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护士日记》观后感精选
日期:2022-04-10 03:02: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护士日记》观后感精选

  《护士日记》是一部由陶金执导,王丹凤 / 汤化达 / 李纬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护士日记》观后感(一):宣教电影的情感共鸣

  宣教成功的表现就是彻底改变人的心性,从而改变人的活法,让你心甘情愿地将个人的福祉置之度外。作为一部宣教电影,《护士日记》通过呈现女主人公小简从“上海小姐”到“边疆护士”的角色转变,向观众输出了个人唯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最大价值的观念,从而回答了新中国新社会里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应该怎么活的问题。

  一般来说,革命叙事里的主人公的形象往往流于表面和片面,而这部影片的女主角在“英雄光环”之外还带有许多人性光谱,颇为珍贵。 最为明显的是,全片表面上呈现的是社会主义工业跃进的理想和憧憬,内里却流淌着种种女性独有的温情和浪漫。

  比如开篇发生在护校女生们的夏夜卧谈,以及女校长在分配工作时对“个人需求”的体恤;又比如女主小简和好友小芳之间,乃至和卫生所的惠英之间所保持的“女性友谊”;再比如小简得知工地主任对他的好感之后,并没有直接拒绝他,而是念在“他是个好人”的份上不想伤他的心,进而促成了后来的姻缘;更不用提小简哄主任的女儿睡觉时轻声吟唱《小燕子》的高光段落,听者很难不被她如沐春风般的温柔和优雅打动,而这首歌颂社会主义厂房的摇篮曲便被赋予了某种如沐春风的浪漫。

  《护士日记》观后感(二):新中国银幕第一吻——这才是!

  很多人认为,张瑜在《庐山恋》中,制造了“文革后银幕第一吻”,而且改变了那时谈恋爱的方式。因为《庐山恋》在当时影响太大,所以观众乐意把更高的荣誉给张瑜,索性就说那是“中国银幕第一吻”。

  其实,《生活的颤音》,也有轻吻,上映时间稍早,1979年。

  那么,新中国的银幕第一吻是哪部电影呢?《护士日记》,是技术上的第一次,嘴对嘴。虽然这个情形并不美好,男领导女护士,在办公室,在上班时间,有人推门进来了他们还在投入。之后,男领导还对女主角进行性骚扰。敢于暴露当时领导的猥琐,本片很有开创性。

  改革开放之前,大陆影片没有出现过热吻。但是,轻吻很早就出现了。1955年的《怒海轻骑》,大导演汤晓丹设计了吻戏,男主角亲吻女主角的脸庞,而且两次。从广义上讲,这是新中国银幕第一吻。

  《护士日记》观后感(三):几个冷知识

  19.6.5观于资料馆,修复版,来自爱奇艺和新派系文化传媒“全球经典拷贝修复计划”,日前入围2019年戛纳电影节“戛纳经典”单元(豆瓣海报)。因为比较闲,补充几个冷知识:

  1、流传今日的儿歌《小燕子》即来自影片插曲,不过原词曲的最后几句“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我是从小就没有听过的。印象中,昨晚的资料馆修复版中王丹凤所唱也并非完整版。

  2、观影后wzc一直夸主演王丹凤漂亮(去年上个月逝世)。王丹凤的相貌确实洋气,换一个角度,在当时则是缺乏工农兵形象气质,导致其进入上影厂以来多做配角,曾在《家》(1956)中饰演鸣凤,《护士日记》是她第一次做主角。

  3、《护士日记》完成送审时,张春桥批复称影片、演员和插曲都是“宣扬小资产阶级情调”,“不宜放映”。后影片被原上海市市长陈毅看到,点名赞扬,得以全国公映。这也和1956年“双百方针”(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提出有关,文艺气氛相对宽松。不过很快“反右”运动开始,《护士日记》虽然因为陈毅的庇护而没有被批为“大毒草”,但主创团队仍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文革期间,影片和插曲,包括《小燕子》都被打为“大毒草”,“配合右派猖狂进攻,攻击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美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4、影片取景地为包头第二热电厂(内蒙古自治区建成投产的第一座高温高压现代化热电厂,1958年7月1日建成投产)和包钢建设工地,影片拍摄时间为1957年,上海江南制片厂摄制。

  《护士日记》观后感(四):难忘的一个晚上

  小时候,中央六套经常放老电影。那时候,我坐在电视机前,看了不少的黑白片。也是从那时起,知道了有一部电影,叫《 护士日记 》,知道了著名的儿歌《 小燕子 》是从这里流传开来的。不过那时候,只是零零星星地看到一些片段,从来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遍。

  知道这次的上影节会展映《 护士日记 》之后,不假思索地把它加入了片单里。

  在正式开映前,活动主办方先是邀请了小银星合唱团的小朋友们合唱《 小燕子 》。看见那些稚嫩的、乖巧的孩子们唱着歌,心里泛起对孩子无尽的喜爱和羡慕。

  一部电影,是有着它自己的气质和神韵的。在银幕上,这一切都被放大了。此时,我欣喜地发现,在这部片子里,有如此多的新的东西展现在我的面前。

  它像一位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的人向你娓娓道来的故事,剧本编写的很扎实,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进展,都有着充足的铺垫。

  它不仅有着浪漫、幽默的风格,鲜活生动的人物,还有着创作者受到中国传统审美的熏陶,流露出的“ 美 ”、“ 雅 ” 情结,这是被今天的许多人们所遗失的美好。

  王丹凤演活了简素华,你从她的眼神里,可以看到满满的想要为他人、工作而奉献的热情,那种热情是真诚的,呼之欲出的。同时,她的眼神里还有着英气。柔和与刚强,两种不同的性格,在她身上很自然地揉合在了一起。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简素华来到工地上,要给年轻工人陆豪打针。当她看见工人们都在争分夺秒地抓紧时间赶进度时,想到陆豪从脚手架上下来,还要花去不少的时间,她不想耽误他的工作,于是自己冒着心里的恐惧,颤颤巍巍地走上了正在施工、毫无防护的高楼。这个时候,她在我的心目中,真的是一个很高大的英雄。

  还有一场让我印象很深的戏,就是简素华在感觉到了工区主任高昌平对她流露出好感时,内心的冲突和徘徊。此时的她,还和沈浩如保持着恋人关系,而她对待工作时,身上透着的热情和明朗,让高昌平不可避免地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夜幕降临,她独自在房间里思索,画外音旁白表露了她心里的冲突:“ 这事怎么会发生的呢 ? 我怎么办 ? 离开这儿 ? 不,这一切才开始哪 ... … 我直接跟他谈一次,让他死了这个心吧 ... … 不,这也不行啊,这让人太难堪了,他是个好人。”

  这便是简素华身上的可贵之处。她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在遇到尚不能接受的感情时,仍会努力用温和的方式去解决。

  更让我注目的是,它还有着一定的现实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描写,得益于当时的文艺界提倡的 “ 百花齐放 ” 方针,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

  胖胖的莫医生,平日里散漫地上着班,和爱人打情骂俏;对待前来就诊的病人,随便看一看,敷衍了事;年轻美丽的简素华调到医务站之后,他三番五次地想接近她 ...... 还有一次次挽留简素华和他在上海结婚,却并不是缘于爱情,而只是为了让自己留在上海,享受优越生活的沈浩如 ... ... 这样的人和事,即使在今天,也仍然是屡见不鲜的。《 护士日记 》里,带有喜剧和浪漫色彩的地方,固然令人愉快,但这两个人物的安排,也令我印象深刻 — 他们更深地体现出了生活和人性里那复杂的一面。

  当然,《 护士日记 》真正要说的,是两名年轻的护士,在建设新中国的时代大潮中的小故事。她们和建设偏远地区的工人们一起经历困难,一同成长。在圆满而饱含深情的结尾里,新的故事即将开始。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的世界和那时相比,已经有了很多的不同,但那个数十年前的故事里的一抹明亮,仍会让我在今天看到时,为之而感动,并且深深记得。

  《护士日记》观后感(五):小燕子飞走了

  纪念王丹凤老师。

  ▼

  文/本来老六

  王丹凤的美丽让我一度以为就像毕达哥拉斯定律那样,丹凤眼算是她的专属商标。夸一个人美得就像电影明星那样。王丹凤就是这样的电影明星。这样的美人来自旧上海。

  一九六一年,周总理提出的“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王丹凤与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等22人入选,定名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二十二大电影明星”。这里最重要的标签不仅仅是电影明星,而是新中国。王丹凤从旧上海回到了新中国,当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电影工作者,特别是从旧时代过来的,归来的,都特别希望融入这个家庭。用《上海的早晨》里的话讲,他们都渴望早日能被称呼为同志。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小燕子,告诉你,

  今年这里更美丽,

  我们盖起了大工厂,

  装上了新机器,

  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即便非常熟悉这首《小燕子》的人,恐怕也不知道最后这三句有些突兀的句子。但无论是原著小说《浮沉》,还是电影《护士日记》,这三句才是这个文艺作品真正想表达的内容。

  也就是直到现在都堪称励志的一个主题:人究竟需要什么。

  简素华作为一个技术非常过硬的护士,她的未婚夫沈浩如可谓前途似锦的主治医师。从各方面而言,她其实并没有什么可以烦恼的地方。即便留在上海同样也是为新中国添砖加瓦,即便结婚夫妻之间也很难说像周萍和四凤那样尊卑有别。

  但她始终觉得不对劲。送医送药下工地。同时期的《上海姑娘》可谓更直接地描写了这种热血沸腾之下的水土不服。但就当时的生活状态,就如那个工程师所说:这里更需要你的才华。这里的所有人都离不开你的无私奉献。这样的自我牺牲更具有庄严的献祭感。

  同时,北方的辽阔天地也的确和她所熟悉的【小桥流水人家】是那么截然不同。19一九五五年,国家刚刚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改造北大荒;一九六零年,开发大庆油田。

  今年这里更美丽,

  我们盖起了大工厂,

  装上了新机器,

  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在那个不知道为什么苦恼,甚至苦恼都什么都是如此模糊的小护士心里。这里才是新中国的春天。在这样的春天里,小燕子如释重负。

  当年电影公映之后,位于上海重庆南路上的二医大附属护士学校,报名考试排队的人从复兴公园排到肇嘉浜路。就如《罗马假日》那样,很多人都换上了简素华式样的发型,裙子,乃至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那时候的坚信,是多么美丽。

  王丹凤演过无数让人动心的美女,李香君,鸣凤,甚至包括那个有些疯疯癫癫的华家芳【女理发师】。但最打动我的还是这个女护士简素华。

  找对自己的事业,找到自己的爱人同志,小燕子虽然去了,你还是美丽的口号挥之不去。

  把歌唱全吧,纪念那个建设新中国的年代,纪念那个那么多人坚信会更美丽的春天。

  纪念王丹凤老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护士日记》观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