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水泥地》是一部由S·克雷格·扎勒执导,梅尔·吉布森 / 詹妮弗·卡朋特 / 文斯·沃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逃出水泥地》观后感(一):很无聊的片子
开头停职的时候还大骂政治正确,中期组织抢劫,有点交代不清,就为了突出劫匪的凶残,为了杀而杀,抢劫一个便利店,就把启动资金弄到了,还浪费时间的介绍了一个银行职员,后面就不得不让黑叔叔活下来,黑叔叔都是好人不得不犯罪,最后还墨迹半天,还住上大房子,成了富翁,没有狗咬狗和大烟枪那么干净利落败笔。
《逃出水泥地》观后感(二):这绝对是今年又长又闷的电影了
近段时间很少看到这么又长又闷的电影了,影片节奏太冗长太拖沓了,两个半小时,睡醒几次还没结束,其实以故事情节来看根本没这么长,只可惜废片段太多,无聊的对白又多,最终导致拍成这样。而梅尔吉布森明显因为年纪大了,演技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其实主要还是导演的因素,弄得每个人的表情都那么麻木。看在枪战和几个血腥镜头的份上,就给它一颗星吧
《逃出水泥地》观后感(三):低收入人群的暴力问题,越穷越贪,素质越低,没有信任,只能拼到最后一个人。
很简单的故事,节奏极其缓慢,凑时间,把每个人物的人生都拍了一遍,支线多的可怕。有不懂人情世故一辈子小警察的,有没文化只能跟着悍匪瞎混的,有专业抢匪杀人狂的,还有可怜兮兮心理障碍坚持上班的,总之一堆生活不如意的人凑到了一起就是一场灾难。但影片拍得质感不错,能看。聚焦低收入人群的暴力问题。越穷越贪,素质越低,非得火拼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人时,把钱全吞了才算完事。
《逃出水泥地》观后感(四):和加拿大一样慢
和加拿大一样慢,时间静止一样,磨叽磨叽磨叽,159分钟,结尾还算过得去!和加拿大一样慢,时间静止一样,磨叽磨叽磨叽,159分钟,结尾还算过得去!和加拿大一样慢,时间静止一样,磨叽磨叽磨叽,159分钟,结尾还算过得去!和加拿大一样慢,时间静止一样,磨叽磨叽磨叽,159分钟,结尾还算过得去!和加拿大一样慢,时间静止一样,磨叽磨叽磨叽,159分钟,结尾还算过得去!
《逃出水泥地》观后感(五):爱钱不是错,不专业才是错
反派一专业不够啊,起码司机应该找自己人。
反派二刚开始牛逼要死,死时不明不白。
男一最起码先拿钱,处理视频或者灭口事后再说。
黑人运气好,人也好,反衬男一有多么的不果断,怪不得几十年无法晋升。
现实感很强的一部作品,特别是对于还了4年债还欠300万的我来说,世事无常,机会没把握好,只能怪自己。
一生做一件事就够了!
《逃出水泥地》观后感(六):警察这么惨?
加拿大福利不行啊,警察这么惨?一个半月停薪留职就撑不住了?从下定决心干一笔到真正实施,没计划没安排,没b计划,一个电话给搭档叫过来,来到盯梢地点死守,一路跟着到银行,还被发现了,这水平也是有的瞧。好在交火还算专业,虽然把搭档赔进去了,还算单枪匹马干翻一帮匪徒,没狠到底,阴沟翻船,很写实的笔法,没有主角光环,漏洞百出,全靠黑人仗义,寄来一箱金条,over。
就算赚外快还玩这么悬的,随便街头
导演扎勒显然是看着昆汀·塔伦蒂诺的影片长大的,他影片中的对话充满了黑色幽默,而暴力场面则非常野蛮,有时甚至令人十分震惊。 《逃出水泥地》,越看越精彩?差点火候!警匪黑吃黑,结局出人意料,不能剧透,有暴力血腥镜头(相比导演另外一部算小儿科) 《战斧骨》 西部片,跟印第安野蛮人有关,开场就高能预警的电影,暴力血腥的镜头每个都足够让人感到震撼,不看画面,光听着那肉酱声和碎骨声就毛骨悚然! 两部片的共同点都是,前期为剧情铺垫长到你处处有尿点,但不会觉得无聊,后一小时渐渐爆发!砍骨掏肠找钥匙
《逃出水泥地》观后感(八):老派的有点跟不上形势了
一部标准的八十年代风格警匪片,故事、拍摄、完成度都很好,但是,节奏、画风明显有拖沓沉闷之感,两个半小时的片长,有些冗长了。
两个敬业好警察,家里日子可怜兮兮,又因抓毒贩有粗暴执法被停职,老警察带着年轻拍档决定利用掌握的线索玩次黑吃黑,发笔横财,结果玩砸了,横死荒野。影片最后又来了个生硬的神反转,内讧的黑人小弟在最后鹬蚌相争中成了最后赢家,打死了老警察,告诉他应该相信黑人,并且也寄了金子给老警察的孤儿寡母。
大量的冗长的对白、空镜来揭示人物和故事,还有些貌似深刻的水泥地、猎狮子之类隐喻,其实没啥意义,两位主演这种爆裂刑警的脸谱,本就该是说干就不的轰天炮的主,总之,影片看得很不爽快,完全不是梅尔吉布森的风格。
大约
《逃出水泥地》观后感(九):I am until I'm not
梅叔的百分比估量贯穿影片,不由联想到屏幕的调节器。黑白电影尚不是非黑即白,何况彩片,更无论生活。
但社会,如任何的人为系统般,规范即要划线,线两边,不同标签。一棒打死本就有失妥当,快时代徒添草率。
生活似混凝土搅拌车,我们大多被迫翻滚,心中善恶两掺,线内外飘忽不定,直到各色混合的现在凝结成为过去,想改也已身不由己。
我几十年如一日恪守一名警察的职责,直到为了妻女越线拿钱...我越了线,但我仍是一名警察,容不得有人滥杀无辜...我不会枪指无辜,直到他崩我同伴... 我虽屡次实力演绎“真香定律”,但我永远爱我的家庭,绝不玩献媚逢迎那一套,绝不与变了味的时代俱进。
我和那位老警察一样,时而法外狂徒,时而化身正义,但我永远是个暖男(。・ω・。)
我是明白公仆不易的外勤,直到我在办公室坐着说话不腰疼。但我永远惦记着我的老搭档。
我是无辜的人质,直到我的亲人危在旦夕。但我永远是个炮灰
《逃出水泥地》观后感(十):神剧,但是导演和编剧跟剪辑有问题
首先,説梅尔不好的,推荐看看他年轻时的致命武器系列还有勇敢的心。 给两分为什么?凭什么最后让黑鬼得逞?梅尔已经占据主动了,一枪杀了就是,反正无辜的女人也杀了,多杀一个抢银行的怎么了? 结局如果转一下,各位看官随便看看。 梅尔杀了黑人,黑人托孤,梅尔带上钱过上剧中黑人的好日子,让黑人他妈来当管家,匿名给他弟弟一笔钱直到学成游戏编程。 妻子天天有人按摩,有钱了以后做了手术可以恢复八成。 原来银行第一个被爆头女的老公是同伙,有金条的消息是他泄漏的,并且叮嘱一定要杀掉里面的白人女性。把一个老公宁愿吵架也要逼老婆上班的坑填回来。然后为什么还要抓一个白人女性的理由也说出来(怕一开始没杀对)。 另外,在处理最后的对峙方面也很差,一个龟缩在车里的团伙,车顶翻了以后,一个早就可以把后面的门看住,顺便盯梢对面方向的落网之鱼,一个看前门,然后汽油浇全车,直接烧出来,出来一个干死一个。 这部剧可以说的想像空间太多,导演如果剪的好,编剧在细致一点,神剧。 现在拍成这样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