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782个字
阅读时间3分钟
也许你可能会笑,人类的历史都没有这么长,哪来的"数十亿年的战争"?
然而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真实存在,甚至已经渗入了人类的生活。
人类300万年的历史,对于我们的"敌人"来说,也只不过构成了几场小小的战役。
而对于这位“劲敌”,没有人会感到陌生,甚至人人谈之色变。它——就是病毒,早在几十亿年以前就踏足了这颗星球。
在经历了无数物种变迁之后,它既可以沉睡数亿年,也能瞬间屠戮生灵于无形。
有人说,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与病毒的抗争史。这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是如何打响的?面对劲敌,我们又该如何险中求胜?
今天社长推荐的这几部高分纪录片,也许会让我们对这位"老冤家"有一些全新的认识。
豆瓣评分:9.4分
这哪里是纪录片,分明是一部燃爆了的科幻大片!微小的细胞与病毒之间的较量,竟然有种磅礴壮烈的史诗感。
微观世界中的细胞系统就像是一支戒备森严的禁卫军,共有四重防线守护国土。
而在这部纪录片通过建模,完整再现了病毒突破这四重防线占领细胞的全部过程,精彩程度堪比谍战大戏。
抗体作为第一道防线的主力,是细胞的“守门人”,但也只能击退部分病毒小兵,病毒大军轻而易举闯到到第二关。
而在第二道防线中,我们可以看到细胞的安检排查有多么严苛。“巡逻兵”受体守在细胞膜这道大门前,没有通关文牒,谁也别想踏入细胞城一步。
然而狡猾的病毒并没有知难而退,他们通过不断进化,伪造出了假的“通关文牒”,骗过了巡逻兵,来到了第三重防线核内体,而在这里,细胞卫士与病毒大军的正面交锋才正式开始... ...
细胞的家园守卫战能否成功,病毒能否一举占领“细胞国”,那就要你亲自在纪录片中寻找答案了。
病毒抵达细胞膜
看了这部纪录片,社长忍不住感慨,在大片滤镜的渲染下,病毒和细胞之间的暗战也能如此的壮观,给人一种星际大战的既视感。
在这部片子中,每一个细胞的表面之下,都蕴藏着一个比科幻小说更为离奇的世界。
而细胞的宿敌病毒也是经历了几十亿年的严密部署,从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单体结构,进化到具有“伪装”功能的战斗型选手。
为了赢得各自的胜利,细胞和病毒不断进化,双方都因此而愈发强大。
这也正如纪录片结尾所说的那样,如果失去了这种竞争带来的优胜劣汰,没有对手和天敌的生态系统必然失去平衡走向毁灭。
厉害的对手未必是益友,但一定是最好的老师。
《病毒猎人:阻止下一场爆发》
豆瓣评分:8.5
病毒借尸还魂的同时,还在铸炼人类的爱
如果你看过《战狼2》,一定会对影片中暴乱的导火索拉曼拉病毒有印象。小小病毒横扫千军,让整个非洲陷入惶恐与混乱。
其实,电影中拉曼拉病毒的原型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埃博拉病毒,致死率90%,堪称"毒王"。
它的杀人方式也是极其残忍。
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宿主细胞表面会布满小孔,就像是被千刀万剐一般。在感染的高峰期,一立方厘米的血液当中可以有十亿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会溶解你体内的器官,解剖感染埃博拉的死者,他们的身体里只剩下血水。"
而这些年,不断有新型病毒的爆发,恐慌之余,人们也会感到疑惑,这些闻所未闻的病毒到底是何方神圣?
《病毒猎人:阻止下一场爆发》这部纪录片,从埃博拉这位"毒王"开始,揭开了这些新型病毒的杀戮之谜。
"事实上,回顾这几十年以来,70%以上的新型传染病最初都来自动物。"
众所周知,巨大的基因差异会让人和动物之间形成一道天然的免疫屏障。然而,无论是SARS还是埃博拉,都能在人和动物之间畅通无阻。
其实,病毒作为一个结构单一,只能寄生于宿主细胞的生命体,不能脱离载体繁衍。
俗话说,适者生存,于是它们的栖息之所不在局限于某种动物,因为侵入的物种越多,生存几率就越大。
面对埃博拉这样处心积虑求生存的病毒,人类却感到束手无策,因为目前没有找到任何特效药,方法只有隔离病患和自我免疫。
而埃博拉最初的爆发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尽管病毒来势汹汹,却只是在孤立的村落内部传播。
当疫情扩散到城市中去时,密集的人流成为了病毒繁衍生息的温床。于是2014年那场血疫,令一万两千多人丧生。
纪录片有这样一句话:
"埃博拉的可怕的地方在于,它通过爱传播。当我们不去照顾自己关心的感染者时,埃博拉的传播速度就慢下来了。"
因为人们无法割舍自己所爱之人,陪伴就成了毒药。
但人世间的爱不仅可以通过陪伴来表达,纪录片也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的高光时刻。
一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先生,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家人邻居,独自前往几公里以外的废弃医院,依靠自己的免疫力活了下来。
一名年轻的护理面对咄咄逼人的病患家属,拒绝了放病人出院的要求,结果整个村子安然无恙,只有她和那位病患感染而亡。
爱能成为埃博拉病毒传播的载体,但也能在强大的病毒面前,创造奇迹。
《非典十年祭》
豆瓣评分:9.4
“中国版《切尔诺贝利》”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若不是今年春天这场疫病的爆发,17年前的瘟疫浩劫可能要永远沉睡于人们的回忆当中了。
凤凰卫视出品的《非典十年祭》,记录了那个17年前的春冬之交。
从第一起病例到非典的全面爆发,再到疫情结束之后患者们的现状,这部记录片完整地再现了那段疫情笼罩的岁月。
而最让社长唏嘘不已的是,当病毒偃旗息鼓时,那些拼尽全力从病毒魔爪中捡回一条命的人,大难不死,却并没有享有后福。
平时笑脸相迎的邻居把自己当作瘟神,单位同事不敢碰自己摸过的东西。
比起亲人好友的冷漠,这些幸存者们最直接的痛楚,莫过于非典后遗症带来的伤痛。
对于非典后遗症,本片则是通过幸存者们的口述展现给观众,平淡的叙述背后,全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奈。
外界的排斥,工作能力的丧失,病痛的折磨,是他们往后余生都要背负的枷锁。
就像主持人陈晓楠说得那样:"我们现在对病毒的所有已知,几乎都是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也正因如此,即便疫病终会散去,这场用生命和苦痛换来胜利的战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忘记。
人类看似强大,面对只能在显微镜里才能窥见全貌的病毒,却也是弱如蝼蚁。
我们从来不是百兽之王,面对这些不可抗力,人类也只是在努力为自己谋求生路。
那些记录人类"战疫"之旅的影像,就像是一面镜子,看似遥不可及,却极有可能在下一秒就将那镜中的世界照进现实。
因此,顺应自然,理解这个星球的生存法则,像老祖宗说的那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么任何一种疫病都不会将我们人类击垮。
福利时间
— THE END —
长按识别上方,关注【RSS精选】
好文推荐:
奇葩年会大赏,竟然还有老板给员工洗脚?
网红减肥药成本仅1毛,中国年轻人最难逃掉的其实是“智商税”
曾与九州齐名,作者不输江南,如今谁还知道云荒……
回家过年,比七大姑八大姨更可怕的是……
外卖员送餐被臭骂: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