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让我们来聊聊友情吧
日期:2019-12-17 01:15:23 作者:丁小村 来源:丁小村 阅读:

让我们来聊聊友情吧

  丁小村():点上边蓝字关注公众号

  出自《喻世明言》的一个故事:《羊角哀舍命全交》,讲的是两个人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友情

  让我们来聊聊友情吧

  作者 |丁小村

  

  在当今时代谈友情这样的字眼儿,可能显得十分老派。因为我们身处的世道时风已经十分虚浮,人际关系异常虚伪,到处看到的都是各种势利功利交往

  社会无所不在商业(也就是交换气息所弥漫,一切关系运转都以利益驱动,这样的功利往来还会被装饰得更加高大上你来我往的互相抚慰依附,叫做“情商”;权利交换和利益交易叫做“合作共赢”,连夫妻之间亲人之间都减弱了各种亲情血缘联系,而被打上了“和谐”这样的标签……

  这每一个时尚新词都很好听,都很绚丽,其底子却是缺少温暖和热度,说到底就是各种各样的很讲实惠的关系学。

  现在很多人可能只有在童真年龄才能体会到一些天真热忱的友情;或者到了中年以后,在人生泥地里滚爬了半辈子经过了许世事,见过了许多人情,才会返璞归真,懂得何谓真挚的友情

  

  自古以来同侪相嫉,同行相轻,官场挤压同事挤兑……很多“鄙视链”形成,有各种原因——比如各种利益关系和小圈子的“政治”,比如庸俗滑腻的人际学,比如现代人自恋巨婴式的轻狂,比如价值取向或者所谓三观”的巨大倾斜……

  就说文人相轻吧,史上也有很多因为文学结下的真挚友谊:孔子向老子问道,司马迁为李陵鸣不平,王维与孟浩然的诗意交谊,苏东坡和陈季常等好友患难相随……学问与文学都是无止境的,同样人和人之间的情谊却是朴素单纯的。

  纯粹文字之交与携带世俗生活的交谊不完全一样:这一点很多人不明白。

  有的人适合在文字中交往,相看两不厌,遥相呼应:但不可以接近,一旦接近,有可能成为仇怨。这种情况,对于双方都谈不上对错,因为纯粹的文字交往,它包含了一种互相敬佩和相互理解,通过文字成为心同意合的朋友——不互相排斥,但也不会过分腻歪

  古人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和而不同乃是君子在学问上的互相包容。文字之交遵循这一道理

  一百年多年前,一位作家约翰·缪尔的作品深受老罗斯福总统喜欢,于是邀他一起到荒野过周末,这种友情使得约翰·缪尔促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的建立,从此开启了全球性的国家环保潮流

  

  但我们生活中往往还有更多的一类朋友:天长日久相处,变成了类似亲人般的情谊。换句话说:你可能是贵族,我可能是街上引车卖浆之徒,我俩成了朋友,也能坐在街边饮酒,也能坐在华庭吃茶——我们抛却了世俗界限,不分彼此。

  这个跟文章学问无关:这是一种带着世俗气息又超越了世俗的友谊,更类似于亲情。

  对哪一种友谊,我们都可以欣然拥有前提是,无论作文还是做人,都要有份赤子之心、朴素之怀——抛却了世俗功利,才可以真正地谈友情。

  同样的:有了一份对于人生的深厚体验,我们才可以与之谈人生不然双方看着对方厌烦

  

  这年代还可以说朋友二字么?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意思话题之一。

  人类社会是一个特殊结构:因此产生文化。“朋友”可能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

  但古往今来,有伟大的友谊,也有彻底的阴谋;有世俗的友情,也有功利的利用;有俗世情怀,也有超凡境界……说到底,你是个什么人,你就会经营出一份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辛弃疾慨叹道:怅平生,交游零落——这是在人生的起落中,过滤了那些庸俗的人际关系,剩下的才是精品:知我者,二三子。

  所以说人到中年以后,方可与之谈情怀:没有虚浮,没有造作,没有矫情;剔除了虚伪,删去了浮华,回到人生本色

  朋友二字大可一说:有三观的合而同,才有“朋”,有亲人兄弟般的情谊,才能“友”。你若不明白这些,何谈友谊?所以小孩子过家家小伙伴,只有人生有积累经历有体会之后,才可叫朋友。

  -The End-

  点点右下角在看,转发,是对作者最好的支持谢谢

  点下边的题目链接阅读公号最新热文

  ◆孙二娘的裹肚,李逵的板斧,牛二的毛

  ◆“她”:清澈灵动,有爱……

  黑暗之水:女孩李心草最后的夜晚

  图文注明外全部为丁小村原创,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均不得转载

  丁小村() | 有趣有味文艺的、思想

  这世界太嘈杂,因此我读书和写作

  长按上边关注我,点下边“阅读原文”看前一天

  ▼感谢对作者的尊重和支持,赞赏通道——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让我们来聊聊友情吧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