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篇第十五
411(2016年2月4日)
【三四】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无生心解
孔子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有赖于仁,当下尤甚于其赖于水火。”这里是孔子描述当时的实相。众所周知,民之于水火,不可须臾离。有水有火,才有生命的存在。每个人身体里的水分约占体重的三分之二以上,且与外在的一切水是一体分不开的。而身体的温度就是火,与太阳的能量也是一体分不开的。从实相看,水火甚于仁呀!没有水火就没有人类,也就没有所谓人类所认为的仁呀!
图来自高心灵
但孔子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这是有其深意。孔子所处的当下正是礼崩乐坏,君不君,臣不臣。人们的心灵品质很低,离仁很远,仁爱之心已被蒙蔽、泯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严重危机。而人民生存的自然环境依旧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和谐。
图来自高心灵
当下恢复每个人的清净本心、唤醒仁爱之心是最急切的,甚于水火。宇宙大自然的特征、特性是不仁即大仁。未显相的,即“无”“空”“道”,它是大仁的。而由它化育出来的显相,也就是万物,包括人、水、火也是仁,是大爱,是慈悲的化身。文字不同,所指是相同,这是实相的描述。
孔子接着说:“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意思是:“我曾见有人蹈水蹈火而死的,没有见到有人是蹈仁而死的呀!”这里孔子告诉弟子们蹈仁既是容易,不会像蹈水蹈火一样丧失生命,但又是比蹈水蹈火难呀。
图来自高心灵
仁是无形无相,没有固定的标准去拿给人看,而中道也体现其中,度的把握是不容易,很难去拿捏。所以蹈水蹈火可能会丧失有形的生命体。但杀身成仁是要重新解读,杀身与成仁是无关,成仁不一定要杀身。仁是从本自具足的本心流露出来的。方法对,又知道本心、良心是什么,每一步一脚印去践行,功到仁自成,而未必要死,所以没有见到“蹈仁而死”,这是真实语。
自作一偈:
人与水火道之生,
水火有仁人亦有。
唤醒仁心最急切,
蹈仁甚于蹈水火。
人们常说“舍身取义”“杀身成仁”这其中暗藏很深的问题。其中何谓“义”呢?何谓“仁”呢?若没有将“义”“仁”所指的实相是什么找到,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可能很多舍身、杀身是很冤的。
“义”是宜也,是合乎道,所作所为是从纯净本心、道心流露的,是超越二元对立的。若是活在二元对立,顺我者则是、则昌,逆我者则非、则亡,所作所为从自我的立场出发,这样是真正仁义吗?
摘自:不知“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深意是什么,可能死得比鸿毛还轻。|论语心解385《论语心解》是种茶人创始人无生的原创体悟,以497天的每日一则分享为底本。孔子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密码呢?就隐藏在《论语》的每一句每一章里。王阳明把《论语》读透了,非常佩服孔子。不读《论语》一生遗憾呀!该书于2017年7月出版,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遇见。《论语心解》纸质书。