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不雨亦潇潇 · 主播 | 宸声
只见他将一把核桃放进碗里,然后问徒弟道:“你还能多放几个核桃进去吗?”
小和尚挠了挠头,回答道:“满了,装不进去了。”
老禅师笑道:“满了吗,你再捧些大米来。”
看着大米溜进缝隙里,小和尚略有所悟。
老禅师又把一瓢水倒进碗里,问徒弟道:“现在满了吗?”
小徒弟不敢出声了。
老禅师接着又把一勺盐化入水中,水一点儿也没溢出来。
“生命犹如一只碗,在装满了核桃之后,我们还能放进大米,倒入水、加入盐。
只有永远把自己当做一只空碗,我们才能不断容纳,持续进步啊。”
徒弟听后,恍然大悟。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终日忙忙碌碌,却始终收获不大。
与其每日困扰在眼前的琐事中,倒不如敞开心胸,让自己保持一种空碗心态,从而承载更多,不断进步。
空碗为怀,谦者容纳更多
《孔子家语》中有言:“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并不好,常常因此遭到长辈训斥。
一天,他跟一群小伙伴比赛谁的字写得最好,见众人都不如自己,便心生骄傲之意。
这时,有一位路过的老汉走上前来,冷笑道:
年轻气盛的柳公权听了之后很不服气,为此,他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城中,想要看个究竟。
只见城中的一棵树下,白布招牌上“字画汤”三个大字迎风飘扬,显得苍劲有力。
一位黑瘦的无臂老人用脚执笔,眨眼间就完成了一幅矫若惊龙的书法。
柳公权看后大为叹服,为自己的浅薄无知感到懊悔,于是诚恳地向老者求教。
老者微微一笑,送给了柳公权一首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者的教诲牢记在心,从此虚心练字。
后来,他认真观察大书法家颜真卿和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创造出了有“颜筋柳骨”美誉的柳体书法,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唯有以谦为怀,把自己当做一只空碗,别人的意见和优点才能不断进入你的碗里。
把碗倒空,归零是种进步
李小龙曾说:“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
人生好比一桌满汉全席,那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共同为我们提供了一场盛宴。
人生在世,要学会将自己放空,保持空碗心态。
不论曾经辉煌与否,也要勇敢告别昨天、适时归零,只有这样,才能让事业节节高升。
1950年,年近九旬的齐白石收到《人民画报》的邀请,要为他们画一幅和平鸽的图。
齐先生爽快应允后,却迟迟没有动笔。
即使此时已经名满天下,面对从未涉及的鸽子,齐白石仍以空碗心态自持,找到了自己的上升空间,并从零学起。
为保证作品质量,齐老先生嘱托弟子,专门买来两只鸽子,放养在院中。
他每天反复观察鸽子的一举一动,一边看,一边告诉弟子:
在长期观察、胸有成竹之后,老先生才开始动笔。
果然,落笔之后,两只鸽子双目圆睁,曲首相对,极显精神,被世人奉为经典之作。
他们的聪明之处在于,持有一种空碗心态,懂得适时归零。
归零不是“自废武功”,也不是从头再来,而是在志得意满时仍旧保持清醒,在功劳簿前依旧开拓进取。
不为昔日的辉煌所遮蔽,不为来日的艰难所震慑,以空碗心态对待人生旅途,路才能越走越宽。
空碗做心,成者持之以恒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有言:“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思想和行为渐渐被固化,无论对自己满意与否,都安于现状、无意进取。
如果想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更多精彩,就应当保持空碗的心态。
明代文学家董沄先生,早年以诗闻名江湖,但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他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董沄先生68岁那年,到会稽山游历。
看到很多人急匆匆赶往山上,深感奇怪。
询问之下,方知这些人都是来听王阳明讲课的。
董沄此时已经名满天下,但听到有年轻人才学出众,还是步履蹒跚地跟上众人,心怀敬意地去拜访王阳明。
等董先生赶到草堂时,讲课早已开始,董沄便坐在屋檐下认真倾听。
董沄先生听得入了迷,待到散会后,大家都走光了,他还痴痴地坐在屋檐下。
王阳明走出屋子,见到此景深受感动,立刻将这位白发老人请进屋子,畅谈一番。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要想不被人超过,就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啊。
但董沄先生却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并改号为“从吾道人”以表决心。
既然人无完人,何不以空碗心态处世,主动寻找不足,以求完善自我。
空碗心态看似简单,其实难在坚持二字。
前行路上,一时的努力和幸运,很可能把你推上高位,但要精益求精,则必要常以空碗心态自居。
曾子曾感叹道:
“颜回才是我们当中真正有学问的人啊!
他懂得放空自己,即使面对不如自己的人,仍然可以不耻下问。”
昨日辉煌与否,只是一份阅历,真正的发言权,永远在于今日的实力。
把碗倒空,用适时归零之法,再踏征程;
空碗作心,用持之以恒之志,精益求精。
人生就如同一只碗,永远保持空碗心态,才能让我们承载更多,走得更远。
有书君说
是否有意认识一下呢~
有话想对有书君说?
想和有书君成为朋友?都可以来找我~
其实,有书君也等您很久啦!
长按识别描下方
立即和有书君相遇吧
直接免费送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