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怀伴读
各位书友,四月的天气,总让人想起北岛的那句诗“玻璃晴朗,桔子辉煌”。慈怀伴读专栏,四月的读书主题是“每天都是读书节”。
在这样的温度和清爽中,最适合读的,莫过于那些藏在电影中,书籍中,以及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在这些文字中,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世界。慈怀四月的伴读书单,就像是收集美好故事的捕手,把最温情、真诚的一面,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书是《都挺好》,快快加入我们的伴读社群,与众多书友一起读书,也读故事中的深情与寡淡,请长按文末海报加入。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打下一个人人生的底色,光明或暗淡,似乎一开始就标定了结局。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主人公苏明玉虽然早已破茧成蝶,自立自强,却还是陷在原生家庭的漩涡中,难以脱身。
难道,人的一生就注定被原生家庭影响着吗?
世上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在《都挺好》中,苏家的小女儿苏明玉的童年是在卑微与憋屈中度过的。
苏母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觉得女儿只要养活就行,一切就应该让着哥哥。
所以,吃饭的时候,哥哥永远是火腿、鸡蛋,她就只能喝泡饭;哥哥出国,她却只能上最便宜的师范大学,被迫放弃自己的清华梦想;哥哥结婚,她就得卖掉自己的房间出钱,挤在父母的小房间里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长大的苏明玉缺爱,无情,却也锻炼了坚强、果断的性格,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
反观苏明玉的二哥苏明成呢,可以说是从小浸在蜜罐里长大的。
他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两手不沾阳春水,每天吃着最好的饭菜,考不上好学校,二话不说花钱买读,找不到工作,父母马上托关系安排好。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他心思单纯,却活得畏畏缩缩,结婚了还要靠父母积蓄补贴,成了一个卑微的啃老族,被家人朋友看不起。
明玉和明成的童年千差万别,在痛苦中长大的明玉可怜,而在宠爱中长大的哥哥又何尝不是受着原生家庭的伤害,有属于自己的可悲呢?
世上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看似幸运的人身上,也有看不见的伤口。因为教育原本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有时候父母带着满满的爱,却依旧因为教育知识的缺失,分寸的难以把握,命运的机缘巧合,给孩子带来种种的伤害。
这些痛苦与其说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如说是生活本身无法避免的不完美。
所以,与其苛责父母,不如用冷静和理解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才能更好地出发。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内容
每个家庭都有闪光点
有人说:原生家庭,是个天生自带疼痛感的词语。
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家庭,也就没有绝对糟糕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钢琴家郎朗,从小被逼苦练钢琴。
父亲严厉而狠心,从来不给他任何游戏和玩耍的时间。
9岁那年,他跟随父亲来北京拜师,却连连遭到老师的拒绝。
父子俩一时间心灰意冷。
一天晚上,郎朗的父亲扔给他一瓶毒药,说:“要么你将这些药吃掉,要么就更刻苦的练钢琴。”
郎朗当时就被吓呆了,愤怒地说:我凭什么要吃这些药!
然而,从这之后,他却在内心中陡然生出一份勇气与坚定。
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懂得不顾一切,奋起勃发的力量。
他从此全心全意苦练,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钢琴家。
朗朗父亲的教育方式是残忍的,但是剖开方式上的不完美,终究是一位父亲的爱与用心,以及一个家庭传承的精神态度。
朗朗正是放下了无谓的怨与恨,而去抓住了父亲本质上想要传达的决心与力量,从中汲取养分,才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每个家庭都有缺憾,却也有自己的价值与闪光点。
我们要做的,不是盯着那些痛苦的点不放,一直活在怨怼之中,而是找到那一份价值与光照,活出自己的光芒。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内容
走出原生家庭的羁绊,
活成自己的主人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对电视剧《都挺好》,你最期待的结局是什么?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希望明玉可以不要被亲情所羁绊。
亲情可贵,但是当它成为你痛苦的来源,不如学会放过自己。
斩断羁绊,不是一种绝情,而是一种理智的生活态度。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安放好自己,才能有回应他人爱的勇气。
蔡少芬有一个嗜赌成性的母亲,欠下了巨额赌债。
从小,她就过着躲避债主,心惊肉跳的生活,不断转学,不断搬家,不得一日安稳。
长大后,为了替母还债,她进入娱乐圈,没日没夜的工作。
好不容易还清了赌债,母亲却不知悔改,再次欠下巨额赌债,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在这重复的漩涡中,蔡少芬终于绝望,在2000年正式宣布与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走出痛苦羁绊的她,人生才逐渐走向正轨。
她遇到张晋,建立自己有爱的小家庭,专注事业,拍出了一部又一部好片子,过成了所有人都羡慕的模样。
人生是一段不停向前延展的旅途,告别错误的过往,勇敢往前,才能活成自己命运的主人。
正如书中所说:“生活的空间很大,到处都有海水蓝天阳光绿树,而非一屋子阴暗的仇恨,一家子的人在狭小的空间里互噬。”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内容
原生家庭是我们生命中无法割裂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不是摆脱它,而是超越它。
杰克.伦敦在《马丁.伊登》中写道:一个人只要有意志力,就能超越它的环境。
超越原生家庭,是每一个人走向成熟自我的必经之路。
愿你的下半生,真正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以上就是我们分享的全部内容。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作者:多多,慈怀读书会作者,慈怀讲书人负责人(微信号:chdshdd)。讲书,读一本书的最好方式。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第二周:生活不止海水一种味道
(4月8日-4月14日)
4.8《假如岁月足够长》:获得幸福的秘密,便是与时间坦然相处
4.9《都挺好》:每一个家庭都是不等边形
4.10《窗边的小豆豆》:它带给了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
4.11《上海的金枝玉叶》:有关女人自尊和自爱的故事
4.12《衣橱里的女孩》:被继母锁在衣橱里的女孩努力改变了命运
4.13《晚安,玫瑰》:人生无常,爱有时也会迷失方向
4.14《熊镇》: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个更好的人
慈怀读书会社群式陪伴学习,全国书友都可扫码入群,一起读书,享听四月的好故事!
慈怀四月伴读愿做小酒馆
好故事都写在春天的后面
长按下图识别
即可进入读书社群,免费听书
↓↓↓↓
慈怀会员
给自己爱上读书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