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别集(64)
学车记(九)
人自打出生时起,就喜欢听别人的夸赞,很多人也是在别人的夸赞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谁如果不相信,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是不是一出生就有人夸你长得漂亮(不管实际漂不漂亮),很像哪个大人物谁谁谁,以后一定能怎么样;刚学会走路就有人夸你真聪明(其实就是正常的一个小孩子),刚会坐就会走了,以后一定不一般啥啥的;刚会说话就有人夸赞你聪明伶俐,啥都知道、啥都会说。
上了学你喜欢老师的表扬,不论有没有进步,只要受了表扬,回到家里首先要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听了自然又把你表扬一番。在学校得了奖状,就更不会悄悄藏起来了,一定是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期望凡看到的人,都会再给予你更多的赞扬……
爱听赞美的话,并不是小孩子的专利,成年人同样爱被赞美,取得了成绩,单位记功、开会表彰、挂奖章、披红戴花、上台领奖、组织号召大家向你学习,是多少人日思夜盼的梦想,废寝忘食奋斗不息的动力源泉。
家长的表扬也好,老师的夸赞也好,组织的表彰也好,都是一个目的:激励你上进,为周围人树立榜样,给大家立下学习的标杆,使更多的人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人爱听好听的话,是因为好听的话确实好听,圣人君子、平民百姓,概莫例外。所以,当听到桩训教练说我剩下的两天不用练习了,就目前的水平考试准能过关时,我的心花也瞬间怒放了一下,觉得自己在学习技术活儿上,还真中。
因为毕竟教练都那样说了,那是很高的评价,要知道教练都是以挑学员的毛病和问题为乐事的,想得到他们的一句表扬,不说比登天还难吧,反正是很不容易。就拿我来说,进驾校快二十天了,听见学员们挨吵挨了不少,从没有听到过他们表扬谁。
刘教练跟我说完倒桩不用再练之后,他又和我的主教练,就是那个邋遢无比的张教练,通了一次电话,把他对我说的话,又向张教练复述了一遍。
这让我再次确定我真的是练得不错啦,心里又美了一阵子。这样的话,我明天就能去找张教练,把没有练习的其余几个小项给练完,接下来就可以约考了。
约考就是约定考试的时间,也是最终的考试,只要过关,拿驾驶证也就是分分钟的事了。
有了刘教练的肯定,张教练要再说我这不行那不行,那就不是我不行,而是他教的不行。
这天是周六,本应该休息的,报名时工作人员说得很清楚,速成班的学员只练工作日,周六和周日是不用练的。但我周五去找张教练时,他却说家中有事,让我们休息一天,周六周日继续来练。
在驾校训练场上,教练是老大,他说了算。他说练,我们就不敢怠慢,虽然可以请假,但我们三人都没请,周六下午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上。
下午的课目,前一小时是路途上起步后的加档和减档练习。通过教练的讲解我已初步明白,车子起步时只能用一档,起步后却不能用一档行驶,必须要换二档。看来一档的作用,就是为了起步的。如果路况允许,加了二档之后,可以接着加三档、四档甚至是五档。五档是最高档,加档时有一个原则,只能从低档一级一级的向高档加,决不能越过三档、四档直接跳到五档去。
这有点像一些单位的工作制度,请示问题只能一级一级的请示,决不能越级,如果越过科长,把请示文件直接呈给了处长或局长,那你肯定是犯规了,将会出现以下几个严重后果:一是处长或局长不会直接受理你的请示,他觉得你直接和他接触不够资格,有失他的身份和地位;二是科长会很不高兴,觉得你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你用行动把他忽略不计了,如果不是明显地对他视而不见,就是你有把他取而代之的企图,因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你的工作成果往上呈报,而你现在抢先呈报了,等于抢了他的功,他不给你小鞋穿才怪呢;三是承办人以后的日子,会很不好过,因为你越级办事,没把顶头上司放在眼里,强行与上两级领导对话,属于不懂规矩或野心太大,哪一级都会看你不顺眼。
而减档与加档就大不一样了,车子正在高速度的五档上跑着,假如遇到了突发情况,比如路况差了或路面上有了障碍,是可以一下从最高的五档,直接降到最低的一档。
这也颇像中国的人事制度,任何单位用人,很难把一个人从最基层,一下子提拔到最高层,自古以来很少听说过,谁谁从社会最底层,一步升天当上了省长市长;谁谁从车间工人,一下当上了厂长经理;即是领导想重用你,也需要一级一级向上提拔。
但要把一个犯了错误的领导撤职,就不同了。可以一纸决定,把一个省长、市长什么的高官,一下从大权在握的位置上罢免掉,直接降成平民百姓,问题严重的,还可以通过必要的程序,使其成为阶下囚。
摘挂档次数多了,我就觉得设计档位的人,一定是个熟悉仕途规则的人。
倒桩之前,我们每天跑的一直是内路,这条路上跑的都是教练车,虽然车子不是很多,但无论道路多么空旷,教练最高只让我们挂四档,挂了四档还不许踩油门,怕开快了失去控制出现问题。所以,车子一直跑得并不是很快,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从来没有突发情况发生,应付起加减档来也并不困难。
每次都是教练坐在边上,不时的发着各种指令。跟着他的指令,有时我们也被他故意跑偏,把我们带到一个桥梁,一个涵洞,或者是一个斜坡上去。看起来他是无意跑偏的,但我们清楚,他是有意为我们的新项目打前站。
比如跑着就要经过一个拱形桥梁形成的斜坡,在坡上他突然踩了刹车,让我们重新起动,我突然想起,他这是让我们练坡起呢。
练车前就听老司机说过,学车最难的动作就是坡起,也就是半坡起步。
如今,教练带我们到这坡上,却不给我们说明是要练坡起,但从他指挥重新发动车子起步的动作来看,实际上说明坡起训练已经开始了。
说句不怕丢人的话,练坡起时我是很紧张的,不是我练了之后练不好才紧张,而是练之前就老有人说,只要坡起没问题,考试都能过。这就说明坡起是比较难的。还听说坡起练不好就会造成溜车,容易发生事故,特别是初学者很难控制。
但等到真正练坡起时,我随着教练的指令一步步去做,竟然一次成功,原来并没有传说的那么难。
等到第二次通过拱桥,并重做坡起动作时,教练不再说话,而是看着我做,我按第一遍做过的,先挂一档,左脚在离合器上寻找结合点,从车身的震动和发动机的响声判断合适时,右脚踩油门加油,而后双脚稳定住,左手握好方向盘,右手松开手刹,车子会慢慢向前移动,这时油门不能松开,至到开上坡顶。
明白了坡起的程式,也就明白了坡起的道理,它之所以与平地起动不一样,是起动时又要踩离合又要加油,这样刹车就只能由手来完成,三者配合得当才能成功,车辆不会向后溜坡滑行,避免后车追尾事故的发生。
老家村里有句俗语,形容哪个孩子好动、不安生,常说他“手不闲脚夹”。就是双手也在忙着没空时,把双脚也用上来干淘气的事。
我练坡起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俗语,但我不是“手不闲脚夹”,我是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本领呢,手不够用就配合上脚的动作,一只脚不够,还要两只脚同时行动,真正是做到了手脚并用、四肢不闲。
如果家长们知道开车是要四肢并用的,他们一定会鼓励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手不闲脚夹”。
然而,看看现在不少孩子,在城市中被家长和老师,恨不能24小时看管着,难得由着性子自由自在玩耍的现状,我就隐隐担忧。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大人不能一味约束和限制,孩子们喜欢游戏、探索、探险的本能,很多是需要保留、开发的,不然,将来长大了,就像这学车练坡起时,他有可能是动作笨拙、四肢不那么协调灵活……
原鄉書院总目录(点击可直接阅读)
名家专辑,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字即可阅读
北乔|毕飞宇|残雪|臧棣|曹文轩|陈忠实|池莉|迟子建|格非|龚学敏|谷禾|海男|韩少功|霍俊明|吉狄马加|贾平凹|老舍|李洱|李敬泽|李娟|李佩甫|李少君|李一鸣|李元胜|梁平|林那北|刘庆邦|刘汀|刘醒龙|鲁敏|罗振亚|莫言|穆涛|南帆|欧阳江河|潘洗尘|邱华栋|三毛|沈从文|石一枫|史铁生|苏童|汤养宗|铁凝|汪曾祺|王安忆|王朔|王小波|吴义勤|西川|徐则臣|严歌苓|阎安|阎晶明|阎连科|杨建英|杨克|杨庆祥|弋舟|于坚|余华|张爱玲|张承志|张国领|张清华|张远伦|张执浩
波德莱尔|博尔赫斯|川端康成|村上春树|福克纳|海明威︱卡尔维诺|卡佛|卡夫卡|库切|夸西莫多|莱辛|里尔克|马尔克斯|门罗|奈保尔|欧·亨利|特朗斯特罗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