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剩余的日子
日期:2019-12-18 23:46:32 作者:达达令 来源:她在江湖漂 阅读:

剩余的日子

  你喜欢眼前这份工作么?不怎么喜欢。

  那目前你有更好的选择吗?还没。

  那么换一个问法——你还愿意在这里做上多久?一年,两年,最多不超过三年吧。

  嗯,好。那我们先走进那道门,先走到你的座位上。咱们先把今天的工作搞定,然后再留些时间想想未来事情吧。

  这是我第一份工作的第一年,某阵子的每个工作日早晨,连续在脑海发生对话。好些年后才知道,这是最安全方式,你不必向人事部门领导或者你的任何同事发出抱怨

  他们或许可以在某种程度参与你的困境牢骚,却无法帮你真正解决问题。不是他们无用,亦并非他们是冷漠之人。根源仅仅是,或许你自己都还没有搞清楚下一站在何方。二十出头,你的脑海里是没有战略远见格局、谋划、布局……诸如此类词语概念)的。

  而且即便在一些场合培训课程分享主题活动上,甚至来日我自己都会作为这样这样一个角色——那样的他们,或者我,会说出这一句:亲爱的,我们需要你跳脱出此时此刻境地,去想想你的未来——这一生,你想要做些什么,你还可以做些什么,继而你可以成为怎样的人?

  还真是有些可笑

  年少时候,我很是渴望在这样的“被鼓励氛围中,可以挖掘出来自己的所谓动力源泉,而后死死地抓住它。——直到将它执行到我的具体生活中,以便给予我更好的前途,更自由的生活,更辽阔勇气

  我在寻找某种他人点拨。这是第一阶段

  当我行走完这部分旅程——即便现在还处在相关后续过程中,但是至少我已经识别出来系统混乱差别。这是第二阶段的前提

  于是我不再如从前那样,寻找甚至信任某一派别哲学。不是因为他们说的都不对,而恰好是我得到了我自己的那部分真理那就是,相信你所相信的,这就足够了。

  我不敢再劝解一个年轻人,说你要站得高一些,瞻顾一下自己的未来。你不要困在格子间里,因为外面的世界足够精彩纷呈。——我从原本的鼓励派,变成了保守派

  我很是疑惑怀疑是自己因为生理上的年岁渐增,于是迈入某种“认命”的价值体系中。至少在即将靠近三十岁的关口,那阵子笼罩在心头的迷雾,大约就是一种隐约的“已然如此”——我的所能所得大概也就这样了。

  但是好在岁月仁慈,我比以前多出了一样出口,就是知道该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提出我的疑惑。——或许从这个角度来看,比起青年时期的前半部分(初入江湖岁月),中段部分的我显然已经算是得到岁月的馈赠了。

  于是这第二阶段的收获是:认准某种价值,而后将它执行下去。这价值衡量大约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它的存在以及珍贵,于是你需要付出孤独作为代价,才可以将它守护

  一些年过去,我终于可以说出这几年的底层安排,叫做:耐心是一种美德或者再拓展一些:等待是一种天赋,耐心是一种美德。

  因为这个阶段已然过去了,并且我得到了我所期待结果答案。而这部分答案,会转换成为第三阶段(就是目前这个阶段)的筹谋之能量

  像是一个环扣上一个环,这其中有所疑惑,有过失落。但是整体走向某种信任,带着清晰可见的未来的那种期盼

  那么你会问,这第三阶段,你对整个人生体系的看法是什么?或许是那个再简单不过的表达享受此时此刻,我所拥有的一切就好。

  为何是现在,你才是这种态度?——那么从前呢?那些打拼日子,又算作什么?还有来日呢,你的打算是什么?

  ——这是我在夜里跟自己进行的对话。

  这提问恰好可以帮自己答复从前那些日子里,大多时候我闷闷不乐的根源。

  大概是这么表达:

  年少时候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才会一边胆战心惊着,一边也希望未来可以更好。待到了某个中段时刻,你发现自己所能改善的部分并不多,无论是这个世界还是关于自己的部分。于是你决定收起自己的冒险主义,寻找某种落地计划

  甚至有些人早早就开启了这计划的种子。因为从常态社会价值体系而言,工作安稳,成家育儿,过平凡人的日子,这是某种世俗圆满

  没有人关心你,或者任何一个当事人内心世界。无论是平静中的绝望,还是惊涛骇浪,哪怕是无知者平庸。——因为从命运之河的角度而言,完成精彩重要,平安比存在意义更为难得。

  我总是为这种无人关心,而经常产生质疑。我说的是质疑我自己——是不是我太过于诡异,甚至精神失常,才会那么关心自己的内在世界。

  甚至也想窥探一下,这个世上,究竟有没有人与我一样,会在夜里担忧害怕此生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过下去”了?我知道孤独很安全,但是我亦希望有其余的“奇葩份子”会被我发现

  ——但是当时我并没有那么多的社交能力视野范畴幸运之神眷顾,可以在人群中识别出这些人的存在。

  我身边的那些人,领导、同事,一些友人。我有试过与他们交谈,而后再一一关上心门全世界只剩我一个人在关照自己的命运了——这让我感到恐慌同时也知道这次要拿出理智,去顾全自己的未来了。

  于是才有了一开始的那个对话,那个可爱的自我说服法则

  在你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所有人都劝你要有战略规划,要对未来有想法有期盼。于是你一面做着手头文案工作,午间时分抽空听一堂天文学家或者古典音乐教授讲解

  啊,世界就在你手中。——我会变成一个知识渊博风趣幽默自信大方有钱有闲,保持温柔的那种人。——你就这样展望你的未来。

  于是你一直紧绷着,闷闷不乐着。因为随时有人监督着你的工作,但是你隐约中又不敢告诉自己:知道了那些天文学知识之后,会对我的生活帮助吗?即便没有实际帮助,但拓展知识边界总是好的吧。——而若是知识无法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那么我追逐它的意义又是什么?

  新的一轮死循环

  在被困住一些日子之后,我终于决定先搁置一下。算了吧。——先这样过去一些日子。我这样告诉自己。

  至于如何让自己不再因为绝望,而不愿意走入那间办公室。最好的方式不是告诉自己,未来会很好,外面的天地宽广。也不是存够钱,让自己度假休息一些日子。而仅仅是这一句:你先走进去,先走到你的座位上。

  不要去想“当有一天离开了这里你打算做些什么”的计划,而仅仅是“就当你还有倒数第几年(天)的日子在这里”的切入逻辑——那么,你打算如何度过它?

  这剩下的日子,你打算如何度过它?

  你知道最好玩地方是什么吗?起初这个概念,我只是用来应付第一份工作上班时候的消极心态,我不想自己变成跟大多数人一样,“被压迫并且习惯了这种压迫感”的那一类。

  ——我只是眼下这个阶段的样子,但它不会一直是这样的。

  于是回到那个提问:眼下第三阶段,你对整个人生体系的看法是什么?——享受此时此刻,我所拥有的一切就好。

  根源仅仅是因为:年少时候人们提醒我,要关注未来;是因为这些人们,他们已经抵达他们的未来了。

  ——于是他们用他们的经验告诉(甚至是恐吓)你,不要太认真,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或者说,去结交一些人吧,他们比你手头上的事更重要;甚至是,别太计较,要忍耐释怀,要走入群众学会合群

  他们已经是你“并不想成为的那种人”了,于是你只能相信你所相信的,而不是相信他们。——这是我当年决定,在那个阶段,哪怕什么也不做,哪怕仅仅是工作完成谋生,哪怕仅仅只是活着本身,也比提早走入某种世俗大众体系要好得多。

  我见过好些比我年少几岁的友人,也不过才走入社会三五年,但是一身江湖气。这里的江湖气息绝对不是我日常用来表达的那种侠义勇者状态。他们过于成熟,过度老成,带着市侩诡谲的某种圆滑

  我知道这不是对与错的分界,仅仅是某种生存之道。或者叫做入世程度深浅的分布。我看待他们一声叹息,就如同他们看待我(这样一类的人)亦是一声叹息——都什么时代了,还谈什么理想信念?那些玩意儿可以当饭吃吗?

  于是我不爱做辩解,也很难在一个陌生人面前,做到全面而立体地阐述完整,某个我想要分享的概念。还是那一句,我只能相信我所相信的。——因为这是唯一的办法

  起初是展望未来这件事情困扰了我,因为没有系统,没有工具,没有切入口,如何开启这一切?于是将一切念头搁置。搁置在心底,而并非放弃

  中间阶段很好解读持久的耐心与等待。这些阶段,会有很多人与你的生活发生割裂大家都试图在走向而立之年的时候,可以平稳着地一番。于是无论是自主选择,但是被动使然,总会有一番结果宣告。

  这得是人生最艰难的阶段了,我是走过来了才敢这么说。——命运千百条路口,而你的选择并没有多少。

  很荒唐对吧?那些当初鼓励你多展望未来的人,突然全都消失了。转变成了另一批人,他们告诉你,人生啊,这么过着也就好了,不必要那么多,也是可以过得去的。

  你看看我,你看看那谁谁,都还不是一样过来了嘛!——工作也就那么一回事结婚也就那么一回事,生孩子也就那么一回事。都一样的,你不必多虑。

  而他们的下半句并没有说出来,“因为多虑了也没用。”

  只是每每想到这一句“也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我总是一身冷汗,在夜里醒来。怎么会这样呢?——那个“最艰难的阶段”结束之后,我才意识到,每一个人眼里,以及心底的那一份“可以过得去”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

  举个不恰当例子:一些人想要岁月静好一生,安然无事;一些人想要改变世界,呼风唤雨万人敬仰。这只是起点。命运途中会有各种偶然因素,将一个本无野心小人物推上王者之位,却将一位天赋异禀的有才之人打入冷宫

  无论是谁,都需要在每个阶段的已然发生中,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自我说服,自我合理化,而后将来日进行下去。——无论是有所期待的,还是可见的无力回天

  这是我在眼下(第三)阶段的状态:

  我已经度过了那些无人陪伴,独自寻找价值系统的漫长旅途;我没有听信任何一种生存哲学,只是信赖我自己的“耐心与等待”之原则沉淀一切来日需要启动的知识系统。

  当某个时刻,我知道无论怎样,我大概都不会回到从前那种无所依靠,无法接住自己的生活了。——于是我终于知道,我再也不必害怕会失去什么了。

  未来清晰可见,我只需要走向它。我臣服于这种经由自己双手创造而来的必然路径——这让我感到安心与安全。于是这一刻,我终于可以说,我愿意享受此时此刻,我所拥有的一切就好。

  未来很好,也有繁琐总体来看为我所盼。所以我不再着急走向它了。

  剩余的日子,这个概念——从前我使用它来度过那些辛苦的阶段:一些工作困境,一些人际关系困境;一些离开伴侣的日子,一些睡不着的夜晚;一些生病的生理困扰,一些就要写不下去的精神陷阱

  当我将它当作一个可以用来“熬过去”的工具的时候,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这剩余的日子,不仅仅是那些你想要着急结束的旅程,同时也是你想要多些享受珍惜的旅程。

  从时间客观性上来说,日子就这么多。而从时间感知性上来说,人们觉得辛苦的日子总是度日如年,而欢愉的日子却总是转瞬即逝

  ——我很想要解决这部分的感受之困境。

  我知道总体上自己是无能为力的,无论是作为渺小之人,还是沧海之一粟。但是我有义务提醒自己:在度过了那些漫长的,并不愉快的青少年时光,包括青年时期之后,你需要还自己一个怎样的中年,还有来日的漫长年岁?

  我不能说,我还可以听信那些过来人给我的建议,到那个时候自然有那个时候的法子。结果却发现,他们的法子就是“你不必多虑,因为多虑了也没用。”——我并不觉得这是一种释怀的人生哲学。

  我只能相信我所相信的。——于是我只能相信这个阶段,我正在一面告别旧日的挣扎与纠结,同时也在为自己的中年时期做好一切准备

  我知道同这世上许多人一样,每一日醒来,我都不确定自己要去往何处。——可是另一面我又无比地确定着,那个地方是存在的,于是我需要先将这“剩余的日子”完成。

  就这样,这部分“剩余的日子”结束,会迎来下一阶段的“剩余的日子”。——就像一个环扣上一个环,它们会各自独立,而又一脉相连,成为你命运的全部。

  我只是突然在某个夜里,终于愿意接住这一句:大部分人而言,这一生都需要先完成一些不得不去做的部分,而后才能去开启想要真正拥抱的部分。

  起初我不愿意接纳,于是在“时刻想要逃离出走”跟“悬挂的不安全感”之间,一直来回晃荡。直到我愿意接过这一句,于是对待生活的视角才有了全新的变换

  像是在深秋的夜里下了一场雨,你知道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你也知道,有些事情就是发生了。一些时刻,一些提醒,一些解读并落地的事项,需要你去完成。

  嗯,或许需要先把这部分完成。——我只能相信我所相信的。

  在你愿意真正拥抱生活以前,你还可以做些什么?——这一刻,是属于你的疑惑了。我自己的部分已经完成了。记录下来,只为给时间使者一份痕迹留存。

  那么,就祝你好运了。

  ✎文章配图均来自Unsplash✎

  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你必须依靠。——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剩余的日子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