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星:H.R.吉格的世界》是一部由Belinda Sallin执导,H·R·吉格 / Leslie Barany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暗之星:H.R.吉格的世界》观后感(一):黑暗野草莓【出自李宗衡影评】
1.晚年的吉格像一只眼神里充斥着恐惧的巨蜥,缓慢行走在他创造了一生的黑暗宅邸。有机会一定去拜访他的个人博物馆。2.制作稍微一般了些。返回童年小屋的段落非常动人,宛如《野草莓》。3.这个世界总会有史云梅耶和吉格这样的人,他们专注地打造自己的童话/神话世界,最终自我完成,而能否在过程中被商业使用,全看天意。或许有一天也会有人看着他的作品轻佻评价“太老了”,但这毫不重要,因为生命之于宇宙时空来说,一切都还太早。8分/10
《黑暗之星:H.R.吉格的世界》观后感(二):一直避諱
#不會寫#新年以來,似著魔般跟紀錄片懟上。先是回憶加舞台創意,然後是霧霾漫天時關於生活環境。
《黑暗之星:H.R.吉格的世界》观后感(三):个人原创翻译,献给异形之父77周年冥辰
《黑暗之星:H.R.吉格的世界》观后感(四):仅作为补充
个人原创翻译,献给异形之父77周年冥辰
关于本片的介绍在上文中已经非常详细,此文仅作为补充。
虽然《异形》令Giger出名,并获得了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但大家必须要了解的一件事——他也参与了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胎死腹中的、本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神作。
没有《沙丘》就没有《异形》。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2013)8.82013 / 美国 法国 / 科幻 纪录片 / 弗兰克·帕维奇 /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阿曼达·李尔两部纪录片互为补充,建议大家看一下。
这个习惯我也有 我妈常说我是收破烂的下图堆满书的地方是Giger的浴缸他的家中经常出现骸骨 白天又不爱拉开百叶窗纪录片中讲到一件事,有天Giger在酒店洗冷水澡,接到前台来电,有位记者想见他本人。Giger让当时的女朋友出面应付,“你去跟他谈,反正你都知道的。”但记者执意要见Giger,Giger得知后在浴缸里将水花拍得到处都是,他跟女友说:“我们回去就结婚,你就不再是追星族,他们就会和你谈。”
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佐杜洛夫斯基和Giger都养暹罗猫,猫咪在双方的纪录片中均有出镜。Giger的猫咪已经养到了三世。
猫既是迷思,又是打破迷思的象征。
Giger的才华是那种,宛如神授,考古遗迹般惊世难得。
童年近距离接触木乃伊的经历使得Giger后来的作品中频频出现埃及文化符号,阴冷端庄的女性、无关生殖的情欲、骸骨与死亡、时间凝固的永恒感。
他的作品是神秘学宗教学哲学心理学共同交织出的乐章。
作品风格麦克法兰衍生手办纪录片后期制作完毕不久的2014年5月,Giger在自家楼梯跌倒病危,当月12日于瑞士苏黎世的一间医院与世长辞,终年74岁。
他的离去,是全世界的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份珍宝。
但换一种思路,导演把意识储存在电影里,小说家把意识储存在书里,艺术家把意识储存在个人博物馆里,以此获得永生。
Giger慷慨地留下了一座博物馆*(位于瑞士的小镇格吕耶尔Gruyères),将他的一生排序展出,参观者的赞美是香火贡果。我希望我以后有机会能去那个博物馆看看,为他的灵魂倾倒一次。Giger不相信转世永生,但他做到了此生无悔。
拓展阅读: 再度奏响吧,佐杜洛夫斯基的梦幻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