇与伟大,这里的人民也经常调侃着如天文数字一样的GDP与卑微自己的关系。本书所提及的现状在我国尤为突出,这也使我们看到了我们问题的严重性。虽然我们在思想上是个独立者,但我们一直在做着行动上的追随者,而如果有人向我们指出行为的偏激之处时,是否会引起我们的注意,这确实值得思考。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读后感(二):原文出處

  還沒實際見到書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读后感(三):很值得推广普及大众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这是非常好的一本书,如果这本书能在中国推广,对大众普及这方面的反面的就真的是太好了。

  传统意义上的GDP指标已经不能衡量经济发展的程度,更不能反映国民生活的幸福水平,现在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多方面的指标,这些指标的范围要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国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为基本。本书的第一章 传统的GDP问题 和 第二章 生活质量 非常详细,全面的阐述了国民的幸福指数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依据,可以看出阿马蒂亚.森的工作和研究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更善于研究国民的生活水平,国民的收入和资源如何再分配等问题。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 ,内容是相当的不错,对于现在的中国国情来说不是可能实现的梦想,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政策和投资都是在围绕着工业这个第二产业来的,没办法,都是为了GDP的两位数增长才这么做的,为此我们必须牺牲掉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环境作为代价,这也许是我们必须经历的痛苦,“节能减排,绿色GDP”这些只是个口号,现在中国根本做不到这些。工业本就是个要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的行业,不可以要求它“节能减排”,更不用说“绿色GDP”,“绿色GDP”只能存在于第三产业:服务业,但现在中国服务业滞后,发展缓慢,投资也不够,远不及工业的发展迅速,和高产值,所以“绿色GDP”在近30年都很难实现。

  最后我还有几个问题:

  1. 在对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芬兰,挪威,美国,这些国家进行对比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一个汇率的问题,不知是原版的书中本就没有讲述和是译者后来省去了,因为国情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物价指数就更不同了,据我所知,在欧盟国家之间,麦当劳连锁店出售的汉堡在不同的欧盟国家价格是不同的,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原材料的价格问题,也就是物价水平的问题,如果不将最基础的国民收入和物价指数按相同的汇率进行折算的话,比较出来的数据也将是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和意义的,全书的图表上和文字我都未看到对汇率的讲解。

  2. 我个人是反对全球化的,我不觉得GDP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有什么联系,“绿色GDP”也不是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个问题中国也有。和可持续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问题一个是自然资源的浪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人类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类自身的延续性,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延续性,我觉得第三章中作者有故意歪曲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对此我表示痛心。

  书是好书,但书的排版很空,字体印的很大,应该用的是四字,0.2的视力都能阅读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读后感(四):萨科奇认为的幸福是我认为的幸福

  汪洋推荐了两本书,分别是《幸福的方法》和《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我翻了一下,迅速放下了前者,认真地读完了后者。

  前者作者是哈佛大学的教授,看名字象是犹太人。书看下去有很强的宗教宣讲意味,很浓的积极心理学理论。俗了点。

  后者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萨科奇作的序,斯蒂格利茨、阿玛蒂亚森和菲图西主编。这种超豪华的阵容,没法不让我集中注意力。

  这本书策源于萨科奇改变当今世界经济社会格局的巨大决心和宏伟方略。他认为当下以GDP为指标、以各种经济业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不仅庸俗不堪,而且局限和误导巨大。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2008年2月,就在全球金融风暴来临的前夜,萨科克召集全球最顶尖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委员会,共同回顾和探讨“为什么GDP的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大家一直想探讨、但又一直坐不下来探讨的重要课题。萨科奇成立这个国际委员会的时间点也说明了这个小个子总统虽然作风花俏,但在思想力和领导力方面具有惊人的前瞻性。

  萨科奇所作序言的开篇第一句铿锵有力:“我坚信,除非我们改变衡量经济表现的方法,否则我们不会改变自身的行为”。序言结语是:“唯一能拯救我们的是,解放我们的思想,由此使我们摆脱因循守旧、保守主义和眼前利益”。

  这篇序和他老婆一样,有造型,有高度,有性格。体现了他痛恨平庸和不作为,崇尚夸张和创新的个性,又深具法国人独特的批判和人文精怀。

  根据萨科奇总统的要求,斯蒂格利茨、阿马蒂亚森和菲图西一众世界经济学的国王们开始组织全球顶尖智力资源,推进这项探索工程。

  具体来讲,其目标是:“使衡量幸福的标准与真正有助于生活质量的因素更加一致,由此帮助我们所有人致力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幸福”不能仅仅由当下渗透到每个角落的“经济学”来定义的。

  这里,出现了两个关键词:“幸福”和“生活质量”。它们的出现来自于萨科奇法兰西民族特性,相信也是不足为奇的。

  很明显,“幸福”和“生活质量”是紧紧关联的。很棒的是,萨科奇组织的这个专家委员会定义了生活质量的客观标准。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认为幸福是主观的,这种主观甚至可以大到忽视生活质量的具体标准。

  萨科奇们认为,“幸福是多维的”,这些维度(或是客观标准)包括:

  1、物质生活水平(收入、消费和财富)

  2、健康

  3、教育

  4、包括工作在内的个人活动

  5、政治发言权和治理

  6、社会联系和关系

  7、环境(当前和未来状况)

  8、经济与人身不安全

  在上述的标准中,生活质量的好坏以及幸福的多寡经常被传统的收入衡量或“人均GDP”一笔带过,失了真相。

  我回头逐项进行比对,得出结论:认为萨科奇认为的幸福也是我认为的幸福。它是多向度和总体的,但同时又是具体和个人的。这样的标准才是客观的标准。

  也许很难用具体的数学模型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但这个观点无疑提供了探讨何为“幸福”的方向,同时也为不丹这些国家设计“GHP”(国家幸福指数)提供了参考。

  汪洋有品味。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读后感(五):老外眼中的科学发展观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强烈推荐的、由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z)和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外加前法国总统经济顾问保罗•菲图西(Paul Fitoussi)领衔的豪华国际团队历时一年半的研究成果的精华部分,就是这本《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Mismeasuring Our Lives:Why GDP Doesn’t Add Up)。

  项目的发起者、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Nicolas Sarkozy)用政治家特有的慷慨激昂和法国人特有的浪漫激情为本书作序。这篇序言完全可以看作一篇充满感染力的主题演讲稿,也是全书最为通俗易懂的部分。接下来,三位项目负责人撰写的、长达20页的前言,大致交代了项目的研究目的、研究分工和研究方法,严谨的用词和严密的逻辑与之前的序言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截然不同的行文风格。

  全书由“传统的GDP问题”、“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三个不同的小组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反映该项目的基本内容,即通过分析GDP作为一个现行衡量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流指标的局限性,研究更加全面而准确描述国家发展所需的额外信息,并讨论运用这些信息构建评价指标的思路和方式,以及其他类似核算指标的可行性。

  这三个部分与其说是三份研究报告,倒不如说更像一群专家围绕既定话题而展开的讨论记录。逻辑跳跃,行文晦涩,充斥大段的观点罗列和理论表述,读完一段需要自行归纳总结后再读几遍才能大致猜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或者作者压根也没有形成确定的意思,仅仅提交出一个讨论的雏形而已。在第三部分的结尾,作者也承认:“这个构建过程仍然纯粹是理性的。它顶多向我们指示了构建指数者可能的努力方向。它也可以被用作一种工具,用来凸显构建一个综合性指数所面临的许多障碍以及寻找更为务实的次优解决方案的必要性。”这就好比你想做一道菜代替不够健康的啤酒炸鸡,你想了半天也只能说出啤酒炸鸡哪里不好,以及新的菜品应该具有哪些营养、哪种口味,但说了半天,就是做不出来。

  作为当前衡量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主流指标的GDP固然具有诸多缺陷,但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和预算上限,你也很难找到一个比GDP更加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核算指标。无论是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环境绩效指数(EPI)、可持续的经济福利量(SMEW)、经济福利量(MEW)、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真实发展指标(GPI)、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绿色GDP、调整后的净储蓄(ANS)还是生态足迹(EF),想要在合理的统计成本下精确测算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虽然抨击高考抨击应试教育,但一直拿不出一个比高考更好的人才选拔方案,维持现状就是最好的选择。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透过这本书看到西方社会,包括政界和学界,面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所做出的思考和行动。我们在处理类似问题时,习惯性的寄希望于政府而不是学者,通过政治口号而不是学术研究的形式,为我们提出解决方案。

  如今面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萨科齐有经济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我们有胡书记提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两相对比,高下立判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